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中的语篇分析
英语语篇研读

英语语篇研读在英语学习中,语篇研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语篇研读是指对一篇完整的语言材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理解的过程。
通过语篇研读,我们可以了解文章的结构、主题、段落组织和语言特点等,从而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从语篇结构、主题分析和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英语语篇研读。
首先,语篇的结构对于理解整篇文章至关重要。
一篇语篇通常由引言、主体和结论组成。
引言部分往往是文章的开端,用来引入主题,并概括文章的内容。
主体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包含了作者的论点和论据。
结论部分是文章的总结和归纳,用来回顾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得出结论。
了解文章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脉络和逻辑关系,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其次,主题分析是语篇研读的关键步骤。
主题是文章的核心思想或中心内容,通过分析主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目的和观点。
在进行主题分析时,可以通过关键词和关键句来捕捉文章的主旨。
关键词是文章中具有特殊意义或重要性的词语,通过找到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
关键句是文章中包含主题的句子,通过找到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在进行主题分析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段落的首句和末句来获取段落的主题,从而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最后,语言特点是语篇研读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语言特点包括词汇、句法和修辞等。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通过分析词汇的词义和词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含义。
句法是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通过分析句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
修辞是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
通过分析语言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综上所述,英语语篇研读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语篇结构的了解、主题的分析和语言特点的把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篇完整的英语文章。
在进行语篇研读时,我们需要注重整体把握,善于捕捉关键信息,并注重细节分析。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用 , 对篇 章布 局 , 结构 框架 有个 了
解 , 以 有 效 帮 助 学 生 发 现 作 者 是 如 何 可
一
步 一 步 阐 述 观 点 、 开 思 路 的 , 而 展 从
语 篇 分 析 在 英 语 阅读 教 学 中 的运 用
20 0 南京工业大 学外 国语 言与 国际 交流 学院 李 媛 10 0
【 摘
要】 语篇 分析可 以使读者从整体上把握 文章 。本 文在 分析 阅读理 解过程 的基础上探 讨 了语篇 分析在 英语 阅读教 学 中
阅读理解 语篇教 学
使学生更快 抓住 中心思想 及 文章 的隐 含意义 。连 贯指 的是语 篇 中语 义 的关
联 , 个连贯 的语 篇必 须具 有语 法 、 一 词
学。但从 我校 非英语 专业 学 生参 加大 学英语 四级统考的结果来看 , 学生在 阅 读理解方面存 在着 一些 问题 , : 如 对各 种阅读技能 的掌握不够平衡 ; 运用上下 文和背景知识 进行 推理 判断 的 能力较
是 让 学 生 掌 握 语 句 之 间 和 篇 章 结 构 之
释过程 。作者 把要 传递 的信 息 编码成
文本 , 者根据 文本 进行 解释 活动 , 读 把
文本 中包含 的信息尽可能忠 实地 还原 。
阅读理解是 读者从 阅读 书 面语 言文字
中获 取 意 义 的思 维 过 程 , 一 种 复 杂 的 是 主 动 思 维 的心 理 过 程 。 因此 , 解 的层 理 次必须是 多方 面的 。国外 阅读 专家一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是指对篇章结构、篇章语言、篇章目的等进行系统的
研究和分析。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阅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学生理解篇章结构:通过对篇章结构的分析,学生可以
更清楚地了解篇章的组成和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涵义。
2. 帮助学生掌握语篇语言:通过对语篇语言的分析,学生可以
更好地了解词汇、语法和语用等在篇章中的运用和作用,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词汇量、语法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3. 帮助学生把握作者意图:通过分析篇章目的和语言表达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
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 帮助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量的提高:通过对篇章结构和语篇
语言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篇章,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量,
从而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总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素质,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
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中的语篇分析技巧知识点

英语中的语篇分析技巧知识点语篇分析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并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语篇分析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知识点,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主题句和段落结构主题句是段落的核心句子,它通常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来表达段落的中心思想。
通过找到主题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段落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式。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或句子来判断主题句的位置,并从中推测段落的主旨。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段落的结构,包括并列、转折、因果等关系词的使用,以及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排列等,来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段落的含义。
二、词汇的重复和替代在语篇中,重复和替代是常用的手段,它们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和流畅。
重复指的是在文章中多次出现相同的词汇或表达方式,通过提供额外的信息或强调某一观点来起到强化作用。
替代则是用一词代指另一词,以避免过多地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汇。
理解重复和替代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并顺利进行语篇分析。
