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将军花费数十年时间破解“红色电波英雄”蔡威家世之谜

合集下载

长征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长征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长征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6年第32期长征中,红军跨越万水千山,突破数十万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这也得益于红军队伍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所发挥的神奇作用。

这些“千里眼”和“顺风耳”,就是红军队伍中的无线电技术侦察力量。

长征途中,他们不间断地侦听与破译国民党军队行动的密码,为中共中央正确决策提供了情报支持。

蔡威在红四方面军指挥部里,有一位被方面军首长称为“指挥部里的活菩萨”的人,也被后人誉为红四方面军的“红色电波之父”。

他是一个十分神秘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然而,他没有看到五星红旗在祖国大地上高高飘扬,就魂断长征路了,牺牲时年仅29岁。

他就是被徐向前元帅誉为“无名英雄”的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二局局长蔡威。

蔡威,原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及专业技术工作的创建人之一、红四方面军电台二台台长、红四方面军总部和红军总部二局局长。

1935年1月4日,蔡威领导的二台破译了敌人在中央红军周围部署的情报,迅速向中央发报。

这份电报将当时中央红军周围的敌军分布情况较为详细地报告了中央,此时正值中央黎平会议以后,遵义会议之前,中央红军正处在敌人围追堵截最困难的时候,应该说,这份电报对于正在艰苦转战中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来说太有价值了。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仍处在敌军30多万人的围追堵截之中。

从1935年1月19日至5月9日,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终于跳出了蒋介石精心设计的圈套。

从四渡赤水每个重要转折点来分析,其背后都有准确的情报支撑,从而演绎了这一世界经典战役。

其中,蔡威所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二台贡献颇多。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军前敌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终于走出草地,到达班佑、巴西地区。

此时国民党中央军最精锐的第一军团胡宗南部发现红军已通过草地,马上派第四十九师进入包座拦截。

红军下一步要进军甘南,必须消灭驻守在包座进行阻拦的敌人。

8月26日,蔡威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技侦台侦悉:胡宗南发现红军北上,即令其第四十九师于8月27日由樟腊向包座急进,企图会同已经控制上、下包座地区的独立旅一个团在包座河一线堵截红军北上。

无名英雄的密码蔡威读后感

无名英雄的密码蔡威读后感

无名英雄的密码蔡威读后感一首《等你》,唱尽悲寂,唱尽遗憾,也唱尽无边的思念,我们歌唱,敬你信仰,盼你而归。

细细绵绵的雨淅淅沥沥的落,顺着伞的弧度滑下打成一朵优美的水花,雨天许是缘分,许给我们浓重的气氛,一步步靠近那份深重的信仰。

走进那条巷子深处,哪里坐落着一座青砖黛瓦的古老建筑,于周围的现代建筑行程鲜明的对于,静处尘世却不沾染疑似尘埃。

这是一座“无名英雄”蔡威的故居,一位永远少年的英雄、一位拥有短暂而又闪光一生的英雄、一位神秘而又传奇的英雄。

有一种信仰叫隐姓埋名。

纵观蔡威故居的每一个角落,从占地广阔的建筑面积,到雕刻精美的梁柱,无一不透着精致,尤见家庭条件之优越。

我心里总想着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他,无论走上何种道路,前途总归该是一片坦途,结果却是出人意料。

29岁的他埋于红军长征路上,临终无遗言留下,人们只知其名蔡威,却不知来自哪里,家人几人。

是什么让他甘愿抹去自己的过去,只带一姓名沉迷于破译密码?是什么让他放弃“富二代”的身份走上红军长征中的黄土高坡?是什么让他在艰苦非常的革命战争中走完最璀璨的短暂岁月?有一种信仰叫无问东西。

从钱老师的口中,我们得知哪怕是亲战友,也依然不知其真实姓名,经历过一次次的抓捕、牢狱,也未曾动摇他的信念,反而更加坚定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的赤诚之心,立德立信,无问东西,心安住,无问东西,从此一路向前,义无反顾。

有一种信仰叫历久弥新。

从蔡威孙子的描述中,他对自己爷爷的形象是“模糊”的,却清晰的记着爷爷所坚守的信仰。

在故居门厅两边的墙壁上,挂满了写有各单位名称的教育基地的牌匾,故去的是生命,留下的是精神。

虽然寻找蔡威的时间长久、过程坎坷,但也找回了他的信仰,正是因为这份信仰,他才能做到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革命事业做奋斗。

