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共5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共50张PPT)

毛泽东主席将《楚辞集注》作为礼物,赠送给田中角荣
2007年5月30日至6月9日, 李登辉再访日本,日本媒 体表示大肆欢迎;对于李 的演讲内容,日本政府还 表示不作限制。
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中日关系发展 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突出特点:
政治——“冷”;
经济——“热”
最大障碍:
历史问题
(三)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个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 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1969.8.1,尼克松访问巴基斯坦时说:“中美两国对 骂了二十多年,相互敌视,互不往来,我想结束这 种状况。” 1969.8.3,尼克松访问罗马尼亚时说:我想在我的任 期内,改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能否请您向中国人 传递我的意愿。
会媒洒 大体 而 外 厦描 豪 交 的述 放 部 玻为 的 副 璃: 大 部 !“ 笑 长 ”震 , 乔
碎被冠 了西华 议方潇
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利时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 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 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 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 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 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 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 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 改变世界历史的七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共28张PPT)
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中国
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
期争端。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一系列努力:中国方面的回应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 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 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 我愿意和他谈。”
(2)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 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3、意义:
(1)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 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 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 力量。
宣告结束,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 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过 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 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中日关系面临四大绊脚石
• 1、历史问题。 • 2、台湾问题。 • 3、钓鱼岛问题。 • 4、东海问题。 • 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因素为历史问题。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成就一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2)直接原因: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 (3)历史原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 (4)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 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 应?
单边主义意味着冲突和对抗,是强权政 治表现。多边主义是多元、平等、互利和合 作,是当前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高中历史 必修(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们解放战争
军事上 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经济上 开展大生产运动 依靠农村和群众,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
高中历史 必修(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们解放战争
思考:敌后战场的作用:
(1)敌后战场从1941年后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重心。 (2)敌后解放区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战略出发地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 地。 (3)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各种群众抗日团体,充分调动和发挥 广大人民群众抗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坚持敌后抗战,夺取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 用。 (4)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人民军队在抗战中大 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
5.第三次长沙会战 ( 1 9 41 年 12 月 —1942 年 1 月 )
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在此次会战中 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 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 中唯一的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 洋战场接连败退,在国内外产生了积 极影响。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 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高中历史 必修(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们解放战争
2.敌后战场的抗战
(1)在沦陷区: 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领导组织工人怠工、罢工,破坏日军“以战
养战”的部署; 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
统治秩序。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
中。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
高中历史 必修(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们解放战争
2.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初)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寇,取得平型关 大捷。 这是 华 北战 场 中国军队 主 动歼 敌 的第 一 场胜 仗 ,粉碎了日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 (2)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人教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4课

人教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4课
第九页,共35页。
?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 1.中美关系正常化
………… ②
? (1)背景(b2è0i世jǐ纪ng(7)s0:h年ìj代ì)(niándài),国际局势改善发生重大变化,
________关系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 (2)过程
基辛格
? ①1971 年,___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同《周联恩合公来报总》理举行 会谈。
? 3.成就
联合国
? (1)积极开展以 __________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③
? (2)积上极海参共识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 ①表现:2001 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形成“ ____________”。
? ②意义: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重大 第十二页,共35页。
济合作。
第十三页,共35页。
? ①『辨析(biàn中xī国)』(zhōnɡ ɡuó)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恢复”而不
“获得(huòdé)”,这是因19为45在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 创始会员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 筹建和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理应取 代台湾国民党集团,享有在联合国的一切权益,故 1971 年 的中国不是“重新加入”联合国,也不是“获得”合法席
? ②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 ________________ 。
? ③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十页,共35页。
? 2.中日关系正常化
? (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gǎishàn)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 (2)过程(gu1ò9c7h2é年ng,):日本首田相中角__荣__________访华,签署(qiānshǔ)建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七单元 第24课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七单元 第24课

组织的活动,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上海 成功举办了亚太经 2001年10月,在________ 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 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恢复: 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大通
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 合法权利 切_______________ 。 3.意义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
的重大胜利。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思考探究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 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 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 冠华因何大笑?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说明了什么?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综合考查开创外交新局面 例 (2010· 高考福建文综卷)照片是“看得
见”的历史。图一和图二记录了新中国两次
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 )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命题分析】
图一反映的是中美关系改善
的情景,体现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图二是 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图片,也反映出“求同 存异”的方针,答案为D。“睦邻友好”体现 在图二中;“战略结盟”两图均未体现;“另
跟踪训练
(2012· 广州高一联考)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 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 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 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 要指(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共19张PPT)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中国加入WTO签字仪式
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上海APEC会议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014年,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在塔吉克 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
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目前, 已经有160多个国家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外交关系;中国已加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 卫生组织、国际银行、亚太经济合作组、东盟10+3、 10+1、国际银行、上海合作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在 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
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
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材料二:
——尼克松讲话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 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 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交
50年代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开拓外交新局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立 自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0年代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外交的重大突破
的 和
中日关系缓和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交
新时期的外交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
落实任务:
①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
祖国统一大业
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图说历史 中美建交过程

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 (共32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 (共32张PPT)
3化.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
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
①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 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第三次热潮。
②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 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 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材料一: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50年 1959年 1969年
意义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
的大门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1972.2
尼克松总统访华
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①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 周恩来总理在北 京会见格雷厄 姆·斯廷霍文率领 的美国乒乓球代 表团,这就是著 名的“乒乓外 交”。通过“小 球推动大球”打 开了中美交往的 大门。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恢复: 1971.10.25,第26届联大
2.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3.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更大的作用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 而不是用其他的“加入”之类的提法?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APEC第九次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
维和任务:中国维和军人
中国中维国和在维刚和部队果队赴(金整黎装)维巴待和发嫩维和
简述建国初年我国取得哪些外交成就?