三、关联词的使用关联词是语篇中起着连接作用的词汇,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有并列连词如"and"和"but",递进连词如"moreover"和"furthermore",转折连词如"however"和"though",因果关系词如"because"和"as a result"等。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关联词的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
四、句子结构的分析句子结构对理解语篇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语中的句子结构多样且灵活,包括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和从句等。
在语篇分析中,我们需要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饰语的使用和从句的引导词等。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法的应用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法的应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语篇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上下文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文章的意义,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就是语篇分析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语篇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
文章通常由不同的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主题或一个主要观点。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和支持句,来理解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语篇分析法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识别并理解一些重要的词汇和短语,提醒学生注意作者使用的句型和语法结构,以及语言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通过分析语言特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教师可以通过语篇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上下文含义。
有些词汇和短语在文章中的具体意义可能与其字面意义不同,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理解。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上下文中的关键词和提示词,帮助他们推测词义。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词汇和知识来推测未知词义,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语篇分析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学生可以学会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问问题,标注关键信息等,帮助他们更有目的地读文章,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运用

知识文库 第2期135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运用陆 宁阅读作为新课程标准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已成为广泛共识。
本文运用语篇分析理论贯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始终,进一步增强学生语篇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应试能力。
引言: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常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应试能力为主要目标,只重视知识点和应试技巧的讲授,却忽视文章布局、言语搭配和修辞手法等对整个文章中深层的语义关系。
对文章语境难以做出正确的解析,严重影响到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分析能力,制约了阅读能力的提升。
运用语篇分析能提高学生对文章阅读理解的准确性,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语篇分析理论的起源美国语言学家Harris 在1952年的《语言》杂志上发表“Discourse Analysis” 一文,开始语篇分析研究,80年代语篇分析正式作为一门新的边缘科学开始出现。
Nunan.D (1993)对语篇分析的定义是:对语篇的功能分析,区别于着眼于语言条理特征的篇章分析。
胡壮麟(1994:1)说:“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
”黄国文(2001:6)认为:“从功能的角度看,‘语篇分析’研究的是交际中的语言,它涉及的是语言与它的使用情景(即语境)之间的关系。
”二、语篇分析理论应用的积极作用语篇分析的有效应用可以转变教师只注重词汇语法,忽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
(一)有效提升学生整体阅读能力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课文中不同章节为基本单位,从文章整体出发,可以引导学生发掘出中心思想主线。
在整篇课文的理解分析上,首先对篇章结构理解分析;其后对句子之、段落间的思维逻辑进行连贯衔接。
使学生在阅读全文后及时了解主题,辨别主次要及干扰信息。
在文章表述内容上解析每个句子,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
(二)加深对重点词汇语义的理解中英语课文中每篇文章都会包含多个重点词汇、短语,也会有多种语义。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法的应用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法的应用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篇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分析法的应用。
一、什么是语篇分析法语篇分析法是指通过对英语文章的结构、语法、词汇、主题、语气等多方面的分析,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
二、应用语篇分析法的基本步骤1.整体阅读:首先,让学生从头到尾地整体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和文章主题。
2.分析段落:其次,让学生按照自然段的划分方式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意义和连贯性。
3.查词阅读:让学生查看不熟悉的词汇,学习和理解生词的含义并用上下文理解词义。
5.主题分析:让学生通过语篇分析来把握文章的主题,分析文章的分层结构,明确作者的表达态度和意图。
1.信息整合策略:将文章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清晰的流程图或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2.问题封闭策略:将文章中的问题提前提出,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有的放矢,更快地获取文章的信息和答案,提高学习效益。
3.评论表述策略: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让学生进行评论和表述,让学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语音语调策略:让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清晰地,流畅地读出文章,在阅读中强化对语言的感性理解,同时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能力。
四、总结语篇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运用语篇分析法来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英语语言的结构、用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水平。
同时,适当运用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也能更好地促进和加强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教学 语篇

