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
自然辩证法-第十五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

第十五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第一节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一、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1、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科学革命:人类认识世界上的飞跃,引起思想观念的变革⏹技术革命:人类改造世界上的飞跃,带来新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产业革命:人类物质生产方式上的飞跃,引起社会生产方式上的改变⏹社会革命:社会制度的飞跃,引起社会经济形态的飞跃(狭义)⏹包括社会制度变革在内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全面和深刻的变革(广义)⏹四种革命之间的关系是网络式的、反馈式的关系。
⏹技术革命是核心,科学革命是它的理论前提;产业革命是它的直接结果;社会革命是它的深化和发展2、现代科技革命和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基础:物理学革命、信息论、基因理论、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的利用⏹先导:电子信息技术⏹基础: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支柱:新能源技术⏹其他: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环境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二、新的社会思潮⏹1、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概念⏹知识产业:教育、研究与开发、传播业、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1947-1958年间知识产业以平均每年10.6%速度递增。
⏹1959年知识产业的从业者占劳动者总量的31.6%⏹1958年美国国民生产(GNP)总值的29%来自知识产业2、贝尔的“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五大特点:⏹ⅰ产品生产经济——→服务性经济⏹ⅱ在职业分布上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ⅲ“中轴原理”: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是社会革新的基础和社会决策的依据⏹ⅳ未来的技术发展是有计划的、有节制的,技术评估占主要地位⏹ⅴ各种决策的都通过“智能技术”3、阿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农业社会⏹第二次浪潮:工业社会:群体化、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和大型化⏹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知识化、多样化、小型化、个人化和分散化⏹★趋同论与“知识即权力”4、美国社会学家奈斯比特“大趋势”⏹归纳了美国未来的十大趋势。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李约瑟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
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一、资源因素。
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非扩张资源、节省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的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
二、文化因素。
从文化竞争模型可以看到: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
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三、系统复杂性因素。
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稳定的环境,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单一文化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种文明冲突演化的结果。
中国面临单一小农经济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恶化,秦汉以来自然灾害的周期不断缩短,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不断,加上政府货币、财政政策的多变,都不利于劳动分工的保持。
实际上,西欧之所以在近代科学技术能够领先,首先在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其次在于自英国后西方民主制度在各国的建立。
重点的重点在于基督教新教对天主教的反权威意识、自主自由的意识培养了近代西方人的民主思想意识。
所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主要不在物而在于人,在于人的思想意识。
科学技术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进步的,这就是成人之所以区别于少儿的辩证逻辑思维过程。
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要进步,具有反权威的勇气与思想意识是最重要的。
但儒家从思想上就提倡和维护等级制度,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等学霸作风,东亚包括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既盲目追求“面子”、等级身份,不愿意承认学术错误,且又盲目崇信权威,缺乏反权威的意识,这就使得中国人在近代乃至现代科学技术上难以进步的根本原因。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影响研究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影响研究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历来以发明和创造而闻名于世。
但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中国曾经一度落后于西方。
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逐渐开始追赶并超越了许多重要的科技领域,如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1860年前后,中国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已经落后很多。
中国的科技发展一直使用传统技术和方法,缺少创新和突破。
到了20世纪初,中国改变了过去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技术。
这使得中国科技界受到了启发,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
