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人民版》1

合集下载

2016版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人民版】5

2016版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人民版】5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卷(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彻底划清了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界限,从根本上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使新中国走上了真正独立自主外交道路的外交战略是A.“和平共处” 原则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原则C.“另起炉灶” 原则D.“求同存异” 原则解析:“彻底划清了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界限”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外交,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与之无关。

答案:C2.1949年10月31日,新中国首任驻外大使王稼祥一行乘专列抵达克鲁鲍特金巷十三号。

在这里,王稼祥主持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这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异国升起,标志着新中国已走向世界。

材料中“异国”是指A.朝鲜B.苏联C.缅甸D.日本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

答案:B3.建国初期,不可能在两个超级大国中间奉行中立、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战略,使自己超脱于冷战之外。

这表明选择“一边倒”战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政府的态度B.国内外客观形势C.人民的意愿D.中国的外交政策解析:“一边倒”外交方针是当时国际国内客观形势所决定的,是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共同作用的结果,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的依据是B项。

答案:B4.新中国外交对象局限在苏联以及东欧几个少数国家。

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我们一再宣称晚建交比早建交好,对他们主动地去做一些必要的争取工作。

但在第一次建交高潮后一直到1954年10月,无一建树。

这反映了“一边倒”外交政策A.使新中国在外交上陷入困境B.造成了中国外交战略上的不平衡C.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是导致与西方国家对抗的主要因素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外交对象局限在……”“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无一建树”,可知“一边倒”外交政策带来的外交格局的不平衡,B项正确;A、D两项中“困境”“主要因素”的表述不准确;C项与材料无关。

2016安徽高三百校大联考全国Ⅰ卷

2016安徽高三百校大联考全国Ⅰ卷

2016安徽省高三百校大联考(全国Ⅰ卷)物理参考答案一、简要答案: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BADDBDACDBD22(1)5.2 (1分) (2)连接滑块的轻绳与气垫导轨平行 (1分)(3)两遮光条间的距离 (1分) ])(1)(1[221222t t x d ∆-∆ (1分)(4)BCD (2分)23(1)B ;D (2分) (2)连图见解析(2分) 左 (1分)(3)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关系是非线性关系;小灯泡的功率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答对任一条都给分) (2分) (4)D (2分)24(1)M mga μ=(2)k mgg v v x x x μμ--=-=∆222012 (3)m g L mv E P μ-=2021 25 (1)2.5m/s (2)s 14≈m t33(1)BCE (5分) (2)(ⅰ)1122T V V T =, 1322P V V P = (ⅱ))(121V V P W Q --= 34(1)56(3分),a (2分) (2)(ⅰ)t 1时刻P 质点沿y 轴负方向振动;t 2时刻P 质点沿y 轴正方向振动。

(ⅱ)60m/s35(1)ABD (5分)(2)(ⅰ)gL v v μ2541203-=(ⅱ)m g L mv E Pm μ458120-=二、详细解析:14.C 解析: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 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故A 错;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两点间距离越大,电势差越大,故B 错; 当B 与I 平行时,通电导体也不受磁场力,故D 错。

15.B 解析:俄战机水平加速飞行时,飞机受到除重力之外其他力的合力方向斜向前上方,大小等于()()22ma mg +,选项A 错、B 对;导弹在加速向上飞行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导弹处于超重状态,选项C 错;导弹要从后部击中飞机,导弹的水平速度一定要大于等于飞机飞行的速度,选项D 错。

2016版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人民版】7 含答案

2016版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人民版】7 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卷(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有学者指出,梭伦改革是“唯财是举”(选官以财产的依据)。

这种改革的经济基础在于A.农业经济的落后B。

工商业的发达C。

海外贸易的兴盛D。

债务奴隶的消失解析:“唯财是举”主要是指梭伦以财产等级制度为主的改革措施,主要是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这是当时雅典工商业发达的反映,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2。

亚里士多德说:“个体只有在属于雅典时,其存在才有意义.不属于雅典的个体非鬼即兽。

"据此判断亚里士多德A。

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B。

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C.反对神学对人理性的严重束缚D。

主张社会精英统治雅典解析:由材料中的“个体只有在属于雅典时,其存在才有意义.不属于雅典的个体非鬼即兽”和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材料强调的是公民个体和城邦的关系,城邦利益高于一切,故选B项.A项只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

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项中“精英统治”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含义。

答案:B3.梭伦说:“我们制定了不分贵族、一视同仁的法律,为每个人都规定了公平的正义。

”但是却将公民按财产的多寡分为四等,即五百斗级、骑士级、双牛级和日佣级,并分别赋予每个等级的公民不同的权利。

下列对这一措施评价合理的是A.实现了多数人的公平正义B。

财产限制削弱了其公平性C.从根本上损害了贵族利益 D。

使广大奴隶获得参政机会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梭伦改革虽然宣扬一视同仁,但对公民的权利进行了财产身份限制,财力成为公民权的最大制约因素.贫穷以及居住在远离城邦的公民,事实上难以行使公民权,能够参政的只占公民总数的十分之一、二。