“破译英雄”邹毕兆

“破译英雄”邹毕兆

。 有 家说

是天的场”。邹毕兆 20
患上了严
重的痛失眠症。 忆说:“我子里各种响声
都有,头痛,甚至带有神经质,怎
想局
工作了。1939年,我毛主关怀下去马列学院 学习,还是毛主 写的信。叶剑英参谋长曾对我
讲,曹祥仁要离 局,要我去负责,并说可要王
永浚和另一同志当副局长。我离开二局的意志已
,有答应。”
军要安全渡,至少需要3天时间。敌我双方如无 —方改变行动时间和方向,很可能会重演如湘江
战役一样的血战局面。
夜,红军总
里灯火通明,中革军委在
—起研究对策。二局局长曾希圣提出一个妙计,就
是利用红军掌握的国民党军的□令及密正码和电
文格式,冒充正在贵阳的蒋介石给周浑元 导伟
发电,命令他们向泮水、新场方向前进,而将敌
馆之宝”。
61
这时,二局局长曾希圣及时发
电 曾希圣+以“送一
来破译敌人密电后得知的敌情「离

三军
娄山关南5华里的黑神庙一+
邹毕兆(17岁 二局。
1932 年年 ,曾 局长
决定,破译人 过去的侦 破
译, 为破译
,
、邹毕兆 破译。
,他


心, 把
了破译
。+三
人成为中央红军破译敌军密码的核
心人员, 为“破译三杰”。
1933 年 2 ,
1944年10月,党中央决定派一支主力部 队南下,邹毕兆积极报请缨。毛泽东对这次
南下
说 是我们党历史上
次长
征。"党 分配邹毕兆到王震、王首道领导的
下支任副参谋,从此,走上了烽火连
天的抗日前线。
此后,邹毕兆历经磨难,活到85岁,并撰写

革命的信仰民族的脊梁(三十五)——中国红色电波之父宋侃夫

革命的信仰民族的脊梁(三十五)——中国红色电波之父宋侃夫

革命的信仰民族的脊梁(三十五)——中国红色电波之父宋侃夫1909年9月,宋侃夫出生在江西省萍乡县。

他5岁启蒙读私塾,9岁到萍乡县立小学读书。

他的母亲仁慈宽厚,常以粮食衣物接济贫苦乡邻。

母亲对童年的宋侃夫影响最大。

他虽然出生在官僚家庭,但很同情穷苦农民,常送些吃的东西给穷人家的孩子。

1922年,宋侃夫随父到浙江,在杭州市立小学读书。

不久转入杭州工业专门学校学习。

在杭州工专,宋侃夫学到了现代科学知识,也逐渐接触了一些进步知识分子,树立了改造社会的远大志向,成为杭州学潮的骨干分子。

五卅运动后,宋侃夫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不久,经朱义本、冯文华、沈凯成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杭州工专特别支部书记。

1926年上半年,宋侃夫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1年初,中共中央调宋侃夫和湘鄂西苏区的两位同志到特科无线电科学习报务和机务。

宋侃夫这个工科大学生很快掌握了发报和收报技术。

1931年11月,宋侃夫到达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蔡威、王子纲、徐以新等人一起投入了创建电台的艰苦工作,为红四方面军无线电工作的创建打下了基础,储备了人才。

1932年2月,红四方面军的第一部电台在河南省新集南门外钟家畈的一间简陋小屋中诞生了。

宋侃夫任电台负责人,兼管译电。

他发出的第一份电报,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报告红四方面军的部队建制情况。

以后,陆续收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发来的一些政策性文件,如土地政策,工商业政策,对待地主、富农政策,城市政策等,这些文件对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都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红军破译敌军密码电报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

此后不久,宋侃夫担任了新成立的红军总司令部三局局长,统一领导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全部电台(共计12个台)。

1936年10月,宋侃夫带着三局下辖的7部电台,随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九军、五军等部西渡黄河,准备执行中央部署的宁夏战役计划。

军职在线重走长征路第一期答案

军职在线重走长征路第一期答案

军职在线重走长征路第一期答案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的屠杀政策所吓倒。

许多共产党人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共产主义的信念,其中在狱中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共产党人是:( )。

A.夏明翰B.周文雍C.郭亮D.李立三答案:A2.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八路军总部遭到合围的危急情况下,亲自指挥部队突围作战,在率领最后一批人员突围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这次战斗发生的战役背景是:( )。