1921年,中国最早的现代化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路。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在20世纪中后期,中国的科技实力不断提升。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科技领域又取得了巨大的飞跃,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二、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成果的亮点1. 航天技术: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196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探索独立研制火箭、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等技术。
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了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此后,在世界上的一系列航天活动中,中国都在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2. 信息技术:近年来,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迅猛,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市场。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这也促进了我国数字化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
3. 生物技术:生物科技在改善未来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受到关注,中国在生物技术的发展中也在快速发展。
我国的生物产业已跨足全球市场,并在医药研发、农业和食品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三、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影响及挑战近代中国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十分显著。
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能力建设教程》题库:单选

1 、R.N.Anthory从管理过程出发,将信息系统分为战略计划、()、操作控制三个层次。
A:信息控制B:管理控制C:事务控制D:数据控制答案:B2 、信息收集是信息分析的:()A:基础B:唯一途径C:根本方法D:结果答案:A3 、信息化指数是反映()的总指标A:信息装备率B:通信主体水平C:信息系数D:社会经济信息化答案:D4 、()是指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在运作过程中对其他组织或个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收益A:外部效应B:信息作为公共物品C:信息市场的垄断性D:内部效应答案:C5 、信息分析的特点是()A:针对性、交流性、科学性、推象性、近似性、局限性B:针对性、交流性、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C:针对性、交流性、具体性、近似性、局限性D:针对性、交流性、透明性、近似性、局限性答案:B6 、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搜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应用等各种技术的总和,包括哪两方面()A:生产和加工B:加工和应用C:生产和应用D:生产和使用答案:C7 、企业竞争力的()保证了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成功A:价值型B:独特性C:延展性D:科技性答案:C8 、并行爬行面临的问题有()A:节省爬行时间B:分散网络负担C:减少网络负担D:增加网络负担答案:D9 、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A:信息市场B:金融市场C: 劳动力市场D:房地产市场答案:A10 、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A:信息市场B:金融市场C:劳动力市场D:房地产市场答案:A11 、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条件归纳起来不外乎为()A:客观因素B:主观因素C: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D:政治背景答案:C12 、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搜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应用等各种技术的总和,包括哪两方面()A: 生产和加工B:加工和应用C: 生产和应用D:生产和使用答案:C13 、信息检索的主要形式是()A:文献检索B:数据检索C:事实检索D:概念检索答案:A14 、管理大师鲁克说过:()这句话强调评价了对管理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演讲稿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这一重要话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它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技术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在医学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原本不治之症如今可以被有效治疗,大大延长了人类的寿命。
同时,各种医疗设备的发展也为医生们提供了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让病患能够更快地康复。
在交通领域,高速铁路、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在通讯领域,互联网、手机等科技产品的普及,让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信息的传递也更加快速。
除了对个人生活产生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社会整体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促进了社会的繁荣。
其次,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促进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虚假信息更容易传播,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
