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2

合集下载

禅诗禅诗一百首!【典藏】

禅诗禅诗一百首!【典藏】

禅诗-禅诗一百首!【典藏】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

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历代绝句禅诗一百首

历代绝句禅诗一百首

历代绝句禅诗一百首时间:2014-05-16 15:18:37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转载查看:421 评论:0内容摘要:0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0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0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0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05焰里寒冰...历代禅诗一百首五言古禅诗0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0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0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0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05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06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07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08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09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0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1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楚志他人诗)1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寒山诗)13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寒山诗)1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诗)15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

(弘一咏菊)16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

(朱放题竹林寺诗)17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王梵志禅诗)18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

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

(司空图牛头诗)19刀斧斫不开,灵机绝点埃。

十首经典禅诗大全

十首经典禅诗大全

十首禅意诗词,既有禅理,又有美意1、《悟道诗》
宋.柴陵郁禅师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2、《山居》
宋代释志芝
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夜晚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3、《禅悦二首·其二》
清代.张问陶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4、《天童山溪上诗》
北宋.王安石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

5、《拨棹歌·其一》
唐.德诚禅师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6、《六十年来狼藉》
宋·道济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

于今收拾归去,依然水连天碧。

7、《示徒》
五代.南台守安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8、《琴诗》
北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9、《寒山月华白》
唐.寒山子
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10、《裁缝诗》
元. 石屋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

量尽前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

唐寅的禅诗

唐寅的禅诗

唐寅的禅诗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是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书法、绘画俱佳,擅诗文。

唐寅的画作闻名,为“吴门四家”之一;诗文著名,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的作品收入《六如居士全集》中。

以下是他的两首禅诗:
- 《叹世之二》: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 《一世歌》: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和烦恼。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

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白头多。

禅诗精选:经典禅诗三百首

禅诗精选:经典禅诗三百首

禅诗精选:经典禅诗三百首佛教禅诗精选:最经典的禅诗三百首来自:乾元亨nqw0bmqb > 《待分类》禅诗,指的是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

自古以来,我国关于写禅诗的圣手非常多,作品数量达30000首之多,是我国古代诗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无相偈·六祖惠能大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僧院花·白居易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3、赠衡岳僧·怀素祝融高座对寒峰,云水昭丘几万重。

五月衲衣犹近火,起来白鹤冷清松。

4、题僧院·灵一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

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5、简寂观·灵彻古松古柏岩壁间,猿攀鹤巢古枝折。

五月有霜六月寒,时见山翁来取雪。

6、法华寺上方题江上人禅室·皎然路入松声远更奇,山光水色共参差。

中峰禅寂一僧在,坐对梁朝老挂枝。

7、欲归山留别韩潮州愈偈·大颠辞君莫怪归山早,为忆松萝对月宫。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8、马上作·贯休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辔璁珑。

行人莫讶频回音,家在凝岚9、木仙庵吟诗·吴承恩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清更新。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10、山中作·处默席帘高卷枕高攲,门掩垂萝蘸碧溪。

闲把史书眠一觉,起来山日过松西。

11、孤猿叫落中岩月偈·延寿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

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

12、千尺丝纶·德诚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13、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14、赠质上人·杜荀鹤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15、溪上遇雨二首·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次独晴。

禅诗百首(值得收藏)

禅诗百首(值得收藏)

禅诗百首(值得收藏)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汉文化背景下,以“无门”为法门的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被认为是最适合现代人根基修行的法门。

古往今来,禅门涌现了无数高僧大德,无数修行人通过禅宗的修行方法证得佛果,亦留下了大量生动活泼、蕴含生命终极答案的禅诗作品。

本文精选一百首禅诗以飨读者。

1.神秀禅师示法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2.六祖大师示法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神照本如禅师开悟诗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4.文偃禅师诗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5.分庵主开悟诗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6.本寂禅师诗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7.灵云志勤禅师开悟诗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8.五祖清演禅师开悟诗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9.神赞禅师蜂子投窗诗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10.虚舟普度禅师墨梅诗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11.程颢题淮南寺诗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12.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13.寒山禅师吾心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14.刘长卿送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15.王梵志我有诗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16.守安禅师南台静坐诗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17.悟新诗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18.惠洪禅师诗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经典禅诗100首

经典禅诗100首

经典禅诗100首南宋禅僧画家牧溪《布袋图》局部京都国立博物馆藏古往今来,禅门涌现了无数高僧大德,亦留下了大量生动活泼、蕴含生命终极答案的禅诗作品。

本文精选一百首禅诗以飨读者。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分庵主开悟诗)牧溪作品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牧溪《竹鹤图》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牧溪《叭叭鸟图》日本国立美术馆藏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济公的四首禅诗

