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状态综述

合集下载

甲状腺微小癌病理和临床研究现状

甲状腺微小癌病理和临床研究现状

可分为具或部分具 包膜型 、 围画线 型和隐匿硬化 型 , 周 镜下多为滤 泡样 排 列 , 缺乏 间质 硬化 , 而大 的微 小癌 ( 平 均直径2m 显示 明显 的间质 反应 。具 有真 乳头 的微 小 m) 癌一般体积 较大 , 均直径 5m 平 m。有颈淋 巴结 转移 的病 例组织学更 具侵袭 性 , 些组 织形 态 包括 滤泡 型乳 头状 这
组织学包括微 小乳 头状 癌 、 小髓 样癌 和微 小 滤泡 癌三 微 种类型 , 中乳 头 状微 小 癌最 为常 见 。乳 头状 微小 癌 又 其
下细针穿 刺增 加了微小癌 的检 出率。 因甲状腺微 小癌 多 为意外发 现 , 一般细针穿刺 不容易 取到 , 但有 些病 例需行 细针穿刺 活检 : 影像学显示 病变 为多灶 性 、 伴有钙 化或 一 些有 颈部 射线 照射 史 的病 人 。Y n ag等 总结 了 3 9例 在
微 小 癌 和硬 化 型 微 小 癌 。
微小髓样癌 有散发性 和家族 性两 种类型 。家族性较
年轻 , 常见多灶性 、 双侧性 。镜下遗 传性微 小髓样 癌与较
大散发髓样 癌的 区别是 间质 淀粉样 沉 积少 、 生 间质结 发
化学 染色可达 10 _ 。癌位 于 甲状腺 上部 超声 经 常可 0% 5 J
超声 引导 下行 细针 穿 刺活检 的甲状 腺结 节 性病 变 , 直径 02~10c 结 果 2 . . m, 2例 诊断 为乳 头状癌 ,3例 可 疑 ; 1 组 织学 证实 3 5例为乳头状癌 , 4例为髓样 癌 ,1 1 例乳 头状癌 为多灶性 , 8例淋 巴结 转移 , 明这 一方 法对 微小 癌诊 断 证 很有 价值 。细针穿刺活检发 现微小 癌淋 巴结转 移 的阳性 率很 高 , 在美 国为 8 . % , 0 6 若加 上 甲状腺 球蛋 白免疫组 织

甲状腺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探究

甲状腺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探究

甲状腺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探究甲状腺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身体的许多正常生理和代谢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就容易出现一些疾病。

根据不同的病因,甲状腺疾病可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甲状腺肿瘤等几大类。

虽然已经有一些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但总体来说这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仍面临着不小的难题。

因此,深入探究甲状腺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基本过程。

甲状腺激素主要由甲状腺内部的滤泡细胞合成,这个过程需要通过一系列酶类的协同作用才能完成。

其中,最关键的程序就是甲状腺过氧化酶(TPO)催化的甲状腺球蛋白(TG)的碘化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TPO将碘化物质添加到TG的酪氨酸残基上,形成甲状腺激素的前体物。

这个过程是甲状腺合成激素过程中的限速步骤,并且也是影响整个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的主要因素之一。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

规律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需要在细胞膜上的甲状腺素受体(TSHR)的激活下,引起细胞内的cAMP(环磷酸腺苷)水平升高,从而触发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

其中,cAMP/PKA/CREB等传递途径是最为经典的途径之一。

在这些信号转导通路调控下,甲状腺激素才得以释放,进一步参与到机体的代谢调节中。

人体内的许多生理和代谢过程都受到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其中代谢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甲状腺激素抑制子腺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刺激甲状腺素所在组织的能量代谢和氧化代谢,促进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促进利尿素回收,有显著的热张效应。

甲状腺激素还参与了人体的心血管、神经和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一些甲状腺疾病也因为上述的某些调节环节出现异常,导致正常生理和代谢过程的紊乱。

