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_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细菌感染及耐药分析

合集下载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材 料 收 集 20 . 0 5年 1 2月 至 O D公 司产 品 。 敏 实验 采 用 K B法 , I 药 — 结
利 条 件 。 呼 吸道 病 原 菌 多 重 耐 药 菌 株 增 20 0 6年 1 月 我 院 IU 病 房 患 者 痰 液 标 果 判 定 以 N C S 0 1版 为 标 准 进 行 【 1 C C L20 l 】 。 6 分 1 多 , 菌 耐 药 性 日趋 严 重 , 多 条 件 致 病 本 52份 . 离培 养 出病 原 菌 39株 。 细 许 菌 成 为 致 病 菌 。为 正 确 、 理 、 效 地 使 合 有 1 标本采集 . 2 产 超 广 谱 B 内酰 胺 酶 (S L ) 株 的检 一 E B s菌
研究历史及现状. 中华儿科杂 志.9 7 54: 6 2 8 19 , (】 1 - 1. 3 2
杆 菌 为 主 (8 , 兰 氏 阳 性 球 菌 占 2 .% , 菌 占 94 。 以铜 绿 假 单 胞 菌 居 首 位 (1 , 次 为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6 %) 革 2 6 真 . % 2 %)其 菌 (44 , 炎 克 雷 伯 氏 菌 ( 1 % ) 动 杆 菌 属 (.%) 真 菌 (.% ) 肠 埃 希 菌 及 肺 炎 克 雷 伯 菌 产 E B s 1.%) 肺 1. 不 3 9 4 和 94 大 S L 检 出率 为 6 .%和 4 .% 。 论 32 1 2 结 革 兰 氏 阴 性 杆 菌 为 IU病 房 患 者 医 院感 染 主 要 病 原 菌 , 常用 抗 菌药 物呈 高 度 耐 C 对
离 率 ,达 到 了 2 . , 比有 关 文献 报 道 的 6 . 52 % 55 %及 上 海 的 4 . 。 由于 流感 嗜 61 %m 高 。[1 3 , 4

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析

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析
【 摘 要 】 目 的 通 过 对 机 械 通 气 并 发 下 呼 吸 道 感 染 ( AP 病 原 茵 及 耐 药情 况 分析 , 合 理 使 用抗 生 素 提 供 依 据 。 V ) 为
方 法 对我 院 1 U 0 1年 1月 ~2 0 年 1 C 20 05 1月 VAP 1 7例 ( 5 0 1 6株 ) 耐 药情 况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6 及 O岁 以 上
6 . . P t o e i b ce i 73 a h g nc a t r G’we e 7 .8 o h o a 5 tan ,o ih Esh rc i s 2 . % a d p e — a r 1 ft e tt l 6 sris fwhc c e iha wa 7 6 1 n su
【 键 词 】 机 械 通 气 ;下 呼 吸 道 感 染 ; 原 茵 ;耐 药 性 关 病
【 图 分 类 号】 R5 ; 6. 中 6R9 9 3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1 0—0 4 2 0 ) 50 1 -3 文 0 87 4 (0 7 0— 4 0 3
An a l ss o a ho n c b c e i n m e h nia en iat — s o i t d p u on a ( AP) yA N G n,SU Ⅳ X i ng— na y i f p t ge i a t ra i c e c lv tl or a s ta e ne m i V Bi a
VAP 患者 占本 组 资 料 6. (5 株 )病 原 茵 G一 7. , 中 大肠 埃 希 氏 2. , 绿假 单孢 1. , 73 16 , 茵 18 其 76 铜 2 2 亚胺 培 南 , 氨 曲 南 对 G一 茵 耐 药 率 最低 。G 细 细 茵 以 葡 萄球 菌属 为 主 , 1 . , 古霉 素耐 药率 为 0 真 茵 占 1. % 。结 论 占 09 万 , 09 VAPG~ 主要 致 病 茵 , 对 耐 药 率上 升 , 变抗 生 素干 预 策 略 至 关 重要 。 是 针 改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及耐药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及耐药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及耐药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重症监护病房发生vap的65例患者,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

结果:vap发生率为39.4%,培养出细菌7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2株,占86.11%,革兰阳性球菌4株,占5.56%,真菌6株,占8.33%。

培养出的细菌前5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24株,鲍氏不动杆菌17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8株,白色假丝酵母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