英语阅读教学语篇一、语篇阅读教学的内涵语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利用语篇分析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从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对课文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语篇分析的方法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改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语篇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宏观导入和微观剖析两个方面。
宏观导入主要是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包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框架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微观剖析主要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宏观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语言和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
二、语篇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法1.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在语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框架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例如,在讲解一篇介绍旅游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介绍旅游,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样,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2.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和结构在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了整体理解之后,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和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词汇、语法和句型等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结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和组织结构。
例如,在讲解一篇议论文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等方面的语言和结构。
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3. 注重阅读技巧的训练在语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
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技巧,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跳读、猜测词义等阅读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阅读中的语篇分析作者:郭慧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01期【摘要】用语篇分析的方法指导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改进传统教学以词汇学习和语法分析为主的不足之处。
掌握语篇的中心思想,段落中心,弄清全文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有效而准确地获得语篇的整体信息。
【关键词】语篇分析英语阅读阅读能力阅读是外语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
如何使学生又好又快地抓住所读英语文章的整体信息,理解文章的意义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语篇分析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自上世纪六十年代问世以来,对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语篇分析是研究比词、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分析文章中的段落、句子的排列、文章中衔接和连贯,是一种与传统阅读教学法不一样的超句法分析。
就像Z.S.Harris所指出的,语言是一些意义相关联的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并通过一定的连接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是以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词句。
文章中各个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
英国教学法专家H.G.Windowson也认为语篇是“若干结合起来的句子的使用”。
因此,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包括大学专业英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即通过英语释义,分析句子中的语法点和词汇用法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语篇整体入手,分析语篇的宏观结构,结合语篇的体裁特征,解剖语篇局部的组织方式,从而在高于句子的层面上,研究语篇的逻辑关系,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使阅读教学更多地集中在“篇”上,少集中在“词”和“句”上。
这种阅读手段的好处是它不仅重视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同时还注重文章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的其它知识。
作者的教学实践证明语篇分析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语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训练学生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英语阅读和阅读中常见的问题外语教学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逐步走向成熟。
近二十年国内学者和教师对外语阅读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对外语阅读理解的理论和讨论也越来越深入。
心理语言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猜测游戏。
传统的理论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这种理论认为作者通过文字符号和语法规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所以如果读者要理解作者的意思就必须弄懂这些文字符号及语法规则,即解码。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学习词义,释义单句和分析语法,通过单句释义弄懂句中词汇、短语、句子,最后才是语篇的意义。
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往往成为词汇教学,句法教学或是语法教学。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图视理论和背景知识理论强调“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解。
这种理论认为读者应是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
读者无需要逐词逐句地分析句法语法,而是应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历和情感,抓住文章中的有用信息来理解整个文章的意义。
到了八十年代。
“相互式阅读理论”得以提出,这种理论认为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都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对文章整体理解的需求。
这种理论的研究者认为阅读过程就是读者大脑中已有的信息同文章中的信息的互动过程。
