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

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一、绪论作为新兴技术,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二、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简介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将纳米材料作为传感元件制成的生物传感器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纳米级材料的特异性结构和生物活性分子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将生物识别事件转化为电信号或光信号输出。
目前,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主要采用的纳米材料包括金纳米颗粒、碳纳米管、量子点等。
另外,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核心技术包括生物分子修饰和信号转换等方面。
三、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1. 生物分子检测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应用于体内生物分子的检测,例如血液中的蛋白质、核酸等。
利用其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低浓度生物分子的检测。
同时,该技术具有快速、准确、便携等优点。
2. 临床诊断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临床诊断,例如癌症和感染病的诊断。
利用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在血液或尿液中检测出癌症标志物或感染病菌,从而快速准确地诊断出疾病。
3. 药物监测利用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监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浓度和释放情况。
这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药物疗效,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四、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优势和不足1. 优势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生物分子;具有高选择性,可以避免其他分子的干扰;同时,该技术具有快速、准确、便携等优点,可以在诊断和监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 不足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还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制备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等。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环境因素也会对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
五、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以下方向:1. 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和选择性;2. 研发更加复杂的纳米材料;3. 改善传感器制备技术,降低成本;4. 设计更为智能化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等功能。
生物医学传感-纳米生物传感器

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纳米技术开始应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出现了一些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至今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
纳米生物传感器在医学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生物医学传感领域的重要分支。
03
代谢性疾病诊断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药物代谢研究
纳米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助于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个体化用药
纳米生物传感器可以监测患者的药物浓度和反应,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药物筛选
纳米生物传感器可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快速筛选出具有潜在疗效的药物候选物。
02
01
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02
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原理与技术
纳米生物传感器利用纳米材料和生物分子的特性,通过与目标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可被检测的信号变化,实现对生物分子和环境参数的快速、灵敏和准确的检测。
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常包括分子识别、信号转换和信号输出三个步骤。分子识别是利用生物分子(如抗体、酶、核酸等)与目标物质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目标物质的捕获和富集。信号转换是将生物分子与目标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变化转换为可检测的电信号或光信号。信号输出则是将转换后的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和显示,得到最终的检测结果。
微型化
纳米材料种类繁多,可以针对不同的生物分子和疾病标志物进行设计和优化,实现多样化的生物检测。
多样性
优势
稳定性问题
生物兼容性
批量生产
临床应用
挑战
01
02
新型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研发及应用

新型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研发及应用随着生物学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纳米生物传感器已成为一个颇具前景的研究领域。
它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新型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研发及应用。
