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赵家碥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护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护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护坡是指为了防止坡面的侵蚀和滑坡,保护坡面的安全稳定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治理措施。
护坡常见的方法包括植被护坡、石笼护坡、混凝土护坡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地质灾害频发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护坡治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地区的护坡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寻求最经济、有效的护坡方法,为相关地区的护坡决策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调研护坡治理情况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护坡治理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当地不同地质条件下护坡措施的应用情况,分析各种护坡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
2. 护坡方法的技术分析对现有的护坡方法进行技术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势,探讨其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3. 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对不同护坡方法的投资和维护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其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找出最经济、有效的护坡方法。
4. 生态环境评价考虑护坡治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不同护坡方法的生态环境效益,找出既能实现护坡目的又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方法。
5. 护坡治理方案设计结合前期研究结果,设计具体的护坡治理方案,提出对应的施工方案和工程预算。
四、研究方法1. 实地调研通过走访不同地区的护坡工程现场,了解当地不同护坡方法的实施情况,收集相关资料。
2. 文献资料调研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不同护坡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情况,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 统计分析通过对不同护坡方法的技术参数、成本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4.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采用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对护坡治理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
五、研究成果1. 不同护坡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护坡方法的适用情况,找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2. 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比较各种护坡方法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找出最经济、有效的护坡方法。
3. 生态环境评价结果评价不同护坡方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方法。
滑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滑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我国地处地质灾害多发区,滑坡灾害频发,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滑坡进行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将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减少滑坡灾害对社会带来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滑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制定滑坡治理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提高滑坡治理的效果和效率,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搜集和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滑坡灾害的分析研究,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为滑坡治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滑坡治理的可行性分析1. 滑坡治理的必要性滑坡是地质灾害中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自然灾害,其发生频率高,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滑坡进行治理是必要的,可以减少滑坡灾害对社会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滑坡治理的可行性滑坡治理的可行性包括治理技术的成熟度、治理成本的可控性、治理效果的可预见性等方面。
当前,我国在滑坡治理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治理成本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滑坡治理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科学设计和实施得以预见。
3. 滑坡治理的困难和挑战然而,滑坡治理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治理技术的不成熟、治理成本的高昂等。
