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无答案)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H、1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项,硅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故不选A项;B项,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放电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不选B项;C项,太阳能集热器的原理是光透过透明盖板照射到表面涂有吸收层的吸热体上,其中大部分太阳辐射能为吸收体所吸收,转变为热能,故不选C项。
D项,燃气灶通过天然气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变成热能,故选D项;故答案为D。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凡是放热反应而且熵增加的反应,就更易自发进行B. 对于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是:气态>液态>固态C. 平衡常数K值越大,则可逆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D. 凡是能量达到活化能的分子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答案】D【解析】【详解】A.属于放热和熵增加的反应,即△H<0,△S>0,根据△H-T△S<0可知,反应易自发进行,故A正确;B、同一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的混乱度依次增大,熵值增大,故B正确;C.平衡常数是利用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所以K值越大,说明这个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故C正确;D.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需要满足合适的取向,因此能量达到活化能的分子发生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故D错误;故选D。
3. 下列事实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亚硝酸溶液中存在HNO2分子,呈酸性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③HNO2溶液不与Na2SO4溶液反应④0.1mol/L HNO2溶液中,c(H+)=0.015mol/L⑤相同浓度时,HNO2的导电能力比HCl弱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⑤D. ①②④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①溶液存在HNO2,溶液显酸性,说明亚硝酸部分电离,根据弱电解质的定义,即HNO2属于弱电解质,故正确;②没有对比实验,无法判断是否是弱电解质,故错误;③只能说明硫酸的酸性强于HNO2,不能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故错误;④根据弱电解质的定义,弱电解质是部分电离,c(H+)<0.1mol·L-1,属于弱电解质,故正确;⑤HCl是一元强酸,做对比实验,HNO2导电能力小于HCl,说明HNO2属于弱电解质,故正确;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019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 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C. 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ΔH>0D. 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答案】C【解析】【详解】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能量变化,A项错误;B.因为反应物断键需要吸收能量,生成物成键需要放出能量,所以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就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
因此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ΔH >0,C项正确;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而不是没有关系,D项错误;答案选C。
2.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①2H2S(g)+3O2(g)===2SO2(g)+2H2O(l) ΔH1=-Q1kJ·mol-1,②2H2S(g)+O2(g)===2S(s)+2H2O(l) ΔH2=-Q2kJ·mol-1,③2H2S(g)+O2(g)===2S(s)+2H2O(g) ΔH3=-Q3kJ·mol-1。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Q1、Q2、Q3均大于0)A. Q1>Q2>Q3B. Q1>Q3>Q2C. Q3>Q2>Q1D. Q2>Q1>Q3【答案】A【解析】H2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所以Q1最大;气态水的能量大于液态水,所以Q2>Q3,故A正确。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表示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S(s)+3/2O2(g)=SO3(g) ΔH=-315 kJ/molB. 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C. 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 H2O(g) ΔH=-241.8 kJ/molD. 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违反燃烧热的含义,硫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的氧化物不是三氧化硫(SO3能分解为SO2和O2),而是SO2,A错误;B.25℃、101kPa时,稀强碱溶液和稀强酸溶液中和生成1mol 液态水和可溶性盐溶液时放出的57.3kJ热量,其焓变为-57.3 kJ/mol,B正确;C.违反燃烧热的含义,25℃、101kPa时,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的氧化物不是水蒸气(水蒸气的能量比液态水高),而是液态水,C错误;D.违反燃烧热的定义,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和焓变均要减半,25℃、101kPa时,1mol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288 kJ/mol,D错误;答案选B。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6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相对原子质量:C 12 O 16一、选择题(每小题仅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16=48分)1. 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l)=====电解2H2(g)+O2(g),该反应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水煤气是二级能源 B .水力是二级能源 C .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D .电能是一级能源 2. 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气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⑥水煤气反应⑦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A.①④⑦ B.②③⑥ C. ①④⑤ D.②④⑥⑦ 3.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B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C .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D .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B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 .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X+Y =M+N 为放热反应,可推知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B .1mol SO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 硫和1 mol 氧气的键能之和C .由C(石墨)=C(金刚石);△H= +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能量低D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6.对反应A +3B2C 来说,下列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 )A .v(A)=0.3 mol/(L·min)B .v(B)=0.6 mol/(L·min)C .v(C)=0.5 mol/(L·min)D .v(A)=0.01 mol/(L·s)7.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附详解)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HCO3−(aq)+H+(aq)=CO2(g)+H2O(l)为吸热反应B. △H1>△H2,△H2<△H3C. CO32−(aq)+2H+(aq)=CO2(g)+H2O(l)△H=△H1+△H2+△H3D. CO2(g)+H2O(l)=H2CO3(aq),为放热反应2.