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二
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二(完整版)

浓浓乡情的诗词
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唐代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唐代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望 唐代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我 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 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 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 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有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 能使节目更精彩。 (2)、重点讨论怎样眼才能使节目更精 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教师指导) (活动的形式,最好符合学生实际和当地实际,有利于学生 积极参与) (3)、根据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选择一个活 动方案,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小组学习,彩排活动内容。 (4)、小组具体商量内容、分工等事宜,并以小组为单位展 示活动方案。(让学生选择自己先的形式,参与活动,既体 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 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的交流的愿望)
望月怀远 唐代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 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关于浓浓乡情的歌曲
想想有哪些?
同学们自己唱唱。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2课时
体会·想象
回乡偶书 唐代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拓展思路,搜寻素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 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大诗人 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家乡是一个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 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 表达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你收集 了哪些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诗句或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7篇)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通用7篇)五年级语文其次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篇1一、口语交际1、导入: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始终沐浴在浓浓的家乡情里面。
这次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就来一次大比拼──动情你我他,你来我也来。
设置的奖项与留意事项如下:⑴以组为单位,齐心协力来比拼。
⑵单项记分,计算总分。
⑶每组参赛工程不少于两个,每个工程参加人数不少与四人。
⑷围绕“浓浓乡情”表演,形式不限。
⑸根据序号表演节目,每组先表演一个,再等其次次轮回。
⑹评分标准以掌声与泪水做唯一参照:(提示:形式可以是古诗诵读牵情思,可以是歌曲演唱道情思,可是挥毫泼墨画情思,可以是匠心独运写情思等等)(说明:在之前,就发动学生课下进展资料搜集与节目彩排,以组为单位独立进展。
)2、预备:组长抽签打算挨次,组员同时预备,时间不过三分钟。
3、演出,要求:仔细演出,仔细观看,仔细评比。
二、习作、回忆与拓展1、回忆口语交际:上节课,我们通过“动情你我他,你来我也来”的活动,纷纷抒发了自己的浓浓家乡情。
你们是否想过长大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2、提出习作要求:⑴以“以二十年后回家乡”写题目,绽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
可以侧重一方面来写,比方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方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大胆想象,不拘形式。
⑵留意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一个人、事、物来完成文章。
(回忆内容)⑶先自行阅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再在大体叙述的根底上尝试适当地加以运用。
3、沟通:⑴自行思索,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⑵同桌沟通。
借鉴阅历。
⑶自由阅读文后“趣味语文”中的《“推敲”的来历》,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微妙,将体会内化为习作的行动中。
4、动笔。
5、讲评:⑴原则:抓住学生的独特视角进展积极评价。
抓住学生的非凡而合理的想象进展评价。
抓住学生的精确语句进展积极评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

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有详有略,点面结 合。
《藏戏》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采用比喻、反 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各具特色的民居》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 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具有知识性、科学性、 趣味性。
《和田的维吾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 谨、生动形象。
日积月累: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 际习作二》
词语盘点
剧种 面具 激流 发誓 旷野 布施鼻祖 柔顺 压抑 敦厚 夸张 描述 演绎 布局 和睦 酷热 激昂 抽象
韵味 哄堂大笑 能歌善舞 别无所求
蜂拥而至 铺天盖地 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中华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 清明
端午 中秋 重阳
中华民风民俗
吃穿住行、礼仪、姓 氏、节日等处处都有历史 文化的积淀。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一起解诗意: 桂花姗姗落下,好像是从月 亮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 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 白吴刚为什么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 大概是月宫的嫦娥撒下来的吧!
描写节日的古诗: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nóng]李,行歌尽落梅。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远大的志
向和忧国忧民的抱负并没有在诗中直接表露,而是蕴藏
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这种抒情方式叫做情景交融。
日积月累: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约838---约883),字逸少, 后改袭美,自号“鹿门子”等,晚唐文 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 “皮陆”。其诗文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 作。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 里的光彩和锋芒”。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课件PPT》 (2)