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够有效地解决。
五、滑坡治理措施1. 加强滑坡监测和预警对于已经发生的滑坡,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滑坡发展的动态过程,以便采取相应的救援和防范措施。
2. 强化滑坡治理技术在滑坡治理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地质工程、植被恢复等,确保滑坡得到有效的治理。
3. 加大投入力度滑坡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六、结论滑坡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滑坡 治理 可行性报告

滑坡治理可行性报告1. 背景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我国,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滑坡灾害频发。
因此,对滑坡进行有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就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2. 滑坡治理的必要性滑坡不仅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房屋倒塌、道路中断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滑坡进行治理,能够有效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3. 滑坡治理的挑战滑坡治理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经济成本。
首先,滑坡治理需要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其次,滑坡治理涉及到大量的工程施工和设备投入,需要高昂的资金支持。
因此,在制定滑坡治理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
4. 滑坡治理的可行性探讨4.1 技术可行性滑坡治理涉及到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勘探、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手段。
在滑坡治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加固地基、排水降渗、植被恢复等多种技术手段,以减轻滑坡的危害程度,保障周边居民的安全。
4.2 经济可行性滑坡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工程施工、设备采购等方面。
然而,通过有效的治理措施,不仅可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还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从长远来看,滑坡治理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5. 滑坡治理的建议5.1 加强地质调查在制定滑坡治理方案前,需要对滑坡发生的地质背景、成因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2 综合利用技术手段在滑坡治理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学科的技术手段,选择合适的治理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3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滑坡治理的资金支持,为滑坡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经济保障。
6. 结论综上所述,滑坡治理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对于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滑坡治理工作中,应加强地质调查、综合利用技术手段、加大资金投入,以实现滑坡治理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治理工程方案设计、排危除险工作报告编写提纲

滑坡(崩塌、泥石流)治理工程方案设计编写提纲>—一、刖百包括工程概况,实施治理工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工程可行性研究论证通过情况,治理目标和任务,方案设计编制依据等。
二、地质环境条件包括隐患区交通位置、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及岩浆岩、地质构造与地震、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
三、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四、防治工程方案设计包括防治原那么,设计工况、参数确实定,防治工程方案设计比选,总体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和工程监测方案设计,设计工程量汇总等。
五、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条件、材料选择、施工交通及施工布置、施工机械基本要求、施工顺序及进度计划、施工管理与监理等)。
六、投资概算七、保障措施八、预期效益分析(附工程绩效表)附:勘查报告,工程立项论证意见、投资概算书、防治工程平面布置图、相关剖面图及工程设计图等。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排危除险工作报告编写提纲-AXX-.一、刖百包括工程概况、工程由来、组织实施概况二、地质灾害特征及危害含地质灾害发生过程、地质灾害灾险情规模及分布特征,威胁群众生命财产情况,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灾害发生原因及开展趋势分析,危险区划定等。
三、排危除险情况包括临灾处置、勘查设计、排危除险方案、施工组织、监测预警、组织实施等情况,完成的主要工程量,灾后重建等情况。
四、排危除险资金投入主要为灾发地财政先期支付的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预警、治理工程预决算情况C五、排危除险效益分析六、申请补助额度及资金使用方向附件:工程决策过程记录及纪要、政府(部门)决议等,地质灾害勘查报告、排危除险工程方案设计及专家审查论证意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招投标记录(确属抢险救灾需要来不及招投标的应按程序批准)及有关合同等,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槽记录和有关影像资料,实测竣工图,完成工程量汇总表,资金支付凭证及其汇总表,财务决算报告及审计意见或财政部门批复意见,初步验收意见等,并按2019年修订的《江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工程验收细那么》进行资料立卷整理。
