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爱的教育》读后感汇编
《爱的教育》读后感汇编15篇_10

《爱的教育》读后感汇编15篇《爱的教育》读后感1在这几个晚上,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都会读一读《爱的教育》这本书。
我深深地被书中的故事给吸引了,深深地被书中人物的品质给吸引了。
这篇日记体的作者是亚米契斯,主要讲的是以“我”为第一人称写在四年级发生的事情。
“我”也就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安利柯来描述。
这本书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都写的感人至深,“每月故事”里讲述那些朋友的友谊和为了自己的祖国光荣牺牲自己的高贵品格,这些故事都激励着我们这些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我们应该以安利柯及他的伙伴卡隆等乐于助人的人做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
爱祖国、爱集体、爱父母、爱同学,学会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团结有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2这个寒假,我读了亚米契思写的《爱的教育》,我最喜欢里面的一个故事:父子情深,朱里奥已经12岁了,它是一个小学生,他家的家境很困难,所以把包了一份的抄字条工作,朱里奥想帮爸爸写条子,他知道爸爸每天12点后搁笔,所以12点,朱利奥就来到书房帮爸爸抄。
每天都不间断。
因为朱里奥帮爸爸抄,所以爸爸的工作量比原来多了,但不久妈妈发现了朱里奥生病了,可父亲说朱里奥变坏了,朱利奥心里难过极了。
有一天晚上,父亲发现了这个秘密。
便对朱利奥说:“孩子对不起,使我的错。
”原来爸爸的爱没有消失,反而更深了。
是啊!在这个社会上无处不充满爱。
在汶川大地震许多医护人员与救援官兵赶往灾区,在现场充满着爱。
面前的人用爱搭了一座座生命桥,你说不是吗?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就等于它不是个血肉之躯。
只要友爱的人,才会获得幸福。
小朋友们珍惜自己的家庭,爱惜这个世界,只要人人都显出一点爱!《爱的教育》读后感3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每当妈妈叫我洗一下碗,扫一下地时,我都是极不情愿的,经常要妈妈用一些东西“贿赂”我。
“拿人的钱嘴短”,我拿了妈妈的东西,又不好意思不为她分担家务活,但我干活时总会假装带着一副极尽全力的样子,来骗取妈妈对我的信任。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本(六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本《爱的教育》是法国作家弗朗索瓦·马里·阿鲁埃特的作品,是一部以教育为主题的小说。
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天主教修道院学校的修道院长班德拉克和他的学生、助手塞凡特之间的关系。
小说通过反映修道院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和教育方法的碰撞,探讨了人性的善良、欲望与社会压力对教育和人生的影响。
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对《爱的教育》的读后感。
首先,小说通过讲述班德拉克和塞凡特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师生关系。
在这个修道院学校中,班德拉克对每个学生都抱有无条件的爱和关怀。
他不仅是一个教师,更是学生们的朋友和倾诉对象。
与此同时,班德拉克也不忘教导学生们尊重、纪律和责任感。
他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让他们像小草一样在他的爱与关怀中茁壮成长。
这种师生之间的深情厚意,令人感动和震撼,也让我深思,一个教师的真正力量不仅在于教书育人,更在于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
其次,小说还探讨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班德拉克相信,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想为基础。
他不拘泥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道德修养。
他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他也要求学生们遵守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这种全面的教育方式,班德拉克给学生们带来了真正的成长和改变。
此外,小说中还展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压力和干扰。
修道院学校虽然是一个封闭的环境,但学生们都面临着来自外界的诱惑和压力。
一些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而班德拉克通过他的爱和理解,帮助学生们面对和解决了这些困惑和矛盾。
他告诉学生们要保持真正的自我,不被世俗的目标和功利的价值观所左右。
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思想引发了我对教育目的的思考,一个好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最后,小说还通过描写班德拉克与许多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1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884fb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c.png)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13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1意大利的文学家在中华的译文。
前者据日语翻译,后者亚米契斯所作,也是根据前者是一个俗话的补充,在看《爱的教育》的同时,被书中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所感动,这些平凡事迹歌颂了人们应该具备的感情。
爱像空气弥漫在生活周围,充满了人的内心,它的'意义已经融进了生命。
爱之所以伟大。
是因为它不仅对个人来说,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一书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的少年。
就如父母的爱,恩里克有一本与父母共同的日记现在很多同学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锁。
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这一个个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被其中强烈的情感所震撼。