另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解决的办法。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要警惕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同时也要努力解决它可能带来的问题,让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社会。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它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社会。
谢谢大家!。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15篇)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15篇):科学经济学科技社会网络手机电脑社会价值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第1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决定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商品的成本,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我们能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
医疗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研究出对抗各种疾病的疫苗,减少了人们遭受病痛折磨的机会。
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实现了去太空旅游的梦想。
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航天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前列。
但也还有一些方面存在不足。
比如能源利率,我们国家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根据”2015能效机制建设国际论坛”的数据,目前我国的总体能源利效率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
再比如我国科技人才创新本事不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
我国科技创新本事相对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15年,我国科技创新本事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其对经济的作日益增强。
科技和经济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其最重要的结合点就是科技成果的转化;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是促进效益增加和国力增强的有效途径。
我国科技成果自身与市场脱节严重,缺乏成果转化时效性观念,科技成果转化投入资金不足。
因而我国一向在强调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一向在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不但国家应当重视科技的发展,并且我们每个人也应当重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
我们的社会应当构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
我们要具有科学技术服务全人类的博大胸怀。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第2篇: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教程参考试题答案

1.单选题1.逻辑的思维法包括()A。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推理法B。
比较法、分析法、推理法、处理法 C. 比较法、分析法、外推法、综合法D。
推理法、因果法、分析法、综合法2.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条件归纳起来不外乎为()A. 客观因素B。
主观因素 C. 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D. 政治背景3.信息分析的本质()A. 扩大生产规模 B. 增加人民收入C。
为领导提供决策 D. 满足用户的信息要求4.信息收集是信息分析的:()A. 基础B。
唯一途径 C. 根本方法 D. 结果5.常用的信息展示方法主要有()A。
文字报道、口头报道、直观传播报道、网络发布 B. 文字报道、网络传播、口头报道、新闻发布会C。
文字报道、网络传播、直观传播、电话通报 D. 文字报道、口头报道、网络传播、记者招待会6.信息组织是一种普遍的()是一切事物有条不紊运行的前提A。
历史活动 B. 政治活动 C. 社会活动D。
人文活动7.信息分析的特点是()A. 针对性、交流性、科学性、推象性、近似性、局限性B。
针对性、交流性、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C。
针对性、交流性、具体性、近似性、局限性D. 针对性、交流性、透明性、近似性、局限性8.信息分析的作用()A. 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研究服务、未开发服务、为市场开拓服务B。
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研究服务、为经济杆杆服务 C. 为科学决策服务、未开发服务、为市场开拓服务、为保护环境服务D。
为科学决策服务、为开发服务、为保护经济增长服务9.衡量检索系统检索效果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是( )A。
查全率和查准率 B. 收录范围 C. 输出格式D. 输入格式10.专家调查法的常见种类( )A. 法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比较法、推理法B. 法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交叉影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C。
法尔菲法、交叉影响分析法、比较法、推理法D。
法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比较法、层次分析法11.多元分析法又称( )A. 数据统计分析法 B. 量变、质变分析法C。
自然辩证法第十五章_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发展模式
• 发展由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与价值观 念等诸多因素组成,发展模式是对这诸多因素、 过程、方面组成的作为有机整体的社会活动的一 种抽象和概括,是对真实历史过程或有意识活动 的一种近似的反映。 • 历史上,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路线和世界经济中 心的转移路线大体上是一致的,呈现出正相关, 前者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后者 是英国--德国---美国。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
