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4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共28张PPT)

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中国
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
期争端。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一系列努力:中国方面的回应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 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 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 我愿意和他谈。”
(2)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 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3、意义:
(1)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 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 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 力量。
宣告结束,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 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过 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 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中日关系面临四大绊脚石
• 1、历史问题。 • 2、台湾问题。 • 3、钓鱼岛问题。 • 4、东海问题。 • 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因素为历史问题。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成就一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2)直接原因: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 (3)历史原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 (4)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 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 应?
单边主义意味着冲突和对抗,是强权政 治表现。多边主义是多元、平等、互利和合 作,是当前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表现
开
展
以
联
合
中国维和部队出发赴利比里亚 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官兵
国
为
中
心
的
多
边
外
交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赴海地
我国首批维和女军人
APEC会议 时间:2001.10
地点:上海
与会者:中国、美 国、俄罗斯总统 普京等19位领导 人
成果:“上海共识”
意义:为促进亚太地 区的经济合作和贸 易往来作出了重大 贡献。
C.遏制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
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4.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这表明( )
①美国放弃敌视中国的立场 ②中国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③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⑤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A.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课堂感悟
国家利益至高无上 国家力量坚强后盾 一个中国必须坚持 维和反恐作用关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 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 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 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 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必修一 第七单元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概况
1、时间:
1971年10月25日 第26届联大
2、提案国家: 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
3、提案内容: (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 利(含安理会席位)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ppt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 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历史 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提示:(1)特点:材料一表明中国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政策;材料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外交政 策,材料三表明中国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表现:奉行不结盟政策;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倡导
栏 目 链
成立并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地区稳定与发展。
问题:(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分析中美关系改善 的原因。
提示:(1)原因:材料一表明中美关系改善是美国对外战 略调整的结果;材料二表明中美关系改善是应对苏联威 胁等共同利益的需要。
问题:(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中美关系的对中国 的影响。
栏 目 链
接
提示:(2)影响:材料二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

一、70年代外交事业的重大发展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实现:1971年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 么是“恢复” 而不是用其他的“加 入”之类的提法?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2)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 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
建设,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目标:
3、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
建设,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目标:
3、新时期外交成就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 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 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一、70年代外交事业的重大发展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实现:1971年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 (2)原因 (3)意义:
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 最大障碍是什么?
历史问题
练一练
1.20世70年代美国决定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改善对中国的 关系,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B、美国遏制战略的失败,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试图同中国一起建立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 2.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有什么影响( ) (1)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2)在国际上掀起一个同中 国建交的热潮(3)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4)促进了世界的 和平与发展。 A.(1)(2)(3) B.(1)(2)(4) C.(2)(3)(4) D.(1)(2)(3)(4)
人教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4课

?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 1.中美关系正常化
………… ②
? (1)背景(b2è0i世jǐ纪ng(7)s0:h年ìj代ì)(niándài),国际局势改善发生重大变化,
________关系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 (2)过程
基辛格
? ①1971 年,___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同《周联恩合公来报总》理举行 会谈。
? 3.成就
联合国
? (1)积极开展以 __________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③
? (2)积上极海参共识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 ①表现:2001 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形成“ ____________”。
? ②意义: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重大 第十二页,共35页。
济合作。
第十三页,共35页。
? ①『辨析(biàn中xī国)』(zhōnɡ ɡuó)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恢复”而不
“获得(huòdé)”,这是因19为45在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 创始会员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 筹建和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理应取 代台湾国民党集团,享有在联合国的一切权益,故 1971 年 的中国不是“重新加入”联合国,也不是“获得”合法席
? ②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 ________________ 。
? ③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十页,共35页。
? 2.中日关系正常化
? (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gǎishàn)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 (2)过程(gu1ò9c7h2é年ng,):日本首田相中角__荣__________访华,签署(qiānshǔ)建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七单元 第24课