面对我们的教育,《爱的教育》用简单的语言塑造一个命运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平凡的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在我心中激进了一阵阵感情的波涛。
《爱的教育》这本书在漫长的岁月,陪伴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
《爱的教育》让我步入了恩里克的生活,了解他们是如何生活,如何去爱。
但只有爱是不行的,还要有好的科技,正是没有好的科技,以前才被别的国家欺负,但我们国家现在科技好了,不会被欺负了。
但我们还要去爱,让我们打开充满爱的门,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2前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爱的教育>。
书中主要讲的是培养我们爱的精神,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第一节讲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
小主人公安利科新学年换了一个新老师,他开始很失望,一点不喜欢这个表情非常冷漠的男老师,直到有一次,有个学生脸上生了红痘,老师赶紧停止听写,来看他的脸,又摸他的额头,还小声的询问。
2024年《爱的教育》读后感(汇编14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汇编14篇)《爱的教育》读后感篇1爱无处不在,也许就出现在不经意的一瞬间,也许就包含在不经意的一句话里。
《爱的教育》这本书通过日记形式,记述了一个小学生的所见所闻,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心理情感与他们不同的处置方法。
故事中始终栩栩如生任务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对父母的爱、对同学的关心、对老师的敬重和终生不忘,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对穷苦人的同情,组合成一幅幅感人的画卷。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书中最重要的一个字——爱!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
就是说善良仁爱的人都必须具有一颗爱心。
这本书虽然薄,但书中的情感却无比深厚与沉重。
书中的任务虽然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因为他们都具有比平凡人更多的爱心!春晚上有一个小品《服不服》,讲的是一位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帮助了一位卡车司机反被讹诈,在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在地方时,还没来的及扶起她就又被误解了,路过的其他人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只看不帮,就连交警也差点以为人就是他撞倒的。
如果不是交警认出他刚帮助过卡车,他就有一次被冤枉了。
这不正说明了人们之间缺少了关爱和理解吗?社会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多么需要一颗纯真美好的爱心啊!就像《爱的奉献》唱到的: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的教育》读后感篇2最近一周,我有幸读了阿米奇斯的《爱的教育》本书,心里感触很深。
《爱的教育》讲述情感教育,用爱教育孩子。
书以小学生安利科的身份,利用日记详细记录了安利科成长的故事,详细记录了他一年来在学校、家人、社会上看到的东西,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爱,有着暖人心的力量。
读完这本精彩的《爱的教育》,其中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兄弟之间的关怀、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伟大爱情、师生之间的爱情。
天真无邪的心,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品格,知道错误就改正的行为习惯,一切都影响到我的心,激发我的想法。
《爱的教育》读后感例文(5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例文一接触到一本书,你先看到的就是题目。
而这本书的题目是引人入胜的。
我疑问,为什么,题目要取“爱的教育”。
看了以后我才懂“爱的教育”的意思。
此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埃•德•阿米琪斯,他是模仿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四年级的学生写的日记,所以这本书的另一个题目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
从十月开学到七月学年考试,他写的日记有时是班里发生的事,有时是亲眼看到的事,又有时是精神讲话,还有时是父母的讲话或信。
可都没离开过“爱”这个字,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祖国、爱意大利的每一个人。
这本书的爱已经深深地感染了读者,我和母亲都酸鼻子,流热泪了。
我想,这本书的故事故事应该传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书里的每个人都那么的善良,那么无私,时刻都为他人着想,而不为自己着想。
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一个贫苦的爱国少年》,俗话说得好,少年强则国强。
我觉得也是,一个人再怎么,也不能为了利益而丢了自己的尊严,丢了国家的尊严。
这的少年家里很穷,但他的精神却无比的富有。
那个少年是意大利人,因为少年家里的贫穷,船上的人都施舍给他钱,他很高兴。
晚上他偷偷的看着他们。
那些外国人说“说起来,意大利的旅馆真令人头痛!”“饭菜太坏老板滑头,仆役对待客人总是爱理不理!”“而且还好敲竹杠!”“火车又脏又慢!”“街上的乞丐有那么多!”“扒手的本领也很高,强盗杀人不眨眼,听说这都是世界第一呢!”……“叮铃铃”钱都落了下来,打在了他们身上。
少年火冒三丈,爱国的热血沸腾了起来,“你们这种人的臭钱,我才不稀罕要呢!”爱国的少年真是令人敬佩,年纪小小,就如此爱国。
我要是也如此,就好了,我感到深深的不如。
“爱”能让我们笑,也能让我们哭,而“爱的教育”正是让我们沉浸在爱中。
《爱的教育》读后感例文(2)《爱的教育》是一部由法国作家弗朗索瓦·马奇翁创作的小说,该小说描绘了一个充满爱与教育的故事。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弗雷德里克的成长展开,通过弗雷德里克与他的导师莫利尔的相处与互动,探讨了教育与爱情的关系,展现了一种温暖而有力的教育方式。
2023年《爱的教育》读后感汇编15篇_7

2023年《爱的教育》读后感汇编15篇《爱的教育》读后感1这个寒假,我阅读了老师推荐的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翻开书,最吸引我的不是它里面的句子有多优美,有多感人,而是这本书的写作方式。