总之,阅读是读者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思维过程,阅读理解和读者本人的知识和阅历有关,它是读者本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章信息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
阅读的环境在阅读中也发挥着作用。
笔者多年从事大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着的问题。
众所周知影响阅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
在阅读材料非常难,词汇量非常大的情况下,学生阅读出现困难,这是正常的。
但是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一篇文章中没有什么生词,每个单句也不难,学生可以流利地读完文章,但读后却不知道文章的主要意思,甚至不知道文章在说什么。
笔者反复调查发现这是由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单个的词句的理解,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他们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学生读完后一部分就记不清前一部分讲了什么,对文章的理解只是些脱节的片断。
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对文章整体结构的理解造成的。
传统的阅读过多地看重句子,把句子看成是最高一层的语言单位,通过英语释义分析其中的词汇和短语的用法及过度地分析语法点来进行教学。
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语法和词汇上,处于被动阅读地位,因而缺乏深层理解力和想像力,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而语篇是具有完整意义和情节的有机整体。
语篇分析法阅读方法打破了传统纯语法和句本位的模式,主张将语言学习和语篇分析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更完整的信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运用文化背景知识。
了解文化、熟悉背景知识、掌握语篇意义所依赖的语境、预测文章内容的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是真正地从语言文字材料中获得信息的思维活动。
语境是指语言活动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所处的背景。
语篇和语境相互依存。
离开限定的语境就无法理解语篇中的词语句子,更无法明确文章的内容。
因此,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阅读材料背景知识的介绍,并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知识。
教师在讲解课文前,可就标题提出与文章有关的问题,也可以列出所读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使学生通过了解文章的语境而猜测将要阅读的内容。
心理语言学将阅读过程视为“预测—推理—证实”的知识转换过程。
背景知识介绍及内容预测有助于启发并改善学生已有的构思图式,使他们对阅读材料作好知识上、心理上和语言上的准备,并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章内容相互作用,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交流,从而达到对文章的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吴景荣编写的《当代英文散文选读》下册第一课Then and Now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课前查阅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知识,课上就其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提问和讨论,这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内容就会有预测,读起来也就会有更透彻的理解。
2.掌握主题句。
准确地把握语篇的中心思想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关键,因为中心思想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也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首先找出全文的主题句。
这就为掌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奠定了基础。
段落组成文章。
英文写作的主要特点是在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中,作者会用一个主题句点明该段落的主题。
而段落的主题句就是段落的核心,主题句有时出现在段首,有时在段末,有时在段中。
教师可以用提问式和启发式引导学生掌握寻找主题句的方法,理解各段落的主要思想。
例如,在学习《当代英文散文选读》中的 What Use Is Philosophy?一课时,笔者首先启发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全文的中心思想,然后启发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这样学生不仅对全文有了基本的把握也掌握了每个段落的段旨,对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就容易了。
因此,在阅读中找出所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各段落的主题句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
3.弄清逻辑关系与衔接。
为促进学生快速有效地进行阅读理解,除了学习文化背景知识和分析语篇主题及段落主题外,教师还可对文章的外部层次及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宏观上的整体感知及作者所使用的布局特征。
任何语篇的结构安排都不是随意的,而是为一定的写作目的服务的。
分析语篇结构就是掌握语篇的发展模式、组织形式和逻辑结构。
在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位,它们在语义上是相互连贯的。
这种连贯通过各种衔接手段的运用得以实现。
衔接手段包括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和逻辑关系语。
这些衔接手段是连句成段,连段成章的主要途径。
语法手段包括关联性词语、连接性词语、照应、重复、替代和省略等。
词汇手段包括关键词重复、同义或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
逻辑关系语表现了语篇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语义上的联系和发展,也构成语篇的主要脉络和走向。
要快速而准确地抓住语篇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语篇衔接语的敏感和掌握。
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弄清语篇中的逻辑关系与衔接,掌握承担语义联络作用的词和词组,注意它们在上下文中所起到的起承转合的作用。
四、结束语总之,语篇分析指导的阅读教学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这种阅读教学方法不仅强调语言知识本身,而且将语用知识、认知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同时传授给学生。
以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英语阅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语篇分析的方法能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握语篇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内容,摸清作者的思维脉络,了解作者为表达思想而使用的语篇结构形式,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从整体上理解文章,获得所阅读文章的最完整信息,真正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1]Brown, H.D.2001.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2d ed.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egents[2]Francoise, G.1981.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3]Taylor, B.M, Graves, M.F & Brook, P.2000.Reading for Meaning[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