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七级生物下册 第11章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11第2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word教案 (4)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11第2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word教案 (4)

4、尿液的排出及意义
1、过程:
肾脏
出体内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 体外
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
5、人粪尿优点、无害化处理
1、人粪尿的优点:来源广、养分全、 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成本低。
2(1、) 沼无气害发酵化处理 (2) 高温堆肥
(窒息去害法) (生物热去害法)
(3) 生态厕所
(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 )
2. A(没有过滤的血)、B(原尿)、
C(尿液)、D(已过滤的血)
A


3. 箭头“→” 表示血液、原尿、尿液流向
D
4. 箭头“→”表示过滤和重吸收位置
B
C
知识整合
泌尿系统组成
肾脏
肾脏








肾单位
肾小球 过滤
肾小囊
肾小管
输 尿 管
重 吸 收

尿


途径1
皮肤以
汗 汗液 液的形 途径2
式排出
泌尿系统以
尿尿液液的形式 途径3
排出
排泄
(细胞内产
生的废物)
排出体外
排遗
(不是细胞 内产生的废物)
2、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脏
形成尿液
尿
输尿管
输送尿液


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
排出尿液
3、尿液的形成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 肾
肾小囊
肾小管 单 位
尿液的形成
小试牛刀
请同学们在右边肾单
位1.示肾意单位图结中构标:示在出右图:标示

湖南省双牌县第一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1章 第2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学案

湖南省双牌县第一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1章 第2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学案

第十七课时人体废物的排出(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技能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1.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2.进一步认识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难点:肾的结构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关系。

【问题导学】一、自主学习尿液形成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称为;原尿流经时,全部、大部分和部分等都被重吸收,形成了尿液。

二、合作探究1、人体每天必须排出一定量的尿液。

喝水多时,尿量会增加;喝水少时,尿量会减少。

据科学测定,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为150L,而每天的尿液量仅为1—1.5L,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原尿与尿液的区别大的可能原因是什么?2、[资料分析]:请同学们阅读书P72的短文和“蛙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表”,看一看表中的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思考]:(1)什么是原尿?(2)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3)血浆和原尿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4)在原尿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3、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除了_______和大分子的_______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______。

4、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_____、全部_______和部分____________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______。

【归纳总结】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毛细血管(肾小管周围)肾静脉滤过肾小囊腔(原尿)重吸收肾小管收集管(尿液)(___、____、尿素、_____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______)(大部分____、全部_____、部分______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中)(______)【反馈检测】1、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的出球小动脉比入球小动脉中的大分子物质浓度()A.高 B.低 C.相同 D.无法确定2、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分别是()A.动脉血、动脉血、动脉血 B.动脉血、混合血、静脉血C.静脉血、混合血、动脉血 D.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3、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起到过滤作用的结构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壁B.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管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内壁D.肾小囊内壁和外壁4、尿液是原尿去掉哪些成分后剩下的液体()A.少部分水、无机盐和葡萄糖B.少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C.大部分水、部分的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D.大部分水、部分的无机盐和全部的尿素5、某人尿液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体 B.肾小球 C.肾小管 D.肾小囊6、若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则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A.收集管 B.肾小球 C.肾小管 D.肾小囊7、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有的成分是()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葡萄糖8、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由于()。

七年级生物下册11.2《人体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11.2《人体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

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
【教材分析】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通过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比较,让学生重点总结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这样不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教学目标】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3.描述人体的其他排泄途径及其主要排泄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难点:肾的结构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FLASH:尿液的形成过程;肾透析示意。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
1.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尿液的排出:
肾单位产生尿液→肾盂→输尿管→尿道→排出体外
3. 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教学反思】
通过对尿液形成示意图中各种成分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充分理解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从而主动获取尿液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在资料中学习。

使学生初步具备收集、分析课内外图文资料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1.2《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2)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1.2《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2)

教学 目标
知识和技 能
过程与方 法
情感、 态度、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1、观察泌尿系统、肾脏示意图,提高观察能力。 2、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 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1、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 物主义观点。

