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样地调查记录基本表

合集下载

无锡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组成分析

无锡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组成分析

表 1 无 锡 市 公 园 绿 地 植 物 群 落 样 地 基 本情 况 统 计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1 2 - 0 , 主要 从 事 园林 植 物 与 应 用 方 面 的教 学 工 作 。
[ 5 3 林赞祥. 福 建柏 与 萌 芽 杉 木混 交 林 经 营 效 果 的调 查 研 究 r - J ] . 福 建
1 引 言
植 物 群 落 在 城 市 绿 地 系 统 中 起 到 的 生 态 效 应 越 来 越大, 城 市 绿 地 建 设 越来 越 注 重 生 态 群 落 的营 建 和 保 护 修 复 。城 市绿 地 植 被类 型 和 自然 植 被 在 生 境 条 件 、 特 征 及 性质等方面均存 在较 大差异 , 属 与 人 工 植 被 类 群 ] , 城 市公 园绿 地 群 落受 人 工 干扰 强烈 , 除 大 型城 市 生 态 公 园、 湿地公 园外 , 多数 城 市绿 地类 型规 模 较小 , 类 型 丰
关键词 : 无 锡 市公 园绿 地 ; 植物组成 ; 群 落 结 构 特 征 中 图分 类 号 : ¥ 7 1 6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9 4 4 ( 2 0 1 6 ) 2 3 — 0 0 1 3 - 0 4
2 . 1 研 究 地 概 况
平均气温 1 6 . 2℃ 。该 地 区 为 冲 击 湖 平 原 , 隶 属 江 南 地 层 区, 地 形 以平 原 为 主 , 星散 分 布着低 山 、 丘陵, 土 壤 主 要 以潮 土 类 、 水稻土 类 、 黄 棕 壤 类 为 主 。 常 绿 落 叶 阔 叶 混 交林 为 主 要 地 带 性 植 被 , 植 物 种 类 丰 富c 4 ] 。
无锡位 于长三角平原腹地 , 北纬 3 1 。 O 7 ~3 2 。 O 2 、 东 经 1 1 9 。 3 1 ~1 2 0 。 3 6 , 属 于北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区 , 气 候 温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浙江林学院生态学科二○○七年一月目录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2)实验二不同树种的比叶面积测定 (4)实验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查分析 (6)实习一森林群落调查实习之一——样方法 (8)实习二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二点一象限法 (18)实习三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三——样线接触法 (22)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而且对环境也有巨大的改造作用。

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

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

植物群落内的各生物物种在它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中,井然有序地生活着。

不同的植物群落,其群落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差异。

【实验目的】(1)在掌握光照强度、温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内的光照强度、湿度和大气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2)认识不同植物群落内部生态因子以及植物群落与裸地间生态因子的差异。

【实验器材】便携式光照度计,温湿度记录仪,风速测定仪,钢卷尺。

【方法与步骤】(一)植物群落内光照强度的测定(1)选取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

(2)分别在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下,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均匀选取5个测定点,用照度计测定每一点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见表1-1)。

(3)选择一空旷无林地(最好地面无植被覆盖)作为对照,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二)植物群落内温湿度的测定在上述同样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以及对照地中,实施大气温湿度的测定:(1)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在1.5m高处,均匀选取5个点,测定每一点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的数值(见表1-2)。

(2)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实验二常见植物识别与样方调查

实验二常见植物识别与样方调查

实验二常见植物识别与样方调查1实验要求1、认识150~200种实验地区常见的园林植物,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记载、定名的基本方法;2、掌握植被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3、能初步分析植被与环境要素(如坡度、海拔、土壤、小地形等)之间的关系;4、掌握实验区植被分布规律,对实验区地理格局有初步的认识。

2实验必备工具1、大皮尺(50米)、标本夹、枝剪、罗盘、放大镜、望远镜(除望远镜外以上工具每组必备一份)2、样方本、标签、钢卷尺、实验地区植物检索表(或植物志)(以上工具每组必备若干)3、野外记录簿、橡皮、小刀、铅笔(以上工具人手一份)3 样方法简介如何测定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以及评价它们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了分析组成某一植物群落的种类,必须在该植物群落分布的范围内选取一定数目的样地进行统计,这种方法称为样地法。

一般说来,样地应该选择在植物分布比较均匀、有代表性的地段。

取样可以分为主观取样和客观取样两种。

主观取样一般是在对一定地区的植物群落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研究者的研究目的进行的。

客观取样又可以分为规则取样和随机取样两种,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研究者对当地植物群落缺乏了解,或研究者需要用概率统计的手段来支持他们的结论时。