历史必修1第24课

历史必修1第24课

材料二: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2、70年代走向缓和的原因:
美国: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重大
②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③美苏争霸处守势(联华抗苏)
中国:
①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
②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
③对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根本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3、过程:
①1971 乒乓外交—相互试探 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1972 尼克松访华,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 报》 ③ 1979 中美正式建交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 1979年1月1日 中美建交
请对相应的图片配以文字说明
美国乒乓球队访 华,“乒乓外 交”,“以民促 官”
破冰之旅
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开始 走向正常化
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 准备
试探之旅
中美建交,中美 关系实现正常化
建交公报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各国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四、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改革开放以来)
1、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移到 经济建设,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2、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07年1月12日,联合国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 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举手投 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能力提升
(2012· 天津)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 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 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
时间: 2001年10月 地点: 上海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美国总统布什、 与会者: 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9位领导人 成果: 与会成员形成了“上海共识”。 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 意义: 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 贡献。
上海APEC会议
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断绝。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截止到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总统就职 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支持票 50 材料一: 40 30 20 10 10 24
47 34
51
1950
1956 1960 1系发展 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 突出特点:
政治——“冷”;
经济——“热”
• 最大障碍:
历史问题
1、背景: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2、外交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依据: 2、目标: 3、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 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参 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 织的活动。(“历史纵横”)






1971.4
美乒乓球队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开始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1971.7
1972.2
1978.12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 《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 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 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1、依据: 2、目标: 3、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 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 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成立并积极参 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
上海合作组织
时间:2001年10月 地点:上海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与会者: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 文件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性质: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 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意义: 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 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 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 作用 。
(2)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 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 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中日经济
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 地。 日本还是中国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第二大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来源地(前四位分别是 东盟、日本、台湾、韩国)。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
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
同17国建交 50年代
基础 参加两次国际会议 恶化 60年代 改善 “一大片” 联合国合法利的恢复 关键 中美关系正常化 推动 中美关系紧张 中苏同盟破裂
一边倒
总结
“两只拳头回击”
70年代
突 破 和 转 机
建交热潮
中日邦交正常化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 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 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 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说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 ,世 界霸主地位动摇;
材料四: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 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 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 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3、《中美联合公报》 的发表是否表示中美 关系已经完全正常化?
参考: 在台湾问题上,虽然在《中美联合公报》中 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 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是美国并没有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美 国仍然与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美国在 台湾还驻有军队并与台湾维持着1954年签订 的《共同防御条约》。这种状态下的中美两 国关系,不能说是完全实现了正常化。
无敌国外交 80年代 调 整 “不结盟”
在黎巴嫩执行任务
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 心来展开的原因
一、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外 交政策相一致
二、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 国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
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三、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 国权威
1、依据: 2、目标: 3、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 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合作组织第 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年份)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 说明:美国长期实行的“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材料二: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 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 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1、背景: 2、恢复: 3、原因: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2)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 (3)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4)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1、五、六十年代的中美关系:
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 它的武装力量,缓和中美关系。 但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 的阴谋。美国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 还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 “恢复”而不是用其他的“加入”之类的 提法? 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 做过重要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 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但由于 美国的阻挠,这个问题一直被搁置,直到70年代 初才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说是合法席位被恢复。
单元结构
新 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 (基础) 中 国 70 年代外交重大发展 (突破) 外 交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调整)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2)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 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1971年,美国提出的“双 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的断然 拒绝
对多边外交的认识 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为推进 重大地区冲突的公正、合理解决,任何 单边、双边的力量都无能为力。必须采 取多边行动,才能推动国际的协商和合 作。 单边主义意味着冲突和对抗,是强 权政治表现。多边主义是多元、平等、 互利和合作,是当前处理国际关系的重 要准则。
维和任务:中国维和军人
1、背景: 2、恢复:
(1)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76票赞成、 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 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 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 出去 (2)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 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3)1971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到达纽约, 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说明:六十年代,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
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1)从 美国方 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面看 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①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2)从 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中国 方面看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 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4、中日关系的改善
(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及条件
1)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美国谋 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政府, 这种“越顶外交”的做法,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 2)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两国民 间交流日益加强,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建交的呼声 高涨。 3)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参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 系,主要是由各国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的决定的。外 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 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力量
意识形态
国内外形势
……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 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 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 (断交、撤军、废约)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 外交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