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单元整合5

合集下载

2017-2018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1单元整合

2017-2018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1单元整合

二、怎样评价梭伦改革
1.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梭伦被称 为“第一位平民领袖”。但是,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梭伦改革又 具有不彻底性。 2.从背景和效果看:梭伦改革是在社会矛盾尖锐,贵族政治面临 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过改革,社会矛盾得到缓和,开辟了一 条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但是出现了许多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地方 政治派别。 3.从内容看 (1)经济领域的改革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 隶的厄运;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提高了雅典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 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 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第(1)问寡头政治的弊端根据材料一 “他们的奴隶地位”、“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等句概括作答;社会危机主要从阶级矛盾、 社会局势、 经济发展等角 度作答。 第(2)问根据教材基础知识作答。 第(3)问“根本原因”从阶级 利益角度作答,或按照教材说法即无法根本解决平民与贵族之间的 矛盾;“观念”根据教材基础知识作答。
一、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可以从积极与消极两个 方面分析。 1.积极方面 (1)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为雅典实行 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 (2)梭伦改革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2.消极方面 (1)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2)氏族制度和贵族势力仍然存在。 (3)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课件:9.4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课件:9.4

提示:袁世凯出卖维新派确实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 本原因。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资本主义不发达。
3.戊戌变法昙花一现,说明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是走不 通的。(√)
提示:在中国,由于资产阶级发展力量太慢,资产阶级力量太小, 其知识分子虽然掀起了改革运动,但很快就失败了。
诗中的“南海”“君王”分别指的是谁?你怎样看待谭嗣同的 “国之昌盛需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精神!
提示:康有为、光绪帝。表现了谭嗣同为国家强盛不惜பைடு நூலகம்牲生命 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激励着越来越 多的中国人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习目标 1.课程标准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2.学习要点 (1)新旧势力围绕人事任免权的斗争。 (2)光绪帝授密谕、光绪帝接见伊藤博文、戊戌政变等史实。 (3)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失败的教训。 3.探究问题 (1)探究引发戊戌政变的因素。 (2)探究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3.历史意义 (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君主立宪 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提示: (1)反对变法。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 (2)改革道路艰难、曲折,改革不是一帆风顺。
二、百日维新的失败 1.导火线 (1)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召见谭嗣同等人商议对策,授以密 谕。 (2)谭嗣同带密谕夜访袁世凯。 (3)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2.经过 (1)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囚禁光绪帝。 (2)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军机四卿”。 (3)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措施全被取消。 3.结果:“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优化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5-2

优化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5-2

卡尔文和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材料研读 材料一 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 帝。 ——马丁· 路德 材料二 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 救,谁将被毁灭。 ——约翰· 卡尔文 互动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 路德与卡尔文主张的异 同。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所产生的积 极作用。
探究点
材料解读:本题考查马丁· 路德和卡尔文宗教改革主张的异同。 材料一提出“只有通过信仰……才能回报上帝”,材料二提出了“上 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可见两者都认为信仰可 以得救,但卡尔文提出了“先定论”。 要点提示: (1)共同主张:信仰得救。不同主张:卡尔文还提出了 “先定论”。 (2)积极作用: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作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
概况
作用
知识点三 宗教改革的影响(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 提示:
性质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思想上,否定了天主教权威,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2)政治上,为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 积极 器;卡尔文教在日内瓦的政治实践提供了未来资产阶级政权 影响 的雏形;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3)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荷兰、英国、法国资 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第一批资本主义强国 消极 带有宗教的局限性,如宗教迫害、宗教纷争不断 影响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目 标 导 航 1.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状 况 (1)德国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 革 (2)瑞士卡尔文的宗教改革 (3)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 革 (4)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 宗教改革 (5)天主教会的改革 2.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民 族国家的诞生;资本主义的 发展;思想解放运动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课件:2.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课件:2.1