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50mL0.50mol/L盐酸和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改用25mL0.50mol/L盐酸跟25mL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求出的中和热数值和原来相同B. 酸碱混合时,量筒中NaOH溶液应缓缓倒入小烧杯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C. 装置中的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D. 实验中应记录测量出的最高温度3.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2C(g);△H<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 图Ⅰ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B. 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C. 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D. 图Ⅲ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4.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其表现形式有吸热和放热等B. 食品放入冰箱中,因为温度低,变质速率降低,所以食品能够保存较长时间C. 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夏天打开啤酒盖,喷出大量泡沫的现象D. 将煤气化,有利于提供更多的能量,而且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5.中国学者在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H]中突破了低温下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不能兼得的难题,该过程是基于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实现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
上高二中高二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高二中高二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上高二中高二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 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查字典化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上高二中高二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
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水电⑤太阳能⑥燃料电池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 ③⑤⑥⑦⑧C.③④⑤⑥D.除①②外2.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3.已知:H2(g)+F2(g) === 2HF(g) △H=-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在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mol/LB.Y2为0.4mol/LC.X2为0.2mol/LD. Z 为0.4mol/L8.在密闭容器发生下列反应aA(g) 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转化率变大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D.a c+d9. 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 2AB3(g) H=-QkJ/mol,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10.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H为-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已知C(s)+ O2(g)=CO(g)的反应热为-110.5kJ/mol,说明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点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11、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分别是-285.8 kJmol-1、-141.0 kJmol-1和-1366.8 kJ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 的H为( )A.-44.2 kJmol1B.+44.2kJmol-1C.-330 kJmol-1D.+330 kJmol-112、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C.由H2、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D.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在高中复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多练习题,掌握考题的规律,掌握常考的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分数。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普通班)【会员独享】

R 的含量T 2P 1T 2P 2T 1P 2时间上高二中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普)说明: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
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水电⑤太阳能⑥燃料电池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 ③⑤⑥⑦⑧ C.③④⑤⑥ D.除①②外 2.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 2(g)+B 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 2,同时消耗2n molAB B .容器内,3种气体AB 、A 2、B 2共存C .AB 的消耗速率等于A 2的消耗速率D .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3.已知:H 2(g)+F 2(g) === 2HF(g) △H=-270kJ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2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 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放出270kJ 热量 4.对于反应A(g)+3B(g)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 、v(A)=0.01 mol/(L•s)B 、v(B)=0.02 mol/(L•s)C 、v(B)=0.60mol/(L•min)D 、v(C)=1.0mol/(L•min)5.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 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 4(g) + 4O 2(g) == 2CO 2(g) + 4H 2O(l);ΔH == +890KJ ·mol —1B. CH 4(g) + 2O 2(g) == CO 2(g) +2H 2O(l);ΔH == +890KJ ·mol —1C. CH 4(g) + 2O 2(g) == CO 2(g) +2H 2O(l);ΔH == -890KJ ·mol —1D. 2CH 4(g) + 4O 2(g) == 2CO 2(g) + 4H 2O(l);ΔH == -890KJ ·mol —16.已知反应A 2(g )+2B 2(g )2AB 2(g )△H <0,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7.在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 2(g)+Y 2(g) 2Z(g),已知X 2、Y 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 、0.3mol/L 、0.2mol/L ,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 .Z 为0.3mol/LB .Y 2为0.4mol/LC .X 2为0.2mol/LD . Z 为0.4mol/L 8.在密闭容器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 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的转化率变大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D 的体积分数变大 D .a < c +d 9.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R(g) +2L ,此反应符合右边图像。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考生须知:1.本卷试题分为第I 卷、第II 卷,满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Na-23 S-32 Cl-35.5 Fe-56 Al-27 第I 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 .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 .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 . 