结论:vap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普遍提高,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 h并发的肺实质性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

因此,了解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加强vap的预防及治疗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对预防治疗vap有重要指导意义。

现将2011年1-12月icu发生vap的65例患者的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2月icu共收治机械通气患者165例,发生vap 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60岁15人。

基础疾病:脑外伤26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神经内科疾病8例(脑出血5例,脑梗死3例),腹部损伤7例,中毒7例,产后大出血5例。

1.2 vap诊断标准使用呼吸机>48 h,x胸片提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中的浸润润病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10.0×109/l),发热,脓性痰,从分泌物中培养出病原菌。

1.3 病原菌检验方法采集65例vap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先通过直接涂片筛选合格标本,并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半自动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

ICU患者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ICU患者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所 以, 对 高滴 度 自身抗 体存 在 时 . 应建 议 医 生做 进

步 检查 , 排 除 自身 免疫 性 肝炎 . 慎 重选 择 治疗 方
测 的临床研究Ⅲ. 中华实 验和『 临床病 毒学杂 志, 2 0 1 0 , 2 4 ( 4 ) : 2 8 2 —
2 8 5 .
案 。因此 , 对病 毒性 肝炎 自身抗体 的检测 及滴 度 的
法 采集 2 0 1 2年 医 院 I C U患 者标 本 , 按 照《 全 国 临床 检 验 造 作 规 程 》 第三版 , 进 行 病 原 菌 培 养 和 药 敏 试 验 。 回顾 性 分 析 2 0 1 2
年I C U感 染病 原菌 分 布 及 其 耐 药 性 对 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结果 共 分 离 病 原 菌 1 1 6株 , 革 兰 阴性 杆 菌 7 5株 f 6 4 . 6 5 %) , 真菌 2 4 株( 2 0 . 6 9 %) , 革 兰 阳性 球 菌 1 7株 ( 1 4 . 6 6 %) 。 革 兰 阴性 杆 菌对 亚 胺 培 南 、 阿米卡星 、 头 孢 哌 酮/ 舒 巴坦 、 哌 拉西 林 / 他 唑 巴坦 有 较
床 相 关 性 首 都 医 科 大学 学 报 , 2 0 0 7 , 2 8 ( 2 ) : 1 5 4 — 1 5 7 . 『 3 1 吴云忠, 路遥 , 申戈 , 等. 慢 性 丙 型 肝 炎 病 毒 感 染 者 血 清 自身 抗 体 检
3 2 0 1 自身 抗体 的存 在 与 自身免疫 性疾 病密 切相关
关键词 : 重症 监 护 病 房 ; 病原菌 ; 耐药性 ; 药 敏 试 验
中图分类号 : R 4 4 6 . 5 , Q 9 3 9 . 9 2

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 表 1。 见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 床 资 料 : . 回顾 性 分 析 我 院 综 合 IU 0 3年 1月 至 C 20 2 0 年 6月 有 创 机 械 通 气 并 发 下 呼 吸 道 感 染 患 者 1 5例 ; 06 5 其 中男 17例 、 2 2 女 8例 ; 龄 l ~ 9 年 5 2岁 , 均 (O 7 2. ) ; 平 6.士 O1岁 人工 气 道 为 经 鼻 插 管 9 6例 ( 1 9 、 管 切 开 3 6 . %) 气 7例 (3 9 ) 经 口插 管 2 2. 、 2例 ( 4 2 ) 15例 患 者 的基 础 疾 病 1 . 。 5 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 6 O例 (8 7 , O D 8例 、 炎 2 3 . C P 2 肺 4例 、
2 结 果
2 1 病 原 菌 的种 类 及 构 成 : 5 . 15例 患 者 中共 检 出 致 病 菌 2 8 4 株 , 中 革 兰 阴 性 菌 (G一菌 ) 6 . ( 6 其 占 77 1 8株 ) 真 菌 占 、 2. ( 7 )革 兰 阳 性 菌 rG 菌 ) 9 3 ( 3株 ) 30 5 株 、 占 .% 2 。革 兰 阴 性 菌 中 前 三 位 分 别 为 : 曼 不 动 杆 菌 2 . % (6株 ) 铜 绿 鲍 26 5 、 假 单 胞 菌 1 . % ( 0株 ) 嗜麦 芽 窄 食 单 胞 菌 1 . % (7株 ) 61 4 、 09 2
维普资讯
广 西 医 科 大 学 报 J URN O UAN ME AL UN RSTY 2 0 c 2 6 O AL F G GX D C I I I VE I 0 7 De ; 4( )
I I
S I
I U 有创 机械 通 气 患者 下 呼吸 道感 染 的病 原 菌 及 耐药 性分 析 C