他以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学生的口吻,以日记的形式来叙述身边所发生的事以及周围的人对主人公安利柯的影响。
《爱的教育》中,安利柯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实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
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
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她有“小爱”就要“大爱”,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灾区人民……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成长原来也是一笔财富。
我走入充满“爱”的生活,学会了怎样生,怎样去爱。
在读书中,我感动着,我发现着,我终于知晓——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读后感2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爱的教育读完了。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本书的每个故事都贯穿了一个情感那就是爱。
书中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少年爱国者》。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意大利少年,乘坐着轮船去热那亚,船上几名乘客看他可怜,就掏了一些钱给你。
虽然少年很需要这些钱,可是当他听到这几名乘客对自己的国家指指点点的时候,他忍无可忍了。
他抓起铜币,劈头盖脸地向他们砸了过去,愤怒地说到:“你们这些可恶的家伙,居然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读到这里,我的心热血沸腾了,我深深的被少年强烈的爱国之心打动了。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崇高的爱。
也许它听起来很空洞,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
《爱的教育》读后感3看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这本书真是我们必学必看的知识宝典啊。
文中第一章节讲到,安利柯要上四年级了,又遇到不同的老师,但这位也是可爱的。
我记得书中那一段感人的话。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例(15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例(1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1一本洋溢着亲子之情、师生之情、朋友之情的书,读起来,不免感万千······这本书是围绕着校园风情而写的日记,但是其中也包括家庭亲情在内所以称之为《爱的教育》。
在读完《爱的教育》后我已被深深地打动了,确切的说,是被故事中的人物所发生的事情,而深深的感动。
在这故事里,师生之情令我想起了我们以前的数学老师,她在我三年级时,就已经在我们四班教生了。
她是一位和蔼可亲又平易近人的女老师,三年级时,她的头发还是有一点点的白发,可如今,她的白头发有增长了不少。
老师啊,您辛苦了!不知您现在的学生听不听您的话,是不是让您少操一点心,我如今见您,您的`笑容依旧,可是,却多了白发,老师啊,我永远是您的学生。
这本书是适合于十三岁以下九岁即九岁以上的小学生们阅读的,令我不可思议的是,这本书竟是一个意大利市立小学三年级学生写的一年之纪事。
年终他的父亲为知修改,仔细地为改变其思想,四年之后,儿子入了中学,凭自己记忆力所保存的新鲜人物又添了些材料。
在这本书中,有一篇名叫《嫉妒》的作文,写的是二十五日的一天,,第一仍是代洛西。
华梯尼却因这嫉妒代洛西,虽然除此之外还有人嫉妒代洛西,可是他们并不像华梯尼这样显露在表面上。
校长先生在教室报告成绩:“代洛西,一百分,一等奖。
”正说时,华梯尼打了一个喷嚏。
校长先生见了他那神情就猜到了:“华梯尼!不要饲着嫉妒的蛇!这蛇是要吃你的头脑,坏你的心胸的。
”之后在上课时,他在纸上写了大大的字,写的是:我们不艳羡那因了不正与偏颇而得一等奖的人。
先生因暂时有事出去了,坐在代洛西旁边的人用纸做成大大的赏牌,在上面画了一条黑蛇。
准备送给华梯尼,可是,在这时,代洛西却说:“将这给我吧!”把赏牌取来撕得粉碎。
2023年《爱的教育》读后感(汇编14篇)

2023年《爱的教育》读后感(汇编14篇)《爱的教育》读后感1寒假,老师叫我们买一本《爱的教育》并且要读完《爱的教育》里的每一篇__,里面的__都使我受益匪浅,其中里面的《客船失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__主要讲了一名13岁的意大利男孩马里奥在船上认识了一个女孩,两个人谈得很好,通过聊天,马里奥知道了女孩叫朱丽埃塔.法贾尼,那还和他一样,都是孤儿。
不久后,一阵暴风袭来,而这时,只有最后一条救生艇了,人们走上小艇,可小艇已经载不下人了,最多只能载一个小孩,马里奥和朱丽埃塔两人注视着,但最后马里奥抓住朱丽埃塔的身体,将她投进救生艇里。
而小男孩一直注视着天空。
不久后,轮船消失了。
马里奥舍己为人的精神令我感动,而他面对死神。
临危不惧,令我佩服。
我们要学习马里奥的这种精神,舍己为人。
看到这篇__是我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舍己为人的人,如:载四川大地震中死去的谭千秋老师,当时他明明可以走的,但他没有走,他用他的生命好糊了他的学生;还有,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俗话说的好,团结就是力量。
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有舍己为人的精神,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的教育》读后感2上回我读到《玩具的小火车》一章,小作者送了泼来可西一辆小火车。
泼来可西约小作者到铁工厂玩,再送给小作者一束铁钉。
小作者的父亲带着他来到了铁工厂。
小作者在铁工厂找了好久也不见泼来可西,往砖上一看,泼来可西正在砖上用功呢!他一见小作者马上招手问好,泼来可西说:“这里有碳、灰、锤子、铁棒及旧铁之类的东西。
屋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炉子。
”泼来可西的父亲去了帽子让小作者看他工作。
让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泼来可西的父亲夸他的话,“全托了这家伙的福!做父亲的只管自己喝酒,像待狗一样的虐待他,他却用了功把父亲的名誉恢复了!”读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天下的儿子,不管父母对我们多么的不好,我们都要好好的学习,将来有了大出息,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爸爸的话:读了这个故事,你能明白作儿子要孝敬父母的道理,这本书算买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爱的教育》读后感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下面请参考描写《爱的教育》读后感,希望你们喜欢!
