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3-第2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合集下载

2015《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3第三单元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材梳理核)

2015《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3第三单元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材梳理核)

第三单元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

3.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4.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

(3)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4)分解者: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

2.食物链和食物网(如图)(1)图示食物网中包括5条食物链。

(2)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3)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第三、四、五营养级。

(4)图中哪些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猫头鹰、蛇、青蛙、食虫鸟。

(5)写出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6)此营养结构的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

【判断】(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只是指绿色植物。

(×)【提示】硝化细菌不属植物,也是生产者。

(2)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提示】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属于生产者。

(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提示】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提示】食物网中的两种生物可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等。

(5)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但不同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同。

(√)(6)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3.对点连线【提示】①-b-Ⅱ②-a-Ⅴ③-d-Ⅲ④-e-Ⅳ⑤-c-Ⅰ1.2.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区别和联系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B.自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D.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可有可无的成分【思路分析】正确解答此题应从以下2点突破:①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2015《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2+第一单元+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教材梳理核心突破)

2015《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2+第一单元+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教材梳理核心突破)

第1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对应学生用书第94页)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1.优点(1)豌豆是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植物。

(2)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人工杂交实验操作去雄→套袋→人工传粉→再套袋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高茎×矮茎→F 1――→⊗F 2 (1)F 1的表现型是高茎。

(2)F 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高茎∶矮茎=3∶1。

(3)在亲本的正、反交实验中,F 1和F 2的性状相同吗?相同。

【判断】(1)用豌豆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提示】开花前应除去母本的雄蕊。

(2)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3)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提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4)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P F1F2DD(高茎)×―→Dd(高茎)――→⊗?dd(矮茎)1.F1产生的配子(1)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D∶d=1∶1。

(2)雌配子种类及比例是D∶d=1∶1。

(3)雌、雄配子数相等吗?不相等,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4)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2.F1配子的结合(1)在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结合方式有4种。

3.F2的两种表现型和三种基因型(1)高茎:DD和Dd。

(2)矮茎:dd。

(3)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Dd∶dd=1∶2∶1。

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完成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2)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取决于杂种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基因的分离定律(1)研究的对象:等位基因。

(2)等位基因的存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发生的时间: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

(4)遗传行为: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

XX《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XX《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PPT文档演模板
•前期(四分体时期) •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形成四分体
XX《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 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中期 •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 •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PPT文档演模板
XX《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 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PPT文档演模板
•4
•1
•3
XX《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 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卵细胞 •受精卵
•细胞核 •染色体
•精子 •细胞核
•卵细胞(母方)
•染色体 •精子(父方)
PPT文档演模板
XX《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 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判断】
•(1)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
•【提示】 次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产生过程中细胞质是 不均等分裂。
•赤道板 •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
XX《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 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判断】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 半。(√)
•(2)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提示】 卵细胞内有10条染色体,不成对。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大小、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可以 被称为同源染色体。(×)
PPT文档演模板
XX《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 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PPT文档演模板
XX《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 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PPT文档演模板
XX《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 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PPT文档演模板
•图2
XX《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 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1-3-3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1-3-3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菜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课 时 作 业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菜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

教 材
2.光合作用过程中元素去向:
提 考
AB段植物释放CO2
能 ·
吸收O2




菜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考 基 · 教
B点光 植物合= 外观 呼上吸不与外界发
明 考 向
材 梳
生气体交换

· 两 级





·
核 心
光合>呼吸
突 破
B点后植物吸收CO2
两 级 集
研 考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 训

·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 破
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
提 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时




·




菜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

XXXX《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

XXXX《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

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 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 课时作业
能·技法培范养 围。
菜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2013·海南高考)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
基·教材梳同理 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 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明0考向·两级
点·核心突破 (1)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 和 方向 进行。 (2)有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退耕还林 等(举一例)。 (3)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填湖造地 等(举一例)。 课时作业
能·技法培养
菜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判断】
基·教材梳理 (1)群落的演替是取而代之。(×) 【提示】 群落的演替是一种优势取代。
明考向·两级
1.群落 (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 一定区域 ;③ 各种
点·核心突破
生物种群 。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 种间关系 、空间结构、群落 的演替 等。
课时作业
能·技法培养
菜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基·教材梳理
2.群பைடு நூலகம்的物种组成
明考向·两级
(1)群落的 物种组成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0、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亏损了多少。22:55:1122:55:1122:559/22/2021 10:55:11 PM 11、没有竞争的地方表示没有市场。21.9.2222:55:1122:55Sep-2122-Sep-21 12、为了能拟定目标和方针,一个管理者必须对公司内部作业情况以及外在市场环境相当了解才行。22:55:1122:55:1122:55Wednesday, September 22, 2021 13、不要只看塔尖,二三线市场比一线的更大。21.9.2221.9.2222:55:1122:55:11September 22, 2021 14、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假如你必须战斗或者在市场上取得最有利的地位,你就不能不冲锋、奔跑和大步行进。2021年9月22日星期三下午10时55分11秒22:55:1121.9.22

2015《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3+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材梳理)

2015《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3+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材梳理)

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对应学生用书第161页)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组成(如图)①细胞外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细胞内液。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判断】(1)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于内环境。

(√)(2)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

(×)【提示】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成分比较②与③④最主要的区别在于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理化性质(1)②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②的pH一般为7.35~7.45。

(3)对于由②③④构成的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判断】(1)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Na+、HCO-3的含量占明显优势。

