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 人间曾有妙人在

合集下载

魏晋风度的作文

魏晋风度的作文

魏晋风度的作文你要是能穿越回魏晋时期,那可就像闯进了一个超级酷炫又怪诞的大派对。

魏晋风度这玩意儿啊,就像一杯混合了各种奇特味道的美酒,闻着就上头。

先说这魏晋时期的人穿衣服吧,那叫一个任性。

男人们一个个宽袍大袖的,走起路来就像在飘。

你看那竹林七贤里的嵇康,穿着一身松松垮垮的长袍,头发也不怎么好好梳,就那么披散着,可人家往那一站,就是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这衣服啊,仿佛不是为了保暖或者遮羞,而是一种表达自己对这世界态度的工具。

他们觉得,在这乱世之中,何必拘泥于那些规规矩矩的服饰呢?我就要穿得自在,穿得潇洒,就像在对老天说:“你看,这混乱的世道我管不了,但我自己的穿着我还不能做主吗?”再说说他们的行为举止。

那可真是不走寻常路。

这些魏晋名士们,高兴了就放声大笑,难过了就嚎啕大哭,完全不顾及旁人的眼光。

就像刘伶,这人可有意思了。

他喜欢喝酒,常常坐着一辆鹿车,带着一壶酒,还让仆人扛着锄头跟着他,说:“要是我醉死了,你就随便挖个坑把我埋了吧。

”这在咱们现代人看来,简直是疯了啊。

但在魏晋,这就是一种风度,一种对生死看淡,对生活随性的风度。

他们觉得生命充满了无常,既然如此,又何必活得那么小心翼翼呢?不如痛痛快快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还有啊,魏晋时期的人聊天那也是一绝。

他们喜欢清谈,这可不是咱们平常唠家常。

清谈那可是充满了高深的哲学思想、文学才华的较量。

一群人坐在竹林里或者庭院中,就开始谈论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什么“有”和“无”啊,“名教”与“自然”啊。

他们谈论的时候,那表情可严肃了,就像在探讨宇宙的终极秘密。

有时候为了一个观点,能争得面红耳赤,但是又不会真的生气。

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智慧之战,大家都在这个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学识和思想境界。

而且啊,魏晋时期的人对友情也是特别纯粹。

竹林七贤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们七个人性格各异,有的激进,有的内敛,但却能在那片竹林里结下深厚的友谊。

他们一起喝酒、弹琴、吟诗、谈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互相扶持。

从《世说新语》谈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从《世说新语》谈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从《世说新语》谈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意义关键词:魏晋风度;精神内涵;时代意义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奇异、最另类的时代,是人的意识觉醒,追求精神自由、人格尊严及生命价值的时代。

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漢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魏晋名士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一种异于流俗的、超群洒脱的方式生活着并重新思考、诠释生命的意义,构筑了文学史上一道绚烂夺目的风景。

一、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魏晋时代是美的自觉的时代,《世说新语》中晋人发现了人物的美,包括人物的自然美,行为美,更重要的人格美。

如果说道家求真,儒家求善,那么魏晋时期的士人们则求美,他们赋予美特殊的内涵。

宗白华先生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魏晋时期品评人物即是从人物外貌到人物的精神气质,以一种艺术审美的眼光对人物精神风韵进行关注。

对于自然美,魏晋士人特别追慕姿容行止的洒脱俊逸,大都非常重视修饰,出门前非但要傅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带齐羽扇、麈尾、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方能从容出入,飘飘若仙。

《世说新语》专门有《容止》篇来表现时人的仪容之美。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当时以白皙、瘦弱、清俊为美,魏晋士人这种瘦削俊逸的形貌也恰增添了一些仙风道骨的清逸之气。

对于人格美,受魏晋玄学“得意忘象”和佛学“略形取神”审美标准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人物品评活动重视人的内在神韵。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魏晋人常喜爱用自然之物来比喻人物,这是人格美的一种整体表现,这种描述方式使自然美与人格美相互映衬。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说起魏晋风度,那可真是一段独特而迷人的历史画卷。