描写《爱的教育》读后感【1】在暑假我看了几本书,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感受最大的书是爱的教育,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全书以一个"爱"字贯穿始终,看到书名就使我思考,在这个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呢?怎么做才能做到爱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和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走进爱的城堡,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描写了发身在安利柯身边的各式各样的感人小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各种高尚品质——爱国、善良、侠义、英勇、宽大、无私,令人深受感动。
每一个字都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这一切的一切,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在这当中,我找到了答案。
虽然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特殊,但真的让人觉得很温暖。
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爱是一种感觉,是
一种令人快乐,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钱买不到的感觉。
爱能够将心中的恨化为勇气,它使你微笑地面对生活,使你倔强地反抗命运,它是还魂的仙草,给罪人新生,他是慈爱的母亲,唤浪子回头,它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
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命运不会让你白白付出,它会用人间最珍贵的爱来回报你。
此外,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读了之后让人回味无穷。
爱是什么,爱是用不完的空气,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爱是一方广袤的天空。
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描写《爱的教育》读后感【2】小学时,也曾有人给我推荐过《爱的教育》这本书,可那时的我错过了它。
如今,我已十六岁,偶然使我捧起了这本书。
我必须要感谢这偶然,因为它让逐渐忘记了何为感动的我回想起了感动的滋味。
书的原序中写道:此书特别奉献给九岁至十三岁的小学生们。
而我觉得,它同样应该奉献给那些忘记感动的冷漠之人。
作为一本孩子的日记,本书理所当然没有小说的人物设定,而是主观地阐述了对班上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印象。
不过,正是这主观,让本书有了更深的感动,因为孩子们的心中往往都是善良纯净的,他们能更好地发现美和感动。
不同于能安排人物登场顺序的小说,记录真实的日记无法
控制登场与落幕,因而日记的开头几天,一下子涌出的不同人物,使我不禁有些分不清楚。
但很快,因为孩子之间的巨大不同,使我对每个人都有了明确的印象。
本书中记载着近乎理想般的社会,同学之间少有争吵,即使有争吵也必定会相互谅解;一个人如果遇到了不幸,大家必定会给予同情和关心;而班上唯一令人感到不愉快的存在——勿兰谛,也在学年刚过一半之时消失了。
这样的一切,仿佛是发生在另一个星球上。
生活有时比故事更为变幻莫测,书中时常会出现突如其然的事故,每当看到一位善良的人遭遇不幸时,我的心中总会涌起惋惜的感叹。
而本书也正是在这样的不测中结束的——不得不来临的离别。
读完全书,我不知为何有了一种过完一学年的感觉,回过神感觉这一天好久远,我想这既是因为本书真实而具体的描写,又是因为它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成长。
我认为,不管何时,能与这本书相遇,都是幸运的。
?
描写《爱的教育》读后感【3】读完《爱的教育》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
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让人感动不已。
例如,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
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
可自从上次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
家人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
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清了。
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得快死了。
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
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孝子的时候,相信他一定能成功。
马可尔筹备好了一切,便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
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妈妈。
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
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年龄,却显得那样无知,那样渺小。
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
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所产生的师生之间那种长辈的爱、朋友间互相帮助所体现出的友情的爱……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如果你体会到了,你会对人生感到无限的美
好!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好像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对,甚至抱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爱自己。
有的人则更悲观,会浮现出轻生的念头,来表示他的消极,真是可悲、可叹!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们、爱我们、帮助我们,我们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真正感受身边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你将爱心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世界中。
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