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限时检测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综述

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综述
特点 分解;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联系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思 维 小 测
【典例3】下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 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 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1 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 的能量就越少 C.丁的 CO2 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D.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11 无机环境 断进行着从 □ 12 生物群落 到无机 到生物群落,又从 □
环境的循环过程。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 13 生物圈 □ 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能实现自给自足吗?
,因此
提示
不一定。某些开放性很高的生态系统,如城市和
农田生态系统,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物质输入。
2.特点:_________ 全球性 、反复利用、__________ 循环流动 。
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
10 对人类最有益 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的部分。
1.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的能量、输入的能量与粪便中 的能量有什么关系?
提示 的能量。 同化的能量=输入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粪便中
二、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
【典例1】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 分别表示各营养级摄入能量,D、E、F分别表示流经各营养级生 物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 维 小 测
A.图中A=D, ,C=F AB=E .图中 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D/E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相关计算 •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
单位为103kJ/(m2·a)],据图分析: (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 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 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多少?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生产者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100%=(16-2)/110× 100%≈12.7%;
生态系统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位
采取措施
森林
优质木材
适量砍伐
草原
肉、奶、优质皮革
适度放牧
农田
农作物
清除杂草、除虫
湖泊
鱼类
适度放养、适时捕捞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2021年湖南六校高三联考)如图甲表示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部 分情况,图乙表示兔的能量来源与去向。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图甲中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能量②/能量①)×100%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碳循环
非生物环境 ( CO2 )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
生物群落 (有机物)
非生物 环 境 (CO2)
呼光


吸合

生 物 的 分
作作
用用
捕食
生产者(有机物)食物链(网)




消费者(有机物)



分解者
煤、石油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物质循环的概念
单向流动
①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②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无法再被利用

9-4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9-4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高考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1)输入 源头:太阳能。 起点:从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开始。 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传递 传递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①定量不定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量的最终去路)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 除外);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②定量定时: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 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 分解利用;d.未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 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 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因此“未利用”是指在有限 的时间“还没来得及被利用的能量”。
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率的区别
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1.能量传递效率=
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10%~20%)
2.能量利用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 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 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考法二 能量流动效率复杂计算归类
1. 涉及一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的最值计算
设食物链为 A→B→C→D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同化量
初级消费者 摄入量
用于生长、 发育、繁殖
粪便量
下一营养级 分解者分解 未利用
注意: ①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②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 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
能 量 流 粪便
初级消费者 摄入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2.(必修 3 P96 图 5—9 改编)如图是某湖泊的能量金字塔,下列
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a、b、c、d 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B.a、b、c、d 之间形成一条 a 到 d 的食物链 C.a、b、c、d 的大小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的多少 D.a、b、c、d 的大小变化体现了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1.(必修 3 P94 图 5—7 改编)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 意图,①②③④⑤⑥各代表一定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从能量关系来看①=②+⑤ B.⑥都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D.③/②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42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考纲点击] 应用(Ⅱ)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甲:__生__产_者__________,乙:___初__级_消__费_者______,
栏目 导引
第9章 生物与环境
3.生态金字塔——能量流动模型
类型 能量金字塔
项目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态
特点
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 一般为正金字塔
形,有时会出现 形,有时会出现
倒金字塔形
倒金字塔形
高考总复习 ·生物
返回导航
第9章 生物与环境
类型 能量金字塔
项目 能量沿食物链
象征含 流动过程中具 义 有逐级递减的 特性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4)× 提示:防治农田害虫,不能提高生产者与消 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可适当提高能量利用率。
(5)× 提示:能量传递效率指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 同化能量的比例,而不针对个体。
(6)× 提示: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可循环利用。
1.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分析。 (1)请表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途径? (2)从“定量不定时”、“定量定时”两个角度分析某 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 提示:(1)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消费
(5)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该狼获得的兔子能量只 能在 10%~20%之间。( )
(6)农业生态系统中,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 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
答案:(1)× 提示: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时仍有
能量输入与散失,只是此时能量输入=能量散失。
(2)√
(3)× 提示: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 绝大部分通 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者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2)①定量不定时: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 外);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②定量定时: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 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 解利用;d.未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 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的能 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D 错误,b 或 d 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和 未被利用的能量。
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 (1)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 (2)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 的能量。( )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绝大部分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都通过呼 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高考生物第九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课件

高考生物第九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课件

第9章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
质循环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生态系统中
物质循环和能
量流动的基本
规律及应用
(Ⅱ)
2018,全国卷Ⅰ,29T 2018,全国卷Ⅱ,31T 2018,全国卷Ⅲ,32T
2018,海南卷,20T
2016,全国卷Ⅰ,5T
2016,全国卷Ⅲ,
5T,31T
2016,天津卷,3T
能量流动是高考中对生态系统功能进行考查时的常考点,具有一定的难度,非选择题中出现较多,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常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物质循环综合考查
物质循环多以示意图的形式结合食物网进行命题。

在全球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与碳循环相关的知识会成为高考热点
分值:2~11分
考点一
考点二
课时达标目录
︿︿
考点一
考点一 能量流动
单向流动10%~20%
最有效
对人类最有益
×
×