(1)样地设置样地形状可以是方形的或圆形的,前者称为样方法。

样地的大小一般需要事先进行实验。

对于草本群落,一般最初用10cm×10cm的面积,对于森林群落,一般最初用5m×5m或者更大的面积,登记这一面积内所有的植物种类,然后按照一定顺序,扩大样地边长,每扩大一次,登记新增加的种类,扩大样地的方式如图2-1所示。

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种类数目逐渐增加。

在一定的样地面积以上,种类数目基本保持稳定(图2-2)。

我们把植物种数不再有明显增加时的样地面积称为群落的表现面积,也称最小面积,也就是说至少要有那么大的空间才能包含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表现群落的主要特征。

实验二常见植物识别与样方调查

实验二常见植物识别与样方调查

实验二常见植物识别与样方调查1实验要求1、认识150~200种实验地区常见的园林植物,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记载、定名的基本方法;2、掌握植被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3、能初步分析植被与环境要素(如坡度、海拔、土壤、小地形等)之间的关系;4、掌握实验区植被分布规律,对实验区地理格局有初步的认识。

2实验必备工具1、大皮尺(50米)、标本夹、枝剪、罗盘、放大镜、望远镜(除望远镜外以上工具每组必备一份)2、样方本、标签、钢卷尺、实验地区植物检索表(或植物志)(以上工具每组必备若干)3、野外记录簿、橡皮、小刀、铅笔(以上工具人手一份)3 样方法简介如何测定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以及评价它们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了分析组成某一植物群落的种类,必须在该植物群落分布的范围内选取一定数目的样地进行统计,这种方法称为样地法。

一般说来,样地应该选择在植物分布比较均匀、有代表性的地段。

取样可以分为主观取样和客观取样两种。

主观取样一般是在对一定地区的植物群落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研究者的研究目的进行的。

客观取样又可以分为规则取样和随机取样两种,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研究者对当地植物群落缺乏了解,或研究者需要用概率统计的手段来支持他们的结论时。

(1)样地设置样地形状可以是方形的或圆形的,前者称为样方法。

样地的大小一般需要事先进行实验。

对于草本群落,一般最初用10cm×10cm的面积,对于森林群落,一般最初用5m×5m或者更大的面积,登记这一面积内所有的植物种类,然后按照一定顺序,扩大样地边长,每扩大一次,登记新增加的种类,扩大样地的方式如图2-1所示。

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种类数目逐渐增加。

在一定的样地面积以上,种类数目基本保持稳定(图2-2)。

我们把植物种数不再有明显增加时的样地面积称为群落的表现面积,也称最小面积,也就是说至少要有那么大的空间才能包含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表现群落的主要特征。

植物群落实验

植物群落实验

实验2 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2011-07-18 14:02:41|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实验2 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a.对不同群落相互比较、进行分类,以达到认识和识别群落的目的。

b.将植物群落的分布或变异和生境条件的变化加以比较,阐明群落与环境的联系。

c.对同一群落类型进行分析,阐明它的内部结构与均匀程度。

d.将同一群落在不同时期加以比较,说明它的动态变化规律。

不管要达到哪个目的,都要对群落进行调查。

群落的数量特征是群落调查的重要内容,在植物生态学日益成为定量科学的今天,尤其如此。

植物群落的样方取样法适用于所有主要植物类群,样方法可以取得群落结构、组成的定量数据,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它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详细、可靠,可作为其他调查方法,如估算法、目测法精确程度的对照依据,因而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植物群落取样技术。

在野外实习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个方法,并学会分析、整理样方法所获得的资料,认识实习地区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分布规律。

1 样方的设置及其面积和数目的确定实习地区的植物群落有多种类型,各类群落所占据的空间和位置不同,或大或小,或连续或分散。

因而在野外进行群落数量特征的研究,涉及的对象是庞大的或无法确知的整体,由于时间、空间和人力的限制,一般不可能,也不需要将全部对象和所有地段进行全面的调查,特别是数量特征,更不可能全部查清。

所以一般采用抽样调查技术完成这一任务,其实质是通过调查具代表性、有一定大小面积的植物群落的各项特征,以此估计、推断此类群落的整体特征。

这种抽样技术选取的测量地块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所以把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如果选取的地块为圆形,则称为样圆法)。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时,将涉及样方的设置(布局)、面积大小、数量等问题。

1.1 样方设置(布局)样方的面积,可能仅占某个植物群落在一个地段总面积的几百分之一或几千分之一,在大范围内怎样合理设置样方,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附录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野外调查是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下面介绍野外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方便学生查寻和参考。

