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3)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教材图表解析大全(下)ppt 通用优质课件

高中地理教材图表解析大全(下)ppt 通用优质课件

谢谢!再见!
1 、给高贵的灵魂找个住所,迷途之返是好汉。 2 、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 8 、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终生。 9 、如果我们消极地生活,那么迟早会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 5 、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只是短暂的欢愉;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功。 1 、你可以没有梦想,但不能不知道现在要做什么,你可以长相平凡丢到人群里就被淹没,但不能随波逐流成为没有个性的复制品,你可以被压力逼迫得痛哭一百次,但哭完记得笑一千次给它看 ,你可以习惯为别人付出,但至少别忘了为自己而活,你可以学会假装,但最后不要变成你当初讨厌的那种人。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图5.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政治地图 图5.2 欧洲疆界的变迁(1939~1949年) 两幅图示意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政治地图的演变。 “1914年”图,一战前,存在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 在欧洲形成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对 立集团。“1924年”图,一战结束后,欧洲政治地图发 生重大变化,德国、英国领土缩小,奥匈帝国和奥斯曼 帝国崩溃,俄罗斯领土缩小,并改名苏联。出现了匈牙 利、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爱尔兰、南斯拉夫、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家。二战后(图 5.2),德国一分为二,部分领土归属波兰,势力削弱;苏 联领土扩大,波兰、芬兰和罗马尼亚东部的部分领土 以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濒临波罗的海 的国家全部领土都归属苏联,势力强大,成为“两极” 之一。
图4.28 庐山简图 图4.29 黄山简图 图中主要反映了庐山、黄山两地交通位置及通 达性、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和地区接待能力。庐 山,上山有公路通向小镇,乘汽车可直达小镇, 说明庐山的交通通达性相当好。庐山上的宽敞 平台兴建了许多宾馆、饭店、医院等基础设施, 为游客提供了较为周全的服务,说明庐山有较 大的环境承载量和接待能力。黄山,上山没有 公路,只有客运索道,交通通达性差;山上也没 有较为宽敞的平地,宾馆等生活设施较少,环境 承载量较小,地区接待能力差。

高中地理教材知识框架图(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教材知识框架图(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教材知识框架图(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教材知识框架图(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教材知识框架图(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知识框架图。

Kznlcf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

Kznlcf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图4.1地壳中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这是一幅扇状统计图,其功能主要是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

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有90多种,本图并没有全部反映出来,而是抓住占地壳物质绝对多数的8种主要化学元素给以突出显示,其余的化学元素一概以“其它”代替。

组成地壳的8种主要化学元素,即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其含量约占地壳总量的97.13%,其余几十种元素的含量还不到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地壳总含量的一半,其次是硅,占地壳总含量的1/4强。

读此图时,应重点引导学生在了解扇状统计图功能的基础上掌握组成地壳8种主要化学元素的名称及其百分比含量的大小顺序,明确这些化学元素在地壳组成物质中的主要地位。

为了进一步加深印象,也可让学生用方程式和线段式示意图来表示地壳主要化学元素的百分比含量。

图4.5沉积岩生成示意本图是用一组四幅垂直剖面图来反映沉积岩的形成原因及其演变过程的。

形成沉积岩的物质基础是沉积物,沉积物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地表的岩石与大气、水和生物界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具体来说,是岩石经过风化,风化产物被剥蚀和搬运,在不同环境中沉积而成的。

从性质来说,其中一类是由粗细不等的砾石、砂和泥土等机械沉积而成的碎屑沉积物;另一类是由离子溶液(如钾、钠、钙、镁离子)或胶体溶液(如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铝)沉淀而成的化学沉积物;还有由生物遗体和分泌物形成的有机沉积物。

沉积物比较松散,并富含水分和气体,还需要经过压紧、胶结、再结晶等作用才能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在地壳中的体积仅占5%,但面积却占地壳表面的75%左右。

由于沉积岩的生成是一层一层地沉积下来的,所以常能明显地看出层次,叫做层理构造。

它反映了沉积岩的成层分布特征。

有些沉积岩中常能找到已经变成石头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即化石。

Bpdmnve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

Bpdmnve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

Bpdmnve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啸之记。

图2.21、图2.22冷锋、暖锋与天气这两幅图的教学可从锋面的共同特点——狭长而倾斜的过渡带、两气团交界温湿差异大、天气变化明显入手,然后重点介绍冷锋与暖锋的区不:一是冷锋、暖锋中的冷暖气团势力强弱不同,决定了锋面类型和锋面前进方向。