边坡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边坡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目录1、前言 (1)1.1 学院概况 (5)1.2 立项依据 (6)1.3 目标任务及治理意义 (7)1.3.1目标任务 (7)1.3.2 治理意义 (8)2、环境条件 (8)2.1 地理环境条件 (8)2.1.1 交通位置 (8)2.1.2 气象 (9)2.1.3 水文 (10)2.1.4 边坡植被及现状建物 (10)2.2 地质环境条件 (11)2.2.1 地质构造及地震 (11)2.2.2 地形、地貌 (13)2.2.3 地层 (13)2.2.4 地下水 (14)2.2.5 不良地质作用 (15)3、北坡边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15)3.1 边坡特征及现状 (15)3.2 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7)3.2.1第二级边坡 (17)3.2.2第三级边坡 (18)3.2.3治理边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19)4、边坡治理的初步设计方案 (20)4.1 设计原则 (20)4.2 设计依据与标准 (21)4.2.1 设计依据 (21)4.2.2 依据的规范及标准 (21)4.3 初步设计方案 (21)4.3.1 设计计算 (22)4.3.2 支护方案 (23)5、投资估算 (25)5.1 估算编制依据及说明 (25)5.1.1 估算编制依据 (25)5.1.2编制说明 (25)5.2 边坡治理工程量 (25)5.3 投资估算 (26)5.3.1投资概算汇总 (26)5.3.2 分项工程概算 (28)6、项目实施保证措施 (45)6.1 组织管理 (45)6.2 资金管理 (45)6.3 技术保障措施 (45)7、治理工程效益及风险评价 (46)7.1效益分析 (46)7.2项目风险及不确定性因素 (47)7.2.1 风险分析 (47)7.2.2 不确定性分析 (47)8、结论与建议 (48)1、前言受学院基建处的委托,在我院2014年6月完成的《北坡场地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基础上,由我院进行编制学院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XX公路滑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XX公路滑坡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概述1.1任务由来XX县地处晋中盆地东北部。
东北与榆次相依,东南与榆社县交界,西南与与祁县毗邻,西北与清徐县接壤。
太长高速公路、国道108线、省道太长线、太邢线通过境内。
城关至左权等支线公路与多条县乡公路,沟通了全县各乡镇村庄的交通,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便了物质的交流,带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
2011年9月14日,XX县范村镇石堡寨村以西的省道太长线(太长线路线桩号K60+300~K60+510)北侧至太长高速公路用地界西南山体发生山体滑坡,山体滑落土体掩埋了省道太长线(K60+300~K60+510)左侧的边沟,并产生明显横向裂缝3道、纵向毛裂缝3道。
险情出现后XX公路管理段及时报告晋中公路分局,并采取了相关措施警示过往车辆。
滑坡的发生引起了晋中公路分局的高度重视,晋中公路分局分别于9月16日、23日两次派我公司技术员对本次灾害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初步确定山体滑坡的原因,认为对省道太长线XX境内(K60+300~K60+510)北侧山体进行勘查十分必要而紧迫。
为此晋中公路分局指定由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为下一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2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与任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查明省道太长线XX境内滑坡自然环境条件、滑坡特征、滑坡变形情况、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工程治理方案。
具体任务是:(1)评价滑坡治理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分析滑坡的物质组成、岩性和物理力学参数,确定防治工程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3)提出能够达到防治滑坡变形破坏的治理方案:(4)设计治理方案。
(5)投资估算。
1.3编制依据(1) 交通运输部2010年4月施行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2010年7月9日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以及交通部颁发的公路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方面的现行规范;(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1号《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公路工程估算指标》;(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7年第33号公告及行业标准JTG B06-200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7) 山西省交通厅文件《关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有关事宜的通知》(晋交便字【2008】298号),“关于印发《山西省交通厅执行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试行)》的通知”(晋交公字【2008】345号),“关于试行《山西省关于贯彻执行(96)部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的若干规定》(晋交科字【1997】56号)的通知;1.4地理位臵及交通勘查区范围位于XX县主城区以东,省道太长线K60+300~k60+510以北,北侧至太长高速公路用地界,面积约0.032km2。
