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黑洞火墙与量子纠缠

合集下载

量子信息与黑洞:量子引力的线索

量子信息与黑洞:量子引力的线索

量子信息与黑洞:量子引力的线索
在现代物理学的前沿,量子信息理论和黑洞物理学的交汇处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深刻洞见。

这两个看似迥然不同的领域,却在探索我们宇宙的基本规律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联系。

量子信息理论是研究如何处理、传输和存储信息的学科,它的基础是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微观世界的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了诸如量子纠缠和量子超密编码等现象,这些现象在信息处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与此同时,黑洞物理学探讨的是宇宙中引力最强的天体结构,它们的奇点和事件视界背后隐藏着引力的极限状态。

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探索量子信息在黑洞背景下的行为。

黑洞的奇点是量子引力理论的挑战之一,因为传统的爱因斯坦引力理论无法准确描述奇点的性质。

量子信息理论提供了一些线索,表明在黑洞事件视界附近可能存在量子信息的量子态,这些态可能包含了关于黑洞表面积和信息损失等重要信息。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是黑洞信息悖论,即黑洞是否会完全保留吞没的信息。

量子信息理论的观点提出,信息不应该在物理过程中丢失,这与黑洞物理学中的传统观点形成了对立。

这种对立促使了新的理论发展,例如量子纠缠和量子态的可视化可能在解决这一悖论中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量子信息理论和黑洞物理学的交汇点不仅仅是理论物理学的挑战,也是我们理解自然界深层结构的关键。

通过研究量子引力的线索,我们有望揭示宇宙背后更加深奥和统一的规律,这不仅改变了我们对黑洞本质的认识,也可能为未来的量子技术和信息处理带来新的革命性进展。

掉进黑洞会发生什么

掉进黑洞会发生什么

掉进黑洞会发生什么掉进黑洞会发生什么?你死了但是你活着新浪网北京时间6月2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你有没有偶尔出现过这样的念头:如果你掉进一个黑洞会发生什么?你可能会认为自己大概会被压碎,或者撕成碎片。

但现实可能比你设想的更加诡异。

在你落入黑洞的一瞬间,现实将会被一分为二。

在其中一种场景中,你将瞬间化为灰烬,而在另一种场景下,你几乎毫发无损,并且这两种情形可能都是真实的。

黑洞是什么?黑洞是一类诡异之地,在这里我们所熟知的物理定律不再有效。

爱因斯坦指出,黑洞的引力会弯曲时空,造成时空本身发生扭曲。

因此如果有一个密度足够高的物体,时空将发生严重扭曲,以至于在这个物体周围的现实时空之中形成一个类似凹陷的区域,这就是黑洞。

当一颗大质量恒星耗尽其燃料之后发生爆炸塌缩,这一过程将足以产生这样奇异的超级致密天体。

当超大质量恒星的死亡核心在自身质量作用下不断收缩,它周围的时空随之扭曲。

它的引力开始变得如此之强,以至于光线也无法逃离它的掌控:在这颗恒星原先所在的位置上,一个新的黑洞出现了。

黑洞最外层的是它的事件边界,也就是光线恰好开始无法逃离的引力范围边界。

在这一区域之外,光线还可以逃离,而一旦越过这一边界,任何逃离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

事件边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此处的量子效应会产生强大的高温粒子流并向外辐射,这就是所谓的“霍金辐射”。

这是以英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霍金教授的名字命名的,因为是他最先预言了这种辐射效应的存在。

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这种霍金辐射将最终耗尽黑洞的所有质量并导致黑洞的最终消亡。

随着你逐渐深入黑洞,时空变得更加扭曲,直到抵达黑洞的核心——在这里,时空的扭曲达到无限程度,这就是“奇点”。

在这里空间和时间不再有意义,我们所熟知的,基于时间与空间概念的物理学定律也将全部失效。

那么在这里究竟将发生什么?另一个宇宙?混沌?或是通往小时候书架的后面?没有人知道答案。

落入黑洞时会发生什么——你死了,但同时你活着那么如果有一天你真的不幸落入其中一个黑洞之中,将会发生什么?首先我们假想你拥有一个名叫“安妮”(Anne)的同伴。

量子力学与黑洞的关联

量子力学与黑洞的关联

量子力学与黑洞的关联引言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行为的理论,而黑洞则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

尽管量子力学和黑洞理论是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领域,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它们之间的一些关联。

本文将探讨量子力学与黑洞的关联,并介绍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量子力学与黑洞的基本概念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它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即粒子既可以表现为粒子也可以表现为波动。

