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园林综合知识

合集下载

全国园林景观设计师考试景观设计原理必备知识点

全国园林景观设计师考试景观设计原理必备知识点

全国园林景观设计师考试景观设计原理必备知识点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创造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环境。

在全国园林景观设计师考试中,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必备知识点。

一、景观设计中的自然要素1.植物选择与配置:在景观设计中,植物作为主要的景观要素,是创造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

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植物的特性、生长环境要求以及它们在景观中的应用效果,合理选择和配置植物种类,以达到景观设计的目标。

2.地形与水体:地形和水体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自然要素,也是创造景观特色和氛围的关键因素。

设计师应该运用地形地貌的特点,巧妙地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同时合理规划和设计水体,使其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为人们提供愉悦的观赏和休闲空间。

二、景观设计中的人文要素1.空间布局: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空间的布局与规划。

设计师需要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休闲区、游憩区、交流区等,并设计合适的通路和连通性,使整个景观空间具有流线性和可达性,方便人们在其中活动和游玩。

2.文化意蕴:景观设计应该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体现地域特色和历史背景。

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历史和传统,将其与设计相结合,创造出富有文化底蕴的景观空间,让人们在欣赏景色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三、景观设计中的艺术要素1.色彩运用:色彩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

设计师需要熟悉色彩的搭配原则和使用效果,运用不同色彩来表达景观的特点和意境,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2.材料选择与处理:景观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将直接影响到景观的观赏效果和使用寿命。

设计师应该根据景观的特点和功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同时在材料的使用和处理上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1.环境保护: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环境保护,遵循生态原则和保护自然资源的理念。

设计师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提升整体生态品质。

园林概论201212

园林概论201212

第一章园林概述第一节园林释义1.什么是“园林”?《21世纪世界彩色百科大全》中“园林”定义是:“以植物、山石、水体等做了美丽设计的居住生活的空间”。

目前在我国较为普遍认同的定义是“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

西方最早的园林形式:神庙四周的神圣丛林(Sacred grave),是膜拜神灵的环境布置。

2.园林的别称3. 产业革命前园林的特点(1)绝大多数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所私有,如苏州的私家园林、北京的皇家园林;(2)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得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4.现代园林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18世纪的产业革命促使各个国家工业文明的崛起,陆续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

工业文明的兴起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为人们开发大自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人们在从大自然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因其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而造成严重的破坏。

其结果是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水体和空气污染、气候改变,自然生态系统恶性循环、严重失衡。

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密集,大城市不断膨胀,居住环境不断恶化,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由早先的亲和状态逐渐转变为对立、敌斥的关系。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一些有识之士预见到这样状况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恶果,相继提出种种改良学说,其中就包括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

现代园林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运而生。

美国现代园林之父——F.L.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Olmsted 1822—1903)提出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区别于传统的Landscape Gardening(景观园艺),并且在哈佛大学创办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从业人员——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Landscape architect)。

园林专业知识(试题)

园林专业知识(试题)

专业知识部分(试题A)一、问答题(每题4分)1、城市土壤生物学性质与自然土壤的生物学性质有何不同?参考答案:市区土壤由于物理性质差,有机质含量低,pH值变化大和含有有毒物质等,致使土壤中生物活动受到抑制,甚至多种有益微生物不能生存,导致营养元素的转换受阻,对树木生长发育不利。

2、园林植物整形、修剪的含义和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整形是修整观赏树木的整体外表。

修剪是剪去不必要的杂枝或者为了新芽的萌发而适当处理枝条。

根据观赏树木的生长与发育特性、生长环境的不同和栽培目的,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剪整形来调节观赏树木整株的长势,防止徒长,使营养集中供应给所需要的枝叶或促使开花结果。

修剪整形还要讲究树体造型,使叶、花、果所组成的树冠相应成趣,并与周围的环境协调,满足人们的观赏需要。

3、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1)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是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2)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能保证园林设计意图的实现,确保园林艺术通过施工手段充分表现出来。

(3)能很好地组织劳动力资源。

(4)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5)能保证各种规章制度、生产责任、技术标准等的落实和执行。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参考答案: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3)城市园林绿地应均衡分布,功能多样;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远近结合。