因此,财产限制最终把梭伦所宣扬的公平正义性削弱了,故选B项。

全国名校百校大联考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一

全国名校百校大联考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一

2015-2016学年全国名校百校大联考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如图所示,置于固定斜面上的两物体M、N保持静止,现用一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作用在物体N上,两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物体可能会受四个力的作用B.力F增大时M、N之间的摩擦力增大C.力F增大时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D.力F增大到一定值时M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2.某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表示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和大小关系无法比较3.如图所示,固定的倾角θ=37°的斜坡C上放有一个长方形木块A,它恰好能静止在斜坡上,某人把一正方形铁块B放在木板上,已知铁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为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块能静止在木块上B.铁块会匀速下滑C.木块仍然能够静止D.木块会加速下滑4.如图,在水平地面上内壁光滑的车厢中两正对竖直面AB、CD间放有半球P和光滑均匀圆球Q,质量分别为m、M,当车向右做加速为a的匀速直线运动时,P、Q车厢三者相对静止,球心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Q受到CD面的弹力F N 和P受到AB面的弹力F N′分别是()A.F N=F N′=MgcotθB.F N=Mgcotθ﹣Ma,F N′=mgcotθ+MaC.F N=mgcotθ﹣Ma,F N′=mgcotθ+maD.F N=Mgcotθ﹣Ma,F N′=Mgcotθ+ma5.某运动员在进行跳水比赛中,以4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跳出,先以加速度a1匀减速直线上升,测得0.4s末到达最高点,2s末到达水面,进入水面后以加速度a2匀减速直线下降,2.5s末的速度为v,3s末恰到最低点,取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则()A.a1=﹣10m/s2,a2=16m/s2,v=﹣8m/sB.a1=10m/s2,a2=16m/s2,v=﹣8m/sC.a1=﹣10m/s2,a2=16m/s2,v=﹣4m/sD.a1=10m/s2,a2=16m/s2,v=4m/s6.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劈在水平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滑动的过程中,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在斜面上恰好保持与斜劈相对静止,已知斜劈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与斜面间的压力是mgcosθB.小球与斜面的加速度大小是gtanθC.地面对斜劈的支持力一定大于(M+m)gD.地面与斜劈间的动摩擦因数是g(1+sinθcosθ)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A.a A=0 B.a A=C.a B=D.a B=8.如图所示,地面上的物块在平行于地面的水平力F作用下匀速运动,在固定的倾角为37°的斜面上,用力F平行于斜面向上拉物块,物块恰能匀速下滑.若物块与水平和斜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中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为B.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速度若增大,则力F要增大C.斜面倾角增大到某一角度(小于90°)时,物体匀速下滑,则力F要比原来大D.若F逆时针旋转一个较小夹角,要保持物体匀速下滑,则F要比原来小9.水平地面上与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F作用,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确定()A.物块的质量为1kgB.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C.物块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m/sD.0~1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2N10.如图,质量m=10kg的物块甲与质量为M=4kg长木板(足够长)乙一起在外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已知甲、乙之间动摩擦因数μ1=0.1,地面和长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μ2=0.2,则撤掉力F后(由于木板足够长,甲不会脱离木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仍然相对静止,一起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B.在甲停止运动前,地面对乙的摩擦力大小始终不变C.在甲停止运动前,乙的加速大小都是4.5m/s2D.在乙停止运动前,甲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1m/s2二、实验题11.图中的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光电计时器像打点计时器一样,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丙所示,a、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一辆带有档光片的小车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挡光片的挡光时间.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做了一个U型遮光板如图丁所示,两个遮光片宽度均为L=5mm,将此U型遮光板装在小车上,让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静止的光电计时器,实验时测得两次遮光时间分别为△t1=0.10s,△t2=0.05s,从第一遮光片遮光到第二个遮光片遮光经过的时间t=1s,则:(1)图乙是(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填“交流4﹣6V”或“交流220V”).(2)第一个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m/s,第二个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m/s.(3)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12.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填选项前的字母);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砝码盘和砝码质量的大小,使小车在砝码盘和砝码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砝码盘和砝码,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砝码盘和砝码,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2)如图2是按正确实验步骤打出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该小组同学在验证“合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时,增减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M,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画出a﹣图线后,发现:当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在处理数据时为避免图线发生弯曲的现象,该小组同学的应画出是.A.a与的关系图线B.a与(M+m)的关系图线C.a与的关系图线D.a与的关系图线.三、计算或论述题13.质量为1kg的物块静止在水平台面上的坐标原点,地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与位移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现物块受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沿坐标轴向正方向运动,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第3s末恰好到达9m位置,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第3s内的加速度大小;(2)1.5s末时刻的拉力大小.14.2014年7月24日,受台风“麦德姆”影响,安徽多地暴雨,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某高速公路同一直线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其速度大小分别为v1=40m/s,v2=25m/s,轿车在与货车距离s0=22m时才发现前方有货车,若此时轿车只是立即刹车,则轿车要经过s=160m才停下来.两车可视为质点.(1)若轿车刹车时货车以v2匀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2)若轿车在刹车的同时给货车发信号,货车司机经t0=2s收到信号后立即以加速度大小a2=2.5m/s2匀加速前进,通过计算分析两车会不会相撞?15.如图,固定斜面的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左倾角α=53°,右斜面倾角θ=37°,一轻绳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与小物块P和质量为M的小物块Q连接.初始时刻两物块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且离水平地面高度均为h,一切摩擦均不计,P、Q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sin37°=0.6,sin53°=0.8.(1)物块P、Q的质量之比为多大?(2)若将轻绳剪断后,之后两物块沿各自斜面下滑,求P、Q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之比;(3)若用手按住Q不动,P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2倍,Q的质量为M,放手后,Q不会触及滑轮,P着地后将轻绳子剪断,求放手后Q运动到最高点所经历的时间t.16.如甲图所示,质量为M=4kg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的中点放一个质量m=4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两物块开始均静止,从t=0时刻起铁块m受到水平向右,大小如图乙所示的拉力F的作用,F共作用时间为6s,(取g=10m/s2)求:(1)铁块和木板在前2s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2)铁块和木板相对静止前,运动的位移大小各为多少?