例如,甲亢就是因为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过程出现了一系列紊乱,进而在机体内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在甲亢的发病机制中,自身免疫因素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分子角度看甲状腺癌

从分子角度看甲状腺癌

从分子角度看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

按组织形态特点,主要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髓样癌、低分化以及未分化癌,其中除了甲状腺髓样癌起源于神经嵴衍化的滤泡旁C细胞,其余四者都来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

近年来有关甲状腺癌的分子改变的研究很多,甲状腺癌中常见的信号通路中分子的改变包括BRAF基因点突变,RET/PTC基因重排,NRAS基因、PAX8/PPARy基因重排,PI3KCA和CTNNBI的基因改变,以及NTRK、TP53、PTEN,还有IDH-1和TERT启动子的点突变等。

BRAF突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对碘的摄取效率降低,可能因此导致对放射性碘治疗相对不敏感。

因其潜在的预测预后及指导放射性碘治疗的意义,目前临床上推荐对有条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

RET/PTC基因重排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仅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但也可见于部分良性的甲状腺结节。

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联系尚不明确,有报道儿童散发性病例中发生率约为45%,高于成人。

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NTRK1重排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报道,发生率约12.6%,并且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PAX8/PPARy基因重排仅见于滤泡亚型,阳性率约为37%,且与多灶性及血管侵袭性相关。

在滤泡亚型和非滤泡亚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NRAS突变率有较大差异:滤泡亚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NRAS基因突变率约43%,而在非滤泡亚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少见NRAS基因突变。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IDH-1突变与组织学亚型相关,经典乳头状癌突变率约为10%,滤泡型乳头状癌约为20%,但是该基因改变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

尽管甲状腺癌的分子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晰,但是研究表明,非滤泡亚型的甲状腺乳头癌的分子改变主要集中在MAPK信号通路。

值得注意的是,滤泡亚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滤泡癌有着相当类似的突变谱。

因此研究者推测,MAPK信号通路上的分子发生突变会使甲状腺滤泡细胞向甲状腺乳头状癌转化,而若是出现PTEN、RAS、等PIK3CA信号通路或者PAX8/PPARy基因的异常则向甲状腺滤泡癌转化。

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称为分化性甲状腺癌 , 其预后 良好。滤泡状腺癌肿
瘤 生长较 快 , 中度恶 性 , 属 易经 血 运 转 移 ; 未分 化 癌 预 后很差 , 均存 活时 间 3~ 平 6个月 。 近 年来 , 分子 生 物学 的理论 和 技 术 在 甲状 腺癌 方 面取得 了一 系列 的进 展 , 诊 断 甲状 腺 癌 提 供 了 为
角质形 成 细胞分 化 、 胞 增殖 和血 管 生成 的 主要 调 细
积极作用 , 与细胞转导相关的 甲状腺分子标记物如
E M1 因 、c . i基 因和 1,-R 蛋 白。与 细 胞 C 基 kt 433
节器 , 以及维护皮肤 和细胞外基质黏膜 。有研究 j 表明l ,C 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免疫组织 3 E M1 J
通讯作者 : 牛建华 , ,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 从事 胃 、 肠 甲状腺肿瘤研究 。
・3 3・ 3 来自第 4期 农垦


第 3 卷 3
润及可能远处转移。因此 , E M 这样参与对细 像 C 1 胞 外基 质维 护 的基 因 , 就可 能 甲状 腺恶 性 肿 瘤 的 重 要标志物 , 有报道 E M1 J C 对乳 头状 甲状腺 癌和滤
2 1 年 8月 01




Au . 01 g2 1
第3 3卷
第 4期
J u a fNo g e dcn o r lo n k n Me iie n
Vo . 3 No 4 13 .
快于肌肉皮下注射。除 了以上药理作用 以外, 穴位 注射 尚有针刺功效 , 面部 的经络腧穴之经气起 到 对 了调整作用 ; 同时 , 药液在穴位 内逐渐吸收的过程产 生了对穴位相对持久的刺激作用, 即针刺“ 守气” 作 用, 从而从 多 方 面提 高 针 刺疗 效 。再 者远 道 选 用 手 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 , 合穴曲池, 足阳明胃经合穴足