•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在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日益成为 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最为强劲的增长点, 并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影响着人类的 命运与前途。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20世纪初,科技进步 对GNP增长率的贡献 率仅占10%~15%左右; 20世纪中叶,上升到 40%以上;20世纪70 年代以后,上升到 60%以上;20世纪80 年代上升到60%~80%。
• OECD的说明(定义):NIS是一组独特的机构的网络,它 们分别地和联合地推进新技术的发展和扩散,提供关于形 成和执行关于创新的政策的框架,是创造、储存和转移知 识、技能和新技术的相互联系的机构的系统。 • 另一种定义(考虑到“产—学—官”内核):NIS也就是 通过国家范围内的技术创新(企业主体)、制度创新(政 府主体)和知识创新(学术界,即高校与科研机构为主体) 为内核的互动和整合,从而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开 放式网络系统。 • NIS建设,也就是从国家的宏观层面上,促进整个创新系 统中不同部分、不同要素之间的协同,促进不同创新行为 之间的整合与互动。成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基础设 施,成为社会发展、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壁垒(知识壁 垒,绿色壁垒)和增进国家竞争力的引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理论部
第 1页
第 3页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MG)
本讲内容 社会生产是科 技发展的基础 社会制度对科 技发展的制约 (经济、政治、 军事等) 社会意识形态 对科技发展的 影响(哲学、道 影响 德、教育、文化 传统) 科技能力与科 技体制 阅读与思考 致谢
社会生产的需要还决定着科技成果向产品或商品 转化的速度和规模, 转化的速度和规模,并制约着科技研究的方向和要 素配置。
教学相长 开拓创新
自 然 辩 证 法 课 程
第十五讲
科学技术发展 的社会因素
主讲 姚莉萍
同济大学 法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部
第 1页
本讲内容
本讲内容 社会生产是科 技发展的基础 社会制度对科 技发展的制约 (经济、政治、 军事等) 社会意识形态 对科技发展的 影响(哲学、道 影响 德、教育、文化 传统) 科技能力与科 技体制 阅读与思考 致谢
马克思主义理论部
第 1页
第 5页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MG)
本讲内容 社会生产是科 技发展的基础 社会制度对科 技发展的制约 (经济、政治、 军事等) 社会意识形态 对科技发展的 影响(哲学、道 影响 德、教育、文化 传统) 科技能力与科 技体制 阅读与思考 致谢
总之, 总之,社会生产不仅是科技产出 的主要需要者, 的主要需要者,也是科技投入的主要 供给者。因此, 供给者。因此,它是科技发展的根本 基础。 基础。
如二战前后研制火箭、导弹、原子弹、氢弹等武器促进了流体 如二战前后研制火箭、导弹、原子弹、 力学、空气动力学、核物理学以及冶金、材料等科技的发展; 力学、空气动力学、核物理学以及冶金、材料等科技的发展;为 探测敌机和防空,发明了雷达;为了预防空袭, 探测敌机和防空,发明了雷达;为了预防空袭,需要开展雷达系 自动火炮系统、通讯网络的研究,直接导致了控制论、 统、自动火炮系统、通讯网络的研究,直接导致了控制论、信息 论、系统论的产生,以及推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系统论的产生,以及推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第 2页
蒙太格语法(MG)研要是根本动力
本讲内容 社会生产是科 技发展的基础 社会制度对科 技发展的制约 (经济、政治、 军事等) 社会意识形态 对科技发展的 影响(哲学、道 影响 德、教育、文化 传统) 科技能力与科 技体制 阅读与思考 致谢
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会不断提出许多迫切需 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 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刺激人们去从事科学发现、 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刺激人们去从事科学发现、技 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术发明和技术创新,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
经济上的需求是最重要推动力。 经济上的需求是最重要推动力。
如美、英、瑞典、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健康医疗有强烈需 如美、 瑞典、瑞士、 它们在与医学有关的科研领域具有相对优势。 求,它们在与医学有关的科研领域具有相对优势。
科技发展需要经济支持。 科技发展需要经济支持。
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对科技发展的经费支持力度。两个 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对科技发展的经费支持力度。 的投入总量)、全社会对R&D投 指标:GERD(全社会对R&D的投入总量)、全社会对 指标:GERD(全社会对R&D的投入总量)、全社会对R&D投 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例如
古代:天文学由于游牧民族为确定生产季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古代:天文学由于游牧民族为确定生产季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由于游牧民族为确定生产季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力学是由于手工业发展,以及航海和战备的需要而产生的 力学是由于手工业发展,以及航海和战备的需要而产生的;数学 是从丈量土地、测量地形、衡量器物、计算时间等需要中产生的。 从丈量土地、测量地形、衡量器物、计算时间等需要中产生的 近代:流体力学由于 、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洪的需要产生的; 近代:流体力学由于16、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洪的需要产生的; 由于16 世纪意大利治理山洪的需要产生的 化学是由于冶金、医药、纺织、印染工业的需要而推动的 而推动的; 化学是由于冶金、医药、纺织、印染工业的需要而推动的;热力 学理论是由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和提高热机效率的需要而建立的 而建立的。 学理论是由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和提高热机效率的需要而建立的。 现代:工业的巨大发展对新能源的需要 生产的自动控制对大 现代:工业的巨大发展对新能源的需要、生产的自动控制对大 对新能源的需要、 存储量的快速电子计算机的需要、宇宙飞行对精确计算和自控指 存储量的快速电子计算机的需要、宇宙飞行对精确计算和自控指 挥系统的需要等则推动了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系统论、控制论、 等则推动了能源科学 挥系统的需要等则推动了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系统论、控制论、 信息论的产生和发展 的产生和发展。 信息论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体制决定着科技体制。 经济体制决定着科技体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由此带来我国科技体制发生相应转型, 由此带来我国科技体制发生相应转型,市场机制在科技运行中的 作用不断加强。 作用不断加强。