(3)力F作用的最后2s内,铁块和木板的位移大小分别是多少?2015-2016学年全国名校百校大联考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如图所示,置于固定斜面上的两物体M、N保持静止,现用一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作用在物体N上,两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物体可能会受四个力的作用B.力F增大时M、N之间的摩擦力增大C.力F增大时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D.力F增大到一定值时M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分别隔离对N和M分析,结合共点力平衡分析受力情况,抓住N处于平衡,判断M、N间摩擦力的变化,抓住整体平衡,分析斜面与M之间摩擦力的变化.【解答】解:A、先对N受力分析,受重力、推力、支持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再对M受力分析,受重力、压力、向左的静摩擦力、斜面体的支持力和平行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5个力,故A错误;B、对N分析,当F增大,由于N处于平衡,则有f=Fcosθ,可知M、N间的摩擦力增大,故B正确.C、对整体分析,整体在沿斜面方向上平衡有:f′=(M+m)gsinθ,可知M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D、对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平行斜面的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静摩擦力与整体重力的下滑分力平衡;如果增加垂直斜面的推力F,整体受的静摩擦力不变,依然与整体重力的下滑分力平衡;故不论力F多大,M均不可能有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趋势,故D错误.故选:B.2.某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表示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和大小关系无法比较【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将该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分析位移关系,可得出平均速度与的关系.【解答】解:根据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该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所以其平均速度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即>.故C正确.故选:C3.如图所示,固定的倾角θ=37°的斜坡C上放有一个长方形木块A,它恰好能静止在斜坡上,某人把一正方形铁块B放在木板上,已知铁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为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块能静止在木块上B.铁块会匀速下滑C.木块仍然能够静止D.木块会加速下滑【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先分析B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与重力的分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判断出B 是否能静止,然后再方向A的受力,或A与B组成的整体的受力.【解答】解:A、B、对与铁块B设质量为m,受到的支持力:N=mgcosθ,最大静摩擦力:f m=μN=μmgcosθ=0.5mg×sin37°=0.4mg铁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G1=mgsin37°=0.6mg>f m.所以铁块将向下做加速运动.故AB错误;C、开始时木块恰好能静止在斜坡上,设质量为M,则:Mgsinθ=μ0Mgcosθ,则:μ0=tanθ木块在垂直于斜面的方向:N′=Mgcosθ+N=(M+m)gcosθ,木块受到的斜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 m′=μ0N′=(M+m)gsin37°=0.6(M+m)g沿斜面的方向木块还受到铁块对它的向下的摩擦力,以及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其中:Mgsin37°+f m=0.6Mg+0.4mg<f m′即向下的两个力的和小于斜面对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木块仍然能保持静止.故C正确,D错误.故选:C4.如图,在水平地面上内壁光滑的车厢中两正对竖直面AB、CD间放有半球P和光滑均匀圆球Q,质量分别为m、M,当车向右做加速为a的匀速直线运动时,P、Q车厢三者相对静止,球心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Q受到CD面的弹力F N 和P受到AB面的弹力F N′分别是()A.F N=F N′=MgcotθB.F N=Mgcotθ﹣Ma,F N′=mgcotθ+MaC.F N=mgcotθ﹣Ma,F N′=mgcotθ+maD.F N=Mgcotθ﹣Ma,F N′=Mgcotθ+ma【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隔离光滑均匀圆球Q,对Q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F N,对两球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隔离光滑均匀圆球Q,对Q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可得Mgcotθ﹣F N=Ma解得:F N=Mgcotθ﹣Ma,对两球组成的整体有:F′N﹣F N=(M+m)a联立解得:F′N=Mgcotθ+ma故选:D5.某运动员在进行跳水比赛中,以4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跳出,先以加速度a1匀减速直线上升,测得0.4s末到达最高点,2s末到达水面,进入水面后以加速度a2匀减速直线下降,2.5s末的速度为v,3s末恰到最低点,取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则()A.a1=﹣10m/s2,a2=16m/s2,v=﹣8m/sB.a1=10m/s2,a2=16m/s2,v=﹣8m/sC.a1=﹣10m/s2,a2=16m/s2,v=﹣4m/sD.a1=10m/s2,a2=16m/s2,v=4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以4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跳出,先以加速度a1匀减速直线上升,测得0.4s末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由速度时间关系求得加速度,并可得到入水时的速度,入水面后以加速度a2匀减速直线下降,3s末恰到最低点,速度为零,求减速的加速度,进而求得2.5s末的速度v.【解答】解:先以加速度a1匀减速直线上升,测得0.4s末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故速度a1为:;2s末的速度为:v2=v0+a1t2=4m/s﹣10×2m/s=﹣16m/s;加速度:跳出2.5s末的速度为:v4=v2+a2t4=﹣16m/s+16×0.5m/s=﹣8m/s.故选:A.6.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劈在水平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滑动的过程中,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在斜面上恰好保持与斜劈相对静止,已知斜劈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与斜面间的压力是mgcosθB.小球与斜面的加速度大小是gtanθC.地面对斜劈的支持力一定大于(M+m)gD.地面与斜劈间的动摩擦因数是g(1+sinθcosθ)【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隔离对小球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球的加速度,从而得出小球的加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对整体分析,求出地面的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地面与斜劈间的动摩擦因数.【解答】解:A、光滑小球恰好保持与斜面相对静止,则有重力与斜面弹力的合力a=gtanθ,水平向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小球合力F合=mgtanθ=ma,解得加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N=,故A错误,B正确.C、由于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加速度,所以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有F支持=(M+m)g,故C错误;D、对整体分析,加速度a=μg,解得μ=tanθ,故D错误.故选:B.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A.a A=0 B.a A=C.a B=D.a B=【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分析】在剪断上端的绳子的瞬间,绳子上的拉力立即减为零,而弹簧的伸长量没有来得及发生改变,故弹力不变,再分别对A、B两个小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得加速度.【解答】解:在剪断绳子之前,A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弹簧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相等.在剪断上端的绳子的瞬间,绳子上的拉力立即减为零,而弹簧的伸长量没有来得及发生改变,故弹力不变仍为A的重力沿斜面上的分力.故A 球的加速度为零;在剪断绳子之前,对B球进行受力分析,B受到重力、弹簧对它斜向下的拉力、支持力及绳子的拉力,在剪断上端的绳子的瞬间,绳子上的拉力立即减为零,对B 球进行受力分析,则B受到到重力、弹簧的向下拉力、支持力.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B==g故选:AD.8.如图所示,地面上的物块在平行于地面的水平力F作用下匀速运动,在固定的倾角为37°的斜面上,用力F平行于斜面向上拉物块,物块恰能匀速下滑.若物块与水平和斜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中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为B.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速度若增大,则力F要增大C.斜面倾角增大到某一角度(小于90°)时,物体匀速下滑,则力F要比原来大D.若F逆时针旋转一个较小夹角,要保持物体匀速下滑,则F要比原来小【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分别对在水平面和斜面上,运用共点力平衡,联立求出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与速度无关,匀速运动的速度增大,F不变.根据共点力平衡,判断F大小的变化.