一、编写提纲 1.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 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 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精彩的结尾
家乡的唐三彩为家乡争得了荣誉,使家乡名扬
中外。我为家乡有这样的物品而自豪! 啊!真是令人难忘,草原上的赛马节!现在虽 然过去很久了,但我却时时想起来。。。。。。 亲爱的朋友,你若是到舟山来,可不要忘记品 尝一下海鲜呀! 三百多年来,钟楼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凡是 来过钟楼的人都会从内心涌出一种由衷的赞美 之情!
回 顾
·
拓 展 二
中华传统节日
春节 端午 元宵 中秋 清明 重阳
中华民风民俗
吃穿住行、礼仪、 姓氏、节日等处处都有历 史文化的积淀。
•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有详有 略,点面结合 • 《藏戏》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采 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 形象地说明事物 • 《各具特色的民居》运用了列数字、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 • 《和田的维吾尔》条理清楚、层次分 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
—————
Festivals and customs
广
东
省
开门拜年送穷 正月初一是新年,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 人小孩都穿上最好的衣服,见面多道“恭喜发财”, 互相祝福拜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始,但广东人却把这 一天引申为一年。时时处处小心、图吉利、忌丑话、 避错事。偶然说半句不吉利的话,也立即补上几句补 救:“逢凶化吉”、“丑事不灵,好事灵”;不小心 摔破一个碗碟,马上补上一句:“落地开花”、“花 开富贵”。 春 节
人教版六上《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

人教版六上《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英语日常交际用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简单对话交流,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句型。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日常交际用语的学习与使用;2. 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与流利性。
教学准备:1. 人教版六上《口语交际·习作二》课本;2. 形势任务卡;3. 学生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 教师出示图片并询问学生,图片上人物可能在做什么,如“Can you guess what they are doing?”。
2. 学生反馈并进一步描述,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日常交际用语。
Step 2:预测1. 教师将课本上习作二的标题用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学生猜测该习作可能与什么有关。
2. 学生小组展开讨论,并向全班报告他们的预测。
Step 3:阅读1. 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上的习作二。
2. 学生在课本上标记出他们理解的关键句子和单词。
3. 教师借助形势任务卡,逐步解释难点词汇和句子。
Step 4:交流1.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并回答下列问题:a. 习作二中的人物在做什么?b. 习作二中的人物为什么做这些事情?c. 你觉得他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2. 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5:语法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习作二中使用的一般现在时句型。
2. 教师通过例句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一般现在时句型的构成和用法。
Step 6:口语实践1. 学生小组互编对话,使用课本上的习作二作为依据。
2. 教师在小组间巡视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Step 7: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选出一组表演对话,全班观看。
2. 教师给予学生表演的评价,并纠正其中存在的错误。
3. 学生合作反思,提出下一步改进计划。
Step 8:练习1.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
2. 学生彼此互相检查答案,并互相纠正错误。
人教版六上《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

人教版六上《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使用口语交际用语进行简单交流的方法。
2. 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掌握口语交际用语的正确使用。
2. 进行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能流畅地运用口语交际用语进行简单交流。
2. 学生能够编写符合要求的习作。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材《口语交际·习作二》的习题3. 练习题和范文的打印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问候和简单交流。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答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如:“Do you like English? Why or why not?”二、学习口语交际用语(15分钟)1. 在PPT上展示常用的口语交际用语,并让学生跟读。
2. 解释和讲解每个口语交际用语的含义和适用场景,并让学生举例进行模仿练习。
3.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对话练习,运用口语交际用语进行简单交流。
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加互动和情景模拟。
三、习作训练(20分钟)1. 在PPT上展示习作题目和要求,并给出范文讲解。
2. 让学生阅读范文,理解题目要求和范文的写作思路。
3.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习作,并进行互相修改和交流讨论。
4.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习作,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习作的优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四、课堂展示(10分钟)1. 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并对大家进行点评和评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运用口语交际用语进行练习。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准备一篇关于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短文,并使用口语交际用语进行表达。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实践口语交际用语。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对口语交际用语的学习和习作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口语交际·习作(精选6篇)

