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语文试卷分析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智慧教育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技术特点,旨在通过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数字化信息化方式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5G技术为AI、VR/AR、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支持。
5G技术的超高网速带动了人工智能、VR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到智慧教育中,让学习有了更逼真的沉浸式体验感。
5G+AR/VR,使远程教育更有趣、更生动。
教学内容海量共享、教学素材丰富多样,学生与教师相隔万里也能充分互动,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在多维度虚拟教育场景构建中,远程教学将5G、全息远程技术、AR/VR和课堂教学相融合,让学习者可以沉浸其中,有更真实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度。
教室要实现5G信号覆盖,学生佩戴VR眼镜,心随景动,仿佛置身于真实场景中。
5G将以其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给师生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直播效果,大大缩短了知识与现实的距离。
5G应用于教育扶贫,解决了边远山区、贫困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薄弱等问题,缓解了教育资源贫乏,促进了教育平等。
5G远程教育可实现远程直播、在线点播、异地教学,并能与名师进行教学互动,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促进跨区域、智能化的教学交流。
5G技术保证了安全和速度,为智能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 年河北省九地市初三模拟联考 (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4分)1. 学校开展“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活动,请你阅读展板的内容,回答问题。
读史使人(míng zhì),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shàn biàn):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míng zhì)____________②(shàn biàn)__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逻辑_____________②相宜_____________(3)文段中的“伦”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音序检字法检索,应先查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
(4)下列句子中的“但”字,与原文中“人之才智但有滞碍”的“但”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钢琴艺术的持续发展虽然离不开技法的进步,但“炫技”是手段,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听众的听觉感受和心理需求。
B. 辽阔的草原上,但见麦浪随风起伏,如翻滚的波涛。
C. 但凡有一点希望,也不能放弃,必须努力争取。
D. 中秋佳节,街头的灯光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字样,传递着国人内心的期盼与美好。
【答案】(1)①. 明智②. 善辩(2)①. luó jí ②. xiāng yí(3)①. L ②. lun (4)A【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2024届河南省濮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濮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微粒说与波动说的第一次交锋中,以牛顿为首的微粒说战胜了波动说,取得了在物理学界被普遍公认的地位。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英国米尔沃顿的一个教徒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男孩,他被取名为托马斯·杨。
经过学习和探究,他最终形成了光具有波动性质的想法,这个认识源于波动中所谓的“干涉”现象,波的干涉现象是各种波所独有的基本特征。
我们都知道,普通的物质是具有累加性的,一滴水加上一滴水一定是两滴水,而不会一起消失。
但是波动就不同了,一列普通的波,有着波的高峰和波的谷底,如果两列振幅相同的波相遇,当它们正好都处在高峰时,那么叠加起来的这个波就会达到两倍的峰值,如果都处在低谷时,叠加的结果就会是两倍深的谷底。
但是,等等,如果正好一列波在它的高峰,另一列波在它的谷底呢?答案是它们会互相抵消。
如果两列波在这样的情况下相遇——物理上叫作“反相”——那么在它们重叠的地方将会波平如镜,既没有高峰,也没有谷底。
这就像一个人把你往左边拉,另一个人用相同的力气把你往右边拉,结果是你会站在原地不动。
托马斯·杨在研究牛顿环的明暗条纹的时候,被这个关于波动的想法给深深打动了。
为什么会形成一明一暗的条纹呢?一个想法渐渐地在杨的脑海里成形:用波来解释不是很简单吗?明亮的地方,那是因为两道光正好是“同相”的,就好像有两个人同时在左边或者右边拉你,它们的波峰和波谷都得到增强,结果造成了两倍光亮的效果;而黑暗的那些条纹,则一定是两道光处于“反相”,它们的波峰、波谷相对时,就好像两个人同时往两边拉你,正好互相抵消了。