【解答】解:A、设物块质量为m,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时有:F=μmg,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时有:mgsin30°=μmgcos30°+F,联立解得:.故A正确.B、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与速度无关,匀速运动的速度增大,F不变,故B错误.C、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mgsinα=μmgcosα+F,α从37°开始增大,则mgsinα增大,μmgcosα变小,则力F增大,故C正确.D、若F逆时针旋转一个较小夹角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力变为F′,则有:mgsin37°=μ(mgcos37°﹣F′sinθ)+F′cosθ,可知F变大,故D错误.故选:AC.9.水平地面上与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F作用,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确定()A.物块的质量为1kgB.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C.物块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m/sD.0~1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2N【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通过0﹣1s物体处于静止,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即可求出1﹣2s 内以及2﹣3s内物体的加速度,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质量,以及求出动摩擦因数.由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物块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由共点力平衡求出物体在0﹣1s内受到的摩擦力.【解答】解:A、B、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1=,做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2﹣f=ma1,F3﹣f=ma2,联立得:m=0.25kg;f=2.25N动摩擦因数:.故A错误,B错误;C、物块在前3 s内的位移为:x=m,则平均速度的大小为:m/s.故C正确;D、物体在0﹣1s内没有运动,说明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拉力的大小,即等于2N.故D正确.故选:CD10.如图,质量m=10kg的物块甲与质量为M=4kg长木板(足够长)乙一起在外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已知甲、乙之间动摩擦因数μ1=0.1,地面和长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μ2=0.2,则撤掉力F后(由于木板足够长,甲不会脱离木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仍然相对静止,一起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B.在甲停止运动前,地面对乙的摩擦力大小始终不变C.在甲停止运动前,乙的加速大小都是4.5m/s2D.在乙停止运动前,甲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1m/s2【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分别对甲和乙进行分析,明确摩擦力大小,则可明确二者各自的运动情况,即可求得各自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加速度大小.【解答】解:A、假设甲乙仍然相对静止,则有:,而甲的最大加速度,所以假设不成立,甲乙会相对运动,故A错误;BCD、得,由,得.比较甲乙的加速度大小可知,乙先相对地面静止,又由于,乙停下来后一直静止,而甲继续滑行;乙停止运动前,地面对乙的摩擦力,乙停止运动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故BC错误,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BC二、实验题11.图中的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光电计时器像打点计时器一样,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丙所示,a、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一辆带有档光片的小车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挡光片的挡光时间.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做了一个U型遮光板如图丁所示,两个遮光片宽度均为L=5mm,将此U型遮光板装在小车上,让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静止的光电计时器,实验时测得两次遮光时间分别为△t1=0.10s,△t2=0.05s,从第一遮光片遮光到第二个遮光片遮光经过的时间t=1s,则:(1)图乙是电火花(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交流220V(填“交流4﹣6V”或“交流220V”).(2)第一个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0.05m/s,第二个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0.10m/s.(3)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0.05m/s2.【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分析】(1)根据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不同点可以判断是哪种打点计时器,从而可以判断使用的电源的电压的大小;(2)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以计算出遮光片的平均速度的大小,近似的认为是遮光片的速度;(3)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以直接计算出加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图乙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交流220V.(2)第一个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v1==0.05m/s,第二个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v2==0.10m/s.(3)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滑块的加速度a==0.05m/s2.故答案为:(1)电火花;交流220V;(2)0.05;0.10;(3)0.0512.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B(填选项前的字母);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砝码盘和砝码质量的大小,使小车在砝码盘和砝码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砝码盘和砝码,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砝码盘和砝码,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2)如图2是按正确实验步骤打出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0.820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该小组同学在验证“合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时,增减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M,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画出a﹣图线后,发现:当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在处理数据时为避免图线发生弯曲的现象,该小组同学的应画出是A.A.a与的关系图线B.a与(M+m)的关系图线C.a与的关系图线D.a与的关系图线.【考点】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分析】(1)车下滑时受到重力、细线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则应平衡摩擦力;(2)在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说明任意两个技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打点周期的5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3)分别对小车和砝码盘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通过分析公式明确应画出的图象.【解答】解:(1)为了保证轻绳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应使轻绳与长木板平行,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刚好与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平衡,为使轻绳中没有拉力,应撤去沙桶,不能撤去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即可判定;故选项B正确;(2)用逐差法计算,即a=m/s2=0.820m/s2;(3)当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是因为没有满足M>>m造成的.沙桶(包括桶中的沙)与小车(包括车中的砝码)的加速度a大小相等,以沙桶、小车整体为研究对象,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则有mg=(M+m)a,即mg一定的情况下,a与成正比,没有必要满足M>>m,避免了图线发生弯曲的现象.故答案为:(1)B;(2)0.820;(3)A.三、计算或论述题13.质量为1kg的物块静止在水平台面上的坐标原点,地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与位移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现物块受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沿坐标轴向正方向运动,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第3s末恰好到达9m位置,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第3s内的加速度大小;(2)1.5s末时刻的拉力大小.【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1)根据v﹣t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求最大速度,再根据斜率等于加速度求解.。