组织的活动,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上海 成功举办了亚太经 2001年10月,在________ 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 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恢复: 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大通
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 合法权利 切_______________ 。 3.意义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
的重大胜利。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思考探究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 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 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 冠华因何大笑?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说明了什么?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综合考查开创外交新局面 例 (2010· 高考福建文综卷)照片是“看得
见”的历史。图一和图二记录了新中国两次
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 )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命题分析】
图一反映的是中美关系改善
的情景,体现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图二是 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图片,也反映出“求同 存异”的方针,答案为D。“睦邻友好”体现 在图二中;“战略结盟”两图均未体现;“另
跟踪训练
(2012· 广州高一联考)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 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 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 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 要指(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共19张PPT)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中国加入WTO签字仪式
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上海APEC会议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014年,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在塔吉克 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
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目前, 已经有160多个国家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外交关系;中国已加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 卫生组织、国际银行、亚太经济合作组、东盟10+3、 10+1、国际银行、上海合作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在 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
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
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材料二:
——尼克松讲话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 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 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交
50年代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开拓外交新局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独
万隆会议
立 自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主
70年代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外交的重大突破
的 和
中日关系缓和
平
外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交
新时期的外交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
落实任务:
①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
祖国统一大业
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图说历史 中美建交过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学业水平模拟)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这是指(D)A.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的提案被废置B.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C.中国代表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大会的通过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解析]中国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获得划时代的胜利是指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2.(2018·南京高一期末)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即将访华的公告发表后,联合国内关于恢复中国合法席位斗争的力量对比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美国阻拦别的国家接近中国,现在他自己却向中国“暗送秋波”。
这使很多原来想支持中国却怕美国怪罪的包括美国的一些西方盟国和接受美援的中小国家胆大起来。
过去他们害怕得罪美国,不敢投中国的票,现在美国自己都在偷偷与中国握手言和,他们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材料旨在说明(A) A.中美关系的缓和影响联合国大会上的投票B.美国的西方盟国与美国出现严重的分歧C.那些中小国家对美国已经毫无顾忌D.美国实际上已经同意各国投中国赞成票[解析]美国向中国“暗送秋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国对中国的态度,使多国投了中国的赞成票,故A项正确。
B、C两项说法错误;美国并未同意各国投赞成票,故D项错误。
3.(2018·运城高一期末)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
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D)①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②缓和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僵局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故①正确;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恶劣,中苏关系破裂,资本主义国家敌视,缓和中美关系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故②④正确;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改善中美关系可以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故③正确。
D项符合题意。
4.(2018·湖南学业水平模拟)1971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
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了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这里的“主动行动”是指(A) A.电示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并宣布对华新步骤B.派国安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C.尼克松亲自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D.接受中国三原则与中国正式建交[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尼克松总统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上的作用,并明确表示为缓和中美关系要采取主动行动。
结合题干中1971年可知,尼克松所说的主动行动是指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5.(2018·长沙高一联考)“尼克松通过中美和解得益匪浅。
……在新的三角关系中,美国明显保持了平衡。
……尼克松在某种意义上把中国拉过来矫正了世界的平衡。
”“三角”分别指(A)A.中国、美国、苏联B.中国、美国、台湾C.美国、日本、西欧D.美国、日本、中国[解析]由题干“尼克松”“保持了平衡”“把中国拉过来”可以看出美国当时所承受的压力不小,美国为了应对这种压力而拉拢中国以便实现平衡,而能够让美国感受巨大压力的只能是苏联,故A项正确;台湾不可能让美国感受压力,故B项错误;C项没有中国,故C 项错误;日本在那个时候不可能对美国产生那么大的压力,故D项错误。
6.(2018·北京春季会考)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B)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解析]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缓和,而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
7.(2018·郑州高一联考)右图漫画中“High Lob”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吊高球”,其反映的实质问题应该是(C)A.中国不想和日本打乒乓球B.中美乒乓球赛在日本举行C.美中关系改善日本不知情D.日本是中美建交的大障碍[解析]按照材料中的主人公身份,漫画表达的主旨不是乒乓球运动的相关内容,故A、B两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初期,因为各自内外因素的作用,中美两国谋求关系正常化,但是因为牵涉利益较多,当时美国绕开了日本单独和中国接触,故C项正确;当时的日本在国际关系上唯美国马首是瞻,虽然接触过程中要绕开日本以减少第三方势力的干扰,但是说成“大障碍”还是夸大的,故D项错误。
8.(2018·浙江学业水平测试)1972年,有1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从而形成了一次建交高潮。
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有(A)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②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③中苏同盟关系的加强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②发生在1979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72年”,故排除②。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故③不符合史实。
排除有②和③的选项,故正确答案是A。
9.(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C)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故选C 项。
A项是在20世纪5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B、D两项与史实不符。
10.(2018·广东学业水平模拟)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D)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参加维和行动以及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都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而朝核六方会谈和上海合作组织会议都属于区域性的外交活动,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11.(2018·朔州高一检测)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
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A.没有认清该组织的新特点B.清楚分析了当今世界政治局势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D.低估了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领导作用[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而不是军事结盟性质的组织,并不针对第三国,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体现的两种观点明显具有“冷战”的思维,并没有认清当今的国际局势,故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2.(2018·合肥高一联考)中国政府认为:当今各国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处理相互关系必须寻求共赢,维护和做大共同利益。
要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希望联合国说公道话、办公道事。
中国将一如既往加强同联合国的合作,致力于同各国一道,推动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公平正义。
与材料相符的中国新时期的外交举措有(B)①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②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③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④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是我国新时期的外交举措,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2018·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月考)中日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年后(1982年),当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回忆道:“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
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
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 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材料二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
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意义。
[解析]注意从中日双方和国际局势等角度分析积极影响。
[答案]缓和了中日关系和远东地区的紧张局面;日本的国家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建交,中国的外交局面进一步打开,国际影响扩大,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此《终战决议》。
[解析]时至今日日本政府和部分极端右翼政客在二战侵略问题上仍没有真正反思,再联系材料中措辞即可作答。
[答案]评析:决议中没有“谢罪”“道歉”等字样,说明其没有认罪的诚意。
决议中使用“这类行为”和“受难者”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否认对外侵略的历史,表明日本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对历史进行歪曲和辩解;这种态度不利于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深深伤害了中国及其他亚洲受害国家人民的感情。
(言之有理即可) 14.(2018·长沙高一期末)上海合作组织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合组织的合作最先起源于安全事务,目前……进一步推动区域内交通、能源、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自由贸易安排,为成员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继续夯实人文合作基础,全面加强教育、文化、卫生、救灾等领域合作,确保成员国民众多方受益。
——新华网《上合组织十周年:总结过去继续向前》材料二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
因此上合组织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些截然不同国家都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欧亚巨人》材料三上海合作组织的思想核心是官方尚未公开的“遏制”美国及其盟友的学说。
该学说已经在欧亚地区发挥作用,体现在上合组织……与北约“民主轴心”的对抗中。
——谢尔盖·卢贾宁《上合组织不急于敞开大门》材料四英国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认为“美国政府想确立的全球霸权是空前的”“现在的美利坚帝国注定要造成混乱、野蛮行为和动荡,而不会维护和平”。
日本学者石乡冈建认为,“上合组织正在转变为‘欧亚大陆安全保障磋商机构’,并推动各种战略合作三角形成,这些变化体现了美国单极统治的世界结构开始在欧亚大陆的中央地区出现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