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在讲授新知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爆发?其背后的社会矛盾有哪些?
2.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纲领有哪些?这些纲领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历史教训?
4.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启发,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社会矛盾、阶级斗争、民族问题等,培养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避免片面、偏激的观点,使学生形成理性、客观的历史观念。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这一章节时,学生已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有所了解,但可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深入内涵和影响认识不足。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片面、主观的倾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1.作业要注重史论结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述。
2.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4.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保证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课堂练习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列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内容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学习要求】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3.感受农民阶级在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中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文本,联系“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研读列强侵华的史料,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的原因。

2.通过文本阅读,能列举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发展—高潮—转折—失败”的知识线索,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斗争史实。

3.阅读文本,列举太平天国的治国方略《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

4. 能设计表格,比较《天朝天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异同。

5.阅读教师提供的史料,小组讨论“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6.回顾秦末农民战争的史实,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天平天国的新特点。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新特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多媒体课件1课时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根本原因)注:1、引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最主要原因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起了刺激作用。

2、社会矛盾激化的表现鸦片走私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洋货大量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破产巨额战争赔款,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连年的自然灾害(直接原因)过程兴起:1851、1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发展攻克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封王、永安建制)1852年永安突围北上,力量迅速壮大1853年定都天京(今南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北伐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孤军深入,在清政府的重兵围攻下失败意义:深入清朝腹地牵制了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征连夺徽、鄂重镇,挺进湖南,与曾国藩的湘军交战,一度失利石达开增援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进军江西意义: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进入了全盛时期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滋长(天京事变)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发生内讧经过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率军出走,后在四川大渡河被清军杀害后果:天平天国元气大伤;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后期为重振国威,建立新的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的防任命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御战 1858年,陈李合力破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威胁;三河镇大捷,局势暂时稳定1860年,陈李合力破江南大营;李秀成攻打至上海近郊,遭英法联军、清军联合袭击,退回苏州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结果: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败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失误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治国《天朝田亩制度》时间:1853年方略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内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分配原则见课本P55)评价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时间:1859年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爱国运动意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主要依据是:颁布了纲领性文件)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巩固与反馈】1、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人民大众与清朝统治的矛盾C、儒家思想与拜上帝教的矛盾D、汉族人民与满族人民的矛盾2、对天京事变不正确的表述是A、使太平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B、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C、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D、给清政府提供了可乘之机3、太平天国时期,曾在一些地区向农民发放田凭(土地使用证),现在这种历史文物在下列哪一地区最容易见到A、西安附近B、上海附近C、广州附近D、南京附近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在于A、标志太平天国运动达到了新的高度B、使太平天国有了稳固的根据地C、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D、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5、以下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C、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D、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6、《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经济方面的主张A、完全一致B、大同小异C、互为补充D、互相矛盾7、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却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2.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提高历史思维水平。
3.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形成独立见解。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农民起义等历史现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影响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战役、政策制度有哪些?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兴起、发展、失败及其影响,理解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物、重要战役、政策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3.能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评价其在历史上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难点问题。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5.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现实关怀。
6.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1)运用比较法,将太平天国运动与之前的农民起义进行对比,突出其特点和历史地位。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一)教学重点: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

二.《天朝田亩制度》(二)教学难点一.《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三)知识结构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背景①根本原因: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a.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缴涨。

b.洋货大批涌入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②直接原因: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③导火线: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易错点】导致太平天国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兴起/前期斗争①金田起义a.时间:1851年。

b.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②永安建制a.概况:占领永安后,洪秀全整顿建制,分封诸王。

b.意义:初步建立政权。

③定都天京a.背景:1852年春,天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连战连捷。

各地反清势力闻风响应,太平军迅速壮大。

b.概况: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

【易错点】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易错点】初步建立政权和正式建立政权:永安建制时是初步建立了政权,而定都天京则是正式建立了政权,两者是有区别的,遇到问题时要看问的是哪一个,问的是初步,还是正式。

3.全盛①北伐a.进攻: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

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

b.失败: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总结】北伐失败的原因1.主观方面:太平天国战略失误,推翻清政府是太平天国的主要任务,但太平天国领导对此重视不够,派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2.客观方面:京津地区,清军重兵防守,在军事力量上大大超过北伐的太平军。

3.环境方面:北方严寒,自然条件恶劣,江南战士不适应。

【易错点】北伐军只半年左右便逼近天津,威震北京,然而最终全军覆没,其主要原因是:孤军深入,后援不继。

【易错点】北伐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北伐军到达的最北边是哪?根据p55图可以看出是静海,而没有到达天津或北京,只是因为已经离天津很近了,所以使得天津和北京的一些官僚、地主举家搬迁。

第11 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1 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1 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要求: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和直接原因;掌握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理论来源,传教过程中形成的六个领导核心;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三次军事行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资政新篇》的意义;天京变乱及之后领导核心的重建;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能力要求:①通过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②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③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⑤探究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2)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3)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太平对天国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它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阶级首先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任务。

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特点。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但它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时代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的情感体验。

(3)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表现了太平军将士反抗清朝统治的英雄气概,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详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详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衰弱,民众生活困苦。

外国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天地会与拜上帝教天地会:民间秘密组织,反清复明。

拜上帝教:洪秀全创立,主张信仰上帝,反对清朝统治。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1 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军队自称“太平军”,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2 太平天国的政权建设定都天京(南京),建立政权机构。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行土地改革。