总之,有关“经济的需求与科技发展”关系的认 总之,有关“经济的需求与科技发展” 已转化为我国的科技政策:强调“ 识,已转化为我国的科技政策:强调“经济建设必须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MG)
军事对科技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军事对科技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军事上的需要会使政府和社会集团不惜成本、 军事上的需要会使政府和社会集团不惜成本、不 计代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计代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使科技 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科技部门利于迅猛发展。 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科技部门利于迅猛发展。
总之,政治以强制手段支配整个社会行为,对科 总之,政治以强制手段支配整个社会行为, 技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技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部
第 1页
第 9页
军事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本讲内容 社会生产是科 技发展的基础 社会制度对科 技发展的制约 (经济、政治、 军事等) 社会意识形态 对科技发展的 影响(哲学、道 影响 德、教育、文化 传统) 科技能力与科 技体制 阅读与思考 致谢
马克思主义理论部
第 1页
第 1页
一、社会生产是科技发展的基础
本讲内容 社会生产是科 技发展的基础 社会制度对科 技发展的制约 (经济、政治、 军事等) 社会意识形态 对科技发展的 影响(哲学、道 影响 德、教育、文化 传统) 科技能力与科 技体制 阅读与思考 致谢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MG)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MG)
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的需要 决定性因素: 社会制度对科技发展的制约(经济、政治、军事) 经济、政治、军事) 社会意识形态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哲学、道德、 社会意识形态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哲学、道德、
教育、文化传统) 教育、文化传统)
科技能力与科技体制
马克思主义理论部
第 1页
第 6页
二、社会制度对科技发展的制约
本讲内容 社会生产是科 技发展的基础 社会制度对科 技发展的制约 (经济、政治、 军事等) 社会意识形态 对科技发展的 影响(哲学、道 影响 德、教育、文化 传统) 科技能力与科 技体制 阅读与思考 致谢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MG)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MG)
政治因素影响着科技优先领域和项目的确立。 政治因素影响着科技优先领域和项目的确立。
如美国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苏联1957年 如美国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苏联1957年 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刺激。 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刺激。
马克思主义理论部
第 1页
第 4页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蒙太格语法(MG)研究 (MG)
2、社会生产的供给是基本保证
本讲内容 社会生产是科 技发展的基础 社会制度对科 技发展的制约 (经济、政治、 军事等) 社会意识形态 对科技发展的 影响(哲学、道 影响 德、教育、文化 传统) 科技能力与科 技体制 阅读与思考 致谢
科技研究离不开物质手段和条件,尤其在当 科技研究离不开物质手段和条件, 代科技研究中, 代科技研究中,实验仪器和设备已成为不可缺 少的组成部分。
例如 现代天文学需要大型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需要大型光学望远镜 现代天文学需要大型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现代物理学需要回旋加速器 等离子发生器、 需要回旋加速器、 现代物理学需要回旋加速器、等离子发生器、核反 应堆;现代化学、生物学需要质谱仪、核磁共振仪、 需要质谱仪 应堆;现代化学、生物学需要质谱仪、核磁共振仪、 CT扫描仪 CT扫描仪。 扫描仪。 社会生产制造出的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 社会生产制造出的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大大 延伸了科技工作者的感官和大脑机能, 延伸了科技工作者的感官和大脑机能,提高了科研 的质量和效率。 的质量和效率。
“社会生产”:也可称为“物质生产”, 社会生产” 也可称为“物质生产” 是指人们通过劳动创造出适合自己需要的物 质资料的过程。 质资料的过程。 社会生产的需要在影响科技发展的各种社 会因素中处于决定性地位 决定性地位, 会因素中处于决定性地位,是科技发展的根 本基础。 本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部
第 1页
科技成果只有为社会生产所需要,才会转化为产品 科技成果只有为社会生产所需要, 和直接生产力。 和直接生产力。 社会生产水平越高,就越能在更大程度上消化、 社会生产水平越高,就越能在更大程度上消化、吸 收和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收和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越能以更快速度将科 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社会制度”:是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制度 社会制度” 是社会经济、政治、 的总和。 的总和。 经济制度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 经济制度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 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强制手段支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