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第2单元 诗歌课时作业3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体验情感综合检测 粤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体验情感综合检测 粤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体验情感综合检测粤教版必修2(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履.行(lǚ)笃.厚(dǔ)露.面(lù) 怀揣.(chuāi)B.滞.留(zhì) 廿.三(niàn)呼吁.(yù) 拙.笨(zhuō)C.折腾(zhé) 聘.任(pìn)刮痧.(shā) 呼吁.(yù)D.殷.红(yīn) 模.样(mú)缔.结(dì) 份.礼(fèn)【解析】A项,“露”读lòu;C项,“折”读zhē;D项,“殷”读yān。

【答案】 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惦念慰籍撮土疾言历色B.揣摩翱游馈赠泾渭分明C.溃烂聘任案牍出头露面D.汲取辞藻领衔谈笑风声【解析】A项,籍—藉,历—厉;B项,翱—遨;D项,声—生。

【答案】 C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她一直弄不明白:他们怎么可以这么对自己?自己真的如此糟糕吗?自己为小组赢得了荣誉,却换得这样一个结果。

苦思冥想了许久,仍然想不出答案的她,只好自我安慰道:幸好只是组长这个人不可理喻,别的同事对自己的态度似乎还差强人意。

所以嘛,只要能不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能正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那么,自己的未来就还是一片光明的。

A.苦思冥想B.不可理喻C.差强人意D.妄自菲薄【解析】A项,苦思冥想,指尽心地思索和想象,符合句意。

B项,不可理喻,指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符合句意。

C项,差强人意,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也表示还能够使人满意,符合句意;D项,妄自菲薄: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加宾语,应该是“不要妄自菲薄”。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敦煌生态持续恶化,土地沙化造成的积沙、风蚀、粉尘等,引起莫高窟壁画脱落、彩塑受损以及崖体坍塌,这已经成为莫高窟的一大威胁。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 新闻课时作业7 Word版含答案]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 新闻课时作业7 Word版含答案]

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混沌.(dùn)洗漱.(sù)食不果.腹(guǒ)察.言观色(chá)B.模.样(mú) 庇.佑(pì) 无耻谰.言(lán)返璞.归真(pú)C.纰缪.(miù) 对称.(chèn) 桀.骜不驯(jié)涣.然冰释(huàn)D.华裔.(yì) 模拟.(nǐ) 戮.力同心(chuō)力挽狂澜.(lán)【解析】A项,漱shù;B项,庇bì;D项,戮lù。

【答案】 C2.下列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惊蛰班斓文过饰非按图索骥B.睿智炮制丰功伟绩真知灼见C.城隍慰藉饶有趣味日簿西山D.辩士斡旋挺而走险强弩之末【解析】A项,“班”应为“斑”;C项,“簿”应为“薄”;D项,“挺”应为“铤”。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发展向前的步伐________不能罔顾系统稳定问题或不理市场是否准备就绪,但若是过分________ ,亦可能会错失重要的战略良机,________ 在今天这个竞争已然白热化、业内发展________ 的环境下。

A.固然保险何况日新月异B.固然保守特别日新月异C.虽然保险特别与开俱进D.虽然保守何况与日俱进【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意更肯定;“步伐”与“保守”搭配恰当;今天的“竞争”环境不宜说“与时俱进”。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的北京”女性社会组织书画、摄影、剪纸、手工艺作品展览落下帷幕,二百余件文化艺术作品各具特色,光怪陆离....,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B.浙江一直是北大最重要的生源基地之一,江南大地人杰地灵,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人才济济一堂....,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史、学术史和政治史。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4.18 逍遥游(节选)同步备课课件 粤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4.18 逍遥游(节选)同步备课课件 粤教版必修2

(2)借助寓言说理。 《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 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 斥晏鸟,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庄 子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 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一段, 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 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 的性情,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8
逍遥游(节选)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 首联诗人以 “锦瑟”喻美 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 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 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颔联诗人感慨人生如梦,自己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奔走呼 号,但却终生不被重用,也只能像啼血的杜鹃那样作哀怨之 鸣。
颈联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环节,此联中的珠和玉是诗人 的自喻,夜晚被遗忘在海底的珍珠对着月光也只能是空自流 泪,不遇识宝者的美玉在阳光的照耀下也只能是徒然生烟。 这不就是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写照吗?诗人以物推人,拓展 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尾联总结全诗:这一切或许会成为以后的回忆,只是在 当时却使人油然而生无尽的失意和感伤。全篇笼罩着一层浓 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
(10)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不亦„„乎”固定句式, 表反问 ) 译文:一般的人与他相比,难道不可悲吗! (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为”固定句式, 表反问 ) 译文: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7.名句积累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 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4)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高中语文 4.17 与妻书课后知能检测 粤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高中语文 4.17 与妻书课后知能检测 粤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4.17 与妻书课后知能检测粤教版必修2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恐汝不察吾衷.衷:衷情B.虽不谓吾言为是.是:正确C.适.冬之望日前后适:恰逢D.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肖:相像,类似【解析】A项,“衷”的意思是“内心”。