口语交际·习作(精选6篇)口语交际·习作篇1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2、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课前准备1、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所写的童话故事。
2、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课时第一课时引言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走进“大看台”1、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
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2、学生准备。
(排练、讲童话、读自编童话等)3、一进“大看台”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
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晶评哪个最好。
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
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
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二进大看台a、创设情境: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用你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地读自编故事。
c、用情地讲童话故事。
d、出色地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第二课时学生写童话故事,教师巡视。
第三单元考试(一课时)试卷讲评(一课时):口语交际·习作篇2【教学要求】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教学重点】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
【教学难点】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教学策略】1、教法:自学辅导法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教学流程】一、回顾“词语盘点”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二、交流平台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三、日积月累1.激情导人.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的大致理解.3.背诵名言.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口语交际·习作篇3口语交际习作七学习目标:1、讲述人物故事,要求有条理,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人物形象有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

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 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 喝完这么多酸奶。 ③
②介绍雪顿节的原 意以及如何过“雪 顿节”。
③用“争先恐后” 这个成语来说明参 加雪顿节的人数很 多,可见藏族人对 雪顿节的热爱。
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
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
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喝,而是为了使节 ④细致地写出了
口语交际·习作二
R·六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风民俗,是与 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 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状元成。才路 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你 了解到的民风民俗。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写作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 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 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 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习作的内容。
⑥点题,直抒胸 臆。
总评:
文章生动有趣地描写了藏族的雪顿节,详写了比 状元成才路
赛喝酸奶的热闹景象,略写了藏戏的表演,详略得当。 状元成才路
语言极富吸引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口语交际
交际内容:
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习作说一说自 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交流的时候,可以从节日习俗, 富有地方特点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民间工艺品等方 面着手,要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四步:思路(以下面范文为例)
藏 开头:开门见山,引出自己要写的是藏族的雪顿节。
族 的
中间:介绍雪顿节的来历及庆祝雪顿节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师相机点拨,拓宽思路。
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以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4、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
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参加?经过怎样?
③、这件事是怎么有趣的?有什么意义?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文章初稿。
六、教师在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设计意图]①要学生乐于作文,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人地位。写什么事,怎么写这个事,让学生做主,而不应由教师的情感来决定。②学生习作的时候,正是个别化教学最好的时机。教师应该提高巡视效率,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个别指导。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
重点
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
难点
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教具
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优秀范文一至两篇。
瞧!这就是我的有趣的童年生活,是多么欢乐幼稚呀!
2、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教师点评和小结: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点评习作的示范作用。
[设计意图]范文引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范例;指导评说,使学生从范文中获得写作的智慧,酝酿写作的情趣,打开写作的思路。五、自由拟题,点拨写作。
2、出示习作要求:
①写看图作文。②如果你不想写看图作文,也以写童年趣事。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④写完后把作文念给他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3、今天,我们就围绕“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这个中心,记童年的一件趣事,好吗?
4、指导理解“趣”。
(1)、同学们,你觉得哪些事是趣事?
