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模式GarbageCanModel
垃圾桶决策理论

垃圾桶決定理論壹、前言:傳統對於決策的觀點,總認為決定之所以會被下,它往往是深思熟慮的產物,必然符合目標-手段的要求,甚至應該會有完美的結果。
可是自從行政學者賽蒙提出「有限的理性」觀點,認為:決策者受限於外在資訊之不足、個人內在理性之有限,根本不可能做出完美的決定,之後,愈來愈多人質疑:古典決策理論-產出完美結果的可能性。
晚近的學者,如March、Cohen等人,更從組織的鬆散結構性來看做決定,因此提出「垃圾筒決定模式」(Garbage-can model),這個名詞充滿巔覆和慫動,引起我的好奇,所以便以此題目,做為我研究的對象。
貳、文獻探討與回顧:一外文部份:(一)Cohen 、March & Olsen(1972)在「行政科學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第一次提出,文中探討處於「組織化的無秩序」的大專院校如何進行決策。
(二)March & Olsen (1976)合編了「曖昧和選擇在組織中」(Ambiguity and Choice in Organization)一書,其中詳細探討了非傳統層級結構組織的決策過程,以及補充原先提出的概念。
(三)Padgett(1980)發表了「經營的垃圾筒體系」(Managing Garbage Can Hierarchies)一文,認為垃圾筒模式不只能有效適用於學校中,也適用在層級結構中,強調分化、集權的組織裡。
(四)March & Baylon (1986)合編了「模糊和控制」(Ambiguity and Command-organizationalperspectives on military decision making)一書中,檢視垃圾筒模式的限制,同時也做了些修正。
(五)Masuch & Lapotin(1989)發表「超越垃圾筒:組織選擇的人工智慧模式」一文,建構出以垃圾筒模式為基礎的組織決策的人工智慧模式(AIModel),嘗試結合模糊選擇與層級結構下的決策方式,以彌補垃圾筒模式的不足。
garbage can翻译

garbage can翻译
garbage can翻译是:垃圾桶。
例句:
1、The following is from the actual court transcripts in the trial of the Dog, accused by his owner ( me) of knocking over the garbage can, chewing shoes and an assortment of other misdemeanors.
下面的对白是庭审家犬时的真实笔录。
狗被其主人(我)指控犯了拱翻垃圾桶罪、乱咬鞋子罪以及各种坏事罪。
2、
Design of a New Intelligent Garbage Can.
新型智能垃圾桶的设计方案。
3、I think that should be relegated to the garbage can of history.
我认为应该把它扔进历史的垃圾箱。
4、Put the lid on the garbage can.
把盖子盖在垃圾筒上。
5、My parents suffered through many more of my science fair projects, including a remote controlled garbage can.
我的科学展项目给我的父母带来了很多困扰,包括了一个遥控移动垃圾箱。
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精英理性:毛泽东模式; 精英渐进:邓小平模式; 多元渐进:美国决策模式; 多元理性:瑞士决策模式。 中国会不会从第二种向第三种转变?
6, 规范最佳模型(Normative Optimum Model)
Dror:最佳决策是一个认同理性增加理 性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 此过程得以实现。 将政策过程划分为3大阶段和17小阶段:
组织决策通过类似“垃圾桶”的集合体 的决策机制来完成。 决策可以分为4个相互独立的要素: 1.问题:组织都会面对各种不同的问题。 有时问题会找到适合方案,有时并没有 合适方案可资运用,或者所选择的方案 不能解决组织面临的问题,所以组织问 题会一直存在。
2.解决方案。方案是独立存在的,不一 定与问题有关。在实践中,可能先有方 案,当某个问题发生时,恰好适合以这 个方案予以解决。 3.决策参与者。参与者是流动的,参与 者所提供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不一定被采 纳。正因为参与者的不断更替,组织的 问题与解决方案也可以很快改变。 4.决策时机。
8,Garbage Can Model
M. Cohen, J. March等人,1972年,A Garbage Can Model of 0rgnizational Choice 传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科层结构、层级 节制、秩序井然的决策环境。但组织的情境往 往是混乱的,充满着多元利益和多个行动者。 偏好殊异的决策者的自利行为容易使组织的决 策环境处于“制度化失序状态”(organized anarchies有组织的无序)
本模型假定: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利益 集团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竞 争活动。政府的作用一是制定竞争的规 则,二是平衡各利益集团相互冲突的利 益。 该模型的核心命题:公共政策是某一特 定时间集团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它 体现了那些一直试图获取优势并相互竞 争着的派系或团体之间出现的均势
多源流框架下的我国博士后政策分析演示文稿