甲状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分析

甲状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分析
医学信息 2 1 年 l 01 0月第 2 4卷第 l 0期 Me i lnoma o. c. 0 1 V 12 .. 0 aI i
效输血治疗。在我院规定 外伤病 人输 血过程 中采用病 人的门诊号 核 对 确定病人身份 后 , 此类病人在急诊室按 门诊号完成 了血标本 的采 集、 血制品 的准备 , 人 由急诊绿色通道送 至手术室后 , 术室按 照 病 手 门诊号核对备好 的m 制品 , 保证迅速 、 合理 和安全的输血 治疗 , 从未 出现输血差错事故。
发 的临床输血技 术规 范 要求交叉输血检 验报告单 , , 输血 治疗 同意
书一同归入病历 , 作为法律文书完整而规 范地保存 。
配合 的红细胞引起 , 常 常是 由于患者身份或标本 确认方 面出现了 : 这 差错日 。外伤病人一到 医院即需 手术治疗 , 来不及办 理人院手续 , 无 住院号 的产 生 , 但此类外伤病人进 入急诊后在急诊挂 号处产生 门诊
名。
3 . 存好有关资料 输血 完后 在血袋上注明病人姓名 、门诊 号 , . 3保 2 注 明输血时间 , 放入 4 冰箱保存 2 备查 。  ̄ C 4h 在血卡上写明有无发 生
输血反应并签名 , 同交 回血库 , 一 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根据卫 生部颁
3I 加强人员培训 、 . 统一核对标准 完 成一 次输血需经过 多个 环节 , 如 血液的 申请 、 采集 、 送 、 输 交叉 配型 、 放 、 发 接受 、 核对 、 输注 等 , 还 牵涉 到几个 部门和方面的工作人 员Ⅲ 。在美 国, 导致输血时产生致死 性急性输血 反应 的原 因 , 几乎半数是 由于输注 了与患者 AB O血型不
号, 门诊 号具有 唯一性 , 同于住 院号 。在 国际病人安 全管理 目标 等 ( t ainlPt n a tG as中规定 , 用病 人姓名 及住 院号进 I e t a ai tSf y ol nr o e n e ) 使 行身份确认是病 人安全有效 的接受治疗护 理的基本保证 1 3 1 。所 以外

甲状腺疾病相关检查项目研究现状

甲状腺疾病相关检查项目研究现状

甲状腺疾病相关检查项目研究现状【摘要】甲状腺疾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依靠各种检查项目。

本文从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检查项目、成像学检查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实验室检查在甲状腺疾病中的作用、新技术在甲状腺疾病检查中的探索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和发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研究现状显示,甲状腺疾病检查项目已经不断完善,并且新技术的应用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甲状腺疾病检查项目将继续向更精准、更便捷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检查项目、研究现状、成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新技术、相关研究进展、发现、完善、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甲状腺疾病相关检查项目研究现状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其治疗和管理的关键在于准确的诊断。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甲状腺疾病的检查项目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目前,针对甲状腺疾病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成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两大类,其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指标。

