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条件: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推动。
特点: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关系: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是改造与利用的关系
社会总矛盾的大爆发
组织宣传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发展 阶段
全盛:北伐和西征、 东征(1853-1856) 定都天京
1853
前后14年
背
景
经济主张
发展资本主义
没有得到 农民的支持
群众基础
作 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 未能付诸实行 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时代特点
农民战争最高峰
鲜明资本主义色彩
四、运动失败原因、意义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 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 材料1 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 两年,最终失败。 主观:战略上的失误 材料2
《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的需要 B、农民阶级能够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反映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迫切愿望 D、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对农民产生了影响
《天朝田亩制度》和 《资政新篇》 在经济主张方面的关系是
A 完全一致 B相辅相成 C相互矛盾 D继承发展
《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的根本原因是 ( ) A、农民阶级政权局限性 B、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C、处于战争环境 D、中外反动势力太强大
一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1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 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1、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2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导学案: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含解析

第11 课时太平天国运动学习目标1.掌握拜上帝教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西征的有关史实;正确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并正确评价;掌握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等有关史实;理解《资政新篇》的内容并正确评价。
2.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
认识到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预习检测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金田起义:(1)背景:金田起义是当时中国面临的①矛盾和②矛盾激化的结果。
(2)爆发: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③,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
4.北伐和西征:1853年太平天国先后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其中西征的重大胜利使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1.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2.主要内容:在土地分配方面,其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其方法是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④;在产品分配方面,其原则是“⑤”,其方法是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其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意义与局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献,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⑥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体现的⑦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天国悲剧1.天京变乱: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1856年秋发生了天京变乱。
2.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又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3.军事防御斗争: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驻扎江北的大营;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在进攻上海时,⑧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侵略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作 用
③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④揭开了近代中国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局限: 农民阶级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探究问题 :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 平天国运动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谢
太平天国运动。导致这场运动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C )
A.封建统治腐败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C.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D.自然灾害严重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在1851年,而第二次鸦片
战争爆发是在1856年。
2.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形成与清朝对峙局面
的历史事件是
(C)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资政新篇》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一种平等、平均思想,与此相符
的应是《天朝田亩制度》。
4.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 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 ) 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未看到太平天国的军事失误 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抓住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决 定的,韦石之变及北伐失利只是其必然之中的偶然现象, 材料的错误在于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故选A项。
A.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C.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 D.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E.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F.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G.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H.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 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历史必修1 第11课 天平天国运动

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历史 上的作用是巨大的,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1)《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的提出, 是几千年农民斗争水平的最高峰。 (2)《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发展资本 主义方案。 (3)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承担了 反封建反殖民主义双重革命任务,揭开了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反抗。
②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太平天国 运动开始。
金田村
太平天国的胜利进军
定都天京 攻克武昌 长沙之战
全州之战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起义爆发 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北上进军,迅速壮大 定都天京,建立政权 北伐西征,步入全盛
太平天国的北伐和西征
项目 时间 目的 经过 北 伐 西 征
性 质
3.评价: 进步性 局限性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 2.重建领导核心:
洪秀全、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
3.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4.天国的覆灭
1、天京变乱 原因 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腐朽思想日增, 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经过
1856年
性质 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影响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天京事变的经过:
C、李秀成攻到上海近郊
D、取得三河镇大捷
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是农民革命运动的最高峰; 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课堂小结
•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 • • • 二、《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内容,评价。 三、天国悲剧 “资政新篇’
课堂巩固
1、标志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正式对峙的事件是( C ) A、金田起义 C、定都天京
1、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2)组织酝酿: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群众。
①1843年洪秀全受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以推翻清朝统治。
②洪秀全的宗教理论。
目的:宣传拜上帝教,推翻清朝统治。
理论:其宗教理论主要是通过《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体现出来的。
特点: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意义:洪秀全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的理论表述出来,对广大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大的号召力。
③在传播拜上帝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六人的领导核心。
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间的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根本原因外国侵略间接原因自然灾害直接原因::: 2、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永安建制:1851年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建制既是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为太平天国战争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定都天京: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政权对峙。
3.发展1853年太平军进驻天京后,采取了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到1856年进入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北伐西征东征目的为推翻清政府巩固天京大本营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时间1853年1853年1856年领导林凤祥李开芳赖汉英石达开秦日纲结果失败鄱阳湖大捷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意义为西征创造了条件巩固了天京大本营保证了军粮供应,解除了天京之围顺利进军的原因(1)主观上:①太平天国的正义性和群众性是取胜的主要原因;②太平军有比较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战略上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是取胜的重要原因;③革命的领导核心团结,积极进取,指挥得当;④太平军战士英勇善战;(2)客观原因:清朝统治腐败,军队军备废弛,纪律败坏,军队战斗力不强。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共36张PPT)

(2)永安建制:1851 年 9 月,洪秀全在永安整顿建制,分 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3)定都南京:1853 年 3 月,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正 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1.进军路线
(1851-1853)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 天京,定作都城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攻占武汉三镇
长沙(萧朝贵) 全州(冯云山)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主要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重了人民负
担,导致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
直接原因 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拜上帝教 ,组织发动起义 起义准备 洪秀全创立_______国爆发原因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 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 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其主要内容?
