第二代领导集体和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演进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演进陈曦党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和风格”。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具体来讲,党的作风建设包括“党员的思想作风、学风、文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这几个方面的作风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并逐渐形成了作风建设的理论体系。
对党的作风的回顾与梳理,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意义重大。
一、由初创到成熟时期毛泽东可以说是党风建设的创立者。
早在20世纪20年代,针对红军党内存在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等不正之风,毛泽东写下《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指导红四军加强自身的思想和作风建设。
提出了纠正党内不正之风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随后1930年5月写下《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对党内存在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作风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明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这些对于党风建设思想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萌芽。
(一)正式提出了三大党风思想“党风”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1942年党校的开学典礼上,毛泽东作了《整顿党的作风》讲演中,首次提出“学风和文风,都是党风”,并对党风作了具体的阐释,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经过1942年至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以及党八股等不正之风进行了有效的整顿和抵制,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有效的进步。
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做的《论联合政府》报告,对党风进行了明确的阐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这三大党风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明确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成为了领导我国人民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填空题专项训练1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填空题(共29小题)1.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将、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为经济特区。
2.年9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开始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3.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判断对错)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判断对错)5.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州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错误:;订正:。
6.中共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型企业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判断对错)7.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山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判断对错)8.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其主要目的是消除贫富分化。
(判断对错)9.深圳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判断对错)10.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1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判断对错)1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判断对错)。
13.1978年底,的召开,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4.1980年我国设立了广州,深圳、浦东、海南四个经济特区。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判断对错)17.根据提示信息及所学内容,列举下列历史知识。
(1)近代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2)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会议是。
(3)拿破仑上台的标志是。
(4)20世纪30年代,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并复苏的总统是。
(5)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倡议是。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知识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思想上: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2拨乱反正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拓展延伸:1、比较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深远意义: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我国正处于怎样的新时代

问题:我国正处于怎样的新时代?
中国人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当家作 主站起来的? 这首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 走过了怎样的奋斗历程?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我们唱着“东方 红”,当家作主站 起来
• (2)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达到怎样 的水平?
祝福
我们伟大的祖国
永远富强 不断走向胜利 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作业
把自己收集到的 资料;整理并汇 编成展览和小报
申奥成功
中国入世
图为石广生签字后同WTO总干事穆尔举杯庆祝中国成为 WTO大家庭中的一员。
国防力量强大
科 技 迅 猛 发 展
小 浪 底 水 库 上海南浦大桥
三 峡
国
工 程
家
重
点
工
程
建
葛洲坝大江截流
设
农业大发展
以上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社会快 速发展,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真正跨入了民族振 兴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取得的举 世瞩目的成就
畅所欲言
• 教材P92页 • 从农业、工业、科技……祖国面貌巨变
的实例。
•
改革开放后中国参加了奥运会
•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 届奥运会上,徐海峰的一声枪响,更 是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止,中国共获 得102枚金牌,奖牌数每届都在前5名, 中国已成为国际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体 育强国!
•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 代中央领导集体,领 导人民群众取得了中 国革命的胜利,使人 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关系

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关系作者:张建聂启元来源:《桂海论丛》2014年第03期摘要: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新中国历史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在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其中改革开放前的奋斗探索,为改革开放准备了必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的伟大成就,是对改革开放前正确思想和实践的深化、发展。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关系,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发展过程。
关键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两个历史时期;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3-0023-05收稿日期:2014-02-16作者简介:张建,男,常州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聂启元,女,常州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剖析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关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认真学习领会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对于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改革开放前: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近30年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观点,取得了巨大成就。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
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认真地、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
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所有这些在我国的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
全会对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了如下决策:一、对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必须进行调整全会指出,由于林彪和“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妥善解决。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015-1-20
二、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在某些地区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别优惠的
政策,以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 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壮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过程:
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开放沿海城市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开放内地城市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体制改革)
含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把土地长期包
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 的”。
人民公社制 首创 安徽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央连续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该制度 进行可定,并在政策上积极引导。
1985年----开放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 为经济开放区。海南为经济特区。
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200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5-1-20
2015-1-20
经济体制的改革
时间 内容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确认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 划的商品经济” 我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 性一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开展
第二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那时 起,从农村到城市,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 开了;从沿海到内地,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 打开了。新时期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两个凡是”的危害
1、思想上拨乱反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这就是说,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之间,既有历史递进性,更有内在统一性;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为实现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正因为这样,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决不是要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回顾改革开放32年来的伟大历程,我们党领导的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之所以目的与效果是如此统一,之所以当一些国家的“改革”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丢失,而中国32年来的改革开放,却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正是依据新的伟大革命同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相统一的原则来进行的。
改革开放这一打开我国新时期新局面的历史性决策,是由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
作出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和关键抉择,既是要摆脱我们党和国家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实现从困境中重新奋起,又要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没有这样的觉醒,新时期就根本无法开创,新局面也根本无从打开。