×

B
答案 B
答案 A
B
答案 C
︿︿
考点二
考点二 物质循环
同时进行
载体食物链(网)动力
气温升高
××


√√
答案 A
答案 D。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新人教版

(2)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分析
①初级消费者摄入能量(a)=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b)+粪便中的能量(c),即动 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 ②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的能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 量(e)。 ③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 量(i)+未被利用的能量(j)。
(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____。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 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6%。
情境设置
D营养级 净增重M
A营养级 净增重N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体内此农药含量最高的 物种是______________。 (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名师授法解题】
关键 能力 题眼 信息
解题 思维
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通过呼吸作用将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去。
(5)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 √ ) 分析: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 的发生,因此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zhou第一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zhou第一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营养级
A
B
C
D
同化量
15.9
870.7
0.9
141.0
B→D→A→C
(4)表格数据形式间接呈现 (重金属、DDT等浓度)构建食 物链(网) 因为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使高营养级的有害物质浓 度更高。
生物体
A
B 7
C 0.51
D 68
E 0.39
有机汞浓度 0.05 (ppm)
2.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 “最值”计算
AB
A.图中 A 表示同化的能量 B.图中 C 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C.图中 D 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D.图中 a 值与 c+d+e 的值相同
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 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 )
D
A.B2=A×(10%~20%) C.A-(B1+B3)=C1+C2+C3
B.A=F+B1+C1+D1+E1 D.C3=B2×(80%~90%)
观察下图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图解, 回答相关问题。
(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2)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去路: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① ; ② 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 ; ③ 被分解者利用 。
如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 a~g 表示能量值。若图中 A 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 部能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双项)
(3)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①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CO2 。 ② 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 (4)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 ① 全球性 :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② 往复循环,重复利用 :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 复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第四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限时检测[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

答案 A2.某地的一个生态种植养殖大棚里,水底养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而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

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就来自螃蟹的排泄物。

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的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需输入太阳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作为分解者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该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人的作用很关键,故A错误;螃蟹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必须先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蔬菜和黄瓜利用,故C错误;群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在该生态系统中不止包含螃蟹、蔬菜、黄瓜这三种生物,故D错误;辣椒的驱虫作用显然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实现的,故B正确。

答案 B3.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成分稳定不变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量来源答案 D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解析在捕食链中,植物、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是不相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

答案 A5.(2014·北京东城模拟)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解析碳元素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从D(生产者)传到A(消费者)和F(分解者),A错误;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食物链为D→A→B→E,B正确;图中只包含了1条食物链为D→A→B→E,C错误;B(消费者)和F(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为分解作用,没有竞争和捕食,D 错误。

答案 B6.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为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B.在被标记的旅鼠部分被捕食后,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的旅鼠种群密度将偏低C.数量激增后,旅鼠会出现“自杀”行为,反映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D.此生态系统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围绕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解析根据植物、旅鼠和旅鼠的天敌数量上的关联及变化规律,判断三者之间可构成捕食关系,因此可能存在食物链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这一食物链,A正确;若标记的旅鼠部分被捕食,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的旅鼠种群密度将会偏高,B不正确;旅鼠自动调节密度的行为对于维持该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属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C正确;此生态系统系统中三种生物相互制约,数量呈现周期性波动,D正确。

答案 B7.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

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

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或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B.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由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由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解析由图甲可知,C点以后随载畜量的增加,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将低于未载畜时生产者的净生产量,A正确;载畜量在A~C之间时生产者的净生产量都不低于未载畜时生产者的净生产量,B正确;图乙中,F点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当,故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错误;F点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当,种群达到最大数量,D正确。

答案 C8.(2014·菏泽模拟)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解析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A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以用丁来表示,B正确;人工生态系统由于存在较多的人工调节,物质和能量较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因此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图,C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各个营养级的呼吸消耗量,所以适宜物种生存,物种丰富度会增加,因此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D正确。

答案 A9. 若森林地区持续干旱,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解析由题干分析可知,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在干旱环境下通过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B10.(2014·泉州质检)科研人员对某农田在不同时期分别用不同方法进行害虫防治,同时调查害虫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施用农药诱发害虫产生抗农药基因突变B.害虫与蜘蛛种群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C.引入蜘蛛会定向改变害虫种群抗农药基因频率D.该农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稳定不变解析害虫的抗农药基因突变在使用农药之前就已经发生,农药只能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选择出来,A错误;在引入蜘蛛之前,害虫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引入蜘蛛之后,害虫种群数量减少,说明害虫与蜘蛛种群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B正确;引入蜘蛛能改变害虫种群的个体数量,但不能改变基因频率,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错误;引入蜘蛛后,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D错误。

答案 B11.(2015·石家庄预考)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解析该图形是典型的捕食曲线,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M点乙种群数量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捕食关系中两种群数量的变化能够体现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两种群数量的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答案 D12.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解析在小生态瓶的不同水层有不同生物分布,所以其群落存在垂直结构,故A正确;虾和螺蛳吃金鱼藻,所以小生态瓶中有食物链存在,故B错误。

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52分,每小题17分)13.(2014·郑州测试)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性模型。

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北极狐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

(2)北极地区的动物在不同季节一般都有换羽(毛)的习性,这是它们受到________(填“物理”、“化学”或“行为”)信息的影响而产生的适应性生理特征,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要低,因为冻原生态系统________。

(4)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5)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在一年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总能量是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的。

解析(1)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图甲中共有5条食物链,北极狐占有第二和第三两个营养级。

(2)不同季节中,光照时间不同,因而北极动物换羽(毛)的习性是它们受到光照这种物理信息的影响而产生的适应性生理特征,这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3)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恶劣,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4)根据乙图可知,A为生产者,B、D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

(5)据表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A的同化量最高,应为生产者,其同化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900 ×106 J;第二营养级(B)的同化量为100×106 J,第三营养级(D)的同化量为18×106J,则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106)/(100 ×106)=18%;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为900×106 J,能量输出为(590+64+13+10)×106 J =677×106 J,因而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总能量是增加的。

答案(1)5 两(2)物理自然选择(3)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4)分解者(5)900 18% 增加14.(2014·韶关调研)硫循环是物质循环的重要内容,图1是生物圈硫循环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雾霾天气,雾霾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与汽车尾气成分相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