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生物必修3群落的结构(38张)-PPT优秀课件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真菌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藻类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生
生物A
物
数
生物B
量
时间
种间关系(“+”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关系类 型
互利共 生
寄生
物种 AB
++
+-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地衣、根瘤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蛔虫和人
---镶嵌分 布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共38 张PPT)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共38 张PPT)
例1:受水制约,芦 苇等水生植物只能长 在浅水或水边;红树、 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 附近;松、杉、柏树 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 仙人掌、沙棘等可长 在极干旱的沙漠。鸭 子、青蛙只可在水中 或水源附近活动,而 马、羊等可在干旱的 陆地自由活动。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 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 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
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资料1
两种草履虫单 独培养和混合 培养时种群个 体数量发生动 态变化的原因 是什么?
1、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当它们 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 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 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 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 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 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 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 了食物来源而灭亡。这就是竞争。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 分析→讨论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真菌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藻类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生
生物A
物
数
生物B
量
时间
种间关系(“+”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关系类 型
互利共 生
寄生
物种 AB
++
+-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地衣、根瘤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蛔虫和人
---镶嵌分 布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共38 张PPT)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共38 张PPT)
例1:受水制约,芦 苇等水生植物只能长 在浅水或水边;红树、 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 附近;松、杉、柏树 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 仙人掌、沙棘等可长 在极干旱的沙漠。鸭 子、青蛙只可在水中 或水源附近活动,而 马、羊等可在干旱的 陆地自由活动。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 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 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
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资料1
两种草履虫单 独培养和混合 培养时种群个 体数量发生动 态变化的原因 是什么?
1、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当它们 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 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 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 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 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 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 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 了食物来源而灭亡。这就是竞争。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 分析→讨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课件 (共34张PPT)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 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 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 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 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镶嵌分布
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 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 D) A. 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 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 以上都正确 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C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寄主受害。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真菌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藻类
4、互利共生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课 堂 练 习
1.几十年前,欧洲的一种百灵鸟被引进美洲,这种鸟的生 活习性与当地的草地百灵鸟相似,后来发现草地百灵鸟绝 迹了,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B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2.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形张开,当小虫进入触动腺毛, 两片叶子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营养。这种关系在生物 上是 B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 水平结构
⒈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分层
鹰、杜鹃、黄鹂等总是成 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 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山雀、莺、啄木鸟等鸟类 总是在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画眉等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 的苔鲜和昆虫。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 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 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镶嵌分布
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 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 D) A. 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 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 以上都正确 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C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寄主受害。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真菌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藻类
4、互利共生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课 堂 练 习
1.几十年前,欧洲的一种百灵鸟被引进美洲,这种鸟的生 活习性与当地的草地百灵鸟相似,后来发现草地百灵鸟绝 迹了,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B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2.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形张开,当小虫进入触动腺毛, 两片叶子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营养。这种关系在生物 上是 B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 水平结构
⒈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分层
鹰、杜鹃、黄鹂等总是成 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 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山雀、莺、啄木鸟等鸟类 总是在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画眉等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 的苔鲜和昆虫。
《群落的结构》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PPT课件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森林中鸟类分层现象示意图
上层 杜鹃等 中层 啄木鸟等
下层 画眉等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 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 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 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 昆虫。
二 、 群落的物种组成
• 跟踪训练2.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 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 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 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 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
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B )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三 、 种间关系
关系类型 互利共生
物种 AB ++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寄生
+-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竞争
--
捕食
+-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彼此抑制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三 、 种间关系
A
C
“你死我活”“你增我减”的同步性变化
B
生 物
B
数
量
A
时间
★竞争实力悬殊时 (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生
物
数
A
量
B
时间
★竞争实力相当时 (牛与羊):
三 、 种间关系
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ppt教学课件

2.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分析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 图
特点
举例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数量
互利
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 地衣;大豆
共生
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 与根瘤菌
的同步性变化
寄生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 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 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
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 噬菌体与宿
主细菌
竞争 捕食
典例精析
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 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 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 V 是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 根据题意“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 稻间的传播”,可知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 正确;水稻与青蛙 是互利共生关系,B 错误;病毒 V 与水稻是寄生关系,与青蛙不是寄 生关系,CD 错误。
【解析】 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A 正确;动物在群 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B 正确;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 分层现象,C 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通过光照影响草本层的水平 结构,D 错误。
【答案】 D
跟踪训练 2.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a.方法: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 ①记名 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计算法b.适用对象: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48张)

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上各生物种群间
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了 竞关争系,猫头鹰
和蛇之间既是
关系竞,争又是
关系。
捕食
( 经 典 教 学 PPT)人 教版生 物必修 三4.3 《群落 的结构 》课件 (共48张 PPT)- 导学课 件(示 范)
( 经 典 教 学 PPT)人 教版生 物必修 三4.3 《群落 的结构 》课件 (共48张 PPT)- 导学课 件(示 范)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 叶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 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 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 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 中生活。
( 经 典 教 学 PPT)人 教版生 物必修 三4.3 《群落 的结构 》课件 (共48张 PPT)- 导学课 件(示 范)
1、这四句描述的环境可能包括哪些种群?