ICU病房患者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细菌学特征和耐药情况分析

ICU病房患者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细菌学特征和耐药情况分析
真菌 ( 3 n= )
头孢 头孢 1 5 8 7 0 2 2 5 3 0 0 0
一Hale Waihona Puke 头孢他 头孢 环丙 亚胺 庆大 氧哌嗪 8 7 6 0 0 0 一 一 一 一 一

妥布 复方 5 7 3 2 1 — 一 一 一 一 一


圭 f 旦 壹 塞 唑 噻 ( 松 氩 酸煎 塞 重 壹 塞 重 堑 韭喧 进 2 重 定 国 )些 重 塞 重 塞
真菌培养 : 标本经沙氏培养基培养, 若有真菌菌落 20 0 6年 6月至 20 09年 7月 IU6 C 7例 患 者 下 呼 吸道 感 生长 , 经显 色培养 基 进 行 鉴定 ; 物 敏 感 试 验按 试 剂 说 药 染情 况总结分 析 , 告如 下 。 报 明书进 行 , 菌株 为标 准菌株 白色 念珠菌 。 质控
1 3 方 法 .
表l 6 7例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菌统计情况
13 1 痰 标 本收 集 ..
患 者人 住 本 院 中心 IU后 连续 3 C
次采样 , 间隔期 为 2— , 用生 理 盐水 漱 口, 采样 3d 先 留取
第 2和第 3口痰立即送检, 培养前先涂片镜检, 检出白细 胞与上皮细胞 的比例 > . 25者为合格痰 , 不合格者重 留。
细菌 药敏试验
重症 监 护病 房 (C 院 内感 染 发 生 率 比普 通 病 房 ( T C 三个标 准 菌 株 : IU) AC ) 大肠 埃 希 菌 ( T C52 )铜 绿 A C 292 、 高, 且又 以下呼 吸道感 染最 为多见 … , 因常为 反复感 染 , 假单胞菌 ( T C75 )金 黄色 葡 萄球 菌 ( T C 52 ) A C 283 、 A C 293 , 病原 菌多 耐药 , 常合 并 其 他疾 病 而 使 治疗 困难 , 且 病死 均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ICU病人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ICU病人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中图分类 号 : 465 R 4.
文献 标识 码 :A
e 文章 编号 : 0R h 081—0 1—0 10 —89( 0 )0 02 4 9 142
. 一
Ba t r a Di t i u i n a c e i s r b to nd I e to f Pa i n s i nf c i ns o te t n
素、 亚胺培南 的耐药率较低 。结论
I U病人感染率高 , C 耐药情况严重。为控制感染及 耐药性播散 , 应尽早 对病人
做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 提供 准 确 的 信 息 给 I 医生 , 便 严 格 合 理 使 用 抗 生 素 。 晦床 以
关 键 词 :I U; 染;耐药性 ;细菌分布 C 感
2 . ,3 0 , 3 7 ,0 2/,ep ciey T ep e ae cso S L l s l n u na 6 1 2 . 1 . 1 . rs et l. h rv ln e f B si ke i l p e mo ie 9 6 v E n b ea
sa c t n e Ana y i n l ssi
nsv r i e Ca e Unis t
P ENG e— u L AO a —h n, UN — iLIJ n , W ih a, I W nz e S Aid , i g HU efiYU n Xu-e , Ya g
( CU )p te t . e h d Th a t ra d s rb to n e i t n e f o 3 2 s mp e fI I a in s M t o s e b c e i it i u i n a d r ss a c r m 6 a ls o CU r we e a a y e e r s e t ey n l s d r t o p c i l .Re u t v sl s 3 8 t a n we e s l t d r m 3 2 a l s Th e u t 6 s r i s r i o a e fo 6 s mp e . e r s ls

