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看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者:韩永光来源:《大观周刊》2012年第23期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158-01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之一是“人文素养”。
“读”和“写”是学生丰富情感、陶冶精神、净化心灵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沃土。
而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很好地告诉我们“读”与“写” 的关系。
本文借个人经验的总结、反思,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意识;培养;兴趣;激发;指导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实施之际,讨论语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近年来为改变语文教学不良现状,一大批语文教师从素质教育要求着眼,身体力行,锐意改革,为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1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现在的语文教学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少,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认为跟教师没有语文意识,或者说没有较强的语文意识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教师是否有语文意识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
什么是语文意识?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
语文意识的养成就是正确的语文习惯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教研实践中,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有较强的语文意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语文教学要摈弃功利,褪尽修饰,删繁就简,回归常态。
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简简单单的语文教学境界,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从听说读写思的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语感

从听说读写思的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语感语感是指人们对于语言使用的正确性、整洁度、文雅程度以及语言文字的感觉和敏感度。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这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认知、语言运用、语言理解和交流能力。
而听说读写思是英语教学中四个领域,也是培养英语语感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听说读写思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语感。
听听是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也从听开始。
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应该能够感受到英语语音的准确性和语调的变化。
一些有效的听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英语语感,如:1.听英语新闻或英语广播,让学生体验英语语音和语调的优美。
2.听英语歌曲,让学生体验英语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3.听英语故事和短片,锻炼学生对英语听力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说说是英语交际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说话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运用英语。
在说英语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英语口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流畅度。
一些有效的口语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英语语感,如:1.进行英语对话练习,让学生自由交流,感受英语的自然流利。
2.进行英语发音练习,让学生学习英语发音规则。
3.进行英语口语比赛和游戏,激发学生口语练习兴趣。
读读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阅读能力。
在阅读英语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英语的语法结构和拼写规则。
一些有效的阅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英语语感,如:1.阅读英语课本上的文章,让学生认真理解文章的意思。
2.阅读英语读物和报刊杂志,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升英语语感。
3.阅读英语寓言和故事,让学生锻炼英语写作能力。
写写是英语学习中最难掌握的一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重要途径。
在写作英语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语法和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需要感受英语的语言风格和文笔。
一些有效的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英语语感,如:1.写英语日记或题目,让学生进行英语写作训练。
2.从英语文章中提取有用的句子和词汇,让学生掌握英语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从听说读写入手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从听说读写入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摘要: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优化训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听说读写优化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使大多数同学在单位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形成扎实、稳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基础所在。
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效。
一、优化训练方式,扎实地进行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在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时,我在注意运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将训练融入整个学习过程。
因为作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
1.听与读能力的训练。
(1)对于重点篇目,我总是在该单元教学的前一周布置同学听范读录音。
(原声或师读),然后让学生下去做读的练习。
在讲课之前的两三天利用抽牌方式选定该课录音人选。
这种带着“压力”的“苦读”远比一般练读投入得多。
学生一般经过十几遍、几十遍的反复才能将录音灌制得“字正腔圆”。
经过一个学年的训练,同学都能上机两至三次。
这种先听、后读、再听、再读的循环上机训练使同学业们的听、读能力在短时间内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读、写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不断有好作品出现。
(2)在课下指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规范学生听读能力。
教师事先看好广播电视报,让同学们关注一下对听读有益的节目。
通过听著名播音员的经典之作和影视人物的台词,来比照自己读的现状。
这种做法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听读能力,而且有些知识和信息记在脑子里对写作也有很大帮助。
2.说与写能力的训练。
(1)激发兴趣。
我先找来一些作文基础好又对写作有兴趣的同学组成一个“文学社”取名为“嫩芽”。
这部分同学在班里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很快“文学社”的人数增加到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二。
遇到同学的好习作,我反复修改,并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各类各级的作文竞赛。
用好“听说读写”法宝,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用好“听说读写”法宝,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门核心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科目之一。
而语文的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来提高。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互为主体、互为手段。
它们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组成部分,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弥补。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用好“听说读写”法宝,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首先是“听”。
听是语言的基本功能,也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讲话,学生要倾听。
学生应该专注听讲,理解内容,记住重点知识。
平时还可以多听听故事、语文音乐等,加强对汉字文字的理解。
通过良好的“听”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后续活动打下基础。
其次是“说”。
说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
学生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要学会准确运用语言。
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要与人交流,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家长和老师要积极引导,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和肯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
通过良好的“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思维敏捷性和语言运用能力。
再次是“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语言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等,培养阅读兴趣。
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优秀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良好的“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语言理解和分析能力。
最后是“写”。
写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能力。
学生要培养写作的兴趣,多写作文、日记、读后感等,提升写作水平。
老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供写作训练和写作指导,注重写作过程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论中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一、语文能力应是听、说、读、写四项的综合能力。
对于“语文”,叶圣陶先生为其作过精辟、科学的解释,他说:“彼时国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称为‘语文’)。
”张志公先生也说:“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则谓之文,合起来称语文。
”在普通教育阶段,语文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要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中学生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训练,全面掌握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交更加频繁和扩大,随着音响电器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骤然来临,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训练,将学生培养成为善听、能说、会读、擅写的新一代。