(3)怎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你认为其有实 施的可能吗?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 土地分配: 方法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原则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1、内容 产品分配: 方法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目的: 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2、核心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 革命性 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 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 空想性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 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3、评价 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企图把正在趋向分离的小农业和家庭 落后性 手工业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社 会改造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必修1政治史第11课xiu理

迫于形势,未能实施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上: 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上: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科学理论指导、 等级制度、特权思想等
洋枪队
洪秀全(1814—1864)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 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拜上帝教提出建立人人平等的地上天国,使处于 受压迫的农民看到了希望。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 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自称天王,建号“太平天国”。 这是金田村全景。P54
“天王府”模型
太平天国天王的宝座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
洪秀全
逼 杀
杨秀清
疑
石达开
走
杀
石达开 韦昌辉 雕像
责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天京民谣
三、天国悲剧
1. 天京变乱——由胜转衰的转折点 2. 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新”在哪儿? 能否在太平天国施行? 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 众选举(政治)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经济) 开设新式学堂等(文化) 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P56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2.金田起义(1851年) 3.永安封王
南京
东 王 杨 秀 清
西 王 萧 朝 贵
南 王 冯 云 山
北 王 韦 昌 辉
翼 王 石 达 开
金田
永安
4.1853年,定都天京 P54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 2.金田起义(1851年) 3.永安封王 4.1853年,定都天京 5.太平天国的北伐和西征
《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冬太 平天国颁布的建国纲领。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土地制度、生活物资的分 配制度、农村的社会组织制度、 教育、司法。
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1.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2.缺乏实行的条件
3.固守小农经济,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一)前期 (二)转折: 天京变乱
天王府模型
阅读图片,请分析一下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发生天京事变?
天京变乱 ①逼
洪
④杀 ⑥走 杨 韦 石 ②杀 ③责 ⑤疑
1.原因:
①直接原因: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②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个体的小生产 者,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规定均分土地但每家每户单独进行生产,所有收成留足 口粮后,其余归国库。婚丧嫁娶都由国库出资。
①内容: 土地分配:a.原则: b.方法: 产品分配:a.原则: b.方法: ②目的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③评价: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 多分,人寡则寡分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规定均分土地但每家每户单独进行生产,所有收成留足 口粮后,其余归国库。婚丧嫁娶都由国库出资。
(四)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失败的原因 (1)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主观方面: 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犯兵家大忌。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局限性的表现: I. 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II.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III.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 利,内讧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联系 ⑴《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 建的一面。 ⑵《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改造 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 ⑶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方面的主张 是相反的、矛盾的。
(三)后期斗争:
1.提拔将领:陈、李、洪 2.改革内政:1859年《资政新篇》 3.东征:1860年 将领:陈玉成、李秀成 路线:天京以东:上海 失败原因: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三、天国的纲领
1853年冬
1859年 洪仁玕
1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凡当收成时 , 两司马督伍长,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 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 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 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麦、豆、苎麻、布帛、鸡、 如一家六口人,分三人好田, 犬各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 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 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 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 足,则迁此处。 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联系:《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
反封建的一面,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 在社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符合历史潮流 本质 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
相同 目的都是反封建;结果都未实行Fra bibliotek群众基础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天国的深思
全盛:1856年北 伐和西征后
盛
盛衰转变:1856年,天 京事变
衰
1853年,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1859年,《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初期为什么发展如此顺利呢?
