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二历史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测试题(9.89.14)
高中历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①对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②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③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④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A①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在德意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是①重点发展军事工业②军部控制内阁大权③崇尚军国主义传统④信奉专制政治制度A.①②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A.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B法西斯势力与日俱增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4、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违背了()①国联盟约②《九国公钓》③《四国条约》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5、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根本原因是()A.法西斯国家对外扩张B.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C.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需要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二、问答题1、试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答案:一、选择题1C2B3D4C5D二、问答题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和条件:①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政治经济危机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统治阶级日益倾向于建立强有力的政府以满足对内维护统治秩序,对外摆脱凡尔赛体系束缚,夺取世界霸权的需要。
②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③德国在一战后受到制裁和掠夺.德国人民普遍痛恨《凡尔赛和约》的民族复仇情绪被法西斯势力所利用。
④纳粹党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广泛的支持,特别是争取了军界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特点:法西斯政党的势力不断强大,运用合法的政党政治和议会选举途径上台。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和条件:①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国内市场狭小使得经济危机的打击更为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②军部为首的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最终控制了政权。
③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历史传统。
特点:不是通过政党政治和议会道路,而是在军部势力推动下逐步建立法西斯专政。
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同步练习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B.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C.生产和销售的矛盾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2.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B.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3.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危机。
下列危机的表现中不包括()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B.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造成的市场虚假繁荣C.人民相对贫困和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供需矛盾尖锐 D.股票投机,哄抬股价,使金融市场极不稳定4.1929年开始爆发的经济危机的标志是()A.华尔街股市股价狂跌B.中小银行纷纷破产C.工商企业大量破产D.大量工人失业,人民生活水平下降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6.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的实质性原因是()A.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B.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C. 纽约是世界金融中心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7、1929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没有..()A、从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制度 B、结束了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C、使各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激化各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战争的危险8.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对世界局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有:()①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②各国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③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加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④各国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9.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A.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C.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D.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10.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从反面显示了()A.垄断资本主义的崩溃 B.分期付款消费的不可行性C 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 D.国家调控经济的必要性11、罗斯福新政为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首要措施是()A、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B、调整农业政策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D、积极推行“以工代赈”12.罗斯福在新政中首先整顿银行,其直接目的是()A.促使美元升值B.抑制股价狂跌C.恢复银行信用D.举办公共工程13.罗斯福在新政中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的直接目的是()A.防止盲目竞争B.刺激产品出口C.缓和劳资矛盾D.稳定社会秩序14.1933年美国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必须遵守工时……工资限额。
历史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试题

历史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试题1.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
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表明美国国民收入大幅提高,但没有涉及财政支出和殖民和海外市场问题,排除BD。
在19世纪末,美国已经是第一工业强国,排除C;结合教材知识,美国国民收入的提高带来的是贫富差距扩大,造成有效消费严重不足,成为引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考点】经济大危机2.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答案】B【解析】A项正确,图三的信息充分体现了当时生产出现了严重的相对过剩;B项错误,题目图片并没有包含这方面的信息;C项正确,图二形象反映了当时美国的失业加剧导致贫富差距严重;D项正确,图一说明经济危机的发生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只有B项错误,符合题目要求。
3.观察下表《各国禁止进口的中国农产品和植物种类举例表》(据张一凡《1934年之我国农产市场》编制)。
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C.经济危机之下我国农业生存状况 D.西方向我国倾销商品以应对危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出处《1934年之我国农产市场》和《各国禁止进口的中国农产品和植物种类举例表》,可以推知这是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大背景下发生的,故选C。
4. 1926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2017-2018学年选修三高中历史浙江专版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含答案 精品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哪种矛盾直接引发了1929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A.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B.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C.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D.大资本家和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解析:选C 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导致的,即生产的产品总量超出了社会的市场购买力,所以其直接表现为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尖锐,产品大量积压,资本主义正常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被打破,而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2.1929年大危机中,有人甚至在日记中写道:“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这反映了( ) A.经济危机导致工业生产严重下降B.经济危机造成国际关系日趋恶化C.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苦难,出现了空前绝望的情绪D.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动荡解析选C “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反映出人们对经济危机的恐惧和对未来的绝望情绪。