叶圣陶先生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
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
”他又指出:“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
”叶老的话也表明,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为促进的整体,四项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都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妙处。
听说能力的培养也符合信息论的规律。
从信息观点看:听和读是摄取语言信息,说和写则是输出语言。
听和读可以积累知识,丰富思想,打好说与写的基础,而说和写又可以深化思想,促进听读水平的提高。
从表达方面看:听和读是学习别人如何观察、立意、构思、谋篇。
说和写是将自己观察所得、平时所想的内容表达出来。
听读为说写提供范例,说写的实践可帮助理解听读的内容和表达技巧。
总而言之,就语文本身来说,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
听和读是说与写的前提和基础,说和写又反过来对听和读起着进一步地消化和促进作用。
四者互为依存,互相渗透,缺一不可。
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的听说读写看

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的听说读写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在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适应这个趋势,教育部颁布了英语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业质量。
这一新标准从听说读写看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
听力是英语学习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各种听力活动中学会倾听和理解不同种类的信息,从简单的日常对话到专业领域的讲座。
学生们需要通过练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听力技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口语能力也是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新的标准鼓励学生多练习口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互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业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学生们需要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种英语文本,包括文章、新闻、小说等。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帮助他们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写作能力也是新标准重点关注的方面之一。
学生们需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能够表达清晰、连贯的观点,并且结构合理。
通过不断地写作练习,学生们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新课程标准还注重学生的视觉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理解和分析不同的信息,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
通过视觉学习,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英语世界,拓展他们的视野。
新的英语新课程标准通过听说读写看五个方面的评估,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学生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希望我们的学生们都能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断进步。
【这里将原文进行适当删减】第二篇示例:英语新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涵盖了听说读写看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运用至关重要,下面将具体探讨每一个方面的重要性和相关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听力是首要的能力之一。
“读写结合”促进提升初中英语写作能力

教学篇•经验交流阅读既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
写作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输出环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
笔者发现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
将阅读和写作课型结合,在日常教学中相互渗透,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写能力的提高,也会大大提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读写结合”,对有效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有着重要作用。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不仅包括听和读,还包括说和写。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也因为写作花费的时间太长,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英语写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割裂了听说读写。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将听说读部分加入到基础课程训练中,而对写作却一笔带过,这会导致学生在遇到相应作文题目时,不知道从何下笔,甚至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只注重培养听说和阅读能力,不重视写作,很大程度限制了写作水平的发展。
二、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学生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写作作为语言重要的输出方式之一,对词汇量要求较高。
词汇质量不足且不具备较扎实的语法基本功,写作能力就很低。
据调查,当前部分初中生在写作时往往词不达意,语法时态运用不当,不仅影响要点的整体表达,也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此外,部分学生写作前只靠储备相应的语音信息,背诵一些简单词汇和语句,无法顺利完成语句乃至整篇文章的表达。
部分学生即使在考前背诵较多的单词,但是无法掌握基本的语法技能,写出来的句子也会支离破碎,大大影响学生表达的水平和写作得分。
2.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常出现中式英语汉语往往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转变,导致学生按照汉语的思维进行表达,写作过程中出现中文式的词汇和短语。
例如:有的学生想表达“上个星期我们在公园玩得很高兴”“We played very happily last Sunday in the park.”而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应为“We had a good time last Sunday in the park.”三、读写结合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将读写结合运用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对于提高课堂的质量以及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都具有明显作用。
一年级语文视听结合提高阅读理解教案

眼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和机遇。
在过去,教学是以老师讲解为主,书本为辅的,这种教学方式却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阅读理解能力难以提升。
如今,随着一年级语文教学的变革,视听结合成为了一种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基于语文视听结合提高阅读理解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的语文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听、看、说中学会读、写。
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达到以下目的: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语言听、说、读、写全向发展。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觉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更好的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的基础。
二、教学流程一年级语文视听结合模式可以分为听说、视听、写作三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听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中掌握语序和语音,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指导学生完成口语表达能力后,让学生有大声朗读将口语转化为语言的能力。
第二阶段:视听教师通过播放电影、录制短片等视觉材料,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事物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语言。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理解,让学生在掌握语言语序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内容。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尤其是将题目进行改变或者是用新的单词替代已有单词的方法来不断的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第三阶段:写作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以后,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写作素材来让学生进行作文,从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教师先引导学生借鉴其他学生的想法,并以此来激励学生自己动手。
教师可以用这个阶段来进行学习策略和语言技巧的教学,并通过评估对学生进行监控。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流程,与学生进行视听结合的语文教学能够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
不仅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兴趣和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说读看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何燕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8年第01期
【摘要】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把听说读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并力求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感情,有创意地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
【关键词】
作文训练听说读看作文教学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要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一辈子也用不尽。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要利用好学生活泼烂漫的天性,适时把听说读看的途径和作文训练相结合,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听音乐,创设写作情景
音乐有超越一切的魅力或者说魔力!我在进行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的作文教学时,结合亲情这一主题进行作文训练。
教材的作文训练题目也是结合单元主题展开设计的: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人世界”。
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为了引导学生把家庭中的脉脉温情真挚地流露出来,在写作前,我给学生播放了蒙古民歌《吉祥三宝》。
要求学生边听歌曲,边重温家庭生活中的幸福画面。
爸爸像太阳照着妈妈!