2、学生准备: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具体有序地说出童年有趣的事情,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师生活动
任课教师
批注
一、启发谈话,生活导入
1、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师:同学们,你的童年生活有趣吗?你愿不愿意把你有趣的故事介绍给大家?今天咱们要开个小小的座谈会,主题就是《说说我难忘的童年趣事》。
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
5、我们正处于童年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谁没有趣事呢?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6、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2、谁来说说什么是有趣的事情?(学生自由发言)
二、教师示范,介绍一件趣事。
1、老师讲述一个童年有趣的故事。
2、学生评议有趣在哪里。
三、自由交谈,介绍自己的童年趣事。
1、教师提示:把自己的有趣故事说给大家听,大家一定会很快乐的。你愿意让大家快乐一次吗?
2、提示方法:要注意把故事说完整,把有趣的生活细节说出来。让大家听了十分开心。如果能说出自己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更棒了。
[设计意图]学生相互修改习作,是一个发现他人闪光点,弥补自己不足,取长补短的过程。也是一个现时的作者与读者交流,及时反馈,共同提高的过程。
2、推荐习作全班交流,并陈述推荐的理由,教师作及时的点评。找出亮点,放大亮点,激励评说。使学生明白别人写的好处,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借鉴长处,重新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要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感。可以是欣赏自己,也可以是欣赏同学;可以欣赏全文或比较出彩的一个段落,也可以欣赏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
教师强调:在习作时,想想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完整,写清楚。要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写出自己心里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四、范文引路,激发兴趣。
1、范文引路(教师出示范文)
童年趣事
童年是由纯真、幼稚的故事串成的美丽珠链那充满幼稚和欢乐的珠链中,一件件有趣的往事,就像一朵朵开放在我的心中,无比艳丽,无限诱人。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打水仗,也可以是做游戏……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理解“趣”字,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捕捉生活的有趣素材,使习作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习作。
三、充分交流,开拓思路。
1、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
2、在小组内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
三、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学生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四、评选最佳,成功激励。
课后
反思
3、学生默想自己的童年趣事。
4、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5、小组评选谁说的最棒。
四、集体交流、评选最佳
1、教师引导激励:下面由各小组选出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同学都是评委。交流完之后,我们要评选一次故事大王。看看是今天的故事大王,好吗?最后,老师要根据大家的评议,选出最佳评委若干人。
第三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
引导学生讲评习作、完善习作。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深情提示,激励交流
把自己的作文与大家一起交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果你写的有趣的故事能够给大家带来快乐,你自己也一定会开心的。
二、交流佳作,评议修改。
1、自行选择伙伴进行修改,找出习作中值得学习的文句,用波浪线划下来。写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
老师提示: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课
后
反
思
第二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
1、审清习作题目,把握习作要求。
2、初步加工习作材料,完成初稿。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再次激励,激发写作激情。
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和周围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很多事情,请你选择一件印象最深无法忘怀的事写下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细心读一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1、教师指导:写童年趣事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要详细写,特别是有趣有意义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指导学生阅读自己搜集到的成功范文,体会别人的表达方法。知道学生体会别人成功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具体描述生活细节的方法。
3、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①、发生在你的童年的许许多多的事情中,哪一件你觉得既有趣又有意义?
2、教师提示方法:①要注意把故事说完整,把有趣的生活细节说出来。②要注意说的表情和姿势,可以带上动作。
3、代表交流。
4、学生评议。说说谁讲的好,好在哪里?你明白了什么。
5、评选故事大王。
6、评选最佳评委。
[设计意图]本设计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大胆述说,教师示范引路,以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评选故事大王和最佳评委,激励大家敢说会说。有效地引导学生快乐地回忆童年的有趣生活,把童年中难以忘怀的事情说出来。
教师进一步评点,张扬写作个性,表扬有独特体验的亮点。尽可能多表扬。组织评选班级最佳(最佳小作家、最佳小先生、最佳小编辑、最佳小……)。
[设计意图]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能力。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自评,而且让学生互评。开始,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评价别人的习作,有时会在评议中甚至引发正义和冲突。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机会,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那是在我家院子里的晚上,“决来呀,我们来捉迷藏,快来,快……”我一边喊着院里的小香出来,一边寻找着藏身之地。小香闻声赶来,你藏我捉,你捉我藏,玩得不可开交。
这回又该我藏了,我东看西望,突然眼前一亮,咦?那是什么,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咦?月亮怎么跑到脸盆里去了,我一定要做一次好事,把月亮捉住让大伙看看我的本领多大。说干就干,于是我小心地把另一个脸盆猛得盖在那个盆上,高兴地叫:“小香,快来,我捉到月亮了,快来呀!”小香急忙跑来,“月亮,在哪里呀!”我把脸盆搬进房里,慢慢地打开脸盆。咦,月亮呢?月亮怎么没了,我没有打开过脸盆呀!我哭着闹着要月亮,奶奶答应,明天晚上再给我捉一个……
盏西镇遮坎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朗本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