一、什么是纳米生物传感器简单来说,纳米生物传感器就是一种可以检测生物分子(例如蛋白质、DNA或RNA等)的传感器,它通过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纳米级尺寸的电极或传感器,来检测这些生物分子。
纳米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这也为其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研发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研发需要解决多个问题,如传感器的制造工艺、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可重复性等。
目前,有许多研究团队在不断探索以改善这些问题。
1. 制造工艺制造工艺是制造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关键步骤之一。
一般来说,制备纳米生物传感器有三种方法:自组装法、纳米印刷法和纳米光刻法。
自组装法是一种通过分子自组装成纳米结构的方法,其优点在于简单易行和成本低廉。
但是,自组装法缺乏精细的控制方法,因此其光电器件的稳定性较差。
纳米印刷法适用于薄膜和纳米结构的制备。
相比于自组装法,纳米印刷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控制性。
纳米光刻法则是通过激光光刻技术直接制备纳米结构。
该方法具有精度高、可控制性好、处理速度快等优点。
但是,其制备工艺比较复杂和昂贵。
2. 传感器的灵敏度灵敏度是纳米生物传感器的重要指标之一,代表了传感器对目标分子的检测能力。
传感器的电极尺寸、选择的探针和信号强度都会对其灵敏度产生影响。
目前,研究人员旨在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以提高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使用金纳米粒子作为传感器电极,因为金纳米粒子能够增强光信号,从而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此外,新型材料如DNA、蛋白质纳米线、碳纳米管等的导电性能和生物活性都可以用于传感器制造。
3. 传感器的可重复性传感器的可重复性是指传感器能够在多次使用后产生相似的电信号。
纳米技术在生物及医药学领域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生物及医药学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在生物及医药学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纳米技术的引入为生物及医药学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
本文将从纳米技术的概念、生物及医药学领域的需求、纳米技术在生物及医药学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纳米技术的概念纳米技术是一种研究和控制物质在纳米尺度(1~100纳米)范围内的制备、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在这个尺度范围内,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与宏观物质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纳米技术的应用涵盖了许多领域,如能源、材料、电子、生物医学等。
二、生物及医药学领域的需求在生物及医药学领域,纳米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下问题: 1.药物的传递问题。
传统的药物治疗有很多局限性,如药物不能精准地传递到病变部位、药物在体内分解代谢过快、药物不能穿过血脑屏障等。
纳米技术可以通过设计纳米粒子,将药物精准地传递到病变部位,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疾病诊断问题。
目前,许多疾病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需要进行大量的检测和分析。
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3.细胞治疗问题。
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但是其应用受到很多限制,如细胞的存活率低、细胞不能精准地定位到病变部位等。
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纳米载体,用于将细胞精准地输送到病变部位,提高细胞治疗的效果。
三、纳米技术在生物及医药学领域的应用1.纳米药物纳米药物是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药物,其粒径一般在10~1000纳米之间。
纳米药物具有许多优点,如精准的靶向性、高生物利用度、长时间的药物释放时间等。
目前,纳米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等领域。
2.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生物传感器,其灵敏度和选择性都比传统的生物传感器要高。
纳米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病原体等,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纳米生物传感器在医学上的应用

纳米生物传感器在医学上的应用纳米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应用纳米技术的传感器,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将生物分子或细胞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传感器,由于其微小的尺寸和高灵敏度,成为了医学应用领域的新宠。
一、纳米生物传感器的构成纳米生物传感器由三部分组成:生物分子、纳米材料和传感器芯片。
生物分子用于检测目标,如蛋白质、DNA或RNA。
纳米材料是一种具备特殊物理、化学、电学性质的微小颗粒,可用于增强传感器对目标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传感器芯片将生物分子和纳米材料组合在一起,提供了信号的检测和转换。
二、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应用1. 生物分子检测纳米生物传感器能够检测生物分子,如蛋白质、DNA或RNA,从而诊断疾病。
例如,结合金纳米颗粒的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心肌梗死标志物肌钙蛋白。
当肌钙蛋白存在于血液中时,它会与金纳米颗粒结合并导致颜色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非常低的肌钙蛋白水平,从而提高了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率。
2. 细胞检测纳米生物传感器还能够检测细胞,从而检测疾病。
例如,一种纳米传感器可以检测肿瘤细胞的存在。
它包含了一种特殊的纳米材料,当细胞接触到纳米材料时会产生声波信号,进而被检测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在早期检测到体内的肿瘤细胞,从而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3. 毒素检测纳米生物传感器还可以检测毒素,如细菌毒素或化学毒素。