济公的四首禅诗

济公的四首禅诗《济公的四首禅诗赏析》一、原文1. 《饮酒》何须林景胜潇湘,只愿西湖化为酒。

和身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

2. 《临江仙》粥去饭来何日了,都缘皮袋难医。

这般躯壳好无知,入喉才到腹,转眼又还饥。

唯有衲僧浑不管,且须慢饮三杯。

冬来犹挂夏天衣,虽然形丑陋,心孔未尝迷。

3. 《颂》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4. 《题墨竹》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好似葛陂龙化后,却留清影在虚堂。

二、衍生注释1. 在《饮酒》中,“潇湘”是指湖南境内的潇水和湘水,常被视为风景秀丽之地。

这里济公表达不需要像潇湘那般胜景,只愿西湖化为酒。

2. 《临江仙》里的“皮袋”是佛教用语,指代人的身体。

“衲僧”是指和尚。

3. 《颂》中的“狼藉”可理解为济公过往生活的随性、不羁,四处漂泊的状态。

“东壁打到西壁”描述自己过去的经历动荡不安。

4. 《题墨竹》中“葛陂龙”是一个典故,传说东汉费长房遇到仙人壶公,壶公让他骑竹杖归家,竹杖到葛陂就化为龙。

这里用来说竹的不凡。

三、赏析1. 《饮酒》- 主题:表达了济公对自由、随性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 情感:充满了豪放不羁的情绪,他不在乎常规意义上的美景,而是有着奇特的想象,想要西湖化为酒,自己躺湖边饮酒,这种想法非常超脱。

- 表现手法: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西湖想象成酒,极具想象力。

2. 《临江仙》- 主题:对尘世中人们执着于身体需求(饮食等)的一种看破。

- 情感:带有一种诙谐与超脱之情,觉得人们不断满足身体需求的行为是无知的,而和尚则可以更加超脱。

- 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把凡人对身体需求的执着和衲僧的超脱进行对比。

3. 《颂》- 主题:表达了济公对自己过往生活的总结和回归自在境界的感悟。

- 情感:有一种经历沧桑后的淡然,尽管过去狼藉、动荡,但如今回归到一种宁静的心境。

- 表现手法:采用直叙的方式,简洁地叙述过去和现在的状态。

4. 《题墨竹》- 主题:通过对墨竹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直接说诗,而禅在诗外是真禅;诗以无禅,而诗在禅中是好诗。

此两者皆不可自作玄虚——关键在“自作”二字,玄虚如改“自作”为“自生”,则有别趣——亦不失为禅。

无论是禅是诗,都以脚踏实地为第一。

如语近缥缈,亦要人人会得,吟咏之余,会心一笑,直至“出门一笑大江横”。

此种会心有多少气象!如此,得禅之真谛,亦得诗之妙旨矣!
禅诗可分为直截了当、曲折迂回两类。

前者近说理,后者多渲染。

若以此二者分高下,则在于,诗人之诗不妨说理中有风流雅致,而禅家之诗不妨渲染中有精深妙理。

此处所以置说理于诗人、渲染于禅家,盖禅家往往欲先说理,而诗人往往欲先渲染也。

但无论如何,说理不能“腐”,渲染不能“俗”。

“腐”在教训口气,“俗”在排比辞藻。

一涉腐、俗,在禅则理浮,在诗则味薄。

浮浅之理,说他做甚?轻薄之味,唱之何益?所以,禅师谈禅,分明是在作诗,虽然诗面无禅,而句句清风,荡开波心,只是一首诗;诗人作诗,分明是在谈禅,看似诗里无禅,而层层青翠,剥开笋心,只是一个禅。

达此境界才高。

参禅当然能悟道,作诗也定当升华!
试拈几句古人是诗也是禅,以诗谈禅,以禅赋诗之作,以为上文之衬托,但在援引之前,还要为上文补充一层意思,这就是:高僧有但以禅思指示学僧者,只在用韵语、排句形式,而未必是想作诗,所以佛家有个“偈子”的程式,此类作品不必以诗曰之。

甚至有大德著作讲理明白、直人人心的韵语,也不是诗。

长短莫论,都可作“偈”论。

只可惜,近来有多少语者,都把历代大师用来开悟学人的名偈当作诗一一禅诗来对待。

这些圣作,若论佛心禅理,岂是我辈能明白的?若从诗之角度论,但以“不搭界”论可矣。

所以如今有些著作,动则可录“禅诗”数百至千首,把僧人、诗人之作品,凡沾一点佛理禅理,甚或有一点仙道之气的诗句,都一律命之为“禅诗”。

笔者不才,期期以为不当。

展开自古及今汗牛充栋之书卷,能称得上禅诗者有多少?而上乘之作又有多少?仁智不同,取舍各别。

大诗人之诗句可有禅趣,也可无禅趣;高僧之禅法可有诗味,亦可无诗味。

然而,有禅趣之诗多是上乘之诗,有诗味之禅,亦是绝妙之禅。

可惜此类精品传世不在多数,若将沾溉雨露之苗,皆视为参天大木,还是那句——期期以为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