同温同压下,H 2 (g) +Cl 2(g)=2HCl(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 不同2、250℃和51.0110Pa ⨯时,()()()252224N O g NO g O g ===+ 56.76/H kJ mol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 . 是吸热反应B . 是放热反应C . 熵增大效应大于焓效应D .是熵减少的反应 3、下列关于反应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 ,则H 2SO 4和Ba(OH)2反应生成1molH 2O 时会放出57.3kJ 的热量B .由C (石墨,s )═C (金刚石,s )△H=+1.9 kJ·mol -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C .在500℃、MPa 下,将0.5 mol N 2和l.5 mol H 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放热19.3kJ ,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 2NH 3(g) △H=-38.6 kJ·mol -1D .甲烷的燃烧热(△H )为-890.3 kJ·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 4(g)+2O 2(g) = CO 2(g)+2H 2O(l) △H=-890.3 kJ·mol -14、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 Na 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 . 将稀24H SO 改为98%的浓24H SO 与Zn 反应制取2HC . 在24H SO 与NaOH 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 . 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 5、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事实是( )A . 氢气、碘蒸气、碘化氢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B . 合成氨工业使用高压以提高氨的产量C . 棕红色的NO 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D . 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6、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 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 K 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 . 平衡移动,K 值可能不变C . 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 值也增大两倍D . K 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7、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 的浓度为原平衡1.7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A 的转化率变小C .D 的物质的量变多 D .a>c+d 支加入少量MnO 29、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化学反应速率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工业中,使用催化剂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B将肉类等食品进行低温冷藏,能使其永远不会腐败变质C茶叶等包装中加入的还原性铁粉,能显著延长茶叶储存时间D夏天面粉发酵速度与冬天面粉发酵速度相差不大2.已知H2(g)+2ICl(g)I2(g)+2HCl(g),该反应分①、②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ICl中氯为-1价,碘为1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为吸热反应B.反应①和②均是同种元素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活化能有关C.HI(g)+ICl(g)I2(g)+HCl(g)△H=-218 J/molD.反应①比反应②的速率慢,与相应正反应3.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A.SO2被氧化为SO3,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2SO2g+O2g 2SO3gB.500 ℃左右的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ΔH<0C.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D.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H2g+I2g 2HIg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强酸和1 mol强碱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称为中和热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用分数表示C.热化学方程式中表明的热量是指每摩尔反应物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D.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5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
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g3Bg 2CgBt110s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加快时,V正A=0D若该反应在绝热容器中进行,也在t1时刻达到平衡6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2S(g)3/2 O2(g)═SO2(g)H2O(g)△H12H2S(g)SO2(g)═3/2 S2(g)2H2O(g)△H2H2S(g)1/2 O2(g)═S(g)H2O(g)△H32S(g)═S2(g)△H4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A △H4=3/2 (△H1-△H2-3△H3)B △H4=2/3 (3△H3-△H1-△H2)C △H4=2/3 (△H1△H2-3△H3)D △H4=3/2 (△H1△H2-3△H3)7.一定条件下,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和进行反应:2Xg+Yg2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右图的是( ) A 、葡萄糖在人体中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B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 、22()8Ba OH H O ⋅晶体和4NH Cl 晶体混合D 、碳酸钙的分解2、已知:22()()CO g O g +22()CO g 566/H kJ mol ∆=-222()()Na O s CO g +2221()()2Na CO s O g + 226/H kJ 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 的燃烧热为2831kJ mol -⋅B 、右图可表示由CO 生成CO 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 、2222()2()Na O s CO s +2322()()Na CO s O g +452/H kJ mol ∆=-D 、CO ()g 与22()Na O s 反应放出509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3、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425P O +410P O 。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 -P a /kJ mol 、P -O b /kJ mol 、P 0 c /kJ mol 、O O d /kJ mol 。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 ∆,其中正确的是( ) A 、(6a+5d-4c-12b )/kJ mol B 、(4c+12b-6a-5d )/kJ mol C 、(4c+12b-4a-5d )/kJ mol D 、(4a +5d- 4c-12b )/kJ mol4、25℃,101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 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 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242()()()2()H aq SO aq Ba aq OH aq +-+-+++42()2(1)BaSO s H O + 57.3/H kJ mol ∆=-B 、241()()2KOH aq H SO aq +2421()(1)2K SO aq H O + 57.3/H kJ mol ∆=-C 、818225(1)()2C H O g +228()9()CO g H O g + 5518/H kJ mol ∆=-D 、81822()25()C H g O g +2216()18(1)CO g H O + 5518/H kJ mol ∆=-5、可逆反应222()2()()NO g NO g O g +垐?噲?