A.百团大战B.长城抗战C.淞沪会战D. 反“扫荡”、反“清乡”斗争答案:D3.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侵略者对根据地清乡扫荡战争中,有一位共产党员的母亲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痛斥敌人说“我是中国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这位共产党员是:( )。

A.马本斋B.左权C.李勇D.戎冠秀答案:A4.( )年,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

A.1949B.1950C.1951D.1953答案:B5.1949年4月23日,经过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胜利解放( ),宣告国民党在全国反动统治的覆灭。

A.上海B.南京C.杭州D.武汉答案:B6.1941年9月25日,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地区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葛振林为掩护党政领导机关和群众的转移,主动把敌人吸引到悬崖绝壁,据险抵抗,在打完最后一粒子弹时,宁死不屈,毅然砸枪跳崖,人们称他们为“狼牙山五壮士”。

这次战斗发生的战役背景是:( )。

A.百团大战B.长城抗战C.淞沪会战D. 反“扫荡”、反“清乡”斗争答案:D7.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的领导人是( )。

①周恩来②陈毅③瞿秋白④朱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就义前仍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抒发对祖国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的共产党员是:( )。

A.方志敏B.小叶丹C.马立训D.寻淮洲答案:A9.抗日战争时期,在反“扫荡”作战中,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医生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因细菌感染导致病情恶化,不幸逝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 )。

长征路上的密电码

长征路上的密电码

长征路上的密电码作者:李伶来源:《新西部》2014年第07期张国焘曾说,在长征路上,“至少约有两个月的时间,中央红军是完全依靠我们供给情报”,“而我们这种行动,等于(为)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极尽了耳目的作用”。

事实证明,武志平送给红四方面军的那份密码底本对于红一方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以及西路军的西征,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突破乌江,奇袭腊子口……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路上的一个个成功战例,无不显现出毛泽东在军事上杰出的作战指挥才能。

正如萧华在其《长征组歌》里所说:“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从现有资料看,毛泽东用兵的决策依据,主要来自截获和破译的敌军的空中情报。

其中,红四方面军电台对中央红军的长征胜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毛主席为何“用兵真如神”?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我们配合中央红军的军事行动,是1934年12月间开始的。

估计中央红军将与红四方面军在川北以西地区会师,我们义不容辞地要策应他们。

”“中央红军行进到广西贵州边境地带时,我们即开始供给中央红军情报。

这是一件相当繁重的工作,侦察电台每天都译出大批密码电讯,再由参谋人员扼要做成通报,经我鉴定后拍发给中央红军,我们的电台须守候中央红军电台出现,有时从晚7时余守候到翌晨3点左右。

有时我自己也守候在电台旁,解答对方的疑难。

”“至少约有两个月的时间,中央红军是完全依靠我们供给情报(特别是他们由遵义向云南方向行进时)。

他们日夜在行进中,因而电台没有时间作侦察工作。

每当他们宿营或休息的时候,立即与我们通报。

根据我们所供给的情报,决定行动,发布命令。

而我们这种行动,等于(为)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极尽了耳目的作用。

”张国焘的这些说法,是自我吹嘘还是果有实情?曾任红四方面军电务处处长兼电台台长的宋侃夫在他的回忆录《电台工作的日日夜夜》里说:“1934年底,中央红军在贵州被敌人堵截、追击,每天行军很紧张,没有时间收听敌台广播,我们就跟踪敌人电台,逐步查清了中央红军前后左右的敌情,整理后,先送总部领导看,然后再发给中央红军电台。

长征路上的“听风”英雄

长征路上的“听风”英雄

蔡威烈士塑像奖台。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神秘的“菩萨”就是蔡威!“糟糕!中央红军肯定有难!”1934年10月,蔡威侦听敌人电台获知,10月16日中央红军被迫撤出江西瑞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中央红军这一重大行动居然没有告诉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说明形势相当严峻。

因此,蔡威受命开始跟踪侦听中央红军周围的敌军电台联络情况,在军事情报上对中央红军予以援助。

“蒋介石已经埋伏了重兵……”中央红军退到贵州境内,正前往与红二、六军团会师途中,突然从徐向前部获取了这一重要情报,赶紧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放弃北进湘西计划,转向“我们从截获的电报来看,你们周围分布有国民党军17支部队,他们的位置、人数和动向是这样的……”1935年1月4日,蔡威领导的第二电台向中央发报。