判断正误 1.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 其转型的总趋势是旧贵族势 力的分化及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
提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文化都发生了 巨大变化,总的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奴隶制的瓦解及封建制的确立。
2. 春秋时期, 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目的是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 ×)
提示:春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私田,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影 响到国家的赋税收入。为了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鲁国实行“初税 亩”,无论公田还是私田,都按土地的实有亩数收税。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新情境· 激趣引航 位于河南省民权县的葵丘会盟台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在这里召集诸侯会盟,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 力表彰。在盟会上,齐桓公代表各诸侯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其 主要内容是,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 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同时,还 约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通过葵丘会盟,齐桓 公终于达到了联合诸侯称霸中原的目的。这次会盟,标志着齐桓公成 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 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3. 春秋时期的改革与战国时期的改革, 其不同之处主要是改革的 性质。(√)
提示:春秋时期各国改革大多属于奴隶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 而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则基本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新知预习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社 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表现 (1)经济上 ①农业: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加上兴修水利、农田施 肥等措施,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各行业都有新的成就。 ③商业: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阶级关系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 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阶级 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 第一单元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共53张PPT) (共53张PPT)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 第一单元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共53张PPT) (共53张PPT)

学习难点:
如何分析认识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回顾旧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
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
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
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改革公民大会; 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 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1.雅典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农业﹑工商业的发展
2.政治背景:贵族政治所引发的社会动荡 Nhomakorabea★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1.雅典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农业﹑工商业的发展
2.政治背景:贵族政治所引发的社会动荡 A.雅典城邦的形成与阶级构成 ①“荷马时代”: ②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 ①原因: ②表现: B.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的激化 ③影响:
2.政治背景:贵族政治所引发的社会动荡 ——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 3.经济背景——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4.主观条件——梭伦成为执政官
雅典城邦 国家产生
贵族制国 家确立
经济 发展 农 工 商 以 及 贸 易 得 到 发 展
阶级 变化
公民内部 斗争激烈
前 9 ︱ 前 8 世 纪
3.经济背景——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A、原因: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 农业生产力提高 B、表现:经济作物发展、手工业和造船业取 得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C、影响: ①.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 来源:经营工商业的一些沿海平民和贵族 ②.雅典公民发生分化与矛盾: 平原派——贵族: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山地派——下层平民:主张激进的民主政治 海岸派——工商业者: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海岸派和山地派都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

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专题五专题小结与测评

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专题五专题小结与测评

纺织技术、冶铁技术等不断进步,新产品 不断涌现。
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发展的影响
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技术先进;民营手 工业则更加灵活,创新性强。
丰富了商品种类,提高了商品质量,促进 了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
国内外贸易往来及市场形成
国内贸易的发展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国内贸易逐渐繁 荣起来,形成了多个商业中心。
简要介绍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 教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及对中国文化 的影响。
道教传播及影响
阐述道教的起源、发展及主要教义, 探讨道教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科 技等方面的影响。
中外文化交流成果展示
中外文化交流历史背景
概述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包括丝绸之路的开辟、唐朝的对 外开放政策等。
中外文化交流成果
重要历史事件梳理
A
工业革命的扩展
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促进 了这些地区的经济腾飞和城市化进程。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欧美主要国家如法国、德国、美国等相继 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资本 主义制度。
B
C
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 断壮大,国际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成为推动 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 专题五专题小结与测

汇报人:XX 20XX-01-13
目录
• 专题概述与背景 • 政治制度变革及影响 • 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 • 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 • 科技创新与发明创造 • 艺术瑰宝与审美追求 • 测评总结与展望
01 专题概述与背景
专题内容回顾
专题五主要探讨了19世纪中后期的世界历史,包括工业革命 的深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等重要内容。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单元整合5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单元整合5