一、多源流模式的主要内容
多源流模式 (the multiple-streams framework)由约翰 金通(John Kingdon, 金通( )由约翰金通 1984)在有关组织行为的“垃圾桶” )在有关组织行为的“垃圾桶” can)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garbage can)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金登根据垃圾桶决策模式发展了一个政策流 程途径,以观察议程设定与政策形成的过程。 程途径,以观察议程设定与政策形成的过程。 他试图揭示决策者的注意力分配原因, 他试图揭示决策者的注意力分配原因,来说 明为什么有的问题容易受到注意, 明为什么有的问题容易受到注意,而有的则 被忽略了。 被忽略了。
“在政治舞台上 政治领袖作为决策系统的 在政治舞台上,政治领袖作为决策系统的 在政治舞台上 核心,其对政策议程的影响力往往来自制度 核心 其对政策议程的影响力往往来自制度 的授权,他们常常扮演政策议程主要决定者 的授权 他们常常扮演政策议程主要决定者 的角色,其政策建议几乎可以自动地提上政 的角色 其政策建议几乎可以自动地提上政 府议程。 府议程。” 博士后问题能够越过社会议程直接进入政 策议程,客观上与邓小平对李政道的两次接 策议程 客观上与邓小平对李政道的两次接 见及他的指示分不开。 见及他的指示分不开。
(二) 议程设置 二 在阐明问题后,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 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需要进入议 在阐明问题后 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 需要进入议 程环节。 程环节。 1984 年5 月21 日,邓小平专门安排与李政道会见 听 邓小平专门安排与李政道会见,听 邓小平专门安排与李政道会见 取李政道的建议并作明确表态,“博士后制度好”“, 博士后制度好”“ 取李政道的建议并作明确表态 博士后制度好”“ 这个办法很好,我赞成 我赞成” 这个办法很好 我赞成”。 1985 年7 月16 日,邓小平再次会见了李政道 具体谈 邓小平再次会见了李政道,具体谈 邓小平再次会见了李政道 了人才问题,强调博士后政策是吸引和培养人才的好 了人才问题 强调博士后政策是吸引和培养人才的好 方法。 方法。博士后政策在邓小平的亲切关怀和亲自决策 直接提上政策议程。 下,直接提上政策议程。政治领袖是决定政策日程的 直接提上政策议程 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重要因素。
会跑的垃圾桶的英语作文

会跑的垃圾桶的英语作文英文回答:A garbage can that can run is a novel concept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the way we manage waste. Imagine a world where garbage cans could autonomously navigate through neighborhoods, emptying themselves at designated waste disposal sites. Such a device would not only improve efficiency but also reduce the need for manual labor, freeing up human resources for more value-added tasks.The development of a self-propelled garbage can presents numerous technical challenges. First and foremost, the vehicle must be able to navigate complex environments, including narrow streets, uneven surfaces, and obstacles. To achieve this, advanced sensor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lgorithms would be required. The garbage can would need to be equipped with LIDAR or ultrasonic sensors to detect objects in its path and plan a safetrajectory. AI would enable the garbage can to adapt to changing conditions, such as pedestrians, vehicles, and road closures.Another critical challenge is the garbage can's power source. For it to operate continuously, it would require a reliable and efficient energy system. Solar panels c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design to harness solar energy, while batteries could provide backup power. The charging process would need to be carefully managed to ensure uninterrupted operation.In terms of design, the running garbage can should be compact and maneuverable, allowing it to navigate narrow streets and alleyways. It should also be durable enough to withstand the rigors of daily use, including exposure to weather and rough handling. Aesthetically, the garbage can should blend seamlessly with its surroundings, minimizing visual imp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running garbage cans would have a transformative effect on waste management. It would reducethe frequency of garbage collection, as the cans could empty themselves as needed. This would lead to cost savings and a more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In addition, by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manual labor, the running garbage cans would improve worker safety and reduce the risk of accidents.One potential drawback to running garbage cans is the potential for misuse. They could be used to dispose of illegal or hazardous materials, or they could be vandalized or stolen. To mitigate these risks, robust security measures would need to be implemented, including GPS tracking and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s.Overall, the concept of a self-propelled garbage can is a promising development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the way we manage waste. With continued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and a focus on sustainability, running garbage cans could become a ubiquitous sight in our neighborhoods, making waste management more efficient, cleaner, and safer.中文回答:会跑的垃圾桶。
垃圾桶模式GarbageCanModel