体排出废物的途径有多种, 但以尿液为主
要形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尿是如何 形成和排出的?
展示泌尿系统示意图 . 教
学 以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示意图。

程 指导获得有用 信息。
观察泌尿系统图 , 思考: 泌尿系统主要由哪些 器官组成?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 尿管、膀胱、尿道
展示肾单位的结构
《人体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
在本节课中,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设计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那么课堂既要有知识性还要有趣味性,在设
思想 计教学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探究增强趣味性和参与度,而采用板块结构分割和任
务驱动模式,通过分解任务后目标明确,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部分难度。
价值观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难点
重点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 从部分到整体、 从数据到结果, 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 并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
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
教学 准备
利用课前时间,将要求学习掌握的要点进行初步的学习、了解和分析,梳理知识结构。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排出途径。

2. 掌握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3. 了解人体排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内容:1. 人体内废物的种类2. 排泄和排遗的区别3. 排泄系统的组成4. 排泄过程及机制5. 影响排泄的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内废物的种类、排泄系统的组成及排泄过程。

2. 教学难点:排泄和排遗的区别,影响排泄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 新课导入:介绍人体内废物的种类,排泄系统的组成。

3. 案例分析:分析排泄和排遗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性。

4. 知识拓展:介绍影响排泄的因素,如饮食、运动等。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排泄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排泄和排遗区别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

4. 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排泄系统的结构图、功能介绍、废物排出过程的动画等。

2. 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3. 课后作业模板:提供给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模板。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人体内废物的种类和排泄系统的组成。

2. 第3课时:讲解排泄和排遗的区别,分析影响排泄的因素。

3. 第4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性。

5. 第6课时: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
-分析数据,总结排泄途径的异同。
3.能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排泄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过程。
-通过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学生对排泄概念的理解:学生可能对排泄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图表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起排泄的概念框架。
2.学生对排泄途径的掌握:学生对尿液、汗液等排泄途径可能存在混淆,教师应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实验等,帮助学生明确各种排泄途径的特点和作用。
3.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初一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主动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过程。
1.列出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并简要说明每种途径的作用。
2.用文字和图示描述尿液形成过程。
3.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排泄在维持身体健康中的作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在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首先,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尿液形成过程的重要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排泄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并谈谈如何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促进身体健康。
4.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生活中与排泄相关的环保措施,例如:如何减少废物排放、节约用水等。请将讨论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

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1章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1章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导学案总第16课时审核人班级姓名授课时间课题学习目标1.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3、概述人体废物排出的意义。

重点、难点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使用说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导学过程知识链接一.课前预习1、尿液的形成过程①尿的形成过程包括和。

②当血液流经时,除和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中形成原尿。

③当原尿流经时,全部、大部分和部分被重吸收,其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

2、人体废物的排出方式①废物的排出方式包括和。

②排遗:将未消化的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过程。

③排泄:人体将代谢包括,无机盐,,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④排泄的途径A.由呼吸系统排出主要是和少量,以形式随呼出的气体排出体外。

B.由皮肤排出部分少量的无机盐、、以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C.由泌尿系统排出绝大部分的、、和尿酸以形成通过排出,这是主要的排泄途径。

3、人粪尿的处理①城市一般具有较完善的生活污水,能用多种方法处理等废物。

②农村 a腐熟后作原料;b沼气发酵,有机物质在条件下,经过发酵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

二.展示目标 1.导入课题。

2.熟悉目标三.探究交流展示1、原尿与血液,原尿与尿液的主要区别分别是什么?认真阅读课文,用红色笔在书中相应地方划上记号阅读课本2、“血尿”“糖尿”是怎么回事?分别是那一部位发生病变?3、正常人每天产生原尿150升,但产生的尿液却只有1.5升;尿液中尿素浓度最高的原因是什么?4、图表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它是由[ ] 、[ ] 和[ ] 组成。

