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太平天国运动

合集下载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谢谢!
三、天国的纲领
1853年冬
1859年 洪仁玕
1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凡当收成时 , 两司马督伍长,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 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 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 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麦、豆、苎麻、布帛、鸡、 如一家六口人,分三人好田, 犬各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 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 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 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 足,则迁此处。 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联系:《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
反封建的一面,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 在社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符合历史潮流 本质 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
相同 目的都是反封建;结果都未实行Fra bibliotek群众基础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天国的深思
全盛:1856年北 伐和西征后

盛衰转变:1856年,天 京事变

1853年,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1859年,《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初期为什么发展如此顺利呢?
当太平天国进入两湖之后,贫苦的农民、船工、小生产者和 游民如山洪爆发般地涌入其中。太平天国在寻找他们,他们 是一次反对清朝反动统治的正义战争,必 也在寻找太平天国。 然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太平军的完善组织,较之清军优越得多。太平军的兵士不是 为了饷银而是自愿参军的。他们严格遵守纪律;而清军则是 雇佣兵,经常哗变。太平军的兵士如果违反军纪,尤其是虐 待村民和吸食鸦片,都立刻得到严惩。 太平军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军纪 ——[英]呤唎著《太平天国亲历记》 太平军在此时期内能得胜,全因为它是一种新型的势力,富 有朝气,能拼命、能牺牲。官军不但暮气很重,简直腐化不 成军了。 清军腐败不堪一击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导学案: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含解析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导学案: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含解析

第11 课时太平天国运动学习目标1.掌握拜上帝教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西征的有关史实;正确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并正确评价;掌握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等有关史实;理解《资政新篇》的内容并正确评价。

2.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

认识到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预习检测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金田起义:(1)背景:金田起义是当时中国面临的①矛盾和②矛盾激化的结果。

(2)爆发: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③,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

4.北伐和西征:1853年太平天国先后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其中西征的重大胜利使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1.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2.主要内容:在土地分配方面,其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其方法是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④;在产品分配方面,其原则是“⑤”,其方法是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其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意义与局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献,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⑥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体现的⑦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天国悲剧1.天京变乱: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1856年秋发生了天京变乱。

2.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又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3.军事防御斗争: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驻扎江北的大营;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在进攻上海时,⑧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侵略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作 用
③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④揭开了近代中国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局限: 农民阶级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探究问题 :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 平天国运动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导致这场运动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C )
A.封建统治腐败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C.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D.自然灾害严重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在1851年,而第二次鸦片
战争爆发是在1856年。
2.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形成与清朝对峙局面
的历史事件是
(C)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资政新篇》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一种平等、平均思想,与此相符
的应是《天朝田亩制度》。
4.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 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 ) 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未看到太平天国的军事失误 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抓住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决 定的,韦石之变及北伐失利只是其必然之中的偶然现象, 材料的错误在于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故选A项。
A.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C.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 D.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E.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F.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G.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H.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 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讲解

直隶总督。
军舰,建立北洋水师。对外,
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
包括《马关条约》及《辛丑条来自约》。二、主要经过
5、天京变乱(1856年)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思考:你能分析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吗?根 源是什么?它能避免吗?
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封建特权 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 根源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二、主要经过
4、北伐和西征——进入全盛时期(1853年) 5、天京变乱(1856年)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6、天京陷落 (1864年)
三、重要文献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土地分配问题: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 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产品分配问题: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的潮流
第十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
探究:
• 1、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2、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怎样? • 3、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如何评价它们? • 4、天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一、时代背景
列强侵略 封建剥削
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根本 原因)空前激化
三、重要文献
2、《资政新篇》的颁布(1859年)
内容:课本P56
是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的治 国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 色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 势。这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 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但它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 望和要求,加上缺少必要的条 件,所以并没有真正实施。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几点认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优秀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优秀ppt

事件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1853年
1856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1祥8、5311年李8855开开31部3年始芳8年西5春派进3年 征定,林 行赖 ;顺凤 北都汉江英天东率京 伐。后下因占,孤1领军8太5南深5年平京入石,、天达改开国名西颁 给烈养牺突布度1为与权不牲8围天清。5《》足。2北征捷京政1,年8天;军后上。府5全春3潘 ,。朝进正 对年部,阳 进式 峙颁壮田 行湖 入建 的布口 江亩 北立 政了大 西制 伐。
A.均贫富 B.等贵贱 C.平分土地 D.推翻封建剥削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4、下列属于《天朝田亩制度》和 《资政新篇》相同点的是
A.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B.都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C.代表先进中国人寻求真理探索救
国救民的道路
D.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天王
洪仁玕
天京变乱 韦昌辉
杨秀清
陈玉成
李秀成
石达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汉湘 口军
武昌
寿
淮军 清扬

军州

天京

三河镇




上海 慈溪
1864年夏,洪秀全在 天京病逝。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共20张PPT)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阶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6页)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阶级斗争等问题。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知识点。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小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
2.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要求:认真作答,书写工整,注意对历史事件、人物、纲领性文件等方面的掌握。
3.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高潮和失败等历史过程,强调关键人物洪秀全、杨秀清等的作用。
3.详细解读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析其主张和意义。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阶级斗争等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局限性在哪里?”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时,注意梳理历史线索,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4.家庭作业要积极参与,与家人共同学习,增进感情。
5.小组分享时,注意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事件、关键人物等。
2.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农民战争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3.引导学生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理解民主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4.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避免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5.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团结、进步、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如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朝田亩制度》等。
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探讨农民起义的历史根源,理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体现。
5.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事迹及历史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及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太平天国运动的经验教训。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及其内在矛盾;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人物评价和历史事件的辩证分析;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趣。
(2)新课内容学习:按照背景、过程、事迹、历史影响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经验教训等方面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讲授新知