冷气团势力强,则它就主动运动(见冷锋与天气图冷气团的箭头方向),这种锋属冷锋,冷锋移动方向和冷气团前进方向相同。

若暖气团势力强,则暖空气主动运动,冷气团被迫后退,这种锋属暖锋,暖锋移动方向和暖气团前进方向相同。

那个地点的关键是冷气团主动运动为冷锋,冷气团被迫后退(见图中箭头方向)为暖锋。

二是锋面符号不同。

▲▲▲▲为冷锋符号,其中三角所对方向为冷锋移动方向。

●●●●为暖锋符号,其中半圆圆弧所对方向为暖锋移动方向。

三是锋面坡度不同。

锋面坡度即锋面与地面的夹角。

锋面与地面夹角大,表示锋面坡度大,一样为冷锋。

锋面与地面夹角小,表示锋面坡度小,为暖锋。

而锋面坡度大小又与锋面移动速度有关。

冷锋中冷气团推动锋面快速运动,其上的暖气团强烈抬升,冷锋的锋面坡度就大。

暖锋中暖气团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推动锋面移动速度慢,故锋面坡度较小。

四是冷暖锋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不同。

冷锋过境时,常显现刮风、阴天、降水、降温等天气现象。

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先暖气团的位置,因此气压升高,气温顺湿度降低,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时,常显现阴天、降雨等天气现象。

暖锋过境后,暖气团替代了原先冷气团的位置,因此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转晴。

五是冷暖锋的雨区范畴不同。

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或邻近,雨区范畴较窄。

暖锋降水全在锋前,雨区范畴较宽。

锋前锋后是识图难点,那个地点教师应加强指导。

六是冷暖锋过境,产生了不同的降水特点。

因冷锋移动速度快,降水强度大而历时短。

因暖锋移动慢,降水强度小而历时较长,多连续性降水。

七是冷暖锋对我国天气的阻碍不同。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和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要紧是冷锋过境造成。

最新地理高一-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2) 精品

最新地理高一-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2) 精品

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连载)(2)文/全国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研究组第一单元图1.12原苏联“火星”号探测器发回的火星照片、图1.13“阿波罗”16号飞船的航天员和月球车、图1.14“天空实验室”航天站、图1.15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这四幅图作为一组图片,说明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已经从幻想、初步观察、推理的第一阶段,进入了实质性探测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类不仅认识清楚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还表示出开发宇宙、征服宇宙的信念。

因此,在讲解这四幅图时,不仅要向同学叙述人类开发宇宙的历史,更应该着力于对未来的瞻望。

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造卫星的诞生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东方1号,是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发射的。

这颗人类第一次制成的人造卫星,沿着椭圆轨道飞行,环绕地球1圈需要96分钟。

它一边发出“嘀、嘀、嘀”的电波,一边向宇宙空间飞行,揭开了人类探测宇宙新的一页。

这颗人造卫星本身呈球形,直径58厘米,是用铝合金制成的,里面安装有电源和无线电发报机,没有安装特殊观测装置,只发射强大的电波,宣告人造卫星上天了。

东方1号人造卫星总重量83.6千克。

同年11月3日原苏联又发射了东方2号人造卫星。

东方2号装有许多观测仪器,用来研究从宇宙射来的宇宙线(在宇宙空间中高速飞行的微粒)和从太阳辐射来的X射线等,另外还载有一只试验狗和测量它的装置。

年1月31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这颗人造卫星叫探险家1号,总重量14千克。

探险家1号虽然很小,却装有许多观测仪器,发射高度在2000千米以上,远远超过原苏联的东方1号。

在2000千米以上的高度,辐射能急剧增强,探险家1号在研究辐射能方面建立了功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又发射了通讯、气象和导航卫星等应用卫星。

三种应用卫星的首发成功,都是由美国完成的,1960年4月1日,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第一颗导航卫星子午仪1号;同年8月12日,又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回声号。

高二地理必修3_《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材图表解读

高二地理必修3_《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材图表解读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材图表解读[图表展示]教材第91页图5.13 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5.14 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解图精要]1.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把产业分为开发期(A)、增长期(B)、成熟期(C)和衰落期(D)四个阶段。

2.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国家或地区,依次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

3.产品生产环节中,产品设计和营销环节附加值高,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一般耗用的劳动量较大。

4.产业转移所形成的产业国际分工和合作,在促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往往是不利的。

发达国家总是把处于成熟期、衰退期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而把技术含量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和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在国内,以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并获取高额利润。

5.发展中国家在接受产业转移时,最好能引进处于开发期、增长期的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图表应用]产品不同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图,它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生产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回答(1)~(2)题。

(1)目前,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广泛参与工业生产的国际分工,生产环节多处于图中的( )A.销售B.加工制造C.零件生产D.研发1/ 2(2)在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总部最优先掌握的环节是( ) A.设备、零件B.制造加工、销售C.研发、销售D.研发、品牌【解析】第(1)题,中国目前被称为“世界工厂”,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这个环节,外商看中中国廉价劳动力、地租、广阔的市场,接近原料产地等。

第(2)题,附加值最高的是“研发”和“品牌”。

【答案】(1)B (2)D2/ 2。

(完整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1-必修第一册(共119张PPT)

(完整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1-必修第一册(共119张PPT)
•德 •智 •体 •美 •劳