通过这些检查项目,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成像学检查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超声检查、CT检查和核素扫描等,这些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甲状腺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状态,对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检查则是通过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抗体水平等指标来评估甲状腺功能的情况,是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甲减等疾病的重要手段。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检查方法如基因检测、蛋白质组学等也正在被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为提高甲状腺疾病的检测准确性和病情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目前甲状腺疾病相关检查项目的研究现状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仍有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未来的研究方向将继续致力于完善检查项目和提高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甲状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甲状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甲状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赵华;杨伟卓;曾宗渊
【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
【年(卷),期】2001(009)004
【摘要】@@ 研究表明肿瘤是细胞中多种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这些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三类细胞基因,即癌基因(oncogene)、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和DNA修复基因(DNA repair gene).其中绝大多数肿瘤的基因突变都是体细胞突变.许多动物及人类肿瘤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序列的过度表达、突变或缺失有关.癌基
因的扩增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研究发现甲状腺癌的早期发生与ras、p53、ret等
的基因突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甲状腺癌的转移与粘附分子CD44密切相关;多种生长因子的共同作用构成了甲状腺良性病变发生的基础.rn1 生长因子与良性甲状腺
病变
【总页数】3页(P294-296)
【作者】赵华;杨伟卓;曾宗渊
【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1
【相关文献】
1.甲状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J], 姚晓虹
2.甲状腺肿瘤基因学研究现状 [J], 马贵登;陆显斌
3.EGFR、Survivin-甲状腺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 [J], 韩鹏;刘宁青
4.甲状腺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 [J], 王陈;刘红
5.未知植物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J], 赵娜;苗艳梅;赵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状腺癌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 常见的恶性肿瘤 , 病理类型主要 包
括 甲状腺乳头状癌 ( p a p i l l a r y t h y r o i d c a n c e r , P T C ) 、 甲状 腺滤
泡状 癌 ( f o l l i c u l a r t h y r o i d c a n c e r ,F T C ) 、 甲状腺 髓 样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 e .


述 ・
甲状 腺癌 分 子标 志 物研 究进 展
周 元 , 蒋红钢 , 李 克
本文现就 甲状腺癌 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1 DN A 相 关 标 志物
摘要 : 甲状腺癌是 内分泌 系统最 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 一。不 同 病理类型 的甲状 腺癌 , 生物 学行 为不 同, 且 发病 比较 隐匿 , 故
目前 甲状腺癌 的早 期诊 断仍 比较 困难 。近年 来随 着分 子生
物学的发展 , 为 甲状腺癌 的早期诊 断及合理治疗提供 了有利 帮助 , 越来越 多的研究者也逐渐关 注该领域 。甲状腺癌 的分 子标志物较 多 , 该文从 甲状腺癌 D N A、 R N A及 蛋 白组学 的相 关标志物等方 面进行 综述 。 关键词 : 甲状 腺肿瘤 ; 分 子标志物 ; 文献综 述 中图分类号 : R 7 3 6 . 1 文献标 志码 : A
d u l l a r y t h y r o i d c a n c e r ,MT C) 、 甲状腺 未分化 癌 ( a n a p l a s t i c t h y r o i d c a n c e r , A T C) 。 目前 , 甲状腺 细 针 穿 刺 活 检术 ( i f n e 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 b i o p s y , F N A B ) 被认为是鉴 别 良恶 性结节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l文献综述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4月第8卷第10期GuideofChinaMedicine,April2010,V01.8,No.10gep,2005,9(6):390-398.【9】9BrownILKrausC,FlemingM'eta1.Methadone:appliedpharmaco-logyanduseasadjunctivetreatmentinchronicpain[J].PostgradMedJ,2004,80(949):654—659.甲状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状态综述张玉超申虎雷海龙李化忠【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和查询文献的方法,总结和整理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资料。

结果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及一些肿瘤标志物密切相关。

结论探讨甲状腺癌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可信度高的肿瘤标志物,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进展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2010)10一∞40—02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甲状腺结节恶变率占5%-10%,占全身肿瘤的1%左右…。

据2007年甲状腺癌流行病调查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约为3.I/10万,女性为lO.6/10万,年新增发病率为16%【2】。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甲状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基因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关系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p】。

本研究通过对甲状腺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拟探讨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可信度高的肿瘤标志物,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原癌基因和甲状腺癌的关系1.1ret原癌基因rct原癌基因是一种位于lO号染色体10q11.2,全长60kb。