Cohen, March, Olsen首先提出。 用來瞭解「無政府狀態」組織 (organized anarchy) 的決策過程。 (例如:美國的大學) 「無政府狀態」組織的三個特徵:
不確定的目標 (problematic preferences) 對如何達成目標的方法亦不甚清楚 (unclear technology) 流動性參與 (fluid participation)。
參與者在定義其目標時容易模糊。
無政府狀態組織的成員不能了解整個 組織,他們只是片面或基本的了解, 因此必須在行動中摸索目標。
對於決策進入或流出,組織的界限是 較流動性地,組織的成員努力於不同 的目標。
「無政府狀態組織」的決策常決定於 四個分流:問題、解決方案、參與者 及決策的機會。每一分流有其自己的 觀點。
各種因素的組合與讓想法成形的力量
企圖找尋影響一個政策決定的單一原 因是無意義的 。 影響政策決定的各種綜合的因素之間, 也並沒有明顯的原則可供歸納 。 與其尋找一個議題的來源,不如仔細 觀察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一個想法被重 視,被修正的更加完備,成為一個議 題,進而變為議程。 。
廣泛的考慮與理性的決定
持續長期的小幅變動可累積為可觀的改革。
突然大規模地改變可能是因為之前醞釀了很 久的改革氣氛所致。
藉由漸進模式,決策者可以發現到可行的解 決方式。
越是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在每次小幅地變動 後,總是因為有人不滿意後而又做了新的小 變動,各自朝自己的理想目標逐漸接近。
垃圾桶模式(Garbage Can Model)
organizedanarchypreferences對如何達成目標的方法亦不甚清楚uncleartechnology無政府狀態組織的成員不能了解整個組織他們只是片面或基本的了解因此必須在行動中摸索目標
垃圾桶英文句子

垃圾桶英文句子 垃圾桶用英语怎么说 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 就是装放垃圾的地方。
垃圾桶多数以金属或塑 胶制,用时放入塑料袋,当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丢掉。
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 圾的异味四散, 有些垃圾桶可以以脚踏开启。
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 的容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
那么你知道垃圾桶用英语怎么说吗?下面来 学习一下吧。
垃圾桶英语说法 1 trash can 垃圾桶英语说法 2 garbage can 垃圾桶英语说法 3 ashcan 垃圾桶的相关短语: 塑料垃圾桶 PLASTIC DUSTBIN 街道垃圾桶 street litter bin 清空垃圾桶 Empty Trash ; empty the rubbish bins 铁艺垃圾桶 trash bins 垃圾桶模型 The Garbage Can Model 太阳能垃圾桶 Solar dustbin ; solar trash can 云石垃圾桶 Ashtray Bins 外观垃圾桶 exterior trash 垃圾桶的英语例句: 1. His dismembered body was found in a rubbish bin. 在垃圾桶里发现了他被肢解的尸体。
2. The dustbins clashed as people emptied rubbish. 垃圾桶在人们倒垃圾时发出撞击声. 3. I took a great dislike to the clock, so I chucked it in the dustbin.1/6我很讨厌那只钟,随手就把它扔进垃圾桶里了。
4. Packaging is about a third of what is found in an average British dustbin. 英国垃圾桶里平均约有 1/3 是产品包装。
5. She took out the plate, stared blankly at the dried-up food on it, and tipped it into the bin. 她拿出盘子,茫然地望着上面已经干掉的食物,然后把它倒进了垃圾桶。
奇思妙想智能垃圾桶作文

