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主 倡导合作 指导探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自主倡导合作指导探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

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这就说明新课程改革正大力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那么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呢?

一、引导自主,归还自由

自由是创新的前提,自由也是儿童的天性,语文教学应顺应儿童的天性,应让儿童自主地听、说、读、写,让儿童自由地学习、生活、游戏。为此,需要重新定位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

1、教师角色——主导、辅导与“配角”。

布鲁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是主要辅导者,而且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语文

学习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中介,有计划、有目的地创造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融合、互动,产生连通、感应、共鸣。例如,在《黄山奇松》教学中,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

的教学流程:①读一读,你打算怎样朗读课文?②查一查,弄懂你不明白的词句;③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④说一说,黄山奇松究竟奇在哪里?紧接着放手让学生读课文。当学生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时,答案丰富多彩,课堂井然有序。教师只是学生成

功的欣赏者、教学秩序的维持者。

2、学生定位——主体、主人与“主角”。

学生只有以主人翁的姿态进入学习活动,真正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用自己的心学习语文、

感受语文,其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呵护。例如,一位教师教授《地球清洁师》一课时,让

学生完全自学,学完后学生不约而同地要求表演自己心目中的“清洁师”,急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顺水推舟,提出了相关细节要求。表演很成功,认知、理解、运用等教学目标落到了学

生表演之中,使语文课教学成为学生兴趣盎然的自主表演活动。

二、指导探究,追寻本质

探究学习是从现象到本质不断深化的进程,语文的探究学习就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现象”,深入研究,把握本质,领会言语内外的无穷之意,进而加工整理,合成自己的

语言素质。指导学生探究,整合探究资源,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探究具有导向性。

学习本身是一种方向性极强的活动,探究应具有鲜明的方向,让学生跟着既定的方向进行探究。探究的方向切不可模棱两可、莫衷一是。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本

意是想让学生寻找云雾的特征,探究其来源,但设计的探究问题却分成了历史上的庐山云雾线、寻找云雾特征线和游客游览感受线,几个问题交叉重叠,学生仿佛坠入了学习的“庐山云雾”之中。

2、资源符合科学性。

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经历还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容易被外在事物和影响所迷惑,轻信盲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为学生选择、设计探究资源时,要剔除封建迷信、崇洋媚外

以及时代积垢的渣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彰显语言的科学性。例如,在指导学生探究性

阅读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时,可以设计成:①搜集名人趣事;②提炼语言精华;③去除时代

糟粕;④整理个人档案。探究入境的同时敲响耳边的警钟:“不可尽信书!”

3、实践体现功利性。

探究属于学生学习活动范畴,必须在实践中评价学生的探究行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

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肯定小学生的探究行为,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推动学生持久地进行探究。

三、倡导合作,集思广益

语文学习合作既包括师生之间的狭义合作,又包括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广义合作;既涵盖着学习活动的全部过程,又包容着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师生之间的狭义合作,是语文学习活动经常出现的形式。它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配合通道,于举手投足中共享学习的信息,在心领神会处完成学习的目标,从而挖掘语文学习的合力资源。例如,于永正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处处设难布疑,时时点拨指引,小稻秧遇险脱险那扣人心弦的场景,喷雾器大夫如同天兵凭空出现的镜头,都成为师生受教育的“点睛”之笔。师生在互动中惟妙惟肖地成功表演了小稻秧脱险,体验了文本唯美的语言,领悟了现代科技的威力。

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广义合作,是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过程。深化语文学习的广义合作,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例如,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时,如果我们只根据课文内容罗列课堂教学目标,就事论事,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若将其与社会实践相联系,设计出“①调查我们

身边的环境状况;②走访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意见;③总结评价环境状况,提出整改意见;④交流个人心得体会、集体研究成果”等问题,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认识环境污染的严

重性和治理的紧迫性的同时,语文素养也会因参与社会实践而得到历练、得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