5、一般较复杂的园林设计的程序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参考答案:1)编制设计任务书阶段;2)现场调查和研究阶段;3)方案设计阶段;4)初步设计阶段;5)施工图设计阶段。

※6、园林苗木移栽前的修剪作用是什么?应怎样进行?参考答案:苗木一般要进行修剪,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

修剪量因不同树种而不同,常绿针叶树和用于植篱的灌木不多剪,只剪去枯病枝、伤枝即可。

对于较大的落叶乔木,特别是长势强,易发枝的树木,要强修剪,剪除树冠的1/2以上。

(完整)园林绿化基础知识

(完整)园林绿化基础知识

园林绿化基础知识一、园林植物分类园林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

木本植物即常指的“树木";草本植物即常指的“花卉”和草坪植物。

(一)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1。

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m至数10m),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m以上)、大乔(21-30m)、中乔(11—20m)和小乔(6-10m)等四级.本类又常依其生长速度而分为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等三类。

2。

灌木类:树体矮小(通常在6cm以下),主干低矮,不明显,有时基部处发出数个干。

3.藤本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

依其生长特点又可分为绞杀类、吸附类、卷须类等。

4.匍地类:干、枝等均匍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长出不定根而扩大占地范围,如沙地柏等。

(二)园林树木按用途分类1.独赏树又称独植树、孤植树、赏形树或标本树。

2.庭荫树又称绿荫树,是指植于庭院和公园中以取其绿荫,为游人提供遮荫纳凉为主要目的的树种。

3。

广义行道树是指在城乡道路系统两侧栽植应用的树木.历史沿袭的行道树的概念是狭义的,和是指为行人提供遮阴纳凉的行道树,栽植高大的乔木。

4群丛是指数株到十几株乔灌木丛植或群植组合而成的植物景观。

大型的群丛乔灌木的总数可达20-30株之多。

5。

片林是指在城市风景区较大范围的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所构成的森林景观.6.藤本植物是指茎长而细弱,不能独立向上生长,必须缠绕或攀缘他物才能伸展与空间的植物,如葡萄、紫藤、爬山虎等.7.绿篱就是指利用树木密植,代替篱笆、栏杆和围墙的一种绿化形式,主要起隔离维护和装饰园景的作用.8。

绿篱的种类很多,从形式来分,有自然式和规则式两类,依观赏性质来分,有花篱、果篱、刺篱和普通绿篱等:按高度来分,有高篱、中篱和矮篱之别.绿雕塑又称造型树.即根据认为的创意,通过攀扎和修剪的手段,将观赏树木整姿为动物或特定含义的景物,如龙、鸡、鹤、虎、迎客松等的形态,以追求象形之美。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整理试题-重重点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整理试题-重重点

1、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

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囿:中国先秦时期的园林形式,常采用人工墙垣、篱笆等圈围山林,养育鸟兽花木,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观赏活动的园林,是中国园林的萌芽2、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和行为,是中国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世方式3、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4、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

5、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用玉、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6、墓碑:初为引棺入墓穴的木柱,随埋土中,后为石碑,竖于墓道口,碑上多书刻文字,记死者事迹功勋,或标明死者身份、姓名,立碑人身份、姓名等7、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8、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9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10、草堂——与别业义同,但相对别业,其规模较小,建筑较素。

11、别业——建置在郊野,供园主人休息或长期居住的地方,相对草堂,其规模较大,建筑华丽。

12、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又称宫苑。

13、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园林ppt课件整理。

园林ppt课件整理。

园林定义: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天然的山水地貌或认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过程称之为造园。

研究如何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学问就是造园学。

)绿化:除天然植被之外的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树木花草的栽植。

景观营造:除通常所谓造园、园林、绿化之外尚包含有更大范围的区域性或国土性的景观、生态、土地利用的规划经营,是一门综合性环境科学。

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实用性、自然性、空间性、象征性、抽象性。

山之三远:高、深、平;水之三远:旷、迷、幽。

第一章:场地工程竖向设计:是指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布置和处理。

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是园林中各个景点、各种设施及地貌等在高程上如何创造高低变化和协调统一的设计。