一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海拔仪、地质罗盘、GPS、大比例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供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制备土壤剖面用的简易用品等。

二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1 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见表1。

表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2 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和附生等均通用。

即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见表2。

表2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3 样地记录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3、表4、表5。

表3 乔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4 灌木层野外样方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5 草本层野外样方记录表群落名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三取样方法1 种-面积曲线的绘制样方调查是野外生态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

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样方面积应一般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所谓最小面积,就是只有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涵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

最小面积通常是根据种-面积曲线来确定的。

1 样方面积的确定在研究群落中选择植物生长比较均匀的地方,用绳子圈定一块小的面积。

对于草本群落最初的面积为10cm×10cm;对于森林群落则至少为5m×5m。

登记这一面积中所有植物的种类。

开始,植物种类随着面积的扩大而迅速增加,尔后随着面积增加的种类数目降低,直到面积扩大时植物种类很少增加或不再增加。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
三个指标。 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上述指标可整理成群落表(),从中可清楚看出群落中各种群在群落中的优势度的大
小。 物候期的记录
群落物候反映季相和外貌,故在一次性调查之中记录群落中个种植物的物候期仍有意 义。在草本群落调查中,则更显得重要。
物候期的划分和记录方法各种各样,有分五个物候期的,如营养期、花蕾期、开花期、 结实期、休眠期。
调查者:
样地编号:
群落类型:
地理位置: 经度:
地形: 海拔:
微地形、地被物:
土壤(土层厚度,质地,pH):
人为干扰情况: 其它
调查者:
表 2 草本调查表
植物名 相对多 度
日期:
盖度
密度
坡向:
调查日期:
样地面积:
群落名称:
纬度:
样地号:
高度(cm) 叶层高 生殖层

4.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是将野外调查的原始资料条理化,并演算出一些反映群落特征的数量指标。
坡度:
物候 相
样地面积: 生活型 频度
备注
其中反映种群在群落中优势度大小的指标有: 密度:个体数目/样地面积;相对密度: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总密度 相对多度:指种群在群落中的丰富程度。计算式为: 相对多度=(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同一生活型植物的个体总数)×100% 频度与相对频度:频度是指一个种在所作的全部样方中出现的频率。相对频度指某种
实验三 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一、实验内容: 物种多样性与均匀度分析。 二、目的要求: 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野外调查取样和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析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 及与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关系。 三、主要仪器设备: 皮尺、卷尺、计算机、GPS,野外记录表 。 四、方法与步骤: 1.取样 按照实验 1 的样地取样法,所需数据为样地中种数、每个种的个体数等数据。 2. 计算 (1)Simpson 多样性指数 该指数是 Simpson(1949)基于概率论提出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SP = N (N—1)/ ∑ni (ni —1) 式中,SP 为多样性指数,N 为群落(样地)全部种的个体数,ni 为第 I 个种的个体数。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一、实验目的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二、工具备品皮尺、钢卷尺、测绳、枝剪、粉笔、铅笔、标签、方格纸、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全面踏查和样方法相结合。

其基本步骤是:全面踏查:对所要进行调查的植物被地全面踏查一遍,选定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固定或)临时样地。

样地调查:(1)样地面积:森林:20*20平方米,其中:灌木样方五个,2*2平方米,草本样方五个,1*1平方米(2)每木调查:具体按测树学方法进行。

平均胸径大于8厘米者,2厘米一个径阶;小于8厘米者,1厘米一个径阶。

(3)植被及灌木调查:植被调查在1*1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下木调查在2*2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乔木调查在实习中绘制树冠投影图。

植物名称:记录植物中名或学名,并采集有关植物标本(实习中只采集野外不能识别的标本。

经鉴定后再将植物名称填入,但在鉴定前要填入代号)。

由于标本不完整,鉴定有困难时可暂时填入**科或**属的一种。

如苔草属的一种。

层次:可根据植物高度划分为几个层次。

若一种植物分布在几个层次中,按其分布情况记入分布最多的层次中层次盖度:即该层次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方面积的百分比。