最新版滑坡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滑坡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立项依据和意义 (1)1.1任务由来 (7)1.2滑坡概况及危害情况 (8)1.2.1 滑坡概况 (8)1.2.2滑坡危害情况 (8)1.2.3防治工程等级确定 (9)1.3立项依据 (10)1.4项目的意义 (10)1.4.1能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危害,保障灾害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01.4.2能有效缓解当地土地资源稀缺与人口资源增长的矛盾 (10)1.4.3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精神和政策 (11)2 滑坡区社会经济状况 (12)2.1地理位置与交通 (12)2.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2)3 滑坡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13)3.1滑坡区自然地理概况 (13)3.1.1地形地貌 (13)3.1.2水文 (13)3.1.3气象 (14)3.2区域地质概况 (18)3.2.1地层岩性 (18)3.2.2构造 (20)3.2.3地震 (21)3.2.4新构造运动 (22)3.2.5水文地质条件 (22)3.3滑坡基本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24)3.3.1滑坡基本特征 (24)3.3.2滑坡形成机制 (27)3.3.3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27)4 滑坡治理的目的和任务 (35)4.1项目目的 (35)4.2目标任务 (35)5 滑坡治理主要内容 (37)5.1治理范围 (37)5.2搬迁避险方案 (37)5.3工程治理方案 (38)5.3.1 滑坡推力计算 (38)5.3.2 工程治理方案 (40)5.4防治方案比选与推荐 (41)5.4.1技术比选 (42)5.4.2工期比选 (42)5.4.3投资概算比选 (43)5.4.4综合比选推荐方案 (43)6 滑坡治理技术路线 (45)6.1技术路线 (45)6.2工作方法 (46)7 滑坡治理实施方案 (48)7.1基本原则及指导思想 (48)7.2工程部署 (48)7.3实施方案 (48)7.4实施方案工程量 (49)8 项目起止时间及年度工作计划安排 (50)8.1项目起止时间 (50)8.2年度工作计划安排 (50)9 项目现有工作基础条件和保障措施 (51)9.1项目现有工作基础条件 (51)9.2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52)9.2.1质量保证措施 (52)9.2.2安全保障措施 (53)9.2.3资金保障措施 (54)9.2.4项目实施后续保障措施 (54)10 项目经费概算和资金筹措 (56)10.1项目经费概算编制说明 (56)10.2项目经费概算 (56)10.3资金筹措 (60)11 经费使用方向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61)11.1经费使用方向 (61)11.2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61)11.2.1经济和社会效益 (61)11.2.2生态环境效应 (62)12 项目风险与不确定因素 (63)12.1项目风险性分析 (63)12.2不确定因素分析 (64)附件:1、**社**滑坡工程治理方案费用概算书2、**社**滑坡治理工程方案一抗滑桩计算书3、**社**滑坡治理工程方案一抗滑挡墙计算书附图:1、**社**滑坡区地形地质图、剖面图(01)2、**社**滑坡治理工程(可研阶段方案一)施工布置图(02)3、**社**滑坡治理工程(可研阶段方案二)施工布置图(03)1 立项依据和意义1.1 任务由来**隶属四川省**,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宜宾地区西端、金沙江下游北岸。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四川省地震灾区第三批(第三期)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任务书的通知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四川省地震灾区第三批(第三期)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任务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0.03.24•【字号】•【施行日期】2010.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四川省地震灾区第三批(第三期)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任务书的通知各相关市(州)国土资源局、各受委托主体单位及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四川省地震灾区第三批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项目设计书审查情况,经四川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第16次厅务会审议通过,我厅于2009年8月6日下达了四川省地震灾区第三批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项目任务书(川国土资函[2009]1042号)。
近期,各项目承担单位已按要求提交了勘查工作成果报告,并经技术专家审定。
根据勘查工作成果报告技术审查情况,结合我省震后重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现将四川省地震灾区第三批(第三期)62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任务随文下达,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严格遵照执行。
一、及时完善并提交前期成果对已通过审查但尚未提交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复核的项目,各项目承担单位尽快将修改完善后的勘查成果报告提交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复核。
对已通过专家复核的,各单位应严格按照专家审查和复核意见,尽快对勘查工作成果报告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提交至各相关市(州)国土资源局。
对于同一项目的勘查、设计工作由不同项目承担单位分别承担的,勘查工作成果报告经专家复核通过后,勘查单位要主动与设计单位衔接,全面移交勘查工作成果资料,以供设计单位开展施工图设计工作。