编码跨膜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肾脏发育、神经嵴细胞增殖分化及肠神经系统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ret原癌基因主要通过3种基因重排方式激活甲状腺癌,ret原癌基因通过与17号染色体的RIa基因重排后将酪氨酸蛋白激酶功能区激活,传导到下游信号,是细胞恶化。

有研究表明【4】,retPTCI型是ret基因的主要重排形式,且仅仅表达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乳头状癌ret/ptc阳性表达率为3%-67%,ret的重排多发生在肿瘤体积小、增殖活性少的早期,不发生远处转移。

1.2BRAF基因BRAF基因(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是RAF基因中的一种,位于染色体7q34,有18个外显子,编码蛋白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约94X103,具有783个氨基酸残基。

动物实验表明pJ,BRAFV600E基因突变可能诱导甲状腺癌,提示BRAFV600E可能激活甲状腺乳头状癌。

有研究发现”J,29%83%的人甲状腺癌组织中可以检测出BRAFT1799A基因突变,典型甲状腺癌突变了约为60%,高细胞亚型甲状腺癌突变率最高可达77%,滤泡亚型甲状腺癌突变率最低为12%。

由此提示,’BRAF基因突变在甲状腺癌的生长、浸润和去分化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Ras基因gas基因编码同源性G蛋白,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受体介导信号的传递。

一般Ras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12、13、6l密码子,主要是阻断Ras基因与GTP的作用,抑制Ras蛋白与GTP结合,阻碍激活MAPK和P13科AKT等信号通路,破坏GTP水解酶自我催化作用。

Ras基因的持续激活作用于下游靶基因,其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的突变率为100/o--20%,增加了甲状腺癌的侵袭性,与甲状腺癌的远处转移有关,Ras突变在滤泡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为40%50%,Ras的点突变可能引起滤泡状甲状腺癌的骨转移密切相关【_”。

1.4Trk基因Trk基因主要定位在lq21-22,编码细胞表面跨膜蛋白酪氨酸激酶・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Irk基因5’端和其他基冈融合,进而激活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增殖分化,其在甲状腺癌突变的表达率约为12%,但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有待于进一步临床探讨。

1.5ⅣⅨ8・P队RY基因PAX8.PPARY基因是由于细胞染色体异位畸变t(2I3)(q13lp25),导致PAX8和PPARY融合在一起形成的。

研究表明陋1,有53%的滤泡状腺癌中的PAX8一PPARv基因发生率重排,提示PAX8-PPAR.I,基因重排和滤泡状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同时有报道说明191,有部分PAX8.PPARv基因重排的滤泡状甲状腺癌患者对半乳糖凝集素一3反应呈现阳性,对间皮抗原l反应呈现阴性・而在有Ras基因突变的滤泡状甲状腺癌患者的上述两种反应分别呈现相反的结果。

提示PAX8-PPARy基因重排和Ras基因突变通过作用相反两种途径,诱导着滤泡状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甚至转移。

1.6erBb-2基因erBb-2基因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同源性基因。

虽然近年来关于erBb.2基因作为甲状腺癌的致癌基因还未完全定论,但是有研究表明”0】,erBb-2基因编码的蛋白在50%¥L头状甲状腺癌患者胞质表达,在40%滤泡状腺癌的胞质和胞膜表达,75%甲状腺髓样癌表达,但同时在良性甲状腺瘤也有58%的阳性表达,提示其诱发甲状腺肿瘤恶性癌变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2抑癌基因和甲状腺癌的关系2.1p53基因p53基因是研究较早的一种抑癌基因,其位于l7q3l,1±t393个氨基酸组成的核磷酸蛋白,是细胞周期的控制点。

p53蛋白在不同类型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程度也不同,未分化癌最高可达87.5%,乳头状癌最低37.9%。