(2)血液流经该处经过两套毛细血管网,前者适于作用,后者适于作用(3)[4]内的液体与[2]内的液体相比,[4]内不含,[5]内液体与[4]内液体相比,[8]内液体不含。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优秀教学案例
4. 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培养他们面对挑战、勇于反思和自我完善的品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人体生理知识,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人体的哪些系统?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排泄现象,如运动员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人们喝水后频繁上厕所等,引发学生对排泄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4.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具备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2.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查阅资料、开展小调查等,深入了解废物排出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3. 布置反思性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
五、案例亮点
1. 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本教学案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学习生物学知识。通过运用生活实例、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各个器官的作用以及废物形成过程。
2. 强调废物排出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图中[7]内流动液体为。其成分特点是增多,,
减少。
课堂小结
认真阅读课文,用红色笔在书中相应地方划上记号
阅读课本71页,认真分析表格内的数据并比较得出答案。
依次写出各序号表示的结构。认真读题并填写答案。了解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差别。及血液流经肾脏后肾静脉内血液成分的特点。
四.目标检测
1、我们每日应喝适量水这是有利于()
A、对葡萄糖的吸收B、对无机盐的吸收C、有利于废 物排出D、肾小管的重吸收
2、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性的这是因为()
A、输尿管的活动是有阶段性的 B、肾单位的活动是间歇性
C、尿道括约肌的收缩有间歇性D、膀胱有暂时贮 存尿液作用
3、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
A、无机盐和葡萄糖B、葡萄糖和血细胞
③排泄:人体将代谢包括,无机盐, ,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④排泄的途径
A.由呼吸系统排出主要是和少量,以形式随呼出的气体排出体外。
B.由皮肤排出部分少量的无机盐、、以的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
C.由泌尿系统排出绝大部分的、、和尿酸以形成通过排出,这是主要的排泄途径。
3、人粪尿的处理
①城市一般具有较完善的生活污水,能用多种方法处理
C、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D、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4 、下表列出了三种液体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请根据该表回答有关问题。
种类
尿素
尿酸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A
0.03
0.004
0. 10
0.90
0Hale Waihona Puke B1.80.05
0
1.5
0
C
0.03
0.004
0.10
0.90
8.0
(1)请判断A、B、C三种液体分别是血浆、尿液和原尿中的哪一种?
(5)A中的葡萄糖为0.1,而B中的为0,这又说明。
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
(2)C中的蛋白质含量为8, 而A、B中的为0,这说明。
(3)A中的尿素含量与C中一样,为0.03,而B中的却为1.8,这由于。
(4)B中的无机盐高于A,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尿中吸 收量最多的成分是___________。
导学过程
知识链接
一.课前预习
1、尿液的形成过程
①尿的形成过程包括和。
②当血液流经时,除和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中形成原尿。
③当原尿流经时,全部、大部分和部分
被重吸收,其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
2、人体废物的排出方式
①废物的排出方式包括和。
②排遗:将未消化的 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过程。
4、图表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它是由[ ]、[ ]和[ ]组成。
(2)血液流经该处经过两套毛细血管网,前者适于
作用,后者适于作用
(3)[4]内的液体与[2]内的液体相比,[4]内不含
,[5]内液体与[4]内液体相比,[8]内液体不含。
(4)在[2]、[4]、[5]液体内共同含有的成分包括
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导学案
总第16课时
审核人班级姓名授课时间
课题
学习目标
1.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3、概述人体废物排出的意义 。
重点、难点
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使用说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等废物。
②农村a腐熟后作原料;b沼气发酵,有机物质在 条件下,经过发酵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
二.展示目标1.导入课题。2.熟悉目标
三.探究交流展示
1 、原尿与血液,原尿与尿液的主要区别分别是什么?
2、“血尿”“糖尿”是怎么回事?分别是那一部位发生病变?
3、正常人每天产生原尿150升,但产生的尿液却只有1.5升;尿液中尿素浓度最高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