那妈妈呢?
妈妈像绿叶托着红花!
我呢?
你像种子一样正在发芽!
我们三个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
在优美的旋律营造的烂漫氛围下,我给学生灵活选择作文题目:快乐的()人世间、吉祥()宝。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作文题目,把自己家庭中的幸福时光记录下来。
整堂课,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专心致志地写作文。
阅读这次作文,我发现每个稚嫩的心灵都有柔软的一面:
一个小男孩在《快乐的二人世界》里写道: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有的孩子很小时父母就离婚了,本来幸福的家就这样散了。
我就属于这样的孩子,可我并不难过,我很乐观,我想他们是爱我的,他们不能相处才分了吧!我和父亲也有我们精彩的二人世界……
一个小女孩在《快乐的四人世界》写一家人去爬山的途中:
妹妹走不动了,我背着妹妹往前走,一直走到看不到爸爸妈妈时,我才把妹妹放下来。
妹妹对我笑了笑,然后坐在路旁的大石头上,等着爸爸妈妈。
在那时,我才发现,妹妹那时的样子和我小时候的样子十分相似。
也就在那时,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我。
另一位同学还有精彩的开头:
如果我拥有天空和所有繁星,以及世界和世上所以的宝藏,我还会要求更多。
但是只要家人是属于我的,给我地球上最小的一角,我就心满意足了!
也有意味深长的结尾:
我和家人度过的欢乐时光如同一列火车,愈行愈远。
不管你怎样挽留,时光也不会暂停。
你记得也好,忘掉也好,不会影响他们的脚步。
那么,不急不忙,不紧不慢,却无法挽留,无法挽回。
可我会珍惜接下去的时光,因为我们是快乐的四口之家。
二、说一说,打开写作闸门
“说是用嘴巴写”,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训练题目,学生一知道就很兴奋。
语文教师可以乘热打铁,在学生兴致勃勃的时机,给学生三五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叽叽喳喳地议论或者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后,再进行作文训练,学生就很轻松了。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题目是,以“()里的新鲜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针对学生刚刚结束假期生活,学生还沉浸在对假期生活的留恋中的实际情况,在作文训练前,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谈谈假期里的新鲜事。
因为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同学们关注最多的还是家乡的生活,好多同学都谈到庄稼遭遇冰雹袭击的事情,都感叹家里的收成减产了!也有
一部分同学说,家里的水果由于雨水冲充沛,价格也高,今年收成不错。
通过学生的议论,我把作文题目改为《今年我家丰收了》和《今年我家欠收了》,让同学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进行习作。
因为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经理清了写作思路,所以写起作文来也就很轻松了。
在进行七年级第三单元——民俗风情教学时,我让同学周末收集家乡的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并举办故事会,让学生讲讲收集到的故事或传说。
作文课时,要求学生把讲述过的故事记载下来,就是一本很好的故事辑。
他们收集整理的有《围腰的来历》《小蜜蜂娶亲》《老变婆》《聚宝盆》《火把节的来历》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勤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北大校长王恩哥送给毕业生的话:结交两个朋友。
一个是运动场,一个是图书馆。
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地“充电”,“蓄电”和“放电”。
在作文教学中,带领学生阅读,记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才会有“源头活水”。
阅读了法国名著《小王子》,学生学会珍惜友情与爱,让学生写写童年时的小伙伴;阅读了《卖炭翁》,让学生将诗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阅读了《父母的心》,让学生续写课文的结尾——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
把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和作文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作文就成了有米之炊。
四、看世界,拓展写作视野
戴布劳格林说过,“治学有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
”写作训练把学生的见闻结合起来,学生写起作文起就得心应手。
在作文教学中要带领学生睁大眼睛去观赏、感受世界。
一年四季风云变幻、阴晦雨雪,春华秋实,都是大自然无私赠与我们的瑰宝。
结合农村生活,我们的学生春天可以观察桃花、杏花、樱桃花,秋天赏万寿菊和格桑花。
有的同学写《一路花香》,有的同学写《花天花地》,还有的同学写《万寿菊映红了赤鹫大地》……
哪怕是学生看过的电影,激起心中的涟漪,语文教师也可以帮助他们串成颗颗晶莹剔透的珍宝。
如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从学生的观后感中我看到了幼小的心灵在茁壮成长;从《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中,我读懂了农村孩子心底的梦想;从《虫虫总动员》的观后感中,我感受到了孩子心目中昆虫世界的至爱亲情……
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作文教学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