21-22版: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创新设计)

21-22版: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创新设计)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素养形成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结合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过程。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结合天京事变,从“唯物史观”角度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客观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背景(1)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

(2)洋货大批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3)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4)连年发生自然灾害,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兴起(1)起义: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建制:攻克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

3.全盛(1)北伐: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

(2)西征:夺取安徽、湖北重镇,挺进湖南,进军江西。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1.时间:1853年冬。

2.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3.内容土地分配 产品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5.评价(1)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局限性: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天国悲剧1.天京变乱(1)原因: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

(2)过程:1856年,韦昌辉杀掉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负气出走。

(3)影响: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王府模型
三、天国悲剧
(感伤英雄末路的彷徨惆怅)
1、“天京事变”(1856年)
(1)过程: 洪杨矛盾 韦昌辉滥杀 洪处死韦 石达开出走 (2)为什么会发生“天京事变”? ①根本原因:小生产者的局限性(自私性和封建性) ②直接原因:军事胜利导致领导集团争权夺利 (3)影响: ①严重削弱太平天国战斗力 ②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1851.1 金田起义
东乡称王
天王 洪秀全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北伐
西征
天京突围(东征)
目的
结果 意义
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大本营 断绝清政府财源
失败 沉重打击 胜利 根据地和 物质基础 胜利 巩固天京
军事上全盛: 北伐和西征
江北 江南 ②击溃清军_____、_____大营,解除了对天 京的威胁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兴起和发展(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 运动
治国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
转折和失败(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发动群众
洪秀全(1814-1864),广东 花县人。从16岁起先后4次参加科 举考试,但都失败,最后一次失败 已31岁,醒悟到科举制度的腐败, 激起对现实的不满,决心同科举功 名决裂,而去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受到《劝世良言》的启发,决心 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反封建 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
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主观
失 败 原 因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教训: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
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过 程 理 清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时间 前 开始 期 发展 建立对峙政 权 革命纲领 全盛 后 转折 期 重建领导核 心 革命纲领
1851.1 1851.9 1853.3 1853.12 1856 1856.8 1856
7、《天朝田亩制度》在中国行不通的根本原 因是( ) A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失败 B 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势力的阻挠 D 未触及封建经济制度
8、为太平天国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战 场条件的军事行动是( ) A 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 B 石达开在鄱阳湖大败湘军 C 太平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D 陈玉成、李秀成取得三河镇大捷 9、太平天国北伐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B 受到清政府和湘军等地主武装的围攻 C 太平军将领指挥作战失误严重 D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田亩制度》相对立)
教育:开设新式学堂; 外交:准许与外国自由通商
(3)评价
1.地位: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2.革命性、 反映救国救民愿望和世界资本主 进步性: 义发展潮流
3.超前性、 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缺乏 空想性: 社会实践的经济、阶级基础。
失败的标志:
1864年天京陷落
一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阅 读 回 答
请同学们阅读54页第一段,找出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2.内因: 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
3.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
1853.3 北伐 西征 东征 1853.3 定都天京 1851.12 永安建制 全 盛 时 期 1856
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1、太平天国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阶级矛盾激化 B外国经济侵略加深 C 自然灾害严重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 2、洪秀全宣传民众、组织民众的思想是( ) A 基督教 B儒家大同思想 C 拜上帝教 D佛教 • 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是( ) A 宣传西方的基督教 B推翻清朝的统治 C 建立理想的共和国 D建立朴素的共产主义社会
(一)内容
(二)实施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 的理想社会
(三)评价
1.地位: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2.进步: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 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革命性) 3.局限: 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 法实现。(空想性) 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 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落后性)
10、1855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指挥部队在江西 鄱阳湖打败湘军,此次战役的战略意图是( ) A 推翻清王朝统治 B巩固天京大本营 C 断绝清政府财源 D打击湘军主力部队 11、太平天国东征的目的是( ) A 巩固天京大本营 B推翻清朝政府 C 断绝清政府的财源 D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12、太平军在军事上全盛时期是在( ) A 1853年 B1855年 C1856年 D1858年
• 4、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是在( ) A 金田村 B东乡 C永安 D天京
• 5、洪秀全宣称:“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 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 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反映的思想是( ) A 平等思想 B大同思想 C 平均思想 D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6、《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 ) A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C 天下人都是兄弟姐妹 D天下共享天父大福
太平天国运动的“衰”
全 盛 时 期 1856 重建核心 1856.9 天京变乱
最 终 失 败
天京陷落
1864.7
2.重建领导核心
天王 洪秀全
1859年
洪仁轩
(1)目的:重振太平天国, 救国救民 (2)内容:
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 国,官吏由公众选举;(民主法
制)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 术发明;(发展私有制,与《天朝
在靖港战役中被 太平军打败的曾 国藩欲投水自尽
“中宵念此,魂梦屡惊”
太平天国天王的宝座
太平天国 玉 玺
天王府的西花园 —煦园景色
天王府花园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和“无处不均匀” 1、土地分配 方法: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原则: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2、产品分配 方法: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圣库制) 绝对平均主义
史实(历史事件)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东征、天京突围(西征)
天京变乱
干王:洪仁玕 燕王:秦日纲 英王: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 《资政新篇》 天京陷落
1859
1864.1
评 价 太 平 天 命战争
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意义 太平天国是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