2.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英国宗教改革没有废除天主教的 教义和仪式,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在英国断绝与罗马教廷的 联系后,1539年亨利八世的宗教立场后退,声称天主教的任何信条 都是金科玉律,不能变更,并怂恿议会通过“取缔分歧意见六条款”, 肯定了天主教教义及实践中的主要部分,还宣布以恐怖手段惩罚宗 教中持不同意见者,前后有数千人被处以极刑。 3.清教属于新教派,后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由于英国 国教保留了大量天主教残余,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清除这些残余,因 而掀起了清教运动,并开始了与英国专制王权的斗争,并逐渐发展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单元整合
一、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1.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随着15世纪英国专制主义的初 步胜利,天主教会成为其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障碍,新兴市民阶层 和贵族都希望英国实行宗教改革,夺取天主教会的财产,促进工商 业的发展。1534年亨利八世在位时,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 是英国教会最高首脑,这充分反映了新兴民族国家的王权与天主教 会之间的矛盾。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Hale Waihona Puke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3.在精神文化方面,正是因为罗马教廷势力的削弱和影响的衰微, 导致天主教会无力维持其精神垄断。宗教改革使人们放弃了中世 纪统一教义的愿望,人们的思想由此得到解放,从而获得了独立思 考的自由,科学和自由的思想成长起来,从而促进了理性的勃兴,科 学和哲学的突飞猛进。 4.封建主义精神支柱的动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为即将到 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准备。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选修1全套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选修1全套PPT课件
②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
平原派(贵族): 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山地派(平民): 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 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海岸派(工商业者):
要求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 主张实行温和改革
平原派
(贵族寡头政治)
反对贵族专权, 要求改革
山地派
(激进民主政治)
海岸派
(温和改革)
(1)左面两幅图反映了当时雅典 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
措施
具体内容
恢复公民大会 作为国家最高
权力机关
… …所有公民 都有权参加
组成“四百人 … …前三等级
会议”作为公 公民可以当选
民大会的常设 (执掌最高统治
机构
权)
设立公民陪审 … …陪审员从
法庭作为最高 各个等级的公民
司法机关
中抽签产生
废除许多严刑 峻法,制订了
一些新法律
… …任何公民 有权提出控告
青铜器时代,在克里特等地区出现早期奴隶制国家
(二)荷马时代(BC11C---BC9C)
铁器时代的开始,各部落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三)古风时代(BC8C---BC6C)
希腊各奴隶制城邦形成,雅典和斯巴达 成长起来,政体多种多样,主要有君主制、 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等
雅典:君主制 →贵族制(BC7C) →僭主制
探究学习三:
1.改革国家权力机构的目的是什么? 2.梭伦如何改革国家权力机构的? 3.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三.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1.目的: 进一步打破贵族的专权 2.内容:
A.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 设机构 C.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D.废除许多严刑峻法,制订了一些新法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网络
综合归纳
2.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英国宗教改革没有废除天主教的 教义和仪式,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在英国断绝与罗马教廷的 联系后,1539年亨利八世的宗教立场后退,声称天主教的任何信条 都是金科玉律,不能变更,并怂恿议会通过“取缔分歧意见六条款”, 肯定了天主教教义及实践中的主要部分,还宣布以恐怖手段惩罚宗 教中持不同意见者,前后有数千人被处以极刑。
知识网络
综合归纳
2.它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促 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伴随着宗教统治模 式的瓦解,近代民族意识开始真正觉醒,民族国家迅速成长起来。 神性与人性、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融合,确立了人性的尊严和精 神的自主性,激发了人们勤俭生活、努力工作、追求成功的世俗热 情,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网络
综合归纳
3.在精神文化方面,正是因为罗马教廷势力的削弱和影响的衰微, 导致天主教会无力维持其精神垄断。宗教改革使人们放弃了中世 纪统一教义的愿望,人们的思想由此得到解放,从而获得了独立思 考的自由,科学和自由的思想成长起来,从而促进了理性的勃兴,科 学和哲学的突飞猛进。 4.封建主义精神支柱的动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为即将到 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准备。
知识网络
பைடு நூலகம்综合归纳
3.清教属于新教派,后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由于英国 国教保留了大量天主教残余,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清除这些残余,因 而掀起了清教运动,并开始了与英国专制王权的斗争,并逐渐发展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知识网络
综合归纳
二、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不论各国宗教改革的具体情况如何,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反对罗马 天主教会,实质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 封建统治的政治斗争。因此,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 的政治运动,其结果是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
单元整合
-1-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知识网络
综合归纳
一、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1.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随着15世纪英国专制主义的初 步胜利,天主教会成为其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障碍,新兴市民阶层 和贵族都希望英国实行宗教改革,夺取天主教会的财产,促进工商 业的发展。1534年亨利八世在位时,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 是英国教会最高首脑,这充分反映了新兴民族国家的王权与天主教 会之间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