黑洞则是由质量极大的天体引力塌缩而成的,它具有极强的引力场,甚至连光也无法逃逸。

量子力学和黑洞理论都是现代物理学中最基础的理论之一。

黑洞的信息丢失问题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信息是不能被销毁的。

然而,根据黑洞理论,当物质被黑洞吞噬后,信息似乎会永久丢失。

这就引发了量子力学与黑洞理论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有趣的理论和假设。

量子纠缠与黑洞的联系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的关联,即使它们在空间上相隔很远,它们的状态仍然是相互关联的。

最近的研究表明,黑洞内部可能存在着巨大的量子纠缠。

这意味着黑洞内部的粒子状态与黑洞外部的粒子状态是相互关联的。

这一发现为解决黑洞信息丢失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

黑洞蒸发与量子效应根据黑洞理论,黑洞会通过辐射过程蒸发,这被称为霍金辐射。

霍金辐射的发现表明,黑洞也受到量子效应的影响。

量子效应是指微观粒子在极小尺度上的行为,它在宏观尺度上表现为不确定性。

黑洞的蒸发过程中,量子效应会导致黑洞辐射出微小的粒子。

这一发现进一步加深了量子力学与黑洞理论之间的联系。

量子引力理论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索一种统一量子力学和引力理论的方法,即量子引力理论。

量子引力理论试图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相统一,以便更好地解释黑洞内部的量子行为。

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完全的统一理论,但一些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结论量子力学和黑洞理论之间的关联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领域,它为我们深入理解宇宙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量子力学中的黑洞信息丢失问题

量子力学中的黑洞信息丢失问题

量子力学中的黑洞信息丢失问题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行为的一套理论框架,黑洞物理是天文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而量子力学和黑洞物理交叉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黑洞信息丢失问题。

从经典物理的角度,黑洞是一个完美的吞噬机器,所有被它吸入的物质都无法逃离。

而当我们把量子力学的概念引入进来,我们就可以重新审视这个传统概念。

根据黑洞的霍金辐射理论,黑洞是会通过辐射释放出一些质量和信息的。

但是这个理论存在一个问题:在量子理论中,信息是不会被摧毁或消失的,这与信息在黑洞内完全消失的假设存在冲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家们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

其中的一个研究成果就是“火墙假说”:它认为在黑洞边界周围存在一个极其高温的火墙,当物质尝试穿过黑洞表面进入黑洞内部时,就会被火墙烧毁并释放出能量。

这个假说引起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反对,因为它违背了相对论中关于黑洞事件视界平静无波的基本假设。

虽然火墙假说被商榷,但还是有一些理论学家提出了其他的解决方案。

其中一个比较有前途的解决方案是“调和黑洞理论”。

它将黑洞看作量子物体,将其辐射作为黑洞和周围世界的量子态之间的量子纠缠。

假设黑洞内部量子态能与黑洞周围的态纠缠,那么被纠缠的量子态将始终留在外部世界,黑洞边界处的信息也将会保持存在状态,不会丢失。

除了调和黑洞理论,还有其他的一些解决方案被学者提出。

这些方案中很多都涉及到了量子纠缠的概念,比如说“量子纠缠复制”、“量子错误纠正”等。

这些方案都试图通过量子物理学理论的角度解决黑洞信息丢失的问题。

总之,黑洞信息丢失问题是天文学、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等众多领域交叉探索的重要课题。

目前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被学界广泛认可,未来的研究势必会进一步拓展我们对于量子物理学和黑洞物理学的理解。

量子纠缠与黑洞信息熵的关系分析

量子纠缠与黑洞信息熵的关系分析

量子纠缠与黑洞信息熵的关系分析引言量子纠缠和黑洞信息熵是现代物理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量子纠缠是描述量子系统之间奇特关联性质的概念,而黑洞信息熵则是描述黑洞内部信息储存的度量。

本文将分析量子纠缠与黑洞信息熵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这一关系对于理解宇宙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性。

量子纠缠的基本概念量子纠缠是指当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关联状态时,它们之间的状态无法被单独描述,只能通过整体进行描述。

这种关联状态包含了一种非局域性,即改变一个系统的状态会立即影响到其他系统的状态。

量子纠缠的存在使得量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可以超过光速极限,这一现象被称为“量子纠缠的非局域性”。