【答案】 A★2.(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6题)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意同手.书B.瓜.分之日可以死C.卒不忍独善.其身D.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解析】C项,“善”是使动用法,其余三项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 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②吾自遇汝以.来B.①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②亦以.天下人为念C.①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D.①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②第以.今日事势观之【解析】A项,介词,用/助词,与“来”连用,表时间。

B项,都是介词,把。

C项,介词,凭借/连词,来。

D项,“以”,连词,相当于“而”/介词,从。

【答案】 B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解析】D项,“所以”一词表原因,不表结果。

现代汉语表结果。

【答案】 D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B.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C.而母立于兹D.汝幸而偶我【解析】A项,“彀”通“够”;B项,“念”通“廿”;C项,“而”通“尔”。

【答案】 D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教案 粤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教案 粤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文言文(1)14 阿房宫赋(见学生用书第66页)春日秦国怀古[唐]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赏析】伤春怀古,寓情于景。

这是一首怀古诗。

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

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地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表现手法上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景情关系的处理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在情感上则蕴涵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见学生用书第66页)1.字音辨识骊.山(lí) 囷.囷(qūn) 水涡.(wō) 不霁.何虹(jì) 媵嫱..(yìnɡ)(qiánɡ) 辇.来(niǎn) 晓鬟.(huán) 鼎铛.(chēnɡ) 逦迤..(lǐ)(yǐ) 锱铢..(zī)(zhū) 架梁之椽.(chuán) 2.一词多义(1)一⎩⎪⎨⎪⎧ 六王毕,四海一.动词,统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把黄鹤一.去不复返副词,一旦崔颢《黄鹤楼》 (2)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 (3)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4)焉⎩⎪⎨⎪⎧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不译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列子《愚公移山》 (5)之⎩⎪⎨⎪⎧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往,去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结构助词,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词,代秦人(6)于⎩⎪⎨⎪⎧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介词,到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介词,表比较 3.词类活用(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名词用作动词)出现虹 (2)朝歌.夜弦.(名词用作动词)唱歌;弹曲 (3)鼎.铛玉.石(名词用作动词)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族.秦者,秦也(名词用作动词)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5)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西 (6)辇.来于秦(名词用作状语)乘着辇车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动词作名词)指金玉珠宝之物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 4.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群参差分布,彼此回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3.9 议论散文两篇课后知能检测 粤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3.9 议论散文两篇课后知能检测 粤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3.9 议论散文两篇课后知能检测粤教版必修2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驯.服(xùn)笼.络(lǒnɡ)揪.心(jiū) 姹.紫嫣红(chà)B.寒暄.(xuān) 奢侈.(chǐ)鸟窠.(cáo) 栉.风沐雨(zhì)C.静谧.(mì) 家畜.(chù)病症.(zhēnɡ) 切中肯綮.(qìnɡ)D.琐.碎(suǒ) 湛.蓝(zhēn)譬.如(pì) 摩肩接踵.(zhǒnɡ)【解析】B项,“窠”读kē;C项,“症”读zhâng;D项,“湛”读zhàn。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镶嵌弥谤开诚布公茫无际涯B.凭眺葱茏潦草塞责感恩带德C.眸子砥砺终南捷径责无旁贷D.壁垒理踩轻鸢剪掠不言而喻【解析】A项,弥—弭;B项,带—戴;D项,踩—睬。

【答案】 C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举国上下,对于工业明胶流入食药领域的追问已成愈演愈烈之势。

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人们发现,不但与毒明胶沾染的药品食品种类越来越多,个中内幕也更加触目惊心。

试图息事宁人的可能并不仅仅是一些不良企业,或许还包括与工业明胶利益链紧密相关的地方政府。

因为一旦上级部门开始追责,地方政府也难辞其咎。

A.愈演愈烈B.触目惊心C.息事宁人D.难辞其咎【解析】D项,难辞其咎:难以推脱其过失。

A项,愈演愈烈:(事情、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追问”不能“愈演愈烈”。

B项,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一般表达为“令人触目惊心”。

C项,息事宁人:从中调解,使争端平息,彼此相安;在纠纷中自行让步,减少麻烦。

此处应为“平息事端”。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3 论握手同步备课课件 粤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3 论握手同步备课课件 粤教版必修2