在我看来,魏晋时期就像是一个充满个性与自由的大舞台,上面的人们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才情与性情。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魏晋时期那些文人雅士们的率真洒脱。

就拿“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来说吧。

这刘伶啊,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但他却有着一颗无比豁达的心。

他特别喜欢喝酒,简直把酒当成了自己的生命之水。

有一次,他居然让仆人扛着锄头跟在他身后,并且放话说:“要是我喝死了,就地把我埋了就行!”您瞧瞧,这是何等的豪放不羁!还有那王羲之的。

想象一下,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群文人雅士相聚在兰亭这个美丽的地方。

曲水流觞,吟诗作对,好不惬意!王羲之在微醺之时,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千古佳作。

那流畅的线条,飘逸的字体,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当时轻松愉悦的氛围。

他们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专注于当下的美好,享受着自然与艺术带来的快乐。

魏晋时期的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是别具一格。

男子们也会涂脂抹粉,精心打扮自己。

这在当时可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他们认为,美不仅仅是女子的专利,男子同样有追求美的权利。

这种对于美的开放态度,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再说说当时的服饰吧。

宽袍大袖,随风飘动,走起路来那叫一个潇洒。

女子们的服饰更是精美华丽,各种花纹刺绣,彰显着她们的优雅与高贵。

而且啊,他们对于配饰也十分讲究,玉佩、香囊,每一样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说到魏晋风度,就不得不提魏晋时期的清谈。

一群人聚在一起,谈论着哲学、人生、艺术,那场面简直比现在的学术研讨会还要热闹。

他们各抒己见,思维碰撞,不在乎输赢,只在乎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契合。

让我给您讲讲我曾经在书上看到的一个关于清谈的小故事。

有一次,王弼去拜访何晏,两人就“老子”的思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何晏原本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对老子的理解已经很深刻了。

可王弼却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让何晏听得是目瞪口呆。

最后,何晏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王弼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魏晋风度—搜狗百科

魏晋风度—搜狗百科

魏晋风度—搜狗百科魏晋风流(魏晋风骨)title魏晋风度代表人物夏侯玄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

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晋朝屡以吏部尚书请官王右军,但遭屡拒绝。

我想,正是因为魏晋风度代表人物何晏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传奇的《兰亭序》。

然而,魏晋风度为什么在历代每每遭贬,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谈误国。

据传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纵酒佯狂,经常是抬棺狂饮,且身上一丝不挂于屋中,人见均嗤之,他却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吗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这些名士们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是件很高雅的举动。

其实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

可是,魏晋风度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

其实如今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东汉末以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而如今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个性上,又和魏晋风度的美学观相辅相成。

——————魏晋风度(清谈之风)魏晋风度代表人物何晏“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王夫之说这话时,一眼就看出曹操为儿子曹丕、司马昭为儿子司马炎在知识分子中各杀了一只骇“猴”的“鸡”。

魏晋文坛,便没有了文人的噪音;魏晋风度,第一眼便是血染的风采。

魏晋风度故事

魏晋风度故事

魏晋风度故事魏晋风度故事: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近日,关于魏晋风度的故事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这些故事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深受人们喜爱,同时也传承了千年的文化精髓。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些脍炙人口的魏晋风度故事。

故事一:嵇康的豪情壮志嵇康,字叔夜,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豪情壮志而闻名。

他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坚持自己的理念。

据说有一次,他和几位好友在山间采茶,突然遇到了一队豪华车马,车上坐着一位权贵之人。

嵇康毫不畏惧地上前质问,对方愣了一下,随后恼羞成怒地下车出拳。

嵇康却依然站在原地,高声说道:“用拳头来解决问题,这不过是一个小人的行径!”他的豪情壮志,以及对高尚品质的追求,令人敬佩。

故事二:王羲之的墨香浓郁王羲之,字逸少,是魏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墨香浓郁、气韵生动而著称。