2、种群之间有紧密联系吗?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 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群落的概念
判断下列实例是否属于群落:
1.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 ×
2.农贸市场上的白菜,大蒜,活鸡,鱼,以及
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等 ×
( 经 典 教 学 PPT)人 教版生 物必修 三4.3 《群落 的结构 》课件 (共48张 PPT)- 导学课 件(示 范)
基础练习
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 )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 经 典 教 学 PPT)人 教版生 物必修 三4.3 《群落 的结构 》课件 (共48张 PPT)- 导学课 件(示 范)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精品课件(共24张PPT)

画眉、八色鸫等在森林地 下层生活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地 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 群的密度也有差别。---镶嵌分布
群落的空间结构与立体农业
小结
光照强度
垂直
栖息空间和 食物条件
镶嵌
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 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 点、人与动物的影响
4.下图为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据图回答:
(1)浮游植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在__表__水__层__,动植物遗体的腐败和 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_底__泥__层___。 (2)在冬夏等不同季节,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 所特有的动植物种类,生物的分布和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 ___光_____、_温__度_____和__含__氧__量__的垂直分布决定的。这些生态 因子在垂直分布上的层次越多,水生群落所包含的 __生__物__种__类____也就越多。
_可__食__的___植_ 物增加 ②__猞__猁___急_ 剧减少
。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
猞__猁__捕__食__一__定__数__量___的__雪兔,使森林不致被过度破坏,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
的稳定
(4)在所研究的1890-1935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_6_0_千__只__左右。
请小组讨论分析该模式是如何 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有 何设计意义?(提示:阅读教材
P74-75,77)
利用群落空间结构,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在盐碱地 改良与水资源调蓄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
1.垂直结构
1.垂直结构
鹰、伯劳、杜鹃、黄鹂等 总是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
山雀、莺、鹟、啄木鸟等 总是森林的中层栖息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地 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 群的密度也有差别。---镶嵌分布
群落的空间结构与立体农业
小结
光照强度
垂直
栖息空间和 食物条件
镶嵌
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 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 点、人与动物的影响
4.下图为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据图回答:
(1)浮游植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在__表__水__层__,动植物遗体的腐败和 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_底__泥__层___。 (2)在冬夏等不同季节,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 所特有的动植物种类,生物的分布和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 ___光_____、_温__度_____和__含__氧__量__的垂直分布决定的。这些生态 因子在垂直分布上的层次越多,水生群落所包含的 __生__物__种__类____也就越多。
_可__食__的___植_ 物增加 ②__猞__猁___急_ 剧减少
。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
猞__猁__捕__食__一__定__数__量___的__雪兔,使森林不致被过度破坏,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
的稳定
(4)在所研究的1890-1935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_6_0_千__只__左右。
请小组讨论分析该模式是如何 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有 何设计意义?(提示:阅读教材
P74-75,77)
利用群落空间结构,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在盐碱地 改良与水资源调蓄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
1.垂直结构
1.垂直结构
鹰、伯劳、杜鹃、黄鹂等 总是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
山雀、莺、鹟、啄木鸟等 总是森林的中层栖息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实用上课课件(共33张PPT)

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 的苔鲜和昆虫。
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 物呈垂直分布主要是受温度制约的。
高山草甸
高
针叶林
高
落叶阔叶林 海拔
山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低
低 温度
高
思考讨论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食物、栖息场所等
从而使它们能( D )
A.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都正确
6.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C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 (3)只有森林中才有分层现象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 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 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 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 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是生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 布不均匀造成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的差异。
其它实例: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白蚁与其体内的鞭毛虫 大肠杆菌与人
质疑探究:
1、两只羊在同一片草地上吃草,是否是竞争关 系?
答案:不是,属于种内斗争
2、民间谚语“苗多欺草 草多欺苗”反映的是哪 种种间关系?