“这情报来得太及时了!”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湘音高兴地说。

据蔡威战友宋侃夫著述回忆:长征结束后,毛主席在延安见到他时说:你们红四方面军电台的同志辛苦了,有功劳啊!在四渡赤水前后,是你们提供了情报,使我们比较顺利地克服了困难。

心有明灯,不惧生死一灯如豆,几双熬红的眼睛却熠熠发亮。

“侃夫、子纲同志,再难,我们一起把这块‘硬骨头’拿下!”蔡威招呼道,他和战友宋万源保卫战中,蔡威领导的“听风部队”功不可没电台跟随王树声副总指挥行动。

王树声几次对蔡威讲:“敌人进攻得很厉害,你必须准备好,随时要撤!”可蔡威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一直坚守在战斗岗位上。

心有指路明灯,出生入死何所惧?英雄远去,风范长存恶劣的战争环境和长期的劳累工作,严重损害了蔡威的健康。

1936年8月底,蔡威由于过度劳累,兼之身患胃病、肠炎,还染上重伤寒病,卧床不起,只能由战士们抬着他行军。

此等情形,蔡威仍然惦记着情侦工作。

他叫人拿来小镜子照了一下憔悴的病容说:“你看,我的病不是好多了,再过几天又能工作了吧!”事实上,他已多日吃不进东西,整个身体已经瘦弱不堪了。

病重期间,徐向前和朱德等首长都前来看望,并派当时最好的军医傅连暲为他治疗。

“红色电波之父”——宋侃夫

“红色电波之父”——宋侃夫

“红色电波之父”——宋侃夫
毛峥嵘
【期刊名称】《四川统一战线》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宋侃夫,1909年9月出生在江西省萍乡县月光塘。

1926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军时期长期任电台报务员、处长、局长,对红军的电讯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为侦破敌军军事情报,保证红军战斗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毛峥嵘
【作者单位】湖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01
【相关文献】
1.瑞金叶坪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2011-28-7《红色电波》票图
2.“中国红色电波之父”蔡威
3.古典文献中“舅父、妻之父、夫之父”称谓系统源流考辨——兼论周人和商人的语言
4.我军早期无线电通信和技术侦察专家宋侃夫
5.萨哈罗夫: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记苏联氢弹之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萨哈罗夫院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 年 8 第一次 过 草 地 时 , 5 月 9 徐 向前 、 昌浩见 到蔡 威 , 陈 就招 呼 他过 去。 就在 他们 说 话之 间 , 后 面走过 从 来 一 个人 , 穿 一 身 旧军 装 , 高 的 他 高
1 3 年 1 日, 台从 敌 方 电讯 9 5 月4 二 侦知, 中央红军 已经 剩下不 到3 。 万人 而 且 陷入 四面 “ 围剿 ” 在 黔、 山 中, 滇 区行 踪 飘 忽 , 向不 定 。 方 蔡威 同时破 译 71路 敌军 在中央红 军周围部署 的 7
二、 六方面军团会师的途 中, 蒋介石
3 O炎黄 世界
已经 埋伏 了重 兵。 中央在 黎 平召 开 党 政治 局会 议 , 决定 放 弃北进 湘西 与红 二、 军 团会 合 的计 划 , 出了改 向 六 作 敌 人统 治力量薄弱 的贵 州前进 的重 大
军事 决定 。
用 。”
么人?敢 冲 我 的 电台 , 我要 向总 指 挥 告你 。 徐 向前 总 指 挥 听到 后 , 忙 ” 急 命令 部 队让 出一 条路 , 电台 先走 , 叫 并通 知有关 人 员 , 为蔡 威准备 - N担 架, 跟着他 走。
在军事 情报 上对 中央 红军予以援 助。
中央红军退到贵州境内, 中央从徐 向
前 部 获取 的重要 情报 表 明, 在去 同红
其烦 地 把机 器拆开 , 照实 物和 线 路 对 图 , 电容 、 把 电阻 、 电波等 抽 象 的 概
跟着学。 这种能够提高兴趣 , 卓有成
效的 “ 行军课 堂 ” 习法 , 学 这一大发 明
信 , 把 邓志 云 带 到小 河边 , 他 投下 ~ 块 小 石头 , 面 出现 了一 圈一 圈 的水 水
的热情、 耐心和心血结出了果实, 为 红四方面军培养了第一批无线电通
讯骨干人才0
1 3 年6 蔡威负责举办了鄂 9 2 月,
豫 皖苏 区第二 期无线 电训练 班 , 0 3多 名学 员很快来自成长 起来 , 时补 充到电 及
Y an Huang Ren W u
念, 讲得既通俗又形象, 还根据每个
学 员的具体 情况 , 行分 别补课 。 进 他
创造, 很快 在 红 军 中迅 速 推 广o 还 _他 要求 大 家背 诵 电码 , 习收 发 报 , 练 进 行报务训I 。 练 为了让 战士理 解什么是 无线 电通
个头, 瘦长的脸 , 留着很长的头发, 他身后, 有一个警卫员和两个战士抬
着 一副 空担 架 , 有一 个人 牵着一 匹 还 马。 向前 、 昌浩、 徐 陈 蔡威 发现 来人 , 都 站 起 来 迎 过 去 , 是 握 手 又 是 问 又
五、 一个品德高尚、 富于 涵养 的