有一次,他在家中写字,突然看到窗外有一只鹿在奔跑。

他迅速拿起笔,以极快的速度写下了“鹿乱长风,山河动摇”的四个字。

这四个字生动地表现了鹿奔逐风的景象,令人心生敬畏。

王羲之通过书法将自然景观融入字里行间,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高尚情操和独特审美。

故事三:陶渊明的田园诗意陶渊明,字元亮,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田园诗意。

据说有一年,陶渊明在家中种植了一片桃花林。

当春风吹来,桃花盛开,他便乘船在桃花林中游荡,边游边吟诗。

他的诗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引发了许多人对美好生活的思考。

故事四:孙绰的绝世之才孙绰,字文广,是魏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其绝世之才而闻名于世。

据传他年少时曾被问及如何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他回答道:“不学无术,岂能成大器?不虚心求教,又如何有所成就?”这句简洁而深刻的话语,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谦虚好学的品质。

他的故事鼓舞了许多人勇于学习和不断进取。

故事五:曹操的智勇双全曹操,字孟德,是魏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其智勇双全而闻名于世。

据说有一次,曹操在战场上遭遇敌军的围攻,形势十分危急。

魏晋风度语录

魏晋风度语录

魏晋风度语录魏晋风度语录:追寻古人的智慧之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魏晋时期是一个文化繁荣、思想纷呈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以其独特的风度和深邃的思考,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智慧财富。

今天,我们将以魏晋风度语录为标题,探索这段历史时期的文化精华。

一、风度:文人雅士的风采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以其独特的风度而著称。

他们不仅在文学创作上追求卓越,更注重修身养性。

他们以品德高尚、言行举止得体为标准,以此塑造自己的风采。

正如魏晋名士嵇康所言:“风度者,人之所以不可无也。

”这种风度体现在他们对待人事物的态度上。

他们崇尚自由、独立的精神,追求真理和美好。

他们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审视世界,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人文关怀,给予后人以启迪和思考。

二、语录:智慧的结晶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语录,这些语录成为了后世的智慧结晶。

这些语录以简洁、精辟的文字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思考。

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魏晋时期文人的共识。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广泛阅读,才能积累知识、开阔视野,从而在写作时能够游刃有余,灵感如涌泉涌。

这种观点至今仍然被广泛引用,成为了许多人追求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座右铭。

另外,“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也是魏晋时期文人的智慧之言。

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士人,应该具备坚定的意志和毅力,面对重任和漫长的道路时,不畏艰难,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给予我们启示,鼓励我们勇往直前,不懈努力。

三、追寻智慧之光魏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思想纷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智慧财富。

这些智慧之光,不仅是古人的心血结晶,更是我们今天思考和探索的源泉。

追寻智慧之光,意味着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古人的智慧。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研究文人雅士的思想,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同时,我们也应该将这些智慧财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

《兰亭序》的魏晋风度

《兰亭序》的魏晋风度

《兰亭序》的魏晋风度
《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一篇书法作品,以自然景观和文人雅士为背景,表现了魏晋时代文化的风貌。

在魏晋时代,文艺复兴,文化繁荣。

文人墨客们推崇“超逸于俗”的生活态度,崇尚自然之美,追求心灵的自由。

这种对自然、自由的追求反映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

在这篇作品中,王羲之将自然景观与文人雅士结合起来,倡导自由自在、豁达开放的精神风貌。

《兰亭序》以当时南京兰亭为背景,描绘了围绕兰亭景观、以文人雅士为主角的一幅画卷,展现了文人雅士们放肆畅游于自然之中的豁达气度。

在王羲之的笔下,他们种花、下棋、赏景、品酒,无拘无束地享受着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