例如,一种纳米传感器可以检测食品中的细菌毒素,它利用纳米穴道捕获细菌毒素从而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在早期检测到食品中的细菌毒素,从而提高了食品安全。
三、纳米生物传感器的优势与传统的生物分子检测方法相比,纳米生物传感器具有以下优势:1. 高灵敏度纳米材料具有高表面积和活性,可以提供更多的结合位点,从而提高了灵敏度。
2. 高特异性生物分子和纳米材料的结合方式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够准确检测目标,从而降低了假阳性率。
3. 测量速度快纳米生物传感器能够快速检测目标生物分子和细胞,因此可以在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
4. 成本低廉纳米生物传感器可以利用廉价的纳米材料进行制备,并与典型的芯片技术相结合,实现大规模制备。
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应用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
在癌症的早期诊断方面,纳米生物传感器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一、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生物传感器是指通过生物材料检测特定化合物的装置,纳米生物传感器则是利用纳米材料作为传感元件。
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良好的化学活性,因此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得越来越普遍。
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在生物识别分子和感受器之间建立一个信号放大链。
当位于生物识别分子上的靶物质结合时,生物识别分子与感受器之间的信号放大链被激活,进而引起传感器的响应。
因此,纳米生物传感器是通过检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来实现特定目标分子的定量检测。
二、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将生物识别分子修饰在纳米材料表面,另一类则是将生物识别分子与纳米材料通过非共价键结合。
在第一种方法中,经常使用的纳米材料有金纳米粒子、石墨烯、量子点等。
生物识别分子可以是抗体、DNA寡核苷酸、RNA分子或酶等。
将生物识别分子修饰在纳米材料表面,可以形成一个高度特异和灵敏的信号放大器。
这种方法的制备工艺相对简单,但可能会导致生物活性的损失。
而在第二种方法中,生物识别分子与纳米材料通过化学反应或靶分子介导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
这种方法的制备工艺稍复杂,但可以保持生物识别分子的完整性和生物活性。
三、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和筛选肿瘤细胞。
肿瘤标志物是一些特定蛋白质或糖蛋白,在癌症患者中可能会出现异常的含量。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可以对癌症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的监测提供指导意义。
而筛选肿瘤细胞,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定位和评估肿瘤的发展状态。
例如,针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研究者利用石墨烯和DNA寡核苷酸修饰的纳米金球构建了一种高灵敏的纳米生物传感器。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和前景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和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纳米技术相较于传统科技更加先进和精细,可以将材料和分子精确地设计和组装到纳米尺度上。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纳米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为该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1.纳米技术在药物送递中的应用药物的疗效往往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如药物的水溶性、生物利用度和毒副作用等。
纳米技术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
具体而言,纳米技术可以通过纳米尺度的药物载体来增加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药物在体内的输送效率。
此外,药物也可以通过纳米技术的方法来控制释放和靶向输送,从而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同时提高药物的局部治疗效果。
2.纳米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纳米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药物的输送,还可以用于疾病的检测和诊断。
纳米技术可以通过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和表面修饰来检测和诊断疾病。
例如,磁性纳米颗粒可以用于磁共振成像(MRI),金纳米棒可以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等各种检测方法。
此外,纳米技术可用于针对不同病因的特异性诊断和诊断基因、蛋白质和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精度。
3.纳米技术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组织工程是指通过构建人造组织或器官来替代受损的组织和器官,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技术。
纳米技术可以用于组织工程中的细胞侵入、组织生长和再生等方面。
通过生物分子的信号和定位,可以将细胞精确地组装到目标区域,从而形成三维的细胞结构。
此外,纳米材料也可以调控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和再生。
4.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生物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检测生物化学物质或生物活动的电子设备,也是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
纳米技术可以使用纳米材料来制造生物传感器,从而提高传感器的敏感性和选择性。
例如,纳米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和细胞的活动、分子的认证和诊断、医药控制等领域,从而改善传统的生物检测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学中的纳米生物传感器设计