全国百所名校2016届高三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四)理数试题 含答案

全国百所名校2016届高三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四)理数试题 含答案

理科数学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集合⎭⎬⎫⎩⎨⎧≤+-=012x x x A ,{}3,2,1,0,1-=B ,则B A 等于( )A .{}1,0,1-B .{}3,2,1C .{}2,1,0D .{}4,3,2,1 2.复数iiz +-=4(其中i 为虚数单位)的虚部为( )A .171-B .174C .i 174- D .174- 3.命题“113,00≤+∈∃x R x "的否定为( )A .113,00>+∈∃x R x B .113,0≥+∈∃x R xC .113,0>+∈∀x R x D .113,0<+∈∀x R x4.已知椭圆)0(11622>=+b b y x 与椭圆15922=+y x 有相同的焦点,则实数b 的值为( )A .2B .3C .32D .45。

某公司为了了解某设备的使用年限与所支出的维修费用之间的关系,统计了5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使用年限x (年) 2 3 4 5 6 维修费用y (万元)2。

23。

85.56。

57。

0根据上表可求得回归直线方程为∧∧∧+=a x b y ,其中x b y a b ∧∧∧-==,23.1,据此估计,该设备使用年限为10年时所支出的维修费用为( ) A .11.38万元 B .12。

38万元 C .13。

38万元D .14.38万元6。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值为( )A .10B .24C .44D .707.已知dx xx a )(102⎰-=,则二项式62)12(xa x -展开式中含3x 的项的系数为( )A .160B .—160C .20D .-20 8。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为( )A .π9B .29π C .π6 D .π129。