SICU病房感染病原菌流行情况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SICU病房感染病原菌流行情况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S I C U 病房感染病原菌流行情况 调查 及耐药性分析
邝咏 云 , 周建明 , 龚丽坤 , 高冬花
( 大理 学 院楚雄 附属 医院 , 云 南楚雄 6 7 5 0 0 0 )
[ 摘要 ]目的 : 分析2 0 0 9 年  ̄2 0 1 2 年楚雄 / , i 1 医院S I C U病房 引起感染 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 ,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提供帮助。 方法 : 采用 法国梅里埃V I T E K 一 2 全 自动细 菌鉴定 仪 , 对4 年 间楚雄州 医院S I C U 病房培 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 药敏试 验 , 并利用
2 0 1 0 年3 0 . 9 %, 2 0 1 1 年4 7 . 5 %, 2 0 1 2 年5 4 - 3 %。从药敏结果看, S I C U 病房 中分 离病原菌对 常用抗菌 药物的耐 药率较高 , 但未发现对
碳 青霉烯酶 类抗 生素耐药 的肠杆菌科细菌及 耐万古 霉素肠球菌。结论 : 医院S I C U 病房 中的感染病原菌多以革兰 阴性杆菌为主, 多重耐 药菌株 比例较高 , 且多重耐 药菌株分 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应加强 区域性细菌耐药监测 , 以指导临床用药。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p r e v le a n c e a n d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p a t h o g e n s i n f e c t i o n i n s u r g i c a l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 S I C U) w a r d i n t h e Ho s p i t l a o f C h u x i o n g P r e f e c t u r e f r o m 2 0 0 9 t o 2 0 1 2 , a n d t o p r o v i d e h e l p f o r r a t i o n a l c l i n i c a l u s e o f a n t i b a c t e i r a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加7

z∞n
n n
0.0 0.O n0 n0
引"妮拍"=2 m
7 O O
阴沟肠杆菌 洋葱假苄孢菌 金黄色葡萄球黹
80 0 66 6 75 0
n巧

舶"∞ n跖∞扭:。
O王0
n如
75.0
3讨论
3.1
(3.2%)。住院日最短1d,最长86d,平均32.41d。 1.2调查方法系统全面地阅读病历,结合I临床

雷伯菌28株(占13.6%),嗜麦芽窄单孢菌25株 (占12.1%),大肠埃希菌18株(占8.7%),真菌 15株(占7.2%),黄杆菌7株(占3.3%),阴沟肠
杆菌5株(占2.4%),表皮葡萄球菌4株(占
1.9%),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占1.9%),洋葱假 单孢菌3株(占1.4%),其他5株(占2.4%)。部
茵分布及其耐药性.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90
—593.
5杨宏伟,赵均秀,仇少荣,等.呼吸道感染病原茵分布及耐药性调 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817.
交锁髓内钉动力化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
单军标葛兴龙冯旭 胫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髓内钉出现以 前,多采用钢板固定,由于广泛骨膜剥离和应力遮 挡效应,常容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钢板断裂等情 况。交锁髓内钉技术是以中轴弹性固定,应用以 来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其静立固定的原因, 仍有部分病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改为 动力化固定后才获得骨折愈合。作者2007年2月 至2009年9月采用交锁髓内钉动力化固定治疗胫 骨干骨折患者24例,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
作者单位: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万方数据
1.3诊断标准参考《医院感染学》诊断标准。 1.4标本来源机械通气患者采集的晨痰培养。

结果
2.1治疗转归93例伴有肺部感染患者中,好转, 60例,死亡33例。
2.2
病原菌种
25.2%),铜绿假单孢菌41株(占19.9%),肺炎克
作者单位:31 1600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病房
万方数据
・874・
分患者多重感染。 2.3药敏试验见表1。
表1 主要病原菌种对主要抗生素的耐药率I%)
临床资料
1.1调查对象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所有 ICU机械通气病历中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例。此期 间,ICU出院患者194例,其中llo例行机械通气 治疗,93例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84.5%)。93例 中男性54例,女性39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96 岁,其中:>60岁47例(50.5%),40—59岁29例
参考文献
1李庆生.老年肺病院内感染病原茵及药敏分析.现代医药卫生,
2003,19(6):738.
2王东浩,王伟,王勇强。等.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细菌感染临床调
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151~153. 3周立新,李轶男,温伟标,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超广谱13一内酰 胺酶细茵感染的耐药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 (6):708~709. 4傅应云,何正强,昊伟元,等.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病原
不畅,医护人员洗手不严格,以及吸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不畅,
造成交叉及加重感染。
3.2相关对策(1)广泛开展合理使用抗生素的 教育,根据抗菌谱合理、科学使用抗生素,减少预 防性用药。(2)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操作的适应 证。(3)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增强医护人员无 菌观念。(4)加强患者自身体质的提高及其他基 础病的治疗。(5)净化流通空气,合理布局。