按植物自然情况进行测定。

范围指最低高度到最高高度。

如果植物最低为0.3米,最高为1.5米,则记为0.3-1.5米。

多度:指该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用德鲁提的多度等级进行分级。

分布:指丛生、片状、稀疏、单株等。

(4)统计及报告:按测树学统计林木组成和平均胸径。

植被统计频度和多度。

描述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

四、实验数据表1森林群落类型调查表一、样地基本概况标准地面积:20*20 平方米地点名:调查日期:2015.05.26 海拔:150米经纬度:坡位:半山腰坡度:15.2°森林类型:天然林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林分郁闭度:80%二、地质、土壤调查土壤类型:壤土母岩类型:砂岩、砾岩、岩石风化残积土壤厚度:一米以上岩石露头:10%土壤A层厚度:棕色枯落物厚度:1.5cm土壤颜色:棕色土壤质地:黄棕壤土壤侵蚀状况:很少排水状况:良好三、经营历史与人为活动状况:表2样地每木调查表序号树种名称胸径cm 树高m 冠幅m*m1 α33.52 20.6 8.7*5.12 麻栎21.82 17.15 4.5*4.43 麻栎28.45 26.5 8.3*7.54 麻栎28.60 24.0 6.1*5.45 麻栎37.38 22.4 9.2*8.36 麻栎32.95 25.3 6.6*6.37 麻栎22.12 18.0 5.4*4.68 麻栎28.96 21.9 6.3*5.49 麻栎20.57 15.4 4.6*3.710 麻栎25.82 18.4 5.3*4.111 麻栎30.21 21.0 7.4*5.812 麻栎22.28 17.4 5.2*4.713 麻栎32.70 17.9 6.5*6.214 麻栎37.72 22.0 9.1*8.015 麻栎22.00 15.9 5.6*5.316 麻栎29.30 14.4 6.5*5.6表2数据分析整理如下:径阶平均直径各株树木直径(cm)/(m)树高实测值株数(株)平均树高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20.5722.0625.8228.6729.7632.7033.5237.5520.57/15.421.82/17.15 22.00/15.9 22.12/18 22.28/17.4 25.82/18.428.45/26.5 28.60/24.0 28.96/21.929.30/14.4 30.21/21.032.70/17.933.52/20.637.38/22.4 37.72/22.01413211215.417.1118.424.117.717.2020.622.2由标准地每木检尺实验数据计算得直径算术平均值: 28.40cm 径阶株数分布图1234520222426283032343638径阶/cm株数/株各径阶平均树高胸径散点图y = -0.0136x 2+ 1.0774x - 0.2804R 2= 0.3678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40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胸径树高散点图y = -0.0313x 2 + 2.1668x - 15.481 R 2 = 0.3794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40胸径/cm树高/m表3灌木/下木小样方调查表样方面积:2*2平米总盖度: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m 多度(株)1a 28 1.54 12 b 26 1.5 1c 18 1.15 1d 15 1.1 23 eb 20 1.45 14 f 25 1.5 1g 80 1.6 35 e 40 1.7 1c 20 1.3 1表4草本小样方调查表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m 分布状况1 A 30 0.08 稀疏B 60 0.80 片状C 50 0.10 稀疏2 络石60 0.07 丛生A 20 0.12 稀疏D 10 0.06 单株3 E 20 0.06 片状麦冬40 0.10 丛生F 10 0.08 稀疏B 10 0.12 单株4 络石40 0.07 稀疏G 50 0.04 丛生麦冬10 0.11 丛生5 络石30 0.07 单株C 10 0.10 稀疏D 10 0.06 单株表5植物频度和多度统计表植物名称小样方号(株)频度(%)平均多度1 2 3 4 5α0 0 0 1 25 0.25 麻栎 6 3 3 3 100 3.75a 1 0 0 0 0 20 0.2b 0 1 1 0 0 40 0.4c 0 1 0 0 1 40 0.4d 0 1 0 0 0 20 0.2e 0 0 1 0 1 40 0.4f 0 0 0 1 0 20 0.2g 0 0 0 3 0 20 0.6A 3 4 0 0 0 40 1.4B 0 2 0 0 1 40 0.6C 0 3 0 0 1 40 0.8D 0 2 0 0 2 40 0.8E 0 0 4 0 0 20 0.8F 0 0 3 0 0 20 0.6G 0 0 3 0 0 20 0.6络石0 3 0 2 2 60 1.4 麦冬0 0 5 3 0 40 1.6由以上数据可知,该样地内群落组成较为丰富,乔灌草均有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植物群落样地记录总表
调查者:
样方号:
日期:
植物群落型:
地理位置
纬度:
经度:
海拔:
地貌:
土壤类型:
坡向:
坡度:
地形:
坡位:
群落内地质情况:
人为及动物活动情况:
表2乔木层调查记录表
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郁闭度:
样地编号:调查时间:记录者:第_页
样方号
植物名
树高(m)
胸径(cm)
冠幅(m×m)
生活力
备注
表3灌木(草本)层调查记录表
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郁闭度:
样地编号:调查时间:记录者:第_页
样方号
植物名
高度(cm)
多度
盖度
生活力
备注
最高
最低
一般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