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6.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程标准】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说明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仔细研读文本,用自己的话说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及三大主要政治制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

3.与同学分享交流,完善体系,并提出三条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建议。

【学习任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

【情境导入】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也不同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

”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政治制度?它的发展是一帆风顺吗【问题销号】记忆是一种能力,记忆并非死记硬背,请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以下内容并打对号。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2.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是什么?()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1954年宪法颁布的目的、内容、性质、意义分别是什么?()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指导思想、形式、职能、意义?()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根据这一制度我国成立了哪些自治区?有什么意义?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一国两制”的内涵是什么?()【学以致用】1.《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总结(第六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总结(第六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包括26课)(现代:中国)自查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标志、意义?建国初期民主法制的建设的内容?“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容?“一国两制”的内涵、理论形成过程和实践表现?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的表现、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中央政府针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标志?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有哪些?新中国的民主建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大职责,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文化大革命主要原因: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发展为以阶级斗争为纲表现:“文革”中,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及至人身权利遭到严重践踏,典型的事例是刘少奇冤案。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遭到空前地践踏,最突出的表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实亡教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平反一系列冤假错案。

2.法制建设: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XX年一系列法律的颁布,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1999年《行政复议法》的出台,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民主建设:最突出的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优化指导】2016-2017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1

【优化指导】2016-2017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1

2.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 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 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3.内容 (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 (2)“一国”是“两制”的基础,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种制度并存, 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 (3)“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是 “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的外交和国防事务仍属中央人民政府管 理。
学业水平测试
普通高考试题
话题归纳
就学业水平测试来看,各省市的试题对本单元的考查仍是立足于 考查基础知识。针对学业水平测试,在学习中把握基础知识即可。 就高考来看,新课标全国文综试卷近年来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 因此,对本单元的内容,在学习中作一般的掌握即可。
4.三个发展阶段 (1)1949~1966年,是形成与确立时期。 (2)1966~1976年,是曲折发展时期。 (3)1976年至今,是健全完善时期。
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 1.形成 (1)“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 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实际 上是“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 (2)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 的“九条方针”,后来成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含义,“一 国两制”理论逐渐形成。 (4)1982年宪法“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 保证。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 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4
4.(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 基本方针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解析:“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答案:C

【精选】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政治的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6

【精选】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政治的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高效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6
四、听方法。
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老师讲课的结论而且要认真关注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上语文课学习汉字,一般都是遵循着“形”、“音”、“义”的 研究方向;分析小说,一般都是从人物、环境、情节三个要素入手;写记叙文,则要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方面进行 叙述。这些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其他的科目也有适用的学习方法,如解数学题时,会用到反正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消元法; 因式分解法等,掌握各个科目的方法是大家应该学习的核心所在。
知识纵横·全方位通览
专题归纳·多视角解读
专题检测·大通关演练
历史 必修 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知识纵横·全方位通览
专题归纳·多视角解读
专题检测·大通关演练
专题归纳·多视角解读
历史 必修 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知识纵横·全方位通览
专题归纳·多视角解读
专题检测·大通关演练
二、听思路。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解 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 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专题检测·大通关演练
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
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自 民族制度
治制度
1949 年初步形成 1954 年正式确立 “文化大革命”期间陷入瘫痪 新时期逐步完善 1982 年进入新的春天

【精选】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政治的建设与祖国统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精选】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政治的建设与祖国统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易误提醒]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的易误点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 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2)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不是政治协商会议,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形式。
历史 必修 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夯基础·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抓应用·规范集训
课时作业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 的权力,但无决策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夯基础·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抓应用·规范集训
课时作业
微点拨☆ [轻巧识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
历史 必修 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夯基础·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抓应用·规范集训
课时作业
[学思之窗]请说说“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的思想来源。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怎样体现这一原则的?
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
在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
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 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 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 政
人大代表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
政协委员是通过民主协商 推荐产生的
历史 必修 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夯基础·自主学习
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1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1

历史 必修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课堂讲练 规范集训· 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史论拓展]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2)以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作为符合国情的政党制度。 (3)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4)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并将此作为保障中国公民直接、充分行使自己民 主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课堂讲练 规范集训· 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背景 2.措施 (1)法制建设方针 ①提出: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内容:_________
历史 必修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课堂讲练 规范集训· 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历史 必修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课堂讲练 规范集训· 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课程标准】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
历史 必修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课堂讲练 规范集训· 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史料应用]
(1)史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示: 现象:国家机关处于瘫痪,干部群众个人权利无法保障。说明: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素材(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素材(岳麓版必修1)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素材课文内容问题和课后练习题答案第21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如何?它是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表达机关,是全国最高权利机关,也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它直接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某某专政的国家性质。

阅读与思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所提出的群众路线。

中共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是来源于群众,并且它的制定符合客观实际并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这种路线有利于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正确的某某方向,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人民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这充分体现了某某集中制原则。

解析与探究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以武力为先导,统治者残酷镇压人民,和广大人民处在对立统一之中并且对人身控制严密。

另外不断强化皇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因此古代人们不可能享有权利。

而在现在,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中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人民当家当主,人民的权利又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证,所以只有在某某制度下,人民才能普遍享有权利。

自我测评1、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他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它是具有高度某某性质的人民代表机关。

它拥有广泛的权力,讨论和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问题并监督其实施。

2、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某某的一种重要形式。

因此,政治协商是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

3、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4、以某某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2课怎样认识“文革”的危害?第一,国家政权遭到削弱,社会秩序非常混乱;第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长达十年的社会动乱使国民经济发展非常缓慢;第三,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破坏尤其严重,这场由文化领域发端的“文化大革命”对科教文化事业的破坏影响深远;第四,社会思想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损害;第五,拉达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
祖国统一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根两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民主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祖国统一大业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隔绝状态。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 6.21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1949年9月21日,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齐聚一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关于这次会议( )
A.是1945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继续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C.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事宜
D.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1949年9月,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后,新政协在北平召开,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商讨新中国成立的相关事项。

A项不符合史实,B项应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D项是1954年宪法的内容。

答案: C
2.“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新中国成立初期”、“奠定基础”等有效信息。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等,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

答案: B
3.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归纳问题的能力。

答案: A
4.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主要体现在( )
①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
②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④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指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人民当家作主。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还有残余势力,②错误;1954年才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错误。

答案: C
5.右图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封面,它揭开了新中国宪政建设的序幕。

下列有关1954年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宪法的制定是在1954年,故排除②。

①③④均为1954年宪法的内容。

答案: B
6.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向毛泽东谈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兴亡周期律问题,对此毛泽东认为“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公社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强调人民当家作主与此相符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 A
7.1954年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 )
①代行人大的权力②政治协商③民主监督④执掌国家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
解析: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答案: D
8.畲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浙江省的云和、景宁一带。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

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从“畲族自治县”可以判断,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A、B、C三项制度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9.下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民族团结原则②民族平等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全国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货币上有少数民族的文字表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理念,和汉字共同使用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理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的。

故排除含③的A、B、C三项。

答案: D
10.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本质把握能力。

人数特少的少数民族,也保证其在全国人大有1个名额,代表本民族参加国家管理,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选C。

题目信息不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评价,及人民代表的职权评价。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

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材料三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材料四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

——邓小平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的主要不同。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制度有哪些?
解析:第(1)问关键是理解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而西方的议会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机构。

第(2)问综合四则材料分析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的主要制度。

答案:(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西方的议会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机构。

(2)①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