答案:竞争
迁移应用:
1、就一个湖泊而言,群落是指该地域中的(C ) A、所有鲤鱼 B、所有的生物及无机环境 C、所有的动物与植物 D、所有的生物
分层现象的意义
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 物呈垂直分布主要是受温度制约的。
高山草甸
高
针叶林
高
落叶阔叶林 海拔
山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低
低 温度
高
思考讨论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食物、栖息场所等
从而使它们能( D )
A.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都正确
6.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C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 (3)只有森林中才有分层现象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 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 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 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 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是生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 布不均匀造成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的差异。
其它实例: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白蚁与其体内的鞭毛虫 大肠杆菌与人
质疑探究:
1、两只羊在同一片草地上吃草,是否是竞争关 系?
答案:不是,属于种内斗争
2、民间谚语“苗多欺草 草多欺苗”反映的是哪 种种间关系?
答案:竞争
迁移应用:
1、就一个湖泊而言,群落是指该地域中的(C ) A、所有鲤鱼 B、所有的生物及无机环境 C、所有的动物与植物 D、所有的生物
分层现象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群落的结构ppt课件

2019
-
8
竞争
优势种
当竞争能力不同时
当竞争能力相同时
2019
-
9
【资料2】
捕食
特点: 不同步增减 一般捕食者数量较少
2019
被捕食者 捕食者
-
10
菟丝子与植物
蛔虫与人
寄生
生 物
数
(无固定曲线) 量
2019
B 寄生虫
A 宿主(寄主)
时间
-
11
地衣中藻类与真菌
互利共生
生 物
数
量
2019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
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
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 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 物趋光、避高温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
可以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
溶液中
2019
-
24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生物A 生物B
时间
-
12
【判断】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竞争还是捕食?
1、桦木林中出现云杉幼苗后,不断生长,最终桦木 林被云杉林取而代之。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1、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3、菟丝子与大豆 4、根瘤菌与大豆
2019
-
13
1、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
物种组成 和优势种
种间关系
群落演替
研究 群落
群落的空 间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_双___小__核__草___履__虫_,不能正 常生长的是_大__草__履___虫。
(2)试分析高斯实验结果的原因,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是什么? 由于双小核草履虫繁殖速度略高于大草履虫,具有一定优越性,因此在食物数 量有限的情况下,它能通过竞争而生存下来。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种间竞争 (3)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势是_先__增__加__然__后__稳__定_,在这个发展过 程中,生物因素之间主要关系的转变表现在_由__种__间__竞__争__转__变__为__种__内__斗__争_。 (4)如果在自然界中,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是否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 同的结果?说明原因。 不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分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地 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 群的密度也有差别。---镶嵌分布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群落的空间结构与立体农业
小结
光照强度
垂直
栖息空间和 食物条件
镶嵌
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 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 点、人与动物的影响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①_
_可__食__的___植_ 物增加 ②__猞__猁___急_ 剧减少
意义: 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 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羊吃 草
对 寄主 有害,对 寄生者 有利,寄主不可
菟丝子 和豆科
能全部死亡
植物
互利 共生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 地衣
生存,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鲢鱼与鳙鱼争夺空间和食物
水稻和稗子竞争阳光、水分等
B C
A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 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关系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竞争 捕食 寄生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数量上呈现出
“一优一”劣,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数量 上呈现出相“ 互抑”制,如图b,一般生态需求 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
水稻 和稗 子
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 减少,后增 加者 后 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B 是 捕食者, A 是被捕食者
请小组讨论辨析,学案(二)表格中的图像,分别对应的种 间关系是什么,并举出对应的例子(提示:阅读教材P73)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请小组讨论辨析,学案(二)表格中的图像,分别对应的
种间关系是什么,并举出对应的例子
(二)种间关系(提示:阅读教材P73)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本节聚焦
1.群落的空间结构与立体农业 2.种间关系
温故知新
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
的集合,叫做群落
1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群落的空间结构与立体农业
珠三角基塘农业、黄淮海平原“鱼塘—台田”模式、千烟洲立 体山区农业模式是我国三种立体农业模式。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 的空间结构原理,如图,黄淮海平原“上农下渔”的台田模式是 一种由台田、排水沟道与鱼塘等其他农业生长机制共同构成的盐 碱地土地利用模式,上部台地进行农业种植,下部坑塘进行水产 养殖。护坡草、沙棘耐干旱、耐盐碱,香樁喜光较耐湿。
1.垂直结构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1.垂直结构
鹰、伯劳、杜鹃、黄鹂等 总是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
山雀、莺、鹟、啄木鸟等 总是森林的中层栖息
画眉、八色鸫等在森林地 下层生活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请小组讨论分析该模式是如何 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有 何设计意义?(提示:阅读教材
P74-75,77)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利用群落空间结构,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在盐碱地 改良与水资源调蓄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ab 捕食
个 体 数 量
竞争
a b
时间
寄生
竞争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1.(2013·宿迁高二质检)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两种 草履虫,即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予细菌为食物, 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并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但是如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 一培养皿中,给予细菌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图所示。
个 一优一劣
A
个
体
体
数
数
量
量
B
相互抑制
B A
时间
时间
Back
鳙鱼 颤藻
A
轮虫
B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个 体 数
被捕食者 A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 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量
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 B 捕食者
Back 时间
血吸虫 幼虫在 中间宿
B A
主螺内 发育
B A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 (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 分以维持生活。
和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2.下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 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__A____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 到_1__4_0_千或140 000 只。