竖向设计的内容:地形设计、园路、广场、桥涵和其他铺装场地的设计、建筑及园林小品的标高、植物种植在高程上的要求、排水设计、管道综合。

筑山的目的:埠障、分隔空间、背景山、主景山。

掇山设计要点:①主客分明,遥相呼应,②未山先麓,脉络贯通,③位置经营,山讲三远,④山观四面而异,山形步移景变,⑤山水相依,山抱水转。

水系设计要求:(1)主次分明,自成系统;(2)水岸溪流,曲折有致;(3)阴阳虚实,湖岛相间;(4)山因水活,水因山转。

竖向设计的方法:(一)等高线法1.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象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2.等高线的性质:①在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的点,其高程都相等;②每一条等高线都是闭合的;③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与陡;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和重叠,只在悬崖处出现这种情况;⑤等高线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道路等。

3.不同地形地貌的表示方法:沉床、盆地;谷地;山脊、山岭;坡地;平原;梯台、重丘及山丘。

4.用设计等高线进行竖向设计(1)坡度与其限值坡度:i=h/L ,i—坡度% ,h—高差m ,L—水平间距m,限值及适值:(2)设计等高线的具体运用:①改变坡度,②平垫沟谷,③削平山脊,④平整场地,⑤园林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绘制,⑥地形设计剖面图。

园林规划设计知识要点

园林规划设计知识要点

园林规划设计总论一、绿地的发展1、古代园林古希腊,古罗马(集市,墓园,军事营地)中世纪(教堂广场,市场,街道,城墙以外)文艺复兴(伦敦皇家花园,巴黎蒙梭花园,摄政公园)2、近代园林1)第一个城市公园:伯肯海德公园(英国)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奥穆斯特德)“公园运动”时期五个方面的价值:波斯顿公园体系(奥穆斯特德):突破美国方格网(第一个公园系统)2)局部调整到重塑城市(19世纪末)田园城市:霍华德《明日的城市》有机疏散:沙里宁《进化的城市》《雅典宣章》:理念:理性综合规划观;理论:功能分区理论;作品: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物:英国特纳德《现代景观中的花园》政策:绿带政策(英国)现代主义:20世纪初开端:亨利.马蒂斯“野兽派“特点:自由平面空间、简洁明快风格、丰富的设计方法:专家角度,自上而下的精英主义设计和机械的管理方法60年代,宏观到微观,专业集中权利到感性、具体、自下而上3、现代园林1)生态主义70年代: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千层饼模式”现代:“斑块——廊道——基质”科学性质2) 大地艺术(60年代)特点:自然材料,简洁几何体,超人尺度作品:山谷帷幕,螺旋状的防波堤2)后现代艺术特点:多元化(历史主义、复古主义、折中主义、讽刺、诙谐等)作品:巴黎雪铁龙公园(92年)4)解构主义(80年代)德里达(法国哲学家)提出特点:歪曲、错位、变型手法,反统一和谐,形式、功能、结构、经济之间有机联系——不安感作品:屈米巴黎拉.维莱特公园5)极简主义特点:抽象、简化、几何次序单一重复人物:彼得.沃克伯奈特公园二、绿地功能与作用1、功能1)生态功能(气水土,小气候,多样性,噪音,安全)《人类环境宣言》,防火树种(珊瑚树,银杏,厚皮香,山茶,海桐,槐树,白杨)2)使用功能(游憩娱乐、文化科普、旅游、休疗养)3)美化功能(市容、艺术、景观意向)三、绿地类型和指标1、五大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库、对外交通、道路、市政设施和特殊)其他绿地2、指标:绿地率、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我国)3、绿地与绿地系统:划分依据:主要功能目的:反映功能,投资管理方式,实际发展,绿地系统内部结构和城市发展的推动,引导。

园林建筑设计知识点

园林建筑设计知识点

园林建筑设计知识点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项融合了自然美学、人文环境以及实用功能的综合性设计工作。

准确的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知识点对于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园林建筑设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它涉及到整个园林的布局与规划。

在景观规划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山水相融、草木相连的原则,保持整体的和谐和统一。

同时,还要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例如水资源的利用、植被的选择和维护等。

二、植物选择植物是园林设计的灵魂所在,正确选择适合园林环境的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景观效果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生态特性,如是否抗病虫害、是否适应当地气候等。

三、景观构造景观构造包括道路、桥梁、水池、花坛等,它们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设计师需要注重构造的合理性和美观性,例如道路的走向、桥梁的位置等。