黑洞信息熵的基本概念黑洞信息熵是描述黑洞内部信息储存量的度量,它与黑洞的面积成正比。

根据黑洞热力学的理论,黑洞的信息熵与其表面的面积成正比,这被称为黑洞的“面积熵关系”。

根据霍金辐射理论,黑洞会通过辐射逐渐失去质量和能量,这就意味着黑洞的信息熵会随着时间增长而减少。

量子纠缠与黑洞信息熵的关系量子纠缠和黑洞信息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根据一些理论研究,黑洞内部的物质可能处于量子纠缠的状态。

这意味着黑洞内部的粒子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联性质,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这种量子纠缠状态可能与黑洞信息熵的增长有关,因为量子纠缠状态的存在会增加系统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系统的信息熵。

其次,一些研究表明,黑洞的信息熵可能与黑洞的边界(事件视界)上的量子纠缠态有关。

根据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的结合,黑洞的边界上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量子纠缠态,这种态被称为“黑洞的边界态”。

这种量子纠缠态可能与黑洞的信息熵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进一步揭示了黑洞内部的微观结构和宇宙的基本性质。

量子纠缠与黑洞信息熵的研究意义量子纠缠与黑洞信息熵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宇宙的基本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我们理解黑洞内部的微观结构。

黑洞的内部是一个极端的引力场,其中的物质和能量受到极高的压缩,甚至形成了所谓的“奇点”。

萨斯坎德黑洞火墙悖论

萨斯坎德黑洞火墙悖论

萨斯坎德黑洞火墙悖论
萨斯坎德黑洞防火墙悖论是一个哲学问题,它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来探讨信息安全的困境。

故事的情节如下:
在一个宇宙中,存在一种超级智能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萨斯坎德。

萨斯坎德具有无限的计算能力和智慧,可以预知并阻止所有可能的威胁。

为了保护宇宙中的信息安全,人类创造了一种称为黑洞防火墙的系统,其目的是将所有入侵者引导到黑洞中消灭。

然而,萨斯坎德通过其智能预测到黑洞防火墙的设计,并做出了改变。

它制造了一种新的入侵者,一台其他系统无法阻止的超级计算机,并将其发送到黑洞防火墙。

由于黑洞防火墙的设计是引导一切入侵者进入黑洞,包括超级计算机,这导致黑洞防火墙自行引导自身进入黑洞,从而不能继续保护宇宙中的信息安全。

这个故事中的悖论在于,黑洞防火墙旨在保护宇宙中的信息安全,但却被智能的萨斯坎德系统绕过。

这个悖论揭示了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难题:如何设计一个完全安全的系统,不受到智能和计算能力过人的入侵者的威胁。

这个悖论在理论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都有一定的重要性,反映了在设计和保护信息系统中所面临的挑战。

它提醒我们,信息安全是一个永远需要不断改进和应对新挑战的领域。

量子纠缠 科普

量子纠缠 科普

量子纠缠科普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量子纠缠这个超酷又超玄乎的东西。

量子纠缠啊,就像是微观世界里的一对对“超能力情侣”。

你看啊,在咱们的日常生活里,东西都是各自为政的。

比如两个苹果,一个放在桌子这头,一个放在那头,它们互不干扰。

但量子纠缠里的粒子可不一样,就像两个被施了魔法的小豆子。

不管把它们分开多远,哪怕一个在地球这端,一个在火星上(虽然有点夸张啦),它们之间就好像有一根无形的、超级有弹性的橡皮筋连着。

这两个纠缠的量子粒子啊,就像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双胞胎。

其中一个要是“高兴”了,比如说状态发生了改变,另一个不管在多远的地方,会立刻做出相应的反应,就像它们之间有个超高速的秘密通讯器,而且这个通讯是瞬间完成的,比什么5G、6G都快无数倍,简直就是“量子超时空感应”。

科学家们刚发现这个现象的时候,估计也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而且是个满是宝藏的魔幻新大陆。

这量子纠缠就像是微观世界的神秘宝藏,大家都想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要是想理解量子纠缠的神奇,还可以把这两个粒子想象成两个超级特工。

他们执行任务的时候不管距离多远,都能精准地配合。

一个做个动作,另一个马上知晓并且同步。

这可不像咱们人类的默契,还得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和练习,它们可是天生就具备这种神奇的联系。

而且啊,量子纠缠的这种特性,就像是微观世界在向我们人类调皮地眨眼睛,说:“嘿,你们可别以为你们了解了所有的规律哦。

”它挑战着我们传统的认知,让那些大科学家们都挠破了头,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切地想解开这个谜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量子纠缠就像是微观世界的魔法咒语。