设函数)2,0)(cos()sin(3)(πϕωϕωϕω<>+++=x x x f 的最小正周期为π2,且其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 )A .)(x f 在)2,0(π上单调递增B .)(x f 在)23,4(ππ上单调递增C .)(x f 在)2,0(π上单调递减D .)(x f 在)23,4(ππ上单调递减10。

全国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百校大联考试卷(一)数学文 Word版含答案

全国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百校大联考试卷(一)数学文 Word版含答案

全国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百校大联考试卷(一)数学文 Word版含答案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联考试卷(一)数学(文科)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A={x|-2<x≤2,x∈Z},B={x|x2-4x-5<0},则A∩B=A。

{0,1,2}B。

(-1,2]C。

{1,2}D。

(1,2]2、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A。

y=x-2xB。

y=lgxC。

y=3+3x2D。

y=x3、已知a=0.4^0.4,b=1.2^0.4,c=log20.4,则a,b,c的大小关系为A。

c<a<bB。

c<b<aC。

a<b<cD。

a<c<b4、命题p:存在自然数x,使得x<1,则p是A。

存在自然数x,使得x≥1B。

存在自然数x,使得x>1C。

对于任意自然数x,x2>1D。

对于任意自然数x,x2≥15、函数f(x)=log2(x-7)的零点包含于区间A。

(1,2)B。

(2,3)C。

(3,4)D。

(4,+∞)6、曲线f(x)=e+2x在点(0,f(0))处的切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A。

1/1111B。

1/6432C。

1/3eD。

1/6e7、函数f(x)={x+12x≥1x+2x+1x<1,若矩形ABCD的顶点A、D在x轴上,B、C在函数y=f(x)的图象上,且A(-1,0),则点D的坐标为A。

(-2,0)B。

(-3/2,0)C。

(-1,0)D。

(-1/2,0)8、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若f(0)=f(6)<f(7),则f(x)A。

在(-∞,0)上是增函数B。

在(0,+∞)上是增函数C。

在(-∞,3)上是增函数D。

在(3,+∞)上是增函数9、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的导函数f′(x),若f(x)的极大值为f(1),极小值为f(−1),则函数y=f(1−x)f′(x)的图象有可能是A。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新课标版 语文新课标全国1教师(新)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新课标版  语文新课标全国1教师(新)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一)正确使用词语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山东卫视《天籁之音》济南海选火爆登场,一位年轻的钢琴家演奏的曲子优美动,听众都赞叹不已。

听,如高山流水....B.由于家乡深处山谷中,经常遭受泥石流冲击。

为此,经过全村人的多次讨论,村民决定要安土重迁....到另一个地方。

C.当香港巨星成龙出现在赈灾义演会场时,大家挥舞着鲜花涌向前,更有一群女中学生手拿红丝巾在一旁手不停挥....。

D.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有如坐春风....的感觉;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解析: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B安土重迁:在家乡住惯了,很不愿意搬迁。

C手不停挥:手不停顿地挥写。

形容不停地写作。

D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

比喻得到教育或感化,像坐在春风中间。

也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从北京出来,我们一路拐弯抹角....地经过了德州、济南、泰安、兖州,最后到了曲阜。

到曲阜后,先后游览了孔府、孔庙和孔林。

B.《澳门日报》发表社论说,日本《防卫白皮书》极力渲染“中国威胁”,充分显露,特别是以中国为敌,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

了日本以邻为壑....C.辩论会上,辩手们纵横捭阖,广开言路,既表现出严密深刻的思维,又显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使辩论会异彩纷呈。

D.张军大学毕业后就考上老家县里的公务员,经过十几年的打拼,被选定为县委副书记,一举实现了世代农民衣锦还乡....的梦。

解析: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A拐弯抹角: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不合语境。

C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D衣锦还乡:古时指做官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人民版】9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人民版】9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卷(九)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肇始于欧洲的近代第一次产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它既是斩断封建主义“脐带”的利器,同时又为资本主义制度准备了“批判的武器”和“掘墓人”。

下列结论符合材料的是A.工业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工业革命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C.工业革命既有进步性又有落后性D.工业革命决定了无产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解析:材料中的“掘墓人”即工业无产阶级,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阶级基础,故B项正确。

答案:B2.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和傅立叶都曾多次上书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欧文也曾试图说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希望帝王们能够接受他们变革社会的方案。

这反映出他们的方案A.建立在对资本主义认同的基础上B.缺乏实施的正确道路C.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思想D.主要服务于封建帝王解析:材料中的三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A、C、D三项均错误。

三人的行为说明他们未能找到实现理想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即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这决定了他们的方案不可能实现,是空想,故选B 项。

答案:B3.在谈到空想社会主义时,恩格斯说:“不成熟的理论,适应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成熟的状况。