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是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吹响的。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所致的开幕词,首次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口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代领导集体和新时期(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专论(11))高屹内容提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在新时期,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建树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正确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课题,这就是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时期还有一大历史性贡献,就是完成了党中央领导层的新老交替,实现了向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
二十年前,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由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从此,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为世人所瞩目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新时期的开创二十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更是一个既充满痛苦和灾难,又充满自豪和希望的世纪。
百年图强,振兴中华,无疑是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的主旋律。
世纪之初,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纲领。
但是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中国未能摆脱外凌内乱的局面。
四十年代末,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但是,后来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发生了重大失误,吃了苦头。
从七十年代末起,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一条摆脱贫穷和落后的新道路,开始了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第二次革命”,进入了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而开创这个新时期的正是邓小平和以他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七十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很快,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对世界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粉碎“四人帮”后的中国,却仍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徘徊。
在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经受了长期“左”的痛苦,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场灾难的中国人民,将期望投向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
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不负众望,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历史关头,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胆略,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领导和推动了拨乱反正的工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扭正了航向。
新时期的开创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先导的。
“两个凡是”,就是要让历史在“过去方针”中定格。
当时尚未恢复工作的邓小平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率先反对“两个凡是”,提出要“用完整的准确的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的事业,主张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严格区分开来。
他在恢复党政军领导职务之后,即与叶剑英、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起,呼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旨在突破长期“左”的指导思想和“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从而拉开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理论工作者也力图对多年来指导思想上的大是大非问题给予哲学上的澄清。
1978年5月,经胡耀邦亲自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但也遭到坚持“两个凡是”观点的人的非议、责难和压制,由此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在这场讨论的关键时刻,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站出来给予了旗帜鲜明的支持,使真理标准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并很快成为一场全党和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
邓小平曾指出:真理标准讨论是基本建设。
这场讨论为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新时期的开创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和反思的结果。
在致力于解决思想路线的同时,邓小平等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1978年9月,邓小平访问朝鲜归来,在东北、天津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视察。
他先后发表了六次重要谈话,核心内容是冲破禁区,破除僵化,开动脑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这次历史性的“北方谈话”,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在新时期前夜的理论思考。
他一路“到处点火”,并深刻地指出:“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正是在这次谈话中,他提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和体制改革的任务。
邓小平说:我们国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是一种落后的东西。
要实事求是,开动脑筋,要来一个革命。
在“北方谈话”前后,邓小平、陈云、叶剑英、李先念还就改革和开放、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民主和法制建设、重大历史是非等许多问题提出了重要意见。
这些都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和讨论的重要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78年底,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内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已经逐步在党内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是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改变了原定的议程,成为拨乱反正的会议;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标志着新时期的开始。
新时期从这里开始,主要标志就是“三个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
一个坚强有力、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是在邓小平的主持下进行的,全会作出了重要的机构和人事变动,选举陈云为党中央副主席,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以叶剑英、陈云、李先念等为主要成员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在新时期,正是这个坚强有力、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和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以其宽阔的眼界和胸襟,背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希望,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误区,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走上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第二代领导集体是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党和人民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的新的革命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是它的继承和发展。
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邓小平、陈云曾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叶剑英、李先念和三中全会以后进入这个集体的其他主要成员,也都是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组成了我们党历史上第二代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
这些老一辈革命家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是非常系统全面的。
邓小平提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任务,就是恢复毛泽东的那些正确的东西,把他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正是这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改革开放这场新的革命中,没有割断历史,没有丢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丢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班人”。
邓小平曾说: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
第二代我算是个领班人。
邓小平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是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在新时期新道路的开辟过程中历史形成的。
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新当选的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在讲话中说:“粉碎‘四人帮’之后,政治局和常委的同志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贡献。
但是,贡献大一些、多一些的,还是老一辈革命家。
拿常委来说,是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四位同志。
小平同志因为经验特别丰富,精力很充沛,加上长期斗争建立起来的巨大威望,他起的作用就更突出些。
”“本来,按全党大多数同志的意愿,中央主席是要由小平同志来担当的。
”“这不是什么秘密。
连外国人都知道,小平同志是现今中国党的主要决策人。
”尽管邓小平坚持不担任第一把手的职务,推荐相对年轻的同志到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岗位上,但是他在新时期的巨大作用是历史性的。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形成和发展中,在一系列关键问题的重大决策中,在新局面、新道路的开拓中,他都发挥了核心作用。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第二代领导集体当之无愧的“领班人”。
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眼界和胸襟非常宽阔。
在新时期,第二代领导集体观察、思考、决策问题,总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国内、国际的大局出发,总结过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矛盾、作出新判断、提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他们提出和回答问题,都是从大局讲的。
国际大局就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新形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特征,要创造和利用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国内大局就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每临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他们总是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及时提出指导方针,作出重大决策,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胆略。
此外,第二代领导集体还是一个民主、团结的集体,保持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他们始终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处理个人与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总是以党、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顾全大局。
在改革开放的成就面前,他们总是强调集体的作用;对于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他们又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到了襟怀坦白、无私无畏。
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新时期的历史建树在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历史建树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正确地解决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个重大课题,从而建立了两大历史性贡献。
一个是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坚持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另一个是创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
邓小平曾这样概括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新时期的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
”实现拨乱反正、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
进入新时期后,我们党继续推进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进一步清理重大历史是非,平反了包括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在内的一大批冤假错案,落实了有利于增强党的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各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