(3)如果人们继续一意孤行和我行我素 ,依然熟视无睹单 .... 一耕作的弊端的话,那么可怕的粮食危机将会给人类带来灭 顶之灾。(√ ) 请说明理由:“我行我素”指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 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自由战士 ——莱 · 亨特 莱· 亨特(1784- 1859),是英国著名的散文家、评论家、 诗人,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之一。1801 年就发表诗集《少年诗 集》 。亨特和他哥哥约翰共同创办了当时最著名的报纸《观察 家》 。他以《观察家》为园地,阐述他的自由观,而这些观点 却给他带来了当局对他的政治迫害。1813 年,两兄弟因“诽 谤摄政王”被判处两年监禁。
似乎是“老友”。 作者不满于这种失态的做法, 以“不过是” 表达自己的讥讽和反感。
3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提示:“挽着一位陌生的淑女就座”,比喻贴切,将主 动握手者的尴尬、不自在刻画得入木三分。挽淑女就座,须 十分得体才行,早松手晚松手须颇费思量,其窘态与此类握 手之窘态极为相似。
(2)多音字
yīn殷勤 殷 yān殷红 mú 模样 模 模范 mó
2.字形辨认 à o傲慢 o遨游 á á o翱翔 高 qí nɡ擎 挚友 zhì pān攀附 wǎn挽手 分 miǎn娩 安 yì 逸 kuì 溃烂 馈赠 kuì 振聋发kuì 聩
接着作者对自己主张的观点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 出了不善握手是缺乏殷勤灵动、对别人不信任的一种表现。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又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表达自己对 握手的看法,生动风趣,给人以幽默感,又显示了作者豁达 宽厚的人生态度。
4.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加以说明。
过于主动握手 两种失态 唯诺畏避握手 论握手中心论点:热情友善是待人接物的至理 翻然改变 傲气是根源 两种表现 我行我素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1 我的母亲课后知能检测 粤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1 我的母亲课后知能检测 粤教版必修2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1 我的母亲课后知能检测粤教版必修2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筹.划(chóu)绞.脸(jiǎo)折.扣(zhã) 贻.人口实(yí)B.蛮横.(hânɡ) 份.礼(fân)怀揣.(chuǎi) 天寒地坼.(châ)C.供给.(jǐ) 敷衍.(yán)露.面(lòu) 为虎作伥.(chānɡ)D.刮痧.(shā) 撮.土(zuō)惦.念(diàn) 一丘之貉.(hã)【解析】B项,“揣”读chuāi;C项,“衍”读yǎn;D项,“撮”读cuō。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殷勤委屈指手画脚苦思冥想B.私塾疑虑礼义廉耻焕然冰释C.耽误书藉千古之谜弥天大谎D.凄惨红肿真知卓见提纲挈领【解析】B项,焕—涣;C项,藉—籍;D项,卓—灼。

【答案】 A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现在,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势头强劲,网络写手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

有人扬言,网络文学使文学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极有可能是未来文学的主流样式;有人则对网络文学不赞一词,认为它只不过是文学的大众游戏,很容易出现大众迷失;有人慎言网络文学尚在襁褓,还没有形成独立成熟的文本样式……对于网络文学,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A.方兴未艾B.不赞一词C.襁褓D.各执一词【解析】B项,“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

A项,“方兴未艾”意思是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C项,“襁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亦指婴儿。

这里用其引申义,指最初的阶段。

D项,“各执一词”意思是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

A、C、D三项都合乎语境。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网络上,郭德纲的相声、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一直以极高的速度和数量被人们传阅、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肺腑.(fǔ)胸襟.(jīn)履.行(lǚ) 谆.谆告诫(zhūn)B.谦卑.(bēi) 溃.烂(kuì)窘.状(jiǒnɡ) 泾.渭分明(qīnɡ)C.拙.笨(zhuō) 淑.女(shū)殷.红(yīn) 笑容可掬.(jū)D.挚.友(zhì) 尴.尬(ɡān)矜.持(jīn) 大模.大样(mó)【解析】B项,“泾”读jīnɡ;C项,“殷”读yān;D项,“模”读mú。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肄业踯躅大杂烩乐不可知B.坐落毕竟发祥地走头无路C.渔利搏弈仪仗队令人扼腕D.装潢辐射一溜烟荣膺桂冠【解析】A项,知—支;B项,头—投;C项,搏—博。

【答案】 D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两种格格不入的人生,有的成为伟人,有的成为罪人。

也许没有一个人在为官之初就想祸国殃民,他们几乎都是雄心勃勃,想做一番为国利民的大事业,然而,人生的种种物质利欲的诱惑,往往使这些人背叛了信仰和理想。

这些为数不多的反面角色,给后人带来了警示。

在人生的分水岭上,何去何从,可不能掉以轻心啊!A.格格不入B.雄心勃勃C.何去何从D.掉以轻心【解析】A项,格格不入:格格,阻碍,隔阂。

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不合语境,改为“大相径庭”。

B项,雄心勃勃: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

C 项,何去何从:在重大问题上采取什么态度,决定做不做或怎么做。

D项,掉以轻心:指对问题漫不经心,不当回事。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著名的澳大利亚小提琴家拉出令我熟悉而深情、悠徐而又感伤的主旋律时,我觉得整个悉尼歌剧院化成了一朵云,而我正坐在云端。