A
寄生者
B
寄主
Back 菟丝子
M. Catherine Aime.
Basidiomycete yeasts in
the cortex of ascomycete
A macrolichens. 2016.7.21
B
互利共生
个 体 数 量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A B
时间
地衣 :(真菌和蓝细菌)共生体
(2)试分析高斯实验结果的原因,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是什么? 由于双小核草履虫繁殖速度略高于大草履虫,具有一定优越性,因此在食物数 量有限的情况下,它能通过竞争而生存下来。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种间竞争 (3)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势是_先__增__加__然__后__稳__定_,在这个发展过 程中,生物因素之间主要关系的转变表现在_由__种__间__竞__争__转__变__为__种__内__斗__争_。 (4)如果在自然界中,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是否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 同的结果?说明原因。 不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分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地 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 群的密度也有差别。---镶嵌分布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群落的空间结构与立体农业
小结
光照强度
垂直
栖息空间和 食物条件
镶嵌
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 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 点、人与动物的影响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①_
_可__食__的___植_ 物增加 ②__猞__猁___急_ 剧减少
意义: 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 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羊吃 草
对 寄主 有害,对 寄生者 有利,寄主不可
菟丝子 和豆科
能全部死亡
植物
互利 共生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 地衣
生存,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鲢鱼与鳙鱼争夺空间和食物
水稻和稗子竞争阳光、水分等
B C
A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 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关系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竞争 捕食 寄生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数量上呈现出
“一优一”劣,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数量 上呈现出相“ 互抑”制,如图b,一般生态需求 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
水稻 和稗 子
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 减少,后增 加者 后 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B 是 捕食者, A 是被捕食者
请小组讨论辨析,学案(二)表格中的图像,分别对应的种 间关系是什么,并举出对应的例子(提示:阅读教材P73)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请小组讨论辨析,学案(二)表格中的图像,分别对应的
种间关系是什么,并举出对应的例子
(二)种间关系(提示:阅读教材P73)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本节聚焦
1.群落的空间结构与立体农业 2.种间关系
温故知新
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
的集合,叫做群落
1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群落的空间结构与立体农业
珠三角基塘农业、黄淮海平原“鱼塘—台田”模式、千烟洲立 体山区农业模式是我国三种立体农业模式。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 的空间结构原理,如图,黄淮海平原“上农下渔”的台田模式是 一种由台田、排水沟道与鱼塘等其他农业生长机制共同构成的盐 碱地土地利用模式,上部台地进行农业种植,下部坑塘进行水产 养殖。护坡草、沙棘耐干旱、耐盐碱,香樁喜光较耐湿。
1.垂直结构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1.垂直结构
鹰、伯劳、杜鹃、黄鹂等 总是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
山雀、莺、鹟、啄木鸟等 总是森林的中层栖息
画眉、八色鸫等在森林地 下层生活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请小组讨论分析该模式是如何 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有 何设计意义?(提示:阅读教材
P74-75,77)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利用群落空间结构,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在盐碱地 改良与水资源调蓄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ab 捕食
个 体 数 量
竞争
a b
时间
寄生
竞争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1.(2013·宿迁高二质检)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两种 草履虫,即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予细菌为食物, 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并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但是如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 一培养皿中,给予细菌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图所示。
个 一优一劣
A
个
体
体
数
数
量
量
B
相互抑制
B A
时间
时间
Back
鳙鱼 颤藻
A
轮虫
B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个 体 数
被捕食者 A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 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量
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 B 捕食者
Back 时间
血吸虫 幼虫在 中间宿
B A
主螺内 发育
B A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 (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 分以维持生活。
和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ppt 课件
2.下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 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__A____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 到_1__4_0_千或140 000 只。
A
寄生者
B
寄主
Back 菟丝子
M. Catherine Aime.
Basidiomycete yeasts in
the cortex of ascomycete
A macrolichens. 2016.7.21
B
互利共生
个 体 数 量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A B
时间
地衣 :(真菌和蓝细菌)共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