对于因勘查工作成果资料移交不及时、不全面而导致施工图设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我厅将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乃至取消参与四川省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资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南江县赵家碥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河北省地勘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南江县赵家碥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南江县赵家碥滑坡应急勘查报告委托单位: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承担单位:河北省地勘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资质等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甲级勘查证书编号:国土资地灾勘资字第20062103017号队长:李文广总工程师:仲立刚审核:贾占锋项目负责:郭玉平报告编写:郭玉平杨宝刚刘向军吕红孙全义梁富岭王志恒耿兴涛编制日期:1前言 (1)1.1任务由来 (1)1.2主要目的与任务 (1)1.3勘查工作描述及建议方案 (1)2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2.1地质灾害灾情评价 (1)2.2必要性和紧迫性 (2)3地理地质环境 (2)3.1自然地理条件 (2)3.2环境地质条件 (3)4 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3)4.1地质灾害基本特征 (3)4.2稳定性评价 (4)5地质灾害体防治工程方案比选 (4)5.1防治目标与原则 (4)5.2 设计工况、参数和标准的确定 (5)5.3防治技术方案的设计 (5)5.4不同方案的分项设计 (5)5.5防治工程方案的比选与推荐方案 (6)6工程监测设计方案 (10)6.1监测工作的任务和目的 (10)6.2监测设计方案主要技术依据及原则 (10)6.3监测工作现状 (11)6.4监测工作方案 (11)7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12)7.1施工条件 (12)7.2天然建筑材料 (12)7.3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图 (12)7.4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基本要求 (12)7.5施工顺序及进度计划 (13)7.6施工管理与监理 (13)8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14)8.1环境影响评价 (14)8.2经济、社会、减灾效益评价............................................................................................................................... 15 附图南江县赵家碥滑坡治理工程方案平面布置图………………………………………………1张锚索平面布置图………………………………………………………………………………1张锚索纵剖面布置图……………………………………………………………………………1张锚索及锚墩设计图……………………………………………………………………………1张抗滑桩横剖面布置图…………………………………………………………………………1张抗滑桩纵剖面布置图…………………………………………………………………………1张抗滑桩配筋图…………………………………………………………………………………1张挡墙平面布置图………………………………………………………………………………1张挡墙剖面图……………………………………………………………………………………1张挡墙断面图……………………………………………………………………………………1张挂网锚喷剖面图………………………………………………………………………………1张挂网锚喷祥图…………………………………………………………………………………1张附件设计计算书预应力锚索治理工程方案设计计算书抗滑桩治理工程方案设计计算书投资估算书预应力锚索治理工程投资估算书抗滑桩治理工程投资估算书挡墙方案投资估算书截排水沟投资估算书1前言1.1任务由来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南江县发生和造成了大量的地质灾害与隐患,考虑到南江县震后重建计划,为尽快查明该区域地质灾害的规模、稳定性、危害性等并为地质灾害防治设计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为此,2008年11月19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下达了《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川国土资办发[2008]114号),受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委托,河北省地勘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承担开展南江县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应急勘查项目赵家碥滑坡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和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为下一步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2主要目的与任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南江县赵家碥滑坡自然环境条件、滑坡特征、滑坡变形情况、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可供比较的两套工程治理方案建议,为防治工程方案选择和防治工程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任务是:(1)评价滑坡治理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分析滑坡的物质组成、岩性和物理力学参数,确定防治工程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3)提出两种以上能够达到防治滑坡变形破坏的治理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技术对比、施工可行性对比、投资估算对比,在此基础上,确定最终的治理方案。
(4)设计各治理方案相关的主要图件。
(5)概要评价工程效益。
1.3勘查工作描述及建议方案1.3.1勘查工作描述按照南江县赵家碥滑坡勘查设计及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要求,基本完成了赵家碥滑坡勘查的地质测量、测绘、钻探、井探、槽探、物探、室内试验等工作。