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 2、NO 、O 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①④⑥⑦B 、②③⑤⑦C 、①③④⑤D 、全部 6、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7、下列各图是425℃时,在1L 密闭容器中反应物的浓度(或反应速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图①中t 0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B 、图②中从反应起始至t 时,容器中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深C 、图③与图④中起始时的反应物不同D 、图③与图④中起始时的反应物不同8、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反应I: 3()()2()A g B g C g +垐?噲? 反应II :()()2()A g B g C g +垐?噲?A 、若反应I 中H ∆<0,2T >1TB 、若反应I 中H ∆>0,2T <1TC 、反应II 的平衡不受压强的影响D 、若反应II 中的H ∆>0,2T <1T 9、在某一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 CO 和0.2mol H 2O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反应: 222()()()()CO g H O g CO g H g ++垐?噲? 1H akJ mol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2():()3:2c CO c CO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衡时H 2O 的转化率为40% B 、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04a kJC 、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CO 、H 2O 、CO 2、H 2的浓度都相等D 、若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1L ,则有利于该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10、若反应222()()()()CO g H O g CO g H g ++垐?噲?在t ℃时的平衡常数是1,反应开始时()CO g 与2()H O g 的浓度都是0.11mol L -⋅,则()CO g 在此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为( )A 、30%B 、40%C 、50%D 、60%11、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 A 、2mol B 和1mol A 、1mol B 。
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A g B g xC g +垐?噲? H ∆<0。
测得两容器中()c A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可能等于2也可能等于3B 、向平衡后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可使()c A 增大C 、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可使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内的相同D 、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 A 、2mol B ,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mol <()n B <1.4<mol12、已知工业上制备W 的反应为()2()2()M g N g W g +垐?噲? H ∆<0,下表为温度、压强与N 的强化率的关系(起始时充入反应容器中的M 和N 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2)。
压强N 的转化率温度℃0.1 0.5 1 10400 0.992 0.996 0.997 0.999 500 0.935 0.969 0.978 0.993 6000.7370.8580.8950.964上述反应还需要催化剂,且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00℃、0.1MPa 下,若起始时M 和N 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1:1,则N 的转化率小于0.992B 、使用催化刘能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从而提高N 的转 化率C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均能增大反应速率,且均能增大 N 的转化率D 、制备W 的适宜条件为“400~500℃、0.1MPa ,并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1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232()()2()SO g O g SO g +垐?噲? H ∆<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u 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变化。
则下列时间段中,SO 3的非分含量最高的是( )A 、01t t →B 、23t t →C 、34t t →D 、35t t →14、对于可逆反应:()()()mA g nB g xC g +垐?噲?H ∆=?,在不同温度及压强12,p p 条件下,反应物A 的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H ∆>0,m n +>xB 、H ∆>0,m n +<xC 、H ∆<0,m n +<xD 、H ∆<0,m n +>x15、在恒温恒压下,将3mol A 和1mol B 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2()A g B g C g +垐?噲?,达到化学平衡I 。
在同样条件下,3mol A 和2mol B 发生同样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II 。
现将平衡II 的混合气体全部压入平衡I 的容器中,在同样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III 。
下列关于平衡I 、II 、III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平衡III 中A 的转化率等于B 的转化率 B 、平衡I 中A 的转化小于B 的转化率 C 、平衡III 中()()n C n A 比平衡I 中的小 D 、平衡III 中()()n A n B 比平衡II 中的大 16、在某温度下,将2mol A 和3mol B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 g B g C g D g ++垐?噲?,5min 后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的关系为()()()()a c A c B c C c D ⋅⋅垐?噲?。
此时若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 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 的转化率为( )A 、60%B 、40%C 、24%D 、4% 二、非选择题17、将1mol I 2()g 和2mol H 2()g 放入2L 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2()()2()I g H g HI g +垐?噲? H ∆<0,HI 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中B 所示:(1)达到平衡时,2()I g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若改变反应条件,在甲条件下ϕ(HI )的变化曲线为A ,在乙条件下,ϕ(HI )的变化曲线为C ,则甲条件可能是 (填字母,下同),乙条件可能是 。
A 、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B 、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C 、保持温度不变,扩大反应容器的体积D 、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加入适当的催化剂18、比较下列反应或过程中的热量或反应热的相对大小。
(1)已知:①2221()()()2H g O g H O g +垐?噲? H ∆=a /kJ mol ②2222()()2()H g O g H O g +垐?噲? 2H ∆=b /kJ mol③2221()()(1)2H g O g H O +垐?噲? 3H ∆=c /kJ mol④2222()()2(1)H g O g H O +垐?噲? 4H ∆=d /kJ mol则a 、b 、c 、d 间的大小关系为 。
(2)若向三份等体积0.1000mol /L NaOH 溶液中分别加入①稀醋酸,②浓H 2SO 4, ③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则上述过程中的焓变1H ∆、2H ∆、3H ∆的大小关系为 。
(3)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在室温下将1mol 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1Q KJ ,而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是425()CuSO H O s ⋅42()5(1)CuSO s H O + 4H ∆=2/Q kJ mol +,则1Q 与2Q 的大小关系为 。
19、某化学反应2()()()A g B g D g +ƒ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 、D 起始浓度为0。
反应物A 的浓度1()mol L -⋅随反应时间min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时间 浓度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3 0.92 0.75 0.75 0.60 0.60 0.60 4820℃1.00.400.250.250.200.200.20(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20min 内平均速率()u A = 11min mol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