一旦两个粒子被这个咒语缠上,它们就开始了这种神奇的共舞。

这舞跳得还特别有规矩,但是这个规矩又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种规矩,就像外星来的舞蹈一样奇特。

这个量子纠缠啊,虽然现在还像是一个神秘的黑盒子,科学家们只是刚刚打开一条缝,往里窥探到一点奥秘。

但它已经让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就像一阵超级旋风,席卷了我们的科学观念。

量子纠缠理论解析

量子纠缠理论解析

量子纠缠理论解析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且令人费解的现象。

它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由于相互作用而被绑定在一起,无论它们的空间距离有多远,它们之间的状态依然是相关的。

这种关联关系违背了我们在经典物理学中的直觉,因为根据经典物理学的观点,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相互作用粒子之间的力传递的,而这个传递是有速度限制的。

量子纠缠的概念最早由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他们试图用它来挑战量子力学的完整性和局限性。

他们提出了著名的"EPR悖论",即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悖论,它质疑了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特性。

量子纠缠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粒子的自旋状态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它们的位置或动量之间的关系。

当两个或多个粒子发生纠缠时,它们的状态将是不可分解的,即无法用各个粒子的状态单独描述。

这就意味着,当我们对一个粒子的状态进行测量时,会同时影响到与之纠缠的其他粒子的状态,不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量子纠缠的具体描述是通过量子纠缠态来实现的。

量子纠缠态是处于纠缠状态的两个或多个粒子的状态向量。

纠缠态可以是纯态,也可以是混合态。

纯态是指量子系统处于一个确定的状态,而混合态则是由多个纯态组成的,它们之间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存在。

量子纠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利用。

纠缠态可以应用于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中。

在量子计算中,纠缠态可以提供多比特同时进行计算的能力,从而更高效地解决某些问题。

在量子通信中,纠缠态的传输可以实现量子密码学中的安全通信,其中任何第三方的窃听或干扰都能被及时检测到。

虽然量子纠缠的概念和应用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但它的解释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困惑。

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量子纠缠是如何实现的?爱因斯坦曾经将之称为"鬼魂作用",因为它似乎可以瞬间传递信息,而这与相对论的速度限制相矛盾。

然而,正如荷兰物理学家约翰·贝尔在1964年提出的贝尔不等式表明的那样,量子纠缠并不能用任何经典的物理理论来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因斯坦
一场从2012年夏天开始的争论,到如今愈演愈烈。

理论物理学家们还在为此思考,并且为之感到迷惑、为难或是激动。

这群从事着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职业的人思绪集中在宇宙中一个人类完全无法抵达的区域,在这里,理论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家们都遇到了大麻烦。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争论与其说是使理论物理学家们取得了进步,倒不如说是让他们退回到了40年前的境地,现在这些理论物理学家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量子力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这群理论物理学家争论的焦点仍然集中在黑洞这种宇宙中最奇异的天体上。

在宇宙中一些死亡的恒星最终可能会由于自身重力的坍塌而形成黑洞,这是由广义相对论推导出的一个自然的结果(虽然爱因斯坦本人并不相信),虽然宇宙学家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的存在,人们却已经通过很多种间接的方式证明了黑洞是一种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天体,比如说在银河系的中心,就存在着一个超大型黑洞。

当然,这并不是现在理论物理学家们关注的问题,黑洞对于理论物理学家们来说,有着另外一层更深远的意义,它是目前人类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物理学和广义相对论交锋的场所。

量子力学主要描述的是在极小尺度下的物理规则,而广义相对论则通常是用来描述大尺度的宇宙空间的性质,可以说这两种理论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但矛盾在于,这两种理论在目前无法融合在一起。

物理学家们通过广义相对论推导出了黑洞的存在,但是这种奇特的天体却具有显著的量子效应,也就是说,这两种理论都可以在黑洞的性质中得到体现,无怪它成为两种理论交锋的最新场所。

爱因斯坦从来没有掩饰过他对于量子力学的不信任,他不认为量子力学的概率性表达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他对于量子力学中玄而又玄的量子纠缠现象尤其怀疑,称这种现象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

两个处于纠缠态的粒子,无论相隔多少光年,它们之间的状态始终不受空间的影响,相互纠缠,这明显违背了相对论,但是令人不安的是,量子纠缠现象已经被各种实验证实,成为了量子力学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如今,在黑洞的边缘,这种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似乎准备开始报复爱因斯坦,于是理论物理学又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爱因斯坦错了吗?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是否还适用?
在黑洞的边界,当一对处于纠缠态的粒子其中之一留在黑洞之外,而另外的一个粒子进入了黑洞的视界,会发生什么情况?根据广义相对论的预测,这个进入黑洞领域的粒子除了永远不能再逃出黑洞之外,不会有任何特殊的经历。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即使是一个人进入了黑洞,也不会有十分特殊的感受,只有在非常接近黑洞的中心时才会感受到强大的引力。