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二模试卷分析通过细致地阅卷和分析,我们发现在本次九年级语文考试中,大部分学生卷面整洁,答题态度认真,发挥出了正常水平。
但是总体成绩还是不够理想。
现就本次考试情况分析如下:一、试题评析本次模拟卷试题难度适中,题型规范,考察知识点紧贴课本和课标要求,是一份比较理想的试卷。
试卷在题型上仍由三大板块构成,分别是积累和运用(22分)、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48分)、写作(50分),各板块题量分值紧扣我们中考语文试卷,试题主要有这几个特点。
1、注重语言积累、识字写字和语言运用。
试题中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修改当下流行歌曲歌词的语病等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试题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2.考查学生活学活用、自主探究等能力。
试题中通过展示生活中误用成语或故意利用成语谐音错误使用的图片,令还原成语,看似简单,实则有一定的难度。
前一阶段我们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成语积累,包括书中出现的常用成语及易错成语,答题中仍有个别错误。
3.诗词鉴赏考查两首诗词,难度上增加了一倍,选择题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学生忽略了诗词运用典故是以求含蓄表达情感的方式,错误较多,是我们下面要进行总结强调的地方。
4.文言阅读选取浅显简短的文言小段,学生大部分都能读懂并答对题,但涉及到文言虚词的一道选择题错误较多,我们同头老师已进行沟通,在接下来拿出两节课时间对重点虚词进行总结运用。
5.现代文阅读考查难度不大,命题形式如常。
名著阅读依然注重学生通读名著,能够就情节人物有更深入的认识。
5.半命题作文,一看标题,便能让学生思如潮涌:《一本-----的书》要求简洁而明了,让学生有话可写,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
可喜的是全体同学都完成了作文的书写,这是态度上的一大进步。
二、存在问题纵观本次考试,反思教学过程,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在审题上不够细心,特别是对题干信息准确的把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2、部分学生书写潦草,不够规范,尤其在古诗文默写中,没有做到“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中考二模测试 语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

③我常常因为烧蜂窝煤的火炉而想念那时候北京的冬天。
④伺候火炉是个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活儿,这个技艺由老爸掌握。炉子被安放到屋里的一个角落,烟囱先伸向房顶再转向一面墙,最终探出屋外。为了伺候炉火,老爸自制了很多工具,夹煤的、捅煤的、掏灰的、钩火炉盖儿的,其中捅煤的钎子常常被我们拿去滑冰车用,总丢,老爸总是多做几个备用。蜂窝煤似乎有两种:一种比较普通,数量多,含煤少;另一种数量少,含煤多,贵,用来引火,先放在煤气炉子上烧着,然后放进火炉最底层,最后再放上普通蜂窝煤。蜂窝煤烧尽,要从下面捅碎,煤灰因重力落到炉底,用煤铲掏走,再往炉子里加一块新煤。最考验技术的是临睡前封炉子,留多大进气口很有讲究:留大了,封的煤前半夜就烧没了,下半夜全家被冻醒;留小了,不热,一整夜全家受冻;加上蜂窝煤的煤质不稳定,留多大更难控制。老爸的解决办法是半夜起来一次,我睡觉轻,常常听见他摸黑穿拖鞋声,因为长期吸烟的暗咳声,吐痰声,喝水声,用铁钩子拉开炉盖儿声,用铁钩子合上炉盖儿声,脱鞋再上床声。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3题。(9分)
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
魏寅
①”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这是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人之伟大,正在于能够省悟人生价值与意义,时常审视自己的生命状态。
②觉醒之意识,铸就无悔之青春。青年马克思临近毕业、谋划前途时,决心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后来,即使陷于没钱买面包的境地,他也未曾背弃誓言。”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战争年代,青年贺龙抛弃高官厚禄,青年彭湃舍弃”乌鸦都飞不过”的万贯田产,皆因”主义”而义无反顾。有了精神的觉醒,一个人就不难做到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就能够从高尚工作中收获快乐,在舍我其谁中成就大写人生。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邱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4分)班级举行“水润燕赵”主题朗诵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两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盛夏时节,赞皇县天台湖景区风光旖旎,乌雀翩然,流水潺潺,碧波(dàng yàng),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登上塔坡山,可以俯瞰天台湖,感受一种(zhèn hàn)的美。
那种美让人窒息,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湖面上还有一个半岛,好似一幅泼墨山水画。
由于天气的原因,有时候水汽在水面蒸腾,形成一层薄雾,袅袅升腾宛如仙境一般。
