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二部分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二部分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锋面附近,自下而上通过锋区时,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锋面逆温。

下图示意a、b、c三个锋面自下而上的气温变化情况。

据此回答1~2题。

1.锋面逆温出现的原因是()。

A.受地面辐射影响,距地表越近,气温越低B.冷暖气团交汇,气流运动剧烈C.锋面的下部是冷气团,上部是暖气团D.锋面云量较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锋面的逆温层较厚,对流运动较弱B.b锋面的逆温层气温垂直变化不大C.c锋面出现逆温层D.由地面至三个锋面的下界,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解析第1题,锋面的下部为冷气团,上部为暖气团,所以在锋区的垂直方向上,气温是随海拔的升高而上升的。

第2题,由图可知,b锋面的逆温层的气温垂直变化不大。

答案 1.C 2.B(2013·新课标Ⅰ,4)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 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下图,完成第3题。

3.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解析本题以区域地理环境为背景,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

该区域位于45°N 附近,为西风带影响区域,距海仅有180千米,但西部植被覆盖区与东部高原荒漠区紧邻,显示出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的巨大差异,所以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答案 B(2013·江苏地理,25~26)图1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4~5题。

(双选)4.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及成因。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72张)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72张)
回顾基础点 速过保分点 精研重难点 专题达标检测
第一部分 第一板块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 结
如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拍摄的照

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的
塑料膜或者透明玻璃。据此回答 3~4 题。
3.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持续的伏旱
C.连续的霜冻
解析:第 9 题,据图判断,甲地的气压为 1 025~1 030 hPa, 丙地的气压为 975~980 hPa,两地的气压差应该为 45~55 hPa。第 10 题,乙为气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气旋东部的 低压槽可能出现暖锋。再根据纬度可知,此图示意北半球, 气旋的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则 L1 向北移动,①地位于暖 锋锋前,有可能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②地位于暖锋锋后, 在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温暖天气。③地吹偏南风,④地吹 偏北风,两地风向不同。③地附近等压线较稀疏,④地等压 线较密集,两地风速不可能相同。 答案:9.C 10.A
回顾基础点 速过保分点 精研重难点 专题达标检测
第一部分 第一板块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 结 束
2.读下列四幅图,判断其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 热带季风气候 ;③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回顾基础点 速过保分点 精研重难点 专题达标检测
第一部分 第一板块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 结
第一部分 第一板块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 结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一)气温与气压 1.读某地 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单位:℃),填空。 (1)甲地的温度范围是 26~28 ℃(小
于 28 ℃,大于 26 ℃) ,其原因是地势高, 气温低。相邻等温线温度差为 2 ℃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大气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微专题1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变化 考点透析
【归纳整合】 1.抓住大气受热过程机理:
2.昼夜温差大小的影响因素:
3.掌握“气温高低及其影响因素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4.掌握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 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北半球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 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最新 版本) 推荐
【新题预测】提速度 练准度
(2020·枣庄二模)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
的重视。科学研究机构在长期监测风力发电场的环境过程中发现:风力发电对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最新 版本) 推荐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最新 版本) 推荐

高中地理课件-二轮专题-地理-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高中地理课件-二轮专题-地理-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微专题3、山谷风
1.形成过程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与山顶相同高度的 山谷上空,因离地较远,空气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在山顶近地面形成 低压,并在上空从山坡流向谷地上空,谷地上空空气收缩下沉,在谷底近地面形成高压,谷底的 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 称为谷风。 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同 高度的谷地上空,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顶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 冷空气下沉使空气密度加大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被迫抬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 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C.秦岭
D.阴山
【答案】 C 【解析】结合表格信息计算可知, 该山地山麓地带气温在0℃以上。结 合四山地所在位置,天山、大兴安 岭和阴山都位于温带地区,1月份山 麓地带气温在0℃以下;而秦岭纬度 较低,1月份山麓地带气温可能在 0℃以上。
考点归纳总结
典例探究
命题点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
【答案】 1月降水量多,
【答案】 (2)B 【解析】第(2)题,大雾主要 发生在晴天,由于云层少, 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 夜间地面降温快,水汽易凝 结;同时晴天时大气削弱作 用弱,白天气温高(晴天昼夜 温差大),气流上升运动强烈, 有利于扬尘产生,促进了雾 的形成。
考点归纳总结
2.浓雾发生时,有些农民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 的正常发芽生长,见图B2-2。据此完成问题。
例2 [2016•天津卷] 读下面两图,据图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 7月降水量少。原因:1