”由此推断,马克思主义A.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较大发展的基础上B.完全放弃了不成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C.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成熟理论D.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成熟的科学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根据材料可知,这种理论应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成熟”的基础上,故A项正确,C项错误。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B项错误。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和共产主义的终将实现,D项错误。

答案:A4.右图所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经典著作的中译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卷(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逸周书·尝麦》载:启晚年时其子武观发动叛乱,效法启用暴力夺取继承权,这场权力之争几乎瓦解了夏王朝的统治,幸而有彭伯寿率师出征才平定叛乱。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此时A.国家结构萌芽的形成B.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C.天下为家局面已确立D.奴隶社会中央集权加强解析:启通过暴力夺权并建立世袭制,之后他的第五个儿子武观也通过暴力夺取统治权,这都反映了夏朝时期禅让制遭到破坏的局面,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因此C项正确;国家结构随着夏朝的建立而形成,材料反映的不是夏朝刚刚建立时的情况,A项错误;B、D两项都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含义,所以也应排除。

答案:C2.汤灭夏后大会诸侯。

汤取天子之玺,置于天子之座,复而再拜,从诸侯之位,汤曰:“此天子之位,有道者可以处之矣,夫天下非一家之有也,有道者之有也。

”汤以此三让,诸侯莫敢即位,然后汤即天子之位。

对其说的“有道者可以处之”的理解,正确的是A.想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B.主张打破世袭制C.古代选官制度的模式形成D.为自己即位做铺垫解析:材料反映了商汤打败夏桀后,召集诸侯大会,指出贤能者即天子位,而商汤作为实力和功劳最大的人,自己即位顺理成章,因此商汤的提议只是托词,D项正确;A项是秦朝建立后的事情,B、C两项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所以均应排除。

答案:D3.《尚书·洪范》中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其中提到: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十筮。

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

卜五,占用二,衍忒。

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商王进行这些活动的主要意图是A.愚民政策B.为统治增加神秘色彩C.完善权力机构D.为征伐寻求舆论支持解析:商朝统治者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并对一些重大事项进行占卜,这就使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材料即反映了商王的这些活动,因此B项正确;而A、C、D三项所述在材料中都没有涉及,所以均应排除。

答案:B4.有文章指出:“(古代中国)这一制度是在中央王朝掌握大量可自由支配的土地和人口资源但王朝自身又无法实现直接控制的情况下,委派亲信建立对王朝负有责任和义务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政权的国家管理形式。

”该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察举制D.内阁制解析:材料陈述的是地方政权对中央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但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而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其中作为周武王亲信的王族是分封的主体,故B项符合材料所述,排除其他选项。

答案:B5.祭天敬祖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祭祀祖先的宗庙活动中只有“宗子”(宗法制度称大宗的嫡长子)才有主祭的资格。

此规定的精神体现了A.大宗统率小宗B.天人感应C.血缘世袭D.家长制解析:结合“祭祀祖先”和“宗子”两个信息,可推理出与材料一致的是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故答案为A 项。

答案:A6.梁漱溟曾说:“中国老话有‘国之本在家’及‘积家而成国’之说;在法制上,明定家为组织单位。

中国所以至今被人目之为宗法社会者,亦即在此。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B.宗法制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C.中国古代家国合为一体D.宗法制得到了国人的普遍认同解析:材料信息“中国所以至今被人目之为宗法社会者”,说明宗法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项符合题意。

B、C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项表述有误。

答案:A7.元代史学家马端临指出:“(始皇)郡置材官,聚天下兵器于咸阳,铸为钟,讲武之礼,罢为角抵(摔跤场馆)。

”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B.防止人民的反抗C.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D.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解析:秦始皇将天下的兵器销毁而铸成钟,这反映了其害怕人民反抗的心态,因此B项正确;这种做法不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A项错误;C、D两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含义,排除。

答案:B8.《管子·任法》载:“明主之所操者六。

生之、杀之、富之、贫之、贵之、贱之。

此六柄者,主之所操也。

”有人说,秦王嬴政将“主之所操”这一理论推向了成熟。

“推向成熟”是指A.皇帝制度的建立B.三公九卿的设置C.郡县制度的推广D.思想文化的统一解析:“主”指的是君主,“六柄者,主之所操”指君主掌握生杀大权和政治决策权。

秦始皇设立的皇帝制就将这种至高无上的君主权力推向了成熟,因此A项正确;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和思想文化的统一都不是材料中的主旨含义,所以B、C、D三项均应排除。

答案:A9.据《晋中兴书》载:王恬,字元愉,为御史中丞。

……大司马桓温屯中堂,夜吹警角。

恬奏劾大不敬,请治罪。

明日温见奏事,叹曰:“此儿乃敢弹我,真可畏也!”这说明王恬所任职务A.是副丞相B.具有监察的职能C.职责是负责奏章草拟D.职责是负责下达诏令解析:材料中的王恬是魏晋时期的官员,他担任御史中丞并对桓温进行弹劾,这说明该职具有监察职能,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所以均应排除。