水雾缥缈,构成了一道别样的美景,美不胜收。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dàng yàng)______________②(zhèn hàn)_______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泼墨_____________②薄雾____________(3)文段中的“窒”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部。
(4)根据下面《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胜”的解释,文段中“美不胜收”的“胜”意思是()A. 胜利;打败(别人):取~;以少~多B. 优美的(景物、境界等):一景;~境C. 能够承担或承受: ~任;不~D. 比另一个优越:事实~于雄辩【答案】(1)①. 荡漾②. 震撼(2)①. pōm ò ②. bó wù(3)穴(4)C【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学业水平评估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用0.5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第一部分(1~5题11分)班级举行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小语撰写的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审读,完成下面小题。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作为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自强不息的内含极为丰富,在其众多表现中,我们认为,不论个人成长还是团队发展,艰难困苦的阻遏是常态,不屈不挠,发奋图强,才可以打破停滞,创造辉煌。
不被困难、挫折击倒,以坚定信念追光而行,这样的榜样我们很熟悉。
范仲淹少时家贫无依,啖粥而读;后仕途坎坷,因苦劝仁宗不可废后被贬睦州,倾尽心血的庆历新政不了了之……但,他不为困厄所缚,穷不移节,苦不改志,刻苦攻读荣登进士;五十多岁贬官从戎,又大刀改革,阔斧“防御”,终使西夏对大宋俯首称臣。
在踽踽独行的岁月里,范仲淹迎风战雨,活成了世人敬佩的模样。
他告诉我们:走出困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步履不停,不屈攀登。
他用鲜活的生命历程告诉我们:人若自强,一切苦难都是浮云。
1. 你发现演讲稿中有两个易读错的字,特意注音如下:(1)停滞_______(2)模样___________2. 因不认识“踽”字,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用部首检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查到这个字读“jǔ”,意思是“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3. 朗读时,你发现有两个字写错了,修改如下:(1)_______应改为_______(2)_______应改为_______4. 你发现加横线的观点句读起来不太顺畅,想在“不屈不挠”前加上一个关联词语,你在“只要、只有”两词中,选择了_________5. 这个演讲稿的事例单薄一些,请你补写一个不被困难、挫折击倒,自强不息的事例。
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1.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与辞賦、律诗、词曲等诸多传统文体相比,对联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旺盛的活力。
②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③随着对联试题进入中高考的语文试卷,对联文化越来越受到教学界重视。
④它是由汉字音、形、义特性发展出来的独特文体。
A.①④②③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2.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隘.口(ài) 与日具增孤僻.(bì)兴致勃勃B.砚.台(yàn)韬光养晦热忱.(chén) 不言而谕C.忌讳.(huì) 笑容可掬鄙薄(bǐ) 煞有介事D.称.职(chēn) 安之若素许诺.(nuò) 顶礼膜拜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达州美术家画展在达州市图书馆开幕了,来自本市各区县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B.中心广场的各珠宝专卖店的柜子里,各种式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C.贪官的蜕变大多是这样的:开始,人家送礼他都不收,时间长了,他就认为是小事一桩,犯不着太认真,也就不.以为然...了。
D.如果你们坚持与人民为敌的政策,一意孤行....,制造事端,那么最后必然会被人民消灭。
4.古诗文阅读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词一开头,便展现出一幅瑰奇雄伟的海天一色图卷。
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奠定了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模”语文试卷分析
王庄镇初级中学王军海
2015年5月23日—24日,我校举行了鹤壁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二次模拟考试。
九年级语文考试内容是初中所有内容,试卷共有三个大题,满分120分,答卷时间120分钟。
整张试卷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试题考查的知识、技能符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试题的立意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现将这次考试质量评价总结如下:
一、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第三部分为写作。