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与衰落3.1 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太平军连续取得胜利,占领南京、镇江、常州等重要城市。

清政府组织洋枪队,联合外国势力镇压太平天国。

3.2 太平天国的内部分裂太平天国内部出现权力斗争,导致分裂。

重要领导人李秀成、陈玉成等被清政府俘虏或杀害。

第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4.1 天京陷落1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被清政府攻陷。

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4.2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震撼了清朝政权,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为推翻清朝统治,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崛起,展开戊戌变法。

第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5.1 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减轻民众负担。

5.2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太平天国内部权力斗争,导致分裂和失败。

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埋下伏笔。

第六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化与艺术6.1 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文化活动拜上帝教信仰对太平天国文化的影响。

太平天国的诗歌、歌曲、戏剧等艺术形式。

6.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文献《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的官方文献、宣言和书籍。

第七章: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经济影响7.1 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与社会结构变动实行《天朝田亩制度》对土地制度的改革。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5.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成长,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2.难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地图、纪录片等,增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直观感受,提高历史素养。
2.教学策略: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3.引导学生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汲取教训,认识到革命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觉醒、民主革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5.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理性看待现实的态度,使学生具备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事物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必修①教学设计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衰历程的重大事件;识记《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论从史出找原因。

(2)组织学生研读《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作出正确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研读分析太平天国的两大文献,感受太平天国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形成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2)学习评价天京变乱的讲解,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3)学习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因果,认识时代呼唤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及代表。

【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两大文献及精神。

难点:对两大文献的评价;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此部分的学习内容涉及较少,感知也较我少。

要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总结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本课内容比较繁杂,且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接受,所以应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思考讨论,教师加以归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关于太平天国爆发、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路线图等视频、太平天国路线图动画、及有关图文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教材,写成《同步作业》导学案;列出本课大事年表;查找相关本地区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调研存在疑惑和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近年来,党和政府把“三农”问题放在了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三农”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由于我国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
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 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 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内容分析
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太平天国的性质、作用;
洪①逼⑤疑 ④杀来自杨②杀③责

⑥走

⑦灭
②原因:
【合作探究】:你认为太平天国内讧、滥杀、石达开出走的原因是什 么?
(1)直接原因: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 (2)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体现: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③影响:造成天国朝中无人,国中无将的危险局面。 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使天国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 (7)、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 (8)、后期的防御战(1856——1861): 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 海-----安庆失守 (9)、1864 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过渡】太平天国梦想体现在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上:《田朝田亩制度》 和《资政新篇》 三、《田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时间:定都天京以后(1853 年) 2、 内容:阅读课本第一段回答《天朝田亩制度》内容是什么?体 现的分配原则和方法各是什么? (1)具体内容: 土地分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 和年龄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观看【情景再现】回答《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什么思想?这一方 案能否实施?为什么? (2)核心思想——平均主义
板 书 设 计
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本课小结】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历程 ◆原因◆过程 ◆意义◆启示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结晶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三、重点体会两个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意义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布置作业】:《导与练》归纳总结 《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对比表格
课题 授课时间
历史学科课时教案
首页
第 11 课 太平天国运动
年月日
年级
班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 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它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未能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
缺乏实施条件而未能推行。 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反思
(1)失败原因 1、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 2、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 革命取得胜利
(3)不能。客观上,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主观上,该纲 领具有空想性,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所以根本无法实施。
【过渡】《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否代表中国历史的发 展方向?《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是否能够调动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
阅读课本第二段回答该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4)、评价: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①进步性——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是农民反封建斗争 的思想结晶。 《天朝田亩制度》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 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 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 之一。 ②空想性 :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根本无法实现。均贫富,产品归公,无法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加 上军事斗争紧张,无暇顾及复杂的社会改革,所以根本无法实现。事实 上,由于军事和政务的需要,农民照旧要纳粮纳税,而且在太平天国统 治的大多数地区,农民依然要向地主交租。 ③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的目标 它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经 济的范畴。 【过渡】前期的纲领过于落后,后期纲领吸取教训但又过于向前, 我们来看 四、《资政新篇》阅读课本并回答多媒体出示的问题 (1)时间:1859 年,洪仁玕 (2)主要内容: 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开设新式学堂等。 (3)评价: 进步性: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3、主观原因是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推动。
【过渡】时势造英雄,正当社会阶级矛盾愈演愈烈之际,一场中国
历史上规模最大农民战争爆发的时机日渐成熟。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多媒 体显示过程】
(1)1851 年 1 月 金田起义——兴起(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
【讲解新课】
一、背景(板书)【根据课本内容和播放视频“太平天国运动背景”
学习】
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
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
洋货大批涌人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政权(3)北上进军(4)定都天京(5)北伐西征
【合作探究】1: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北伐军失败固然因为严冬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从战术上讲,孤军
深入、后援不济,这犯了兵家之大忌,其失败也就成为必然。
【过渡】西征胜利后太平天国就达到全盛时期紧接着发生了一场亲
者痛仇者快的悲剧,令天国由盛转衰那就是
(6)、天京变乱①过程: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
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图示法。
成功:
多媒体
教后反思
问题 与 思考:
临猗三中课时教案
附页
备注
【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内容,引入第二张:太平天国运动(板
书)
(2)、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 1.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3.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4.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 5.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运动。
(3)、太平天国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3、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 4、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5、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8、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