生物医学工程学中的纳米生物传感器设计生物医学工程是将工程学的知识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从而解决生物医学方面的问题。
纳米生物传感器则是生物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多种应用。
纳米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传感器,通过检测微小的生物分子和细胞,实现生物分析、单细胞研究、药物筛选等等。
其优点在于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便捷、可实现实时监测等等,因此,该技术在医学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设计一个纳米生物传感器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纳米材料。
目前用于生物传感器的纳米材料有金属纳米颗粒、二维材料、纳米线、纳米管等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需要从其物理化学属性、生物相容性和制备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其次是设计生物分子的识别分子。
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取决于识别分子的性能。
在这里,来自生物体内或外部的分子通常作为标记,以体外检测性质来实现对目标物分子的高度选择性检测。
例如,选择合适的抗体或其他生物大分子可以实现对细胞表面标记的分析。
制备传感器需要考虑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标记分子的接合方式以及传感器的构建方式等因素。
纳米颗粒直接与识别分子接触或被修饰为更适合特定应用的形式,使其便于与分子相互作用从而识别目标分子。
传感器的性能可以通过调节纳米颗粒的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表面修饰分子来进行改善。
此外,整合互补的模块也是实现高度选择性检测的重要工具,例如,利用纳米流体力学、微纳加工等技术制造微流控芯片,使得传感器可以实现微量目标分子的快速和高度选择性检测。
总的来说,设计一个高效的纳米生物传感器需要从纳米材料选择、识别分子的设计、传感器结构的制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将生物传感器与生物、医学、化学以及计算机等其他领域结合起来,通过互相协作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实现更多的医学应用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 技术 的迅速 发展 为人们 带来 了大量 的新 材 料 以及 性 能更好 的新 设备 " 纳米 材料 的加 工和操 作 的可 控性 使得 纳 米规 模 设备 的快 速发 展 成 为可 能 " 与此 同时 , 纳米 材料 独特 的化学 和 电子特性 也 为新 型生物 传感 器的研 发带来 了机 遇 1 .2 " 纳米 材料具 备
摘
要:
纳米材料与生物感应元件结合 用以选择性识别化学或生物学分子 , 加速 了新型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发展 " 与传统的
方法相比, 纳米生物传感器具有 多种优点, 对人类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现在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 !灵敏化 !可靠化,
选择性的感应设备主要集 中在纳米材料和生物分子的结合上用于检测广范围的分析物上 " 综述生物医疗中基于不 同生物识别元件
不 同的大小 ! 性状 ! 特性 , 如纳米 管 ( N T s ) 和纳米 线 ( N W s ) 等 已被 开 发用 于生 物传 感 器 中 [., . 2 "生 物 材 料 与 纳米 规模 电子设 备 的 整合 具 备 多种 优点 , 可 用 于检 测化 学 和生 物样 品 " 大 多数 生物过 程包 括 静 电互作 和 电荷转 移都 可 以通 过基 于纳 米材料 的电
电压或 电流将 变 为正 或 负 " 其 次 , 纳 米材料 一般 是 置 于支持 物 表面 上 , 直接 与生物 分子 连接用 于 目标
米材料可以被创造出来 " 如果按 比例缩小 , 很多新 材料展示出很多新的特性 " 纳米材料的大小范 围从 1一 10 0 nm , 多种类型的纳米材料已被应用于生物传 感 器 中 , 如碳 纳 米 管 ( e N T ) [ , ) ! 石 墨 烯 [,6]! 导 电聚合物纳米管 (ePNT ){ 0{和硅纳米线 (si N w )L, /l 等 " 因为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 ! 化学 ! 机械 ! 磁学
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应用以及该领域的近期发展 "
关键词 : 纳米材料
生物传感器 检测
识别
生物 医药
A P P lieatio n s o f N a n o b io sen so r in B io m ed iea l F ield
Du "w ent a" , LiM i an, LiYan, Lieon扩 zha o zhong li 矿#. Y ua n eha o .
o ll C eg e, H e n a n A gr/ ) ul t /r a lU n 滋r si y , Z t h e刀 6 0 / 4 50 以 2 9 2 2)
t n
A b str a et: T h e devel opm en t of n ovel nanob i ose nsors w as aeeel erat ed by t he eom b i n ati on of nano m at eri l s and biol a ogi eal sensi ng
传感器信号变化的强度反应出分析物浓度的改变 "
下才选择这种带有磁标签的巨磁阻传感器 "
2
纳米材料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纳 米 材 料 具 有 合 成 可 控 的 优 点 , 新 功 能 的纳
生物传感器 的可选择性则取决于生物受体的选择 , 通过基于纳米材料的传感器和不同的生物识别元件
的结合来进行变换 " 生物分子与分析物结合后 , 纳 米生物传感器可 以识别纳米材料上电荷的改变 , 通 过变化准确定量分析物的浓度 " 最近 , 场效应晶体管 (FET ) 平台被广泛的用 于高性能生物传感器 中 " 这种用于化学和生物检测 的生物传感器有几个重要的特征 "首先 , 晶体管 中 检测源和漏极电极 间 , 单一或是网络化的纳米材料 作为导电电路 LS]" 其检测原理是电荷从分析物生物 分子转移到纳米材料上 " 如果产生一个电荷 , 闭值
子设 备进 行检 测 , 这些类 型 的生 物传感 器 都适 于进
行生 物检 测 "本 文是 对 当前 纳米生 物传 感器 在生 物 医药 应用 中检 测 目标物 ! 与 抗原 相关 的疾 病 ! 活 细
胞 中细胞 信号等方 面的情况进行 的综述 "
1
基于纳米的生物传感器
生 物传 感 器是 一 种 可 以检 测 待 分 析物 的装 置 ,
e vi r ew ed t he va ri ous n a n om at er ia l一 based biosen sor s w hieh u se di e r f e nt bi l og o i ea l r e eo, i ti on el em ent sf o r bi om edi ea l a P pl ieati ons.
此外 , 这种巨磁阻传感器在进行分析物检测的时候 , 灵敏度 ! 特异性及信噪 比等常会受到磁标签大小 !