龄22—58岁,均为新鲜骨折,车祸伤或高坠伤。按 骨折类型分类:横行6例,段斜行12例,粉碎性骨 折6例。骨折均位于中下段。人院后2—7d手术。 1.2手术方法采用国产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 18例,AO进口不扩髓髓内钉6例。术前测量健侧 胫骨长度,选择合适长度髓内钉。患者取平卧位, 手术一般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取髌韧带内测切 口约3cm,显露胫骨近端斜坡,屈膝800~900开口, 扩髓后或直接插入髓内钉,估计将到近骨折端时, 牵引患肢,将骨折复位,并维持一定的稳定性,让 髓内钉顺利通过骨折远侧端,使钉尾与开口平面 相齐。安装好瞄准装置,锁好2枚近端锁钉,轻轻 回敲髓内钉,使骨折端紧密镶嵌。安装好近端瞄 准装置,选择动力孑L置人锁定钉。取下瞄准装置,
・873・
皮肤科杂志,2002,31(11):692—693. 3王玉玺,王松岩.王傻志.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国皮肤 性病学杂志,2004,18(9):570~572.
4 Hengge UR,Ruzicka T,Schwartz RA,et a1.Adverse effects of topical glueocortieosteroids.J Am Aead
5童钟杭.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浙江临床医学,2003。5(6):401
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细菌感染及耐药分析
方中华
ICU病房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菌种 耐药率高,可出现多重菌感染和多重耐药,故应高 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减少 不必要的诊疗操作,加强操作、护理等方面的管理 与控制,有利于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拉J。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ICU病房行机械 通气患者110例,发生肺部感染93例。现对其感 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作一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表现。
医院感染现状和危险因素
ICU是临床危重
患者监护与抢救的重要区域,也是医院感染的高 发病区。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多为生命体征不稳 定者,大多需呼吸机支持,对致病菌的易感性强, 使医院感染率较普通病房增加5~10倍一’4j。本 组93例患者病原菌结果显示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 兰阴性杆菌,与国内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 主一致,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 鲍曼不动杆菌52株(占 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多见, 条件致病菌已成为重要致病菌。近年来,ICU院内 感染G+球菌和真菌所占比例有所上升,G+球菌中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感染也并不少见,多
(31.2%),20—39岁14例(15.1%),<20岁3例
氨曲南;豢韶啬蠢窿;蒹翥群置嚣
鲍曼币动杆莳 锕绿假单孢菌 肺炎克隹们蔺 嗜麦芽窄单孢菌 大肠埃希菌
黄杆菌
9 6 0 0 7 n n
亚胺氧氟 培南沙星
5.7 3.7 7.1 100.0 67 3 48.7 5nO 62 0 38.9 85 7
一4U2.
6余玲玲,何丽慧.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鲒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2):112
~113.
Dermatol,2006,54(1):l~15.
7郝飞。钟华.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 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1):54~56.
重感染和多重耐药的情况比较严重【5 J。头孢哌酮 钠舒巴坦,亚胺培南对大多数细菌相对耐药率较 低,但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相 对敏感。呼吸机相关院内感染相关因素(2'5]:(1) 气管内插管及气管切开后人体下呼吸道正常防御 屏障被破坏,呼吸道黏膜及纤毛受损造成分泌物 积聚,黏液高度黏稠利于细菌繁殖;(2)机械通气 治疗最常见并发症及重要的死亡原因就是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其中通气系统的污染和湿化器是引 起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有报道氧气湿化瓶水样 细菌培养发现其污染率高达100%;(3)患者多为 高龄,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自身免疫力低下且 长期应用抗生素,容易形成菌膜,导致抗生素疗效 差;(4)患者大多伴有意识障碍,需鼻饲饮食,且大 多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其口咽分泌物误 吸率高达90%,以及酸中毒、低血压、血细胞过高 或过低易造成感染发生;(5)不合理及长期抗生素 及激素的应用易导致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增加 及真菌易感,有报道表明入住ICU前曾使用过抗 生素者肺感染发生率为76%,而未使用抗生素的 则为35%;(6)病房环境空间相对狭小,空气流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