同时,还应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其能够承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材料选择园林建筑设计中使用的材料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会直接影响到景观的观感和寿命。

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的风格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材料,如石材、木材、水泥等。

同时,还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易维护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五、园林设施园林设施包括休息椅、座椅、亭子等,它们为人们提供休闲和观赏的场所。

设计师需要考虑设施的布局、风格和功能,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还要考虑设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确保人们能够安全和愉悦地使用。

六、灯光设计园林建筑设计中的灯光设计可以提高夜间景观的观赏效果。

设计师需要考虑灯光的颜色、亮度和方向,以凸显景观中的重点和特色。

同时,还要注意节能环保,采用低耗能的LED灯具,避免对生物生态环境的干扰。

七、水景设计水景设计是园林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为园林增添动感和韵律感。

设计师需要考虑水的流动性、声音以及水景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同时,还要注重水景的维护和排水系统的设计,确保水质清澈、景观持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1.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得全部类型,造园主流史皇家园林(2)园林功能有早先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游憩观赏为主(3)大自然再人们心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2.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3. 园林全盛时期——隋、唐(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2)四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旬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克化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细致处理(3)寺观园林的普及(4)公共园林意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5)风景史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一代有所提高,进入一个新的境界(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险乎渗透的迹象4. 原理成熟期(一)——宋(1)再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造园最为突出(2)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3)叠石、置石均显其高潮技艺,利税已经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全部水体形象与山石、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道南宋实大体上已经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5)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为主题的两宋园林其缩显示的蓬勃进去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5. 成熟时期(二)——元、明、清初a)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导致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高峰b) 明末清初,再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初大批优秀造员家。

c) 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d) 皇家园林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e) 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6.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a) 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波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模式的盛衰消长b) 民间私园一直承袭上代发展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局面c) 宫廷和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娱于园”倾向显著d) 公共园林再上代基础上又有长足发展e) 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f) 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2、江南私家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的异同,举例说明。

北方皇家园林的指导思想一直是在为皇室提供宴游狩猎的场所时不忘体现帝王的威严和等级的森严,故而显出庄重、典雅、气派、大方、华贵等特点,具体表现为面积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开阔,有一定的轴线和对称,建筑呈现出北方风格,整体富丽堂皇,屋角起翘小,屋面琉璃瓦多,木构彩画多。

而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是面积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狭窄。

3、中国写意山水园的起源及其主要特点。

写意山水园是以山水为骨骼,以诗情画意为表现的园林形式,文人建筑山水园则在前者的基础上突出了建筑的成分。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

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后期的战乱状态,社会经济一度繁荣,加上当朝皇帝的荒淫奢糜,造园之风大兴。

在城市与乡村日益隔离的情况下,那些身居繁华都市的封建帝王和朝野达官贵人,为了逍遥玩赏大自然山水景色,便就近仿效自然山水建造园苑,不出家门,却能享“主入山门绿,水隐湖中花”的乐趣。

进入了盛唐时代,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特别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

“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

宋朝元朝造园也都有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

宋徽宗在“丰亨豫大”的口号下大兴土木。

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

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

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

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

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自然的意境蕴涵4、简述意大利台式园林的我国特点,举例说明。

台地园一般依山就势分成数层,庄园别墅主题建筑常在再中层或上层,下层为花草灌木植坛,且多为规则式图案。

园林风格为规则式,规划布局强调中轴对称但很注意规则式的园林与大自然风景的过渡,即从靠近建筑的部分至自然风景逐步减弱其规则式风格,植物从整形修剪的绿篱到不修剪的树丛,然后才是大片园外的天然树林意大利多山泉,便于引水造景,因而常把水景作为园内主景之一,理水方式有水池、瀑布、喷泉、壁泉等。

植物以常绿为主,有石楠,黄杨,珊瑚树等,再配植方式上采用整形式树坛,黄杨绿篱,以供俯视图案美,很少用色彩鲜艳的花卉。

5、举例说明,英国近代造园的思想及其特点。

答:1、不采用轴线对称的几何构图,追求自然田园风光2、不采用笔直的林荫道,采用自然弯曲的小径3、建筑规模逐步缩小,成为花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构图上不起统治作用4、水体采用自然形式,以静水为主,少用喷泉。