蔡威 品德 高 尚 , 于 律 己 , 严 宽厚 待人 。 在 工作 中出了差错 , 总 是 谁 他 说 :“ 是我 的责任 。 谁 生活 上有 了 这 ” 困难 , 都伸 出友谊 ̄-, 他 _ 热情 帮助。 T - 电台 里 的同 志生 病 了, 管工作 有 多 不 么繁 忙 , 他都 要亲 自去看 一 看 , 问 问 好。 队打 了胜 仗 , 向前 总指 挥 等 部 徐 总 部 领 导总 是 把 缴 获 到 的 战 利 品分 配 给他 , 但他 常常把 这 些东西 留给 生 病 的同志 。
石刻标语。 蔡威经常指着标语, 教勤
务 员小胖 ( 邓志云 ) 认字 。 他 规 定 战 士 们 每 天 学 习两 个 汉 字, 没有 纸 , 写 在 小木 牌 上 。 就 行军
时 , 小木 牌挂 在 背包 上 , 把 后面 的人
蔡威 领导的电台跟 踪侦 听中央
红军 周围 的敌 军 电台联 络 , 译 后 经 破 徐 向前等首长 确认再发 给 中央 红军 ,
像 刘 昆、 肖大 来 、 志云 这 样从 邓 文盲到 电信 技术干部 的还有许 多。
四、 为红 军长征 “ 打灯笼” 见 , 到毛主席
1 3 年 1 月, 9 4 0 二台通过 侦 听敌 人
◆ 文 布儒 秦汉 ( 编辑整理)
三、 播下红色电波的种子
1 3 年 , 9 1 初冬 时节 , 鄂豫 皖 苏 _- I 区成 立 了通信 大 队 , 办 了 举 第一 期无 线 电培训l 。 班 负责 培训班 工 作 并兼 任 理化 教 官的蔡 威面对 的 “ 小
征。
边行军, 一边工作 , 还想方设法提高
战 士们 的文化 程度 和报 务水平 。 军 红

向注重宣传, 长征沿途有不少红军
天学堂的穷孩子, 大则十六七岁, 小 的才十二三岁, 别说数理化、 英语没
听 说 过 , 无 线 电是 什 么 东 西 都 不 连
知道 。蔡威 耐心讲 解 、 发、 启 引导 , 教 授 学 员无线 电原 理 和 英 文字 母 , 厌 不
秀 才 ”, 些念 过几 年 私 塾和 上过 几 是
三期无线电培训班 , 培养了3 多名电 0 信、 报务人员, 确保了部 队通信人才
的需求 。 蔡威 腹 有诗 书学识 高 , 红军 中 在 算是 一位 大 知识分 子型 的首长 。 他一
电台 获知 , 0 1 日, 1月 6 中央红 军 被 迫 撤 出江 西 瑞金 , 始了艰苦卓 绝 的长 开 征 。 征 没有告诉 J陕 苏 区和 红 四方 长 l l 面军 , 明形 势 严 峻 , 向前 等 首长 证 徐 决 定 积极 关 注和 策 应 中央 红 军 的 长
台工作 中。
波 , 拿 水 波作 比喻 , 电台通 过 电 他 讲
波传播 , 到通信 的原 理 , 得 形象 达 讲 通俗。
在险 恶的西征途 中, 两期培 训 I
的学员遭 受了重 大 的损 失 , 四川时 到 只剩下7 。 人 为此 , 蔡威 和宋 侃夫 、 王 子 纲在 四川省通 江县 毛裕镇 举办了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