答案:B10.下表是根据司马迁《史记》整理的秦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之策。

该记载反映了A.历代秦国统治者都穷兵黩武B.秦朝对外战争致使民不聊生C.郡和县在秦统一全国前就已出现D.秦灭六国得益于正确的战略战术解析:秦国早在公元前688年就设置了县,后来又出现了郡,这都是在秦朝建立之前的事情,说明郡、县早已出现,而秦朝时期只是把郡县制度推广到了全国,因此C 项正确;A 、B 、D 三项都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含义,所以均应排除。

答案:C11.A.丞相及其下属部门B.御史大夫的官署C.地方最高行政机构D.县衙及其附属机构解析:秦朝在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最高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其下设县丞和县尉,汉承秦制,各种规定与秦朝相符,因此D 项正确。

A 、B 、C 三项与题意不符,所以均应排除。

答案:D12.封建君主虽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并不是也不可能由他一人管理国家。

因此君主们不能不网罗人才,博谋博议,在不危及君主权威的前提下,寻求君主与臣僚谋划抉择的有效形式。

可见,廷议的出现目的在于A.削弱皇权B.减少决策失误C.根除封建制度弊端D.倡行民主政治解析:以皇帝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汉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A 、C 两项错误;廷议可以为皇帝决策提供参考,减少少数人决策造成的不足与失误,故B 项正确;廷议本质上是为皇帝服务的,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补充形式,D 项错误。

答案:B13.有人说:在唐朝想做到尚书令,除非你是太子,其他人基本不可能。

其意在表达A.封建帝王特别重视行政权力B.封建皇帝亲自策划政令C.只有皇帝的近臣才能监察百官D.皇室垄断了国家的军权解析: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和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是具体执行的部门,而六部官员对尚书省负责。

策划政令是中书省的职责,监察百官是御史的职能,D 项也明显与题意不符,所以B 、C 、D 三项均应排除。

故选A 项。

答案:A14.钱穆指出:“就政府来说,皇室的变化就很大。

政府中最重要者为‘相权’。

因于相权的变动,一切制度也随之变动。

……到了唐代,即是把以前皇室滥用之权重交还政府。

”此处作者强调的是A.唐代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B.分割相权的结果是加强了皇权C.相权重新界定限制了皇权D.削弱相权造成皇室权力的泛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对皇权的影响,结合关键信息“唐代……把以前皇室滥用之权重交还政府”,可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设置改变了魏晋时期皇帝直接发号施令的专权现象,即作者强调的是相权的明确和加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故答案为C项。

答案:C15.《新唐书》载:“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这种状况的主要影响在于A.威胁了中央集权B.分割了相权C.使选官制度完善D.抵御了西方入侵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唐朝的节度使制度下,地方将领实力强大、拥兵自重。

这导致唐朝后期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出现,故A项正确。

答案:A16.《宋名臣奏议》中说:“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矣。

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日与议军国大事,其权重于宰相。

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

”由此可见枢密使A.仅备皇帝顾问B.并非国家正式机构的官员C.是监察官员D.是相权与皇权之争的产物解析:“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这就剥夺了宰相的军权,因此设立枢密使及参知政事等,都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产物,故D项正确。

答案:D17.元代废除尚书、门下省,以中书省为最高的行政机关,其长官中书令一职,由皇太子亲任。

“惟皇太子立,必兼中书令”,中书令之下,才设丞相。

元朝中央机构的这种设置A.进一步削弱了地方权力B.有利于统治辽阔的帝国C.与行省制度相互配合D.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解析:材料中的“惟皇太子立,必兼中书令”“中书令之下,才设丞相”的措施体现了皇帝对中书令这一职位的重视,这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故答案为D项。

A项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B项侧重于行省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答案:D18.右侧漫画旨在传播为官的正能量。

在古代以此为主要职责的机构或官职是A.太尉B.枢密使C.御史D.内阁解析:材料中的漫画借包拯的形象来教育官员应“清正廉洁”,这反映的是防止官吏腐败,而这主要是监察部门的职责,故答案为C项。

答案:C19.A.县作为基层行政机构而存在B.州的地位呈现上升态势C.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比较臃肿D.地方拥有较强的自主权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首建县制后,秦汉唐宋均有县级行政机构,故A项正确。

州作为地方行政区的地位在唐宋时期下降,B项错误。

材料显示地方行政机构由两级演变为三级,但无法得出机构臃肿的结论,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设置的变动与完善,并没有涉及地方行政自主性的问题,D项错误。

答案:A20.《明史》载:“先是,太祖承前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正一品。

”这说明此时A.中书省仍是最高行政机构B.已经废丞相权归六部C.宰相的地位开始上升D.汲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解析:“太祖”指的是朱元璋,“前制”指的是元朝体制,意思是说明初承袭元朝官制,中书省仍是最高行政机构,因此A项正确;B项是“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采取的措施,C、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均应排除。

答案:A21.《明太祖实录》记载,面对朱元璋的垂询,监察御史许士廉对曰:“历朝制度皆取时宜,况创制立法,天子之事,既出圣裁,实为典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