5、园林植物不进行修剪,追求疏密变化的自然草地,树丛。

6、举例说明法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风格特点。

精致而开朗的规则式园林,凡尔赛宫是这种形式的杰出代表。

再水景方面,多采整形河道,水池,喷泉及大型喷泉群。

为扩大园林空间,增加园景变化,取得倒影艺术效果,常在水面周围布置建筑物,雕像和植物等。

因法国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多落叶阔叶树,故常以罗阿密林为丛林背景,并广泛应用修剪整形的常绿植物,大量采用黄杨和紫杉作图案树坛,草华运用比意大利丰富,常用图案画坛,注意色彩变化,并经常性用平坦的大面积草坪和浓密树林,衬托华丽的画坛,行道树大多为悬铃木之类,路旁或建筑物附近常植修剪整形的绿篱或常绿灌木,如黄杨,珊瑚树等7、举例说明日本古典园林的主要风格特点。

日本园林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1)源于自然,匠心独运"日本园林充分利用造园者的想象,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创造出一个对立统一的景观"注重选材的朴素!自然,以体现材料本身的纹理!质感为美"造园者把粗犷朴实的石料和木材,竹!藤砂!苔藓等植被以自然界的法则加以精心布置,使自然之美浓缩于一石一木之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种简朴!谦虚的至美境界"2)讲究写意,意味深长"日本园林常以写意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构图简洁!意蕴丰富"其典型表现便是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的/枯山水0园林"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便能表现大江大海!岛屿!山川;不用滴水却能表现恣意汪洋,不筑一山却能体现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体现出大自然的风貌特征和含蓄隽永的审美情趣"3)追求细节,构筑完美"对于细节的刻画是日本园林中的点睛之笔,对微小的东西如一根枝条,一块石头所作出的感性表现,显得极其关心并看得非常重要,这些在飞石!石灯笼!门!洗手钵!培垣等的细节处理上都有充分的体现"4)清幽恬静,凝练素雅"日本的自然山水园,具有清幽恬静,凝练素雅的整体风格,尤其是日本的/茶庭,/飞石以步幅而点,茶室据荒原野处"松风笑看落叶无数,茶客有无道缘未知"蹲踞以洗心,守关以坐忘"禅茶同趣,天人合一"小巧精致,清雅素洁;不用花卉点缀,不用浓艳色彩,一概运用统一的绿色系"为了体现茶道中所讲究的寂清和日本茶道歌道美学中所追求的佗美和寂美,在相当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深山幽谷之境,给人以寂静空灵之感"空间上,对园内的植物进行复杂多样的修整,使植物自然生动,枝叶舒展,体现出天然本性"5)谈佛论法,体现禅意"宗教在日本一直处于重要地位,而寺院!神社则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象征物"日本园林的造园思想受到极其浓厚的宗教思想的影响,追求一种远离尘世,超凡脱俗的境界"特别是后期的枯山水,竭尽其简洁,竭尽其纯洁,无树无花,只用几尊石组,一块白砂,凝缠成一方净土"8、简述现代国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思潮代表人物及其它主要思想,几个事例即可。

(1) 解构主义(2)极简主意(3)后现代主意9、结合目前国内外风景园林发展的情况,谈谈你对生态园林的看法。

一、园林的发展历程:从绿化到美化二、生态化园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化是基础,美化是园林的一种重要功能,而生态化是现代园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1. 城市绿地分布要均匀、合理,形成一个由绿地、绿廊、绿网构成的综合绿地系统。

2. 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3. 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

总之,园林的生态化是要使园林植物在城市环境中合理再生、增加积蓄和持续利用,形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起着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和积极作用。

园林、城市、人三者之间只有相互依存、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充分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10、中国古典园林中叠山、置石的类型及其主要手法。

1.置石:◎特置:本身具有比较完整的构图◎对置:延建筑中轴线的两侧布置◎散置:常用园门的两侧,廊间,粉墙前,山坡上,小岛上,水池中,或与其他景物结合造景◎群置:同散置相似,主要是空间比较大2.叠山:土山、石山、土石相间的山手法:◎作为主体建筑的对景处理◎布置在园地的周围◎布置在园的一角◎布置成之行,创造丘壑之美◎布置在主要入口的正面◎粉墙为背景,嵌石与墙内11简述中西古典园林的异同并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