另外有研究表明㈦,p53蛋白的阳性率包膜外浸润型甲状腺癌表达较高,提示p53基因突变可能诱发甲状腺癌的恶行程度及侵袭性的增强。

2.2PTEN基因PTEN基因是一种位于1喝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的抑癌基因,其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在甲状腺癌中有不同程度的丢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肿瘤科(016000)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4月第8卷第lO期GuideofChinaMedicine,April2010,V01.8,No.10失或突变。

目前研究认为“21,grEN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PIP3水平增高,特异性的增强了P13K/Akt的信号转导,诱发肿瘤细胞增殖和恶化。

2.3Bcl-2基因Bcl.2基因是编码线粒体膜渗透性改变蛋白的一种抑癌基因。

其发生突变可能使得线粒体内钙离子和细胞色素C向外释放,诱发甲状腺癌的进一步发展。

其乳头状甲状腺癌的高表达为25%,中度表达为75%。

2.4p16基因p16基因是一种定位于9p21区.全长8.5kbp的多肿瘤抑制基因。

甲状腺癌患者的p16基因突变主要以其启动子的甲基化为主。

有报道表明””,滤泡状癌50%、乳头状癌的44%均发生p16启动子的高度甲基化,甚至有学者大胆的认为p16基因甲基化还参与甲状腺癌的浸润和远处转移,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实验证实”4l。

3甲状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甲状腺癌基因不同程度的变化还会激活体内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改变,其在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①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是一种判断甲状腺滤泡状癌、乳头状癌复发的重要糖蛋白。

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其表达异常也提示着甲状腺癌的预后情况。

③端粒酶是DNA和特异性蛋白组成的染色体末端特殊结构.其在甲状腺癌的阳性率为81.1%。

除了上述3种肿瘤标志物以外还有半乳糖凝集素3,胰岛索样激素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明胶酶B等分子标志物。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甲状腺癌的作用机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一些肿瘤标志物对于甲状腺的诊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理论参数。

参考文献【1】1许晨,赵文川.甲状腺癌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3):357-360.文献综述I4l【2】周晓明,张国昌,赵谨,等.代t原癌基因与甲状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农垦医学,2004,26(1):23-26.【3】伊鹏飞,于世鹏.P13KS8J"分化型甲状腺癌中NIS表达调节的研究进展【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9,36(8):491-494.【4】袁耿彪.甲状腺癌中的基因突变及其在诊断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9,3(21):305—308.【5】姬逸男,解乃昌.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川.广东医学,2009,30(7):1183一1185.【61胡淑阳,吴艺捷.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忉.医学综述,2009,15(3):1953-1956.[7】敖小风,高志红.甲状腺癌流行现状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2):217-219.[8】胡淑阳,吴艺捷.甲状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叨.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83-85.【9】9张学良,王华.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叨.交通医学,2008,22(2):132・136.【10】钟宇华.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叨.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3):482-484.[1l】姚榛祥.甲状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1.临床外科杂志,2006,;14(3):140-141.【12】尹香利,张国昌.BRAF原癌基因与甲状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刀.陕西医学杂志,2006,35(3):324-327.【13】魏正俐,姚宏.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1):3-5.[14】陈新焰,赵世华,王颜刚.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5):346—349.[15】孙卫华,罗敏.原癌基因PET、TRK和PAX8-PPARyl与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6):396—398.解酒肝康的化学成分综述陈卫红【摘要】解酒肝康颗粒主要由人参、五味子、白芍,丹参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理脾,解酒祛涅,祛瘀行滞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酒精性脂肪肝。

现对解酒肝康中的人参、丹参、五味子、白芎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

【关键词】人参;丹参;五味子;白芍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2010)10_似啪山3解酒肝康颗粒主要由人参、五味子、白芍、丹参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理脾,解酒祛湿,祛瘀行滞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酒精性脂肪肝。

现对解酒肝康中的人参、丹参,五味子、白芍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

1人参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干燥根,依其炮制加工方法不同,又分为生晒参、红参和糖人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