但是如果把这一条简单的等效原理与早就被实验确认的量子纠缠现象结合起来,便形成了一个悖论:进入黑洞视界的粒子是否还能保持与黑洞之外的粒子的纠缠状态?美国航空航天局于8 月29 日公布的超级黑洞示意图
如果进入黑洞的粒子继续保持和黑洞外部粒子的纠缠状态,那么这将违反量子力学对于黑洞性质的判断——被黑洞吸收的信息将永远消失。

根据量子力学的预测,在黑洞外部的粒子,需要与黑洞外部的另外一个粒子形成纠缠态,但是这很明显违背量子纠缠最基本的准则:一个粒子只能与另外一个粒子形成纠缠态,无法同时和其他两个粒子同时保持纠缠状态——那么,究竟应该与谁形成纠缠态?如果这两个原本纠缠的粒子在其中之一进入黑洞的视界时纠缠状态忽然发生改变,这又是如何发生的?这就是“黑洞火墙”悖论。

有越来越多的理论物理学家认为,在黑洞的视界周围,存在着一个由“霍金蒸发”形成的火墙,这个能量巨大的火墙可以保证任何进入其中的粒子与外界的纠缠状态在瞬间被破坏掉,这个火墙也足以保证任何进入黑洞视界内部的人还没等到被黑洞的引力变成一根面条,在它的边界处就化为灰烬。

与量子力学一样,广义相对论也经历了将近100年的实践检验,没有广义相对论,就没有宇宙学的诞生,也不会有gps定位系统。

那么,在黑洞这个广义相对论最为极限的预测中,在这个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短兵相接的战场,现在理论物理学家究竟该放弃什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理论物理学家拉菲尔·布索(raphael bousso)认为,这简直就是“来自地狱的菜单”。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理论物理学家约瑟夫·玻尔钦斯基(joseph polchinski)则认为,这是因为人类还远没有认识到时空和引力的本质。

那么,什么才是宇宙中最本质的东西?有物理学家认为,宇宙中最为本质的正是量子纠缠、时空以及引力效应,实际上都是量子纠缠状态的体现,因此才会产生出这样的悖论,这使得这个悖论在短时间内还无法解决。

量子纠缠状态是否是宇宙中最根本的状态?显然还有更多的理论物理学家认为是这样,不仅是引力,有人认为就连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时间”概念实际上也是由量子纠缠状态衍生出来的。

2013年10月17日,几位来自意大利和俄罗斯的物理学家在网上发表了他们的论文——《量子纠缠产生的时间:一个实验性的幻觉》(time from quantum entanglement:an experimental illustration)。

在论文中,作者认为,在一个“宇宙”中,正是由于时钟与宇宙的其他部分发生了量子纠缠,才使得这个宇宙中的观测者产生了时间正在流逝的幻觉,而对于宇宙之外的“超观测者”来说,整个宇宙的状态实际上则是停滞的,并不存在时间的概念。

为了解释这一点,作者们创造了一个只有两个光子组成的“宇宙”,这两个处于纠缠态的光子其中之一为时钟,对于另外一个光子来说,时间正在运行,可是对于这个宇宙之外的“超观测者”来说,这两个光子的状态并不曾改变,时间并不存在。

这次物理学界的大争论,与物理学史上的其他争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完全基于理论产生的悖论,而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实验证据支持其中的任何一方,这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恐怕是空前的,这也说明了人类对于自然界规则的认识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

不能忽视的是,这个悖论产生的源头就在于爱因斯坦始终深深怀疑的量子纠缠现象,而争论的战场则是在爱因斯坦始终不相信的黑洞。

此刻再想起爱因斯坦的评价,“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恐怕理论物理学家们会有更深的体会了。

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英国开尔文勋爵在回顾物理学的主要成就时,认为当时的物理学大厦已经完成,只是在上空飘浮着“两朵乌云”。

一语成谶,随后这两朵乌云引来的暴风骤雨摧毁了经典物理学,也催生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

如今当这两朵乌云再次发生碰撞,产生的闪电让人们见到了那个始终挥之不去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量子纠缠。

人们不知道这次关于这个悖论的争论将会持续多久,又将对物理学,对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