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2 大气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2 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02 大气运动规律【考向解读】1.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气候类型分布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命题热点突破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热量的传输过程。

太阳辐射经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大气辐射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地表主要在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

(3)大气保温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①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②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果实的糖分积累。

2.逆温及其影响(1)逆温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几种形式。

辐射逆温较为常见,无论其形成还是结束都是从近地面开始的。

(2)无论哪种形式的逆温,都不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从而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剧大气污染。

(2016•江苏卷)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

图3 为该日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5-6 题。

5. 此时我国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6.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答案】5.D 6.A【变式探究】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层冷却强烈,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这种现象称为辐射逆温。

读图,回答3~4题。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大气的运动规律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命题预测(1)大气运动的原难度:中档题题型:选择题综合题五年3考1.(2015·全国卷Ⅱ·T1)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D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转变为建设用地,使水面大大减少,水循环减弱,因而大气湿度会降低,大气降水也不会增多,故A、B两项错误。

珠三角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增多,众多建筑物的阻挡会降低近地面风速,故C错误。

由于水面减少,水域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气温变率增大,故D正确。

]2.(2013·全国卷Ⅱ·T6)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下题。

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C [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是台湾岛。

台湾山脉纵列中东部,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随着地势升高而降低。

]3.[2013·全国卷Ⅰ·T36(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01252009】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a b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解析:由图a、图b可知,攀枝花位于金沙江谷地中,地势较低,且经常受下沉气流增温作用的影响;再加上攀枝花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寒冷的冬季风,故1月份气温较高。

答案: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2 大气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2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命题预测(1)大气运动的原难度:中档题题型:选择题综合题五年3考1.(2015·全国卷Ⅱ·T1)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D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转变为建设用地,使水面大大减少,水循环减弱,因而大气湿度会降低,大气降水也不会增多,故A、B两项错误。

珠三角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增多,众多建筑物的阻挡会降低近地面风速,故C错误。

由于水面减少,水域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气温变率增大,故D正确。

]2.(2013·全国卷Ⅱ·T6)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下题。

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C [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是台湾岛。

台湾山脉纵列中东部,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随着地势升高而降低。

]3.[2013·全国卷Ⅰ·T36(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01252009】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a b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解析:由图a、图b可知,攀枝花位于金沙江谷地中,地势较低,且经常受下沉气流增温作用的影响;再加上攀枝花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寒冷的冬季风,故1月份气温较高。

答案: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规律正确把握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规律正确把握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1)当大陆内部④处出现强大冷性高压时
()
A.图中①处盛行偏南风,②处盛行西风
B.图中①处盛行偏北风,②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图中①处盛行偏南风,②处东北信风控制
D.图中①处盛行偏北风,②处西风控制
(2)当图中③处出现低压中心时 A.悉尼昼长夜短 B.北印度洋海水向西流 C.罗马正值高温干燥 D.正值到南极洲考察最佳季节
D.受洋流影响,格陵兰岛等温 线向北凸出
2.关于甲、乙两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有寒流流经
B.洋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C.洋流使油轮航速加快
D.两海域渔场的成因相同
解析:1.C 2.A 第 1 题,纬度位置是导致从南向北温度降低 的主要因素,A 错;中高纬度大陆西岸气温高于东岸,B 错;1 月份,大陆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是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C 对;受陆地影响,格陵兰岛等温线向 南凸,D 错。第 2 题,甲处有加利福尼亚寒流,乙处有拉布拉 多寒流,A 对;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B 错;逆 洋流航行,航速减慢,C 错;甲处渔场成因为上升补偿流,乙 处渔场成因为寒暖流交汇,D 错。
(2)丙地气温高,乙地气温低。原因:丙地离海洋近,受海 洋影响大,冬季气温偏高;武夷山对冬季风(西北风)有阻挡 (削弱)作用,故丙地受冬季风影响小。 (3)丁地为河谷(汉江)地形,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丁地 气温偏高。
大气运动和降水 [抓原理·重理解] 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个关键点
[例1] (2016·济宁模拟)下面是大陆东部、内陆、西部风向和气 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贯通知识联系]
[锁定命题热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