• 人地和谐
• 第6章 P99-121 • 爱惜土壤 P92-95 • 保护大气 P29、33、42-44

• 健康体魄
• 大气氧量和运动 P30 • 海滨浴场水温 P52F3.11

• 自然景观欣赏
– 地貌之美,植被之美,土壤之美
• 第4章 地貌景观 P65-80 • 第5章 植被土壤 P81-98
– 地图 – 照片 – 表格 – 示意图 – 统计图
系统地理与区域认知
• 世界 • 中国
51 世界 中国 75
80 74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亚洲
7 非洲
11 欧洲
2 澳洲
10 北美
4 南美
2 极地
9 2 10
42
6
亚洲
非洲
欧洲
澳洲
北美
南美
67
极地
小结 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
继承的栏目
• 章首页 • 章首页继承了原教材的设计,但是对内容和呈现作
了一定的改进。章首页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 分叙述文字,要求超脱具体内容介绍本章内容在全 书或地理体系中的地位及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针 对具体的“内容要求”并用问句的形式呈现,这是 本章的学习目标。章首页的设计要求突出内容,改 变以前过分注重美工设计的状况。
• 说明
– 能够解释清楚(辐射、活动)怎样影响(地理环境、人类活动)
地球上根本的能量来源
• 光、热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6页9图
• 为地球提供能量 •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 5页6图
1.3 地球的演化

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讲义)

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讲义)

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一、地理统计图表的含义和类型1.含义:地理统计图表是反映地理事物时空变化过程和地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其借助数学工具(统计图、统计表格)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数量特征(如比例、分布等)、相互的数量关系、数量的发展变化等。

统计图像的最大优点是信息简明扼要、过程性强,往往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很有利于培养和测评综合思维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

2.类型: 按照表述形式的不同,地理统计图表可分为数据表格、坐标图和结构图三大类。

坐标图可分为线状图、柱状图、金字塔图、雷达图、玫瑰图、三维立体坐标图(也叫斜角坐标图)和平面三角坐标图等;结构图可分为扇形图、饼状图、柱状图和矩状图等。

⑴数据据表格表1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⑵坐标系图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像。

常见的坐标图有平面直角坐标系(包括折线、曲线和柱状图)及平面正三角坐标系两类。

前者又分为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和玫瑰图等,后者主要是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需要说明的是,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某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结构比例,因此也是一种结构图。

①平面直角坐标系图②特殊类型:雷达图、风向玫瑰图和金字塔图等⑶结构图结构图是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像展示,常采用几何图的比例分割手段制作而成。

常见的结构图有扇形、饼状、柱状和矩状图。

扇形图或饼状图主要表示地理事物数量大小的结构和比重,一般以圆为100%,将地理事物按百分比在圆内分割成若干个扇形,用来表示同类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组成。

柱状和矩状图是在扇形图和饼状图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往往强调不同时段和不同地理事物的对比关系,可形象鲜明地提示比较内容的对比关系。

二、地理高考试题中统计图表的特点:从全国高考以及各省市的地理高考试题看,统计图表是每年必定会涉及到的考点。

(1)在统计图表的试题中,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自然地理里的大气污染、大气环境保护、气候(包括热量、光照、降水、气温)、自然灾害、水文、土壤等;人文地理里的农业、工业、城市、人口、交通、商业、旅游、文化、能源等;甚至在区域地理的考查中也会涉及到统计图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新教材图表解读(3)
第一单元
图1.4 太阳系模式图
这是一幅太阳系特写图,是地理书籍中最常见和使用频率较高的图像;是地理学科各种考试中出现较多、给分较高的图像;也是高一年级地理教学的重点图像,表述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更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图像,与图1.1、图1.2一起,由远及近地表述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准确位置,完成了知识教育的层次要求。

在三幅图像中,该图为重点知识的着落处,承上启下作用十分重要。

哥白尼的宇宙体系
阅读这幅图时要紧扣书中的文字叙述和表1.1数据说明,其层次如下:①“日心说”的正确性。

在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绕太阳转动。

后来,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和地图学家托勒密,在他的主要著作“大综合论”中提出了地心体系,他主张地球居中央位置,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绕地球运行,即“地心说”。

这一理论为基督教神学所利用,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才推翻了“地心说”。

给神权以沉重打击,引起了宇宙观的革命。

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他最大的成就是以科学“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上页图形象地反映了哥白尼“日心说”的宇宙体系。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其它行星和恒星以“完美的”圆形轨道绕日运行。

实际上,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在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三定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后,日心说才建立在更加稳固的科学基础上。

②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首先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地球,说出地球的左邻右舍,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③地球是太阳系中一个特殊的行星。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各行星公转轨道的形状,得出它们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近圆性)。

其次阅读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它们绕日公转方向同向性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讲出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即共面性。

由于九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的特征,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最后从日地距离、地球体积和质量、地球内部变化等几个方面说明地球具有生命的原因,突出其特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