B.“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荣誉称号,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的城市品牌,通过“创文”活动,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C.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摩梭语,其文化为达巴文化,信奉藏传佛教,摩梭人作为中国唯一仅存的母系氏族,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D.“雅”和“俗”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文学界自古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理不清这个关系,既影响作家的创作取向,又影响读者的阅读趣味。

【解析】A项,语序不当,“令我熟悉而深情、悠徐而又感伤的主旋律”中的“令我”位置不当,应调至“感伤”前,或删掉“令我”。

B项,成分残缺,“通过‘创文’活动”中的“通过”一词,使后句缺主语,删掉“通过”。

C项,成分赘余,“唯一”与“仅存”重复。

【答案】 D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__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A.④①③②⑥⑤B.③②①⑥⑤④C.③①②④⑤⑥D.④③②①⑤⑥【解析】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③句应接在首句后,构成条件关系,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①②应接在③后,④与“循环”相应,⑤⑥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

【答案】 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6~8题。

在我看来,以上两种窘状其实都可避免。

但若非要在两者中择其一,我倒更倾向于与人热情握手。

诚然,握手时的热情并非全然出自真诚,但它至少创造了和睦的气氛。

倘若要将真诚与和睦区分得泾渭分明(这种区分并非明智),那么,和睦总还是胜于引人不快的真情(如因厌恶某人而拒绝与之握手)。

同时,要辨清某人的举止是否出于真诚,远比同人友善相处困难得多。

况且就待人接物而言,热情友善应当被奉为至理。

肯定这一点,便算悟出了令人愉悦的处世立身之道。

无论接人待物,还是修身养性,择此即为上策,也最符合生活逻辑。

不善与人握手常被视作稳重谨慎,可是,事实并非如此,除非那种稳重是源于傲气。

对不愿握手的最合理的解释,是缺乏殷勤灵动。

细究起来,它仍源于傲气。

生硬刻板本身,就意味着某人的傲慢或对他人缺乏信任。

我曾有幸晤见过两位胸襟宽厚的先生。

二人自视清高,姿态傲岸,视己手若金玉。

两人虽乐观自信,谈笑风生,但却极少与人握手,即使与人相握亦冷淡无味。

人们为了表示对他们这种姿态的不满,有人欲对其中一位施计,用鱼肉敷手与其相握,但终因缺乏勇气而未施行。

许是此君对这件事有所风闻,自此之后,他与人相见时的姿态翻然改变,握手频频,热情亲切。

但他的那位同伴虽热心与政治家们为伍,但其举止丝毫未改。

眼见同仁的变迁,他颇不以为然又为其所激,姿态更是冷傲,行路为人我行我素,旁若无人,但因此倒也显堂堂正正,免去许多非议妄言。

6.根据文意,谈谈作者“更倾向于与人热情握手”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选文第一段中,“我倒更倾向于与人热情握手”这句话后的内容即是对它的解释,注意“诚然”、“倘若”、“况且”等词的分层作用,找出重点语句即可。

【答案】因为握手时的热情至少创造了和睦的气氛,和睦总还是胜于引人不快的真情。

热情友善是接人待物之道,令人愉悦的处世立身之道。

7.作者为什么说“生硬刻板本身,就意味着某人的傲慢或对他人缺乏信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上文作者处世的观点和作者对愿握手的解释作答。

【答案】作者无论待人接物,还是修身养性,选择热情友善即为上策,也最符合生活逻辑,会令自己和他人愉悦,使气氛和谐。

“不善与人握手”、“不愿握手”是缺乏殷勤灵动,源于傲气,缺乏真诚。

8.你如何理解“有人欲对其中一位施计,用鱼肉敷手与其相握”中的“鱼肉”一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鱼肉”一词的本义、比喻义和语境义。

【答案】“鱼肉”本义是鱼的肉,可指平常的东西。

比喻受欺压、受侵害者,也比喻侵害、摧残。

此处是对“极少与人握手,即使与人相握亦冷淡无味”者的影射和不满,有讽刺的意味。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论诚意朱自清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

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

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

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

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

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

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

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

这就是态度。

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

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

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

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

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

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

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

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

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

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

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

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

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

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

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

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

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

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

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

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

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

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

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

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

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

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

他觉得虚伪无聊,当做笑谈。

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

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

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

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

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

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

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

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

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

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了些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