性 状 ! 组成 及 表 明特性 等影 响 , 因此 , 在特 定用 途
些信号可 以是电 ! 热 ! 光等经进一步处理转变成数 字信号 " 纳米生物传感器的两种重要的特性是可选择性 和灵敏性 "灵敏性反应的是生物传感器的检测能力 ,
分析物的检测 " 当带电的 目标分子结合到装置表面 的生物分子时 , 场效应晶体管的电导率会发生改变 " 最后 , 所有的电流将流到纳米材料的横截面上 "最 终使得场效应晶体管装置的构造对于周围环境微小 的变化都非常灵敏 " 场效应取决与德拜长度 ! 纳米 材料的大小 ! 栅压 ! 源漏 电压 ! 纳米材料 的表面化
mi niat 硕 zed , r el iabl e,
l so have m any ad va a n ta罗 5 eom p吹 to eonvent i ona l bi ol ogi ea l pr o eod ur e s.T h e devel opm enta l t e nds O r f na n obi osensor a e r
主要包括生物识别组件和物理化学检测组件f4, .] o
生物 组件 主要 是初 级传 导 的作用 , 物理 化学检 测组 件是 信号 转换 单元 , 负 责信 号放大 与传 递 "许 多不
同种类的生物分子 , 如 D N A !核酸适体 !PN A !细胞 !
收稿 日期 : 2 0 1 2一 o 一 r 6 1 基金项 目 : 国家 自 然科学基金项 目 ( 3l l 0 ( x拓 7 ), 河南农业大学博士启 动项 目 (30 3 0 1 7 1 ) 作者简介 : 顿文涛. 男 , 硕 士研究生 , 工程师 , 研究方 向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计算机 网络 ; E 一 ma l : di i m @ hen a u, d u c n 通 讯作者 : 赵仲麟 , 男 , 副教授 , 研究方向 :化学生物学 ! 蛋 白质工程 ; E 一 ma l :r i a y二 @ 16 1 3 . o m c 袁超 , 男 , 副教授 , 研究方向 : 智能检测与信息技术 ; E 一 ma l : yua i n c h a o b i o@ 16 3 刀 om
C oll 昭e, H e n a n A gri eul 忿 ur a l U ni, r si y , Zh t e n群人 ou 4 50 (刃 2 ; 3.S c o olo h f F O od an d B衍 1 09 / 二 alE 咭i! er i 咭, Z h en邵h ou U n诚r si y o t f Li g入 t
生物杖 术 通报
#技 术 与 方 法 #
刀JO T E C H N O L O G Y
B U LLE T I N
20 13 年 第 4 期
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药 中的应用
顿文涛, 李勉 / 李燕, 李聪4 赵仲麟4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袁超4
l .河南农业大学信息化管理处, 郑州 4 ( 5 仪 x2 2 ; 2.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郑州 4 5 " 田 ) 2 ; 3.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郑 州 4 5仪旧 2 ; 4 .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 , 郑州 4 5 仪 刃 2 ; 5.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郑州 4 5仪 刃 2)
值时, 作为二级 传感器的纳米材料就可作为一个界
面来检测物质的变化情况 " 因此 , 将具有高灵敏度 的纳米平 台与生物分子整合形成的高性能的生物传 感器 , 可检测反应 中由于电荷改变引起 的信号 , 这
血清等生物样品用这种检测平 台进行定量检测的时
候 , 磁材料 的量 往往不 足 , 生物分子 必须使用 磁珠 ! 纳 米 颗粒 等 这类 的 磁标 签 或 载体 进 行 功 能化 处 理 "
生物杖 术 通报 B t ot c hn ot e o 盯 B /l e h a
2 ()13 年 第 4 期
微生物 ! 神经元 ! 蛋白质 ! 抗体及组织切片等都可 以通过生物传感器进行识别 [6) " 纳米生物传感器中 作为二级传感器的纳米材料的范围非常广泛 , 它们
具有独特 ! 灵敏的电学特性 , 可进行高效的电子传
n do z I 叮, Z h er 娜六 ou 450( ) 2 ;4.C X O 左 ege o f s c i cn c e s, H e nan A梦i eulur a lU n 滋r si t少 , Z h e! 夕 hou 450 ) 02 ;5.Resour ( c ean d En之 i on r e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