查明了赵家碥滑坡的分布范围、规模、类型,滑坡体地层、成因,滑体结构特征,滑体空间特征,滑体、滑带、滑床的物质组成,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地质条件及诱发滑坡的影响因素,取得了滑体、滑面(或滑带)和滑床的物理力学指标,提供滑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工程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
分析了滑坡形成机制,评价滑坡的稳定性,为滑坡应急治理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及设计参数。
1.3.2建议方案根据赵家碥滑坡勘查论证,滑坡的结构与特征,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提出了主要两套滑坡治理方案,即方案一预应力锚索治理方案,方案二抗滑桩治理方案及截排水沟方案。
防止滑坡后缘东侧陡坎落石伤人挡墙防治方案和在陡坎上挂网锚喷护面方案。
本次可行性研究是在《四川省南江县赵家碥滑坡应急勘查报告》成果基础上编制的,编制工作于2009年2月3日开始,3月1日结束。
2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1地质灾害灾情评价2.1.1地质灾害分布位置、规模、范围赵家碥位于南江县城南部南江河右岸赵家碥山坡上,根据现场地面调查该滑坡为一老滑坡(以下称为①号滑坡),滑坡体类型为岩质滑坡,主要由侏罗系泥岩和砂岩构成。
平面上呈不规则形态,滑坡东西两侧为冲沟地貌形态,东侧沟谷较开阔,西侧沟谷较窄为v型谷,滑坡边界范围滑坡两侧边界条件较清晰。
滑坡体后缘边界受风化剥蚀及山体崩坡积物的填埋,界线比较模糊,据探槽揭露后缘陡坎高3.0m左右,以地形坡度变化较大的地带为边界。
前缘因人类活动强烈,对前缘地貌形态进行了破坏和改造,剪出口表现不明显。
通过本次调查,本次以和平饭店切坡、朝阳村一社坡体前缘临界空面为界,作为本次潜在滑坡的剪出口。
地形总体趋势呈北高南低,坡面多呈阶梯状,每阶高1.0~3.0m不等,地形坡度一般20—25°,前缘为坡度角为40~50°的陡坡,滑坡后缘边界以外地形坡度角为50~60°。
滑坡前缘高程484-490m,后缘高程550-570m,相对高差60-80m,长约240 m,宽300m,滑体体积约70.4³104m3,属中型滑坡。
滑坡主滑方向170°,大致呈南北向展布,与地形坡向基本一致,为顺层滑坡。
斜坡体上基岩裸露,村民将基岩上部分薄层残积土作为菜地和耕地。
2006年3月修建和平饭店时,在①号滑坡前缘东部进行了人工切坡脚,形成了高约30m的陡立边坡,造成边坡滑塌和房屋倒塌,并产生了许多地裂缝,因此将这次人为因素引起的滑坡定为新滑坡(以下称为②号滑坡),新滑坡范围主要以滑坡体地裂缝为界。
该滑坡地裂缝东边界基本与老滑坡重合,西边界当时修饭店时已进行了坡体的卸荷,清除了部分滑坡体,种植了树木,地裂缝已不存在,西边界以冲沟为界。
后缘以LF3号裂缝为界。
前缘高程为496.6m。
②滑坡面积约为6.0x103m2,体积为6.6³104m3。
2.1.2主要危及对象赵家碥滑坡失稳后将危及和平饭店建筑群,朝阳村一社64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波及到滑坡后缘东侧南江县第四小学学生的安全。
2.1.3地质灾害体破坏后造成损失估算滑坡失稳后将造成和平饭店建筑群面积共计19600m2,总投资6100万元,64户民房及学校的损失估计900万元,合计估算损失约7000万元。
2.2必要性和紧迫性南江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交通中心,据勘查成果资料,经稳定性分析计算,②新滑坡在持续不利工况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可能进一步降低,影响和平饭店建筑群、朝阳村一社村民的安全,给灾后重建顺利进行及南江县的交通和旅游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同时,还将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稳定,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十分巨大。
由此可见,对南江县赵家碥滑坡进行一定的工程治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和紧迫的。
3地理地质环境3.1自然地理条件南江县隶属四川省巴中市,地理坐标东经106°27†~107°08†、北纬31°53†~32°45†。
东邻通江,南与巴中毗邻,西接广元旺苍,北与陕西南郑县相连。
区内广旺铁路延伸至乐坝,主干公路通旺苍、巴中、南江、陕西南郑,交通尚属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图1—1)。
全县幅员面积3417km2,下辖48个乡(镇),522个行政村,总人口约65万人。
受地形条件制约,县域内红层区的乡(镇)级公路尚在完善之中,村级交通不便。
南江县交通位置图图3-13.1.2气象水文(1)气象南江县属四川盆地东北边缘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山上山下气候差异悬殊。
海拔800m以下,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大陆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具春迟秋早而短,夏季无明显高温时段,光热条件较好的特征;海拔1000m以上,气候阴凉,春迟秋早,夏短冬长,光照条件差;海拔1400m以上,气候阴冷潮湿,春秋相连,冬长无夏,光照条件差,不同年份气候差异大。
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6.2℃,多年平均降雨量1111.3mm,总体上气候温和,降雨充沛。
(2)水文南江县境内溪河众多,河道蜿蜒。
区内河流主要为南江河,发源于玉泉乡九根树,流域面积2347.4 km2,县内河道长121.7km,天然落差1346m,河道比降11.1‟。
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其最大支流赶场河(明江)发源于铁船山南麓木竹垭,于下两镇注入南江河,全长95.8km。
它在北部山区切割较深,而南部切割相对较浅,属典型山区河流,具猛涨猛落的特点,其在南江县出口处多年平均迳流量为17.1³107m3。
县域内主干河流流向由北向南,河谷具有由深、窄、陡至浅、宽、缓,河网密度由密至疏,河流岸坡较陡峭,河间地狭长单薄的变化趋势。
河流沿岸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区域,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较严重。
3.2环境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区内地形总体上北高南低,一般海拔1300—2000米,最高点光雾山海拔达2507米,地貌形态为浅、中切割剥蚀(侵蚀)—构造中低山地形,表现为单面山、似单面山、桌状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