奇思妙想智能垃圾桶作文英文回答:The concept of an intelligent garbage can is truly fascinating. Imagine a garbage can that can think, sort, and even recycle waste on its own. This innovative invention would revolutionize waste management and contribute to a cleaner and greener environment.An intelligent garbage can would be equipped with advanced sensor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hese sensors would be able to detect and identifydifferent types of waste, such as plastic, paper, glass, and organic materials. Once the waste is detected, the garbage can would automatically sort it into separate compartments.Furthermore,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to the garbage can would enable it to analyze and process the waste. It would determine whether the wastecan be recycled or not. If it can be recycled, the garbage can would compress and store the waste in a designated area, ready for recycling. If the waste cannot be recycled, the garbage can would dispose of it properly, ensuring minimal harm to the environment.Additionally, the intelligent garbage can would havethe cap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waste management facilities. It would be able to send real-time data about the amount and type of waste collected. This would enable waste management companies to optimize their operations and allocate resources more efficiently.中文回答:智能垃圾桶的概念真是令人着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所以討論想法的起源,有以下原因 A.想法與意見是來自各方的,難以找 到所謂「真正的原因」。 B.尋找來源是一個無窮盡的上溯。 C.在政策上並沒有真正的領導人,各 個政治團體間並沒有固定的領導與被 領導的關係。
各種因素的組合與讓想法成形的力量
企圖找尋影響一個政策決定的單一原 因是無意義的 。 影響政策決定的各種綜合的因素之間, 也並沒有明顯的原則可供歸納 。 與其尋找一個議題的來源,不如仔細 觀察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一個想法被重 視,被修正的更加完備,成為一個議 題,進而變為議程。 。
Cohen, March, Olsen首先提出。 用來瞭解「無政府狀態」組織 (organized anarchy) 的決策過程。 (例如:美國的大學) 「無政府狀態」組織的三個特徵:
不確定的目標 (problematic preferences) 對如何達成目標的方法亦不甚清楚 (unclear technology) 流動性參與 (fluid participation)。
從垃圾桶之混合中,了解其中有什麼, 再製和抽離出所想要的。
修正模式(Revised Model)
美國聯邦政府就像是一個「無政府狀態的組 織」,其議程設定有三個影響因素:問題、 政策以及政治! 人們了解問題,形成公共政策變遷計畫,更 投入政治性選舉與壓力團體中。國會成員常 常在選舉與形成計畫間不斷奔波。學術和研 究也常涉入形成政策計畫,政治利益團體也 不斷形成其計畫。 事實上,任何行動者都可投入流派中,對政 策形成修正壓力,這就是修正模式。
廣泛的考慮與理性的決定
理性思考與廣泛考慮的模式。 人類本身在面對以及處理資訊的方式, 往往會受到許多限制;我們沒有辦法 仔細的思量所有的選項。 我們有時也不會清楚表明我們的目標 。 政策形成的過程有時是多線進行 。
漸進模式(Incrementalism)
漸進模式強調決策者在當期對既有政 策作小幅、漸進、有限度的邊際調整 過程。 考慮到政治餘波,而不敢作太大的變 動。考慮到對於決策後可能發生無法 預料的結果沒有完全地瞭解,因此避 免顯著的改變過程。 例如:年度預算編制 作者的研究方法(表4-3、4-4)源自參與者在定義其目標時容易模糊。
無政府狀態組織的成員不能了解整個 組織,他們只是片面或基本的了解, 因此必須在行動中摸索目標。
對於決策進入或流出,組織的界限是 較流動性地,組織的成員努力於不同 的目標。
「無政府狀態組織」的決策常決定於 四個分流:問題、解決方案、參與者 及決策的機會。每一分流有其自己的 觀點。
持續長期的小幅變動可累積為可觀的改革。
突然大規模地改變可能是因為之前醞釀了很 久的改革氣氛所致。
藉由漸進模式,決策者可以發現到可行的解 決方式。
越是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在每次小幅地變動 後,總是因為有人不滿意後而又做了新的小 變動,各自朝自己的理想目標逐漸接近。
垃圾桶模式(Garbage Can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