(×) 【提示】应为Na+、Cl-的含量占明显优势。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及DNA聚合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 【提示】只有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未发生剧烈的变动。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1.动态变化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3.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稳态失调(连线)①血糖平衡失调a.发热、中暑②pH失调b.组织水肿③渗透压失调c.酸中毒、碱中毒④体温失调e.低血糖、糖尿病【提示】①-e②-c③-b④-a【判断】(1)内环境是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通过神经系统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 【提示】应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进行调节。

(对应学生用书第162页)1.2.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如下表)3.辨析血浆、血清与血液(1)血液——一种疏松结缔组织,由三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细胞间质”——血浆组成。

2015《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单元归纳提升课必修1-第1单元(共23张PPT)

2015《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单元归纳提升课必修1-第1单元(共23张PPT)
【答案】 D
2.大肠杆菌和 T2 噬菌体的根本区别是有无( A.细胞结构 C.成形的细胞核 【解析】 B.细胞壁 D.线粒体等细胞器
)
此题题干的关键词是“大肠杆菌”、“T2 噬
菌体”、“区别”。大肠杆菌是细胞生物,T2 噬菌体是病毒, 病毒无细胞结构。
【答案】 A
3.某生物体内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糖原。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是储能物质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 糖原可发生于肝脏内
【解析】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葡萄糖在肝
【答案】 C
[对应练习] 1.由 DNA 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 RNA 在完全 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脱氧核苷酸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 B.核糖核苷酸 D.核糖、碱基、磷酸
【解析】
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完全水解”。“完全水
解”和“初步水解”是不同的,“初步水解”的产物为基本 单位,而“完全水解”是将基本单位再水解。核酸的基本组 成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 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DNA 和 RNA 的不同 点之一是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不同,组成 DNA 的核苷酸中, 五碳糖为脱氧核糖,而组成 RNA 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核 糖。 本题易错选的原因在于没有看清关键词到底是 RNA“完 全水解”还是“初步水解”。
(4)注意一些生物学科特有的“潜规则”。比如:验证性 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知识一致;课本上 出现过的遗传性状 (遗传病)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 类型”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 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等。

《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1-3-2ATP与细胞呼吸

《课堂新坐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1-3-2ATP与细胞呼吸


·
梳 反应。(√)

两 级


(2)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训


·
【提示】 细胞质基质中也能产生ATP。

心 突
(3)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

提 态平衡。(×)
课 时




·
【提示】 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一直处于动态平衡

法 培
状态。
核 心
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突 破
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线粒体 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
提 考
录,蛋白质合成等
课 时 作


·
核糖体 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 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


菜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

教 材
考向1 从代谢的角度考查ATP


·Hale Waihona Puke 教材梳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菜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课 时 作 业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菜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新课标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2.(2012·北京高考)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菜 单
A
B
C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根据上图分析,将各年龄组成类型、名称、特点及种群 密度的变化趋势用线连起来。 类型 A B C 年龄组成 类型特点 a.幼年个体少, 老年个体多 b.各年龄个体 比例适中 老年个体少 Ⅱ.减小 Ⅲ.基本不变 E 增长型 F 衰退型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判断】 (1)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的外界因素。(√) (2)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样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1)样方法不仅能调查生物的种群密度,还能调查群落 中植物的丰富度。 (2)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 范围小的动物或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考向1 种群的特征与群落等综合考查 1.(2012· 福建高考)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 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 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若某城市2012年出生10人,死亡2人,迁入20人,迁出 13人,该城市总人口数为1 000人。 (1)出生率=新出生的个体数目÷ 个体总数= 10‰ (2)死亡率= 死亡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 = 2‰ (3)迁入率=迁入的个体数目÷ 个体总数= 20‰ (4)迁出率= 迁出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 = 13‰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 变化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 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间 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 ①年龄组成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不变种群密度 衰退型:生长率<死亡率→减小 ♀>♂→增长快 ②性别比例♀≈♂→相对稳定种群密度 ♀<♂→增长慢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随机取样 等距取样法 常用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
适用范围 取样关键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植物、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②标志重捕法 a.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示】 种群数量也会下降,甚至消亡。 (3)对于“S”型曲线,同一种群的 K 值是固定不变的,与
环境因素无关。(×) 【提示】 变化。 K 值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环境的改变而发生
课 时 作 业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3)年龄大小、随机分布、种群密度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 征。(×) 【提示】 年龄大小属于种群的个体特征,随机分布属 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如图 ① 。 (1)产生原因:在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 没
有敌害 等条件下。
t N = N λ (2)数学模型: t (N0 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 为 0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时间, Nt 为 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λ 代表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 种群数量的倍数)。 (3)曲线特点: 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
菜 单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课 时 作 业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菜 单
稳定型
增长型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3)曲线图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增长型 (4)柱形图
衰退型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2.关注组成特点,准确判断类型:无论何种图形,均 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 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 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2012· 新课标全国卷)某岛屿 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 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 性成熟需要6个月。右图为某年该动物 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 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 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思路分析】
解答此题的思维导图如下: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因素对种群数
量的影响。据图可知,不同月份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其中 4 至 10 月份,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12 月份没有未成熟个 体,表明在 10 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C 两项正确。 天敌迁入后,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 的年龄结构,B 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 生率,从而对种群的密度产生影响,D 项错误。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3.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如图)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4)“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是一定的,而增长速率逐渐 增加。(√) (5)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 “J” 型增 长。(√)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1.种群的特征(Ⅰ)(中频)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中频)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中的个体数,是 种群最基本的 数量特征 。 (2)调查方法 ①样方法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 考 能 · 技 法 培 养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 新课标
固 考 基 · 教 材 梳 理 研 考 点 · 核 心 突 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