各占分数为27、43、50。
试题模式和往年的试卷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具体来说:1、注重人文精神,时代性强。
2、注重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信息筛选能力。
3、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点,考查全面。
本次试题,紧扣课标。
从试卷卷面上看出:知识题分布面广,难易度适中,重点考察学生实际能力。
考试卷面出题重视对学生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题型灵活,问法变化大,生动、新颖、有趣,活题、考查学生能力的题的比例增大了,考试更加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果、回答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课外积累、运用学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一个全面的较好的测试,考试出题符合素质教育和当前语文课教改的要求,为我们语文老师的课今后的教学指明了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对指导后阶段的毕业复习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涉及内容广,主要考查学古诗文积累、生字词的积累、现代诗词鉴赏、名著知识积累和综合性学习活动等内容,共27分,比例适中。
第1题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大部分都能得满分,也有少数失分较多,没过背诵这一关,尤其是默写时因标点错误而失分;第2题比较分析两首现代诗感情的异同,有一些同学失分较多,原因在于对老师平时强调的知识没有及时加以巩固,以及表述不清;第3题是综合性活动:举办读书活动。
考查了名句积累、设计报告会方案、推荐文学名著和谈读书认识。
重视积累和能力的测试。
我调查了一下,绝大多数学生敢于结合平时所学和课外阅读进行大胆作答,失分不多,但还是少量学生暴露出课外积累和阅读的匮乏。
本题考查知识面全,面向广大学生,重难点突出,既有基础认知题目,又有创新开放范围,起到了很好的检测和指导作用。
第二大题收入3个阅读题,题材各异,其闪光点是试题体现出了很强的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人格精神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题为散文阅读,从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本题
文章不难理解,题目紧扣原文出题,之所以有部分学生答得不够理想,主要是对课文理解不透彻,语言表达不到位,可见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有待加强指导。
第(二)题为议论文阅读。
此篇阅读分析就“尊师”问题对学生进行了熏陶教育,学生在答题的同时受到了思想启迪,本题中第8小题学生由于内容不全面(尊师和重教两方面)和语言表述不到位而得分不完整。
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考察字词句翻译、节奏划分及文学常识。
考查难度不大,但却由于对句子的翻译不准确而丢分,这是老师平时教学的失误,只是点到而没有做严格的要求。
最后一题比较这两篇文言文语言表达上的异同,学生有些失分,也主要是表达不清。
第三部分为写作,是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任选其一。
要求学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我觉得这个题目,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发,比较好写,若能精心选材,巧妙组织,工于语言,主题突出,是可以得高分的。
但实际情况不是太好,高分段不多,究期原因,主要有:1、题材不新颖,如父母送伞,同学帮忙,话题略显俗套页无新意;2、语言不够优美生动。
对于这类主题,学生采用抒情性强优美语句来表达,是很能感染人的。
3、叙述不清,主旨不鲜明,不怎么感动人心。
看来学生在选项材、组织、表达方面还需进一步训练,教师进行专题指导。
三、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
这次考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个别同学在答题时潦草马虎,不注意书写,思考不深刻,表述过于简单,以致出现时间冗余,无所事事的现象。
2.部分同学知识面较窄,课外知识贫乏,应变能力不强。
3.写作题中,个别学生拘泥于原材料,题材陈旧,内容空洞,文章缺乏时代气息,缺乏真挚的情感,文面较差。
4.学生阅读量不够,有待扩大阅读面。
今后教学策略:
中考之后,教学将进入初中语文总复习阶段,目标直指中招考试。
因而在复习内容、进程的安排上,突现全面复习,备战中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本复习
认真领会新课标,分析中考试说明及去年的中考试题,突出课文中的重点,如文言文、现代诗文的复习,力求贴近中考;同时又注重面的铺展,使学生明确题在课本外,能力在课本内的道理,正确指导自己的复习。
2、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是毕业复习的重头戏,本着广与透的原则,不让学生做夹生饭。
对每个考点,老师先给学生以理论上的指导,然后精选部分习题,老师先做,以确保题目的典型性与规范性,最后择取典型试题进行检测,力争使每个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有较大的收获。
3、阅读训练
初三年级与其他年级的阅读不一样,既需有广的面,又需有深度与精度。
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基础差,无学习习惯等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一种既有时代性,又能突现语文特色,人人都有收获的语文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