整篇书法作品的表现手法,清新淡雅、脱俗自然,文字流畅优美,意境高远,反映了魏晋时代文化内涵的独特韵味。

这种文化韵味超越了物质财富的世俗追求,更是精神生活的自由境界。

我所理解的魏晋风度

我所理解的魏晋风度

我所理解的魏晋风度高虹政法学院1110300005魏晋风度为文化史上的专有名词,「风度」原是魏晋时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

魏晋时期,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

魏晋第一大都市会稽,唐诗:“会稽王谢两风流,王子沉沦谢女愁”。

“两度共留诗画去,山阴谁说晋风流”。

在上周的课上我们观看了影片《魏晋风度》。

下面就谈一谈我眼中的魏晋风度。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了。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

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

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

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

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

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

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

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历史上,我们都知道整个魏南北朝时期都是乱世时代,长期的战乱,政权的更迭,诸侯的叛乱等。

在这个不安宁的时代,人们神灵涂炭,如同曹操诗中就说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而这个时期敏感的文人们,更容易感到生命的脆弱,祸福的无常。

因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了及时行乐,求仙问道了,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政治上的不顺或追求心中的自然境界魏晋时期是动荡的,而魏晋时期的文学也是“动荡纷繁”的,在这期间,文学上比较重要的变化包括了门阀制度兴起,玄学和佛教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方面,而我讨论的则是“药与酒”的文学,即隐逸求仙,沉迷山水,在祸福难测的时代,及早行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魏晋风度人间曾有妙人在
一个人性觉醒的时代
一群自由活泼的心灵
无论面对政治重压、传统礼教或世俗庸人
那样一群妙人儿勇敢坦荡、我行我素
真想生活在他们中间,与他们为友
并梦想将这种魏晋风流引渡到今天
【查找资料思考整理】
1、魏晋时期大约是什么时间?在中国历史里,魏晋前后紧邻哪些朝代?
2、就你的理解来说,什么叫个性觉醒?
3、魏晋时的“政治重压”指的是当时怎样的政治状况?
4、从上文看,作者对“传统礼教”是怎样的态度?你能想到哪些传统礼教?
5、在魏晋名士眼里,什么样的人叫“世俗庸人”?
故世谓“竹林七贤”。

我设邪!”
之,尽哀而还。

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锺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锺(钟会)要于时年皆相比:
少亚之:
预此契者:
归宁:或:岂:设:
当垆酤酒:从:始:殊:终:意:
径:
外坦荡而内淳至:
东市:索:尝:靳:固:
不与:绝:
识:于时:
贤俊者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向秀)为佐鼓排。

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锺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锺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

安来,值康不在,喜(嵇喜,嵇康的哥哥)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鳳”字而去。

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

“鳳”字,凡鸟也。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

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

遇柦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弄毕,便上车去。

客主不交一言。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俱:方:锻:
佐:鼓排:辍:移时:交:去:闻:
命驾:值:
出户:延:题:
觉:犹:欣:
居:觉:命:皎然:因:彷徨:时:就之:经宿:方至:造:
故:本:
出都:尚:旧:善:过:
相闻:时:贵显:
素:名:踞:
作:弄毕:交:
病笃:亡:左右:
何以:了:索:舆:
素:径:弦既不调:掷:俱:因:恸:良久:亦:卒:
故:
书。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致疑隙,然每至兴会,故有相思时。

恭尝行京口射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

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

”妇曰:“亲卿1爱卿,是以卿2。

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思考拓展:
1、上面几则故事,你最喜欢哪一则或哪几则?
试着分组表演该故事。

2、通过这几则故事的阅读,你觉得魏晋名士身上有什么特点?
3、有一个词语叫魏晋风度,说说你认为魏晋风度指的是一种怎样的处世态度?
4、请全文下载余秋雨散文《遥远的绝响》,并撰写读后感100字左右。

或:讥:
以……为……:裈:
何为:
甚:间:致:疑隙:然每至兴会:故:尝:于时:目:
卿:为:勿:复:尔:卿1 :是以:卿2:遂:恒: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