3.德、意、日法西斯兴起的社会根源不包括( )A.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B.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C.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D.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解析:选D 解答本题需注意一是关键词“社会根源”,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只是加速了法西斯主义的发展,并不是社会根源;二是时间,意大利于1922年已经建立起法西斯政权,显然不是受“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
4.有人说:“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
”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 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普遍支持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解析:选A 题干材料的含义是:德国人自己选择了纳粹的暴政,这是因为纳粹党通过合法正常的议会选举这一民主程序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从而确立了统治。
5. 二战时期,同日本作战的美军在一张传单上这样写道:“日本军部首脑将为挑起的这场战争负责。
高中历史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980

高中历史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专项测
试同步训练
2020.03
1,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下发生的事件主要有
①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②德国赔款问题不了了之
③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④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下列因经济危机引起的历史现象与世界民主化、一体化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是()
①法西斯势力猖獗②提高进口商品关税③不断出现示威游行④加紧对殖民地进行掠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1857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已存在
C、资本主义已渐趋衰落
D、各国在经济上开始互相联系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A.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体系建立时就埋下了新的矛盾隐患
D.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5,1929年和197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主要的不同影响是A、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D、激化了社会矛盾
6,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指日可待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答案
1, B
2, C
3, B
4, B
5, B
6, C。
高二历史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试题

高二历史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试题1.“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
”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A.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B.为了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D.客观上调解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英国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注意材料反映的时间“1932年”。
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结果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出现贸易战,使经济危机更加恶化,故选D。
2.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答案】D【解析】世界经济危机的不断地发生特别是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缘于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日益形成一个整体有关。
所以D项正确。
A项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B项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政策原因,而材料主要是说的传播比较快的原因,因而A错误;C项说的是经济危机后带来的影响。
【考点】世界市场的形成点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是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的表现。
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使世界各地的生产和销售链接为一个整体。
其形成的过程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
此外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推动因素、影响也需要掌握3.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
这主要是由于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C.西方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提示——20世纪30年代,此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失业人数剧增,所以不少国家要求妇女退出工作岗位,答案为B。
高二历史下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练习与解析 旧人教版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练习与解析一、选择题1929年,从美国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这次危机首先开始于()A.金融领域B.工业领域C.农业领域D.外贸领域答案:A2.引发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②经济的虚假繁荣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分析:本题属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时可用排除法。
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判断出①的内容是错误的,将带①的选项排除,答案一目了然。
答案:D为摆脱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德国、日本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3~8题。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A.对金融业的整顿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对农业政策的调整D.推行“以工代赈”分析:罗斯福推行“新政”的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美国工业生产过剩的危机。
因此,“新政”的中心措施应是对工业方面的调整,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答案:B4.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点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国家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分析:本题属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再认能力。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中心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因此③是不符合苏联实际的。
罗斯福新政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是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因此④是不符合美国实际的。
答案:A5.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分析:在题目的四个选项中,与就业率的提高密切相关的只有D项。
答案:D6.导致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诸因素中,相同的是()A.政府和议会已瘫痪B.社会生活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C.军人在国家政治中占主导地位D.法西斯政党成为法西斯运动的核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认识和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高二历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练习人教版