当太平天国进入两湖之后,贫苦的农民、船工、小生产者和 游民如山洪爆发般地涌入其中。太平天国在寻找他们,他们 是一次反对清朝反动统治的正义战争,必 也在寻找太平天国。 然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太平军的完善组织,较之清军优越得多。太平军的兵士不是 为了饷银而是自愿参军的。他们严格遵守纪律;而清军则是 雇佣兵,经常哗变。太平军的兵士如果违反军纪,尤其是虐 待村民和吸食鸦片,都立刻得到严惩。 太平军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军纪 ——[英]呤唎著《太平天国亲历记》 太平军在此时期内能得胜,全因为它是一种新型的势力,富 有朝气,能拼命、能牺牲。官军不但暮气很重,简直腐化不 成军了。 清军腐败不堪一击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②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日益破产。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由于五口通商,洋布、洋 棉排挤了土布、土棉, “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 十室而九。”外国的工业 产品涌进中国,物美价廉 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 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 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 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 生计。
一.爆发原因
2 根本原因
2 《资政新篇》
内容
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外交: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人
不得干涉太平天国内政和“国法”(独立自主的外交)
2 《资政新篇》
积极性:
评价
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局限性:
①从理论上看,它没有涉及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不是 农民斗争的产物。 ②从实践上看,它脱离了太平天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 加之战事紧迫,因此缺乏实践的基础。
建立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 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1 《天朝田亩制度》
否封地主 土地所有制 平分土地 圣库制度
评价
反封建 革命性
绝对平均 公有制
空想性 落后性
无法实施
1 《天朝田亩制度》
①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评价
②革命性: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 ④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的目标
《天朝田亩制度》VS《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 小农经济,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产生背景 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 太平天国已衰落 《资政新篇》发展工商业,实质是发展资本主 建立绝对平均的社会 发展资本主义 义经济,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社会主张 消灭私有制 保护私有制 无群众基础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
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欲出外住,欲在京 住,由于尔。朕铁桶江山,你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乎? ” 领导集团的分裂 性, 农民阶级不能领 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内部构成人员的复杂
5.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 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 初。夫古之叛逆,末路受制于臣下,篡夺者有之,缚献者有 之,袭杀者有之,未闻跪而受杖仍尊为王者。 ——《贼情汇纂》 • 原因: • 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 利的斗争。 • 根源: • 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 性。
5.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 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影响:
1. 王杀王的恶果是宗教神话说教的崩 溃,太平天国人心涣散。 2. 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 事力量,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3. 军事形势发生逆转,清军陆续在各 战场取胜
①土地分配:(核心问题) 原则:“凡天下田 , 天下人同耕”和 “无处不均匀” 方法: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 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1 《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事变 成为太平 天国由盛 转衰的分 水岭
6.重建核心——挽救危机 7.防御战争——暂稳局势 8.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1858年8月
攻破江北大营
1858年11月 三河镇大捷 1860年 攻破江南大营 1860年 东征至上海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
北伐 西征 1853年 定都天京 1851年 永安建制 1851年 金田起义 1864年 天京陷落 全 盛 时 天京变乱 1856年 期 1856年 (转折) 后期防御战
我们该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1 进步性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 阔的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 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1 进步性
动摇了清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国大片江山。这中国大片江山是中国最繁 华、最富庶的地区。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使 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 了。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一.爆发原因
3 直接原因
自然灾害十分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
1840-1850 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 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 农民反抗斗争多达 110 次。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 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
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1 进步性
1. 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 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 一些领导人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 国人最早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4. 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性 质。
2 局限性
1851年至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死亡人数一亿 六千万。而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至少在一亿以上, 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七千万以上。 ——《大国无兵》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 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 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 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马克思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不能领 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 太平天国运动有何特点?
①起义背景新——外来资本主义侵略;
②起义形式新——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
③革命纲领新——颁布前所未有的土地革命纲领,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④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殖民侵略 ⑤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⑥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一.爆发的原因
4 理论基础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理论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多次参加 科举,在第四次科举考试落第后, 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 同思想(天下为公)和农民的平 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 上帝教。并声称自己是上帝的次 子、耶稣的弟弟,四处传教,招 立信徒。
二、天国的历程
1.金田起义——起义爆发 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3.定都天京——同清对峙 4.北伐西征——全盛局面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爆发原因
1 外部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 贱,给人民带来巨大危害;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 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 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 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 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 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马克思
开始:1851年金 田起义
前后14年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 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 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 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 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 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