高二历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练习人教版课内四基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相对日益贫困B.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虚假繁荣C.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D.人们醉心于股票等投机活动2.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银行纷纷倒闭B.市场萧条,工商企业破产C.农业减产,农民收入降低D.失业人数激增3.20世纪30年代危机很快从美国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由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形成C.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D.美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4.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美国②德国③英国④法国()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5.1929~1933年间,下列国家工业生产下降幅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①美国②德国③英国④法国()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6.为了摆脱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采取的共同对策是()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加速国民经济军事化C.建立法西斯统治D.给垄断资本家以巨额资助7.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B.颁布工业复兴法,鼓励工业自由发展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D.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8.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A.以克服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政策B.以克服经济危机为契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D.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9.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B.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C.德国退出国联D.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10.1933月年德国纳粹党掌握国家大权的途径是()A.通过国会竞选B.由总统任命C.取缔其他政党D.迫害犹太人11.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二二六兵变C.广田弘毅上台组阁D.七七事变12.下列事件,发生在同一年的有①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②希特勒出任德国国家元首③德国退出国联④广田弘毅上台组阁()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二、问答题13.简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特别提示:请把答案写在题号前面):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
A.金融领域 B.工业领域 C.农业领域 D.外贸领域
2.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但很快演变成世界性危机。
这说明:
A.世界存在共同的基本矛盾B.美国是世界头号大国
C.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工业化D.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提高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4.下列因经济危机引起的历史现象与世界民主化、一体化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是:
①法西斯势力猖獗②提高进口商品关税
③不断出现示威游行④加紧对殖民地进行掠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1933年3月,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储蓄毁于一旦。
”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A.经济危机来势猛烈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6.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纳粹党势力大增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危机造成了形势混乱 B.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广泛的支持
C.竭力讨好军队,获得军队支持 D.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极权统治
7.表明《凡尔赛和约》开始失去对德国军事的束缚力的事件是:
A.德国大力扩展陆军
B.德军退出国联
C.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D.德国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8.日本受经济危机打击十分严重,主要是因为
A.关东大地震 B.国内政局不稳定
C.经济危机的影响 D.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
9.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10.德、日法西斯两国势力上台的相同条件有:
①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②法西斯势力活跃
③经济危机的影响④通过对外战争而上台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③④
11.日本法西斯专政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
①法西斯分子图谋通过政变取得权力②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的一党专政
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④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深远的影响是:
A.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B.法西斯主义活动猖獗,新的世界战争策源地形成
C.统治阶级进行政策调整 D.美国的霸权地位遭到严重削弱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生铁煤钢造船吨位
70.3% 32.7% 64.9% 83.6%
生产资料消费品进口出口
53% 25.3% 70.3% 69.1%
材料三 1929年~1933年纳粹党人数变化表:
年份1929年9月1930年9月1932年3月1933年1月
人数15万30万100万140万
材料四 1928年5月选举,纳粹党在全部3100万张选票中仅获得81万张,在国会491个议席中只占12个议
席;1930年9月选举,获得640万张选票,占总选票的18.3%,l07个议席。
1932年7月选举,达1370万选
票,占全部选票的37.3%,占230个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工人职员自由职业者农民官吏其他
28.1% 25.6% 20.7% 14.1% 8.3% 3.3%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一、二与材料三、四、五有何关系?
(3)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材料三、四、五现象的原因。
第三单元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A
2.D
3.A
4.C
5.C
6.B
7.A
8.D
9.D 10.C 11.A 12.B
13.(1)1929年~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引起了德国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1929年~1932年
是纳粹党的飞速发展时期; (2)纳粹党的飞速发展和上台与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直接相关;(3)纳粹党具有广泛
的社会基础;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纳粹党的欺骗宣传,使其获得广泛支持。
第三单元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A
2.D
3.A
4.C
5.C
6.B
7.A
8.D
9.D 10.C 11.A 12.B
13.(1)1929年~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引起了德国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1929年~1932年
是纳粹党的飞速发展时期; (2)纳粹党的飞速发展和上台与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直接相关;(3)纳粹党具有广泛
的社会基础;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纳粹党的欺骗宣传,使其获得广泛支持。
第三单元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A
2.D
3.A
4.C
5.C
6.B
7.A
8.D
9.D 10.C 11.A 12.B
13.(1)1929年~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引起了德国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1929年~1932年是纳粹党的飞速发展时期; (2)纳粹党的飞速发展和上台与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直接相关;(3)纳粹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纳粹党的欺骗宣传,使其获得广泛支持。
第三单元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A
2.D
3.A
4.C
5.C
6.B
7.A
8.D
9.D 10.C 11.A 12.B
13.(1)1929年~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引起了德国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1929年~1932年是纳粹党的飞速发展时期; (2)纳粹党的飞速发展和上台与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直接相关;(3)纳粹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纳粹党的欺骗宣传,使其获得广泛支持。
第三单元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A
2.D
3.A
4.C
5.C
6.B
7.A
8.D
9.D 10.C 11.A 12.B
13.(1)1929年~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引起了德国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1929年~1932年是纳粹党的飞速发展时期; (2)纳粹党的飞速发展和上台与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直接相关;(3)纳粹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纳粹党的欺骗宣传,使其获得广泛支持。
第三单元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A
2.D
3.A
4.C
5.C
6.B
7.A
8.D
9.D 10.C 11.A 12.B
13.(1)1929年~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引起了德国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1929年~1932年是纳粹党的飞速发展时期; (2)纳粹党的飞速发展和上台与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直接相关;(3)纳粹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纳粹党的欺骗宣传,使其获得广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