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能源产业发展纲要(2009-2015)

合集下载

浅析云南省林光互补复合光伏使用林地政策

浅析云南省林光互补复合光伏使用林地政策

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5期浅析云南省林光互补复合光伏使用林地政策陈建革(华能澜沧江新能源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51)摘要:太阳能资源具有安全、便利、清洁、可再生等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其中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资源最为普遍的方式。

我国根据全球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双碳”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云南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做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的重要决策。

林光互补是云南复合光伏发展的重要模式,林业和光伏发展相辅相成,光伏发展需要符合使用林地政策的相关要求。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云南省发布的相关政策出发,探讨云南省林光互补复合光伏使用林地的相关政策。

为云南省建设林光互补模式,实现光伏产业与林地资源保护共同推进、共同发展的目标,对光伏使用林地的政策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光伏发电;林光互补;林地保护;云南省0 引言近年来,在化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异常等问题日趋严重的现实背景之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1,2]。

特别是在当前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中,太阳能以洁净、安全、便利、可持续发展等的突出优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运用方式之一的光伏技术也因此成为世界各国在处理环境资源和经济增长的矛盾问题时的重要突破口[3]。

当前,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的积极推动下,对光伏领域的研究开发也将为尽早达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而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林光互补模式是一种光伏绿色发电站建设模式,指在光伏租用的林地上,对林地植被进行恢复,在不影响光伏电站运行的情况下,实现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寻找替代林地的难度[4]。

“林光互补”发展的模式,在云南省各山区广泛的探索与实施中,保证了光伏发电建设项目质量,改善了光伏建设地区的林地品质,增加了当地百姓的经济收入。

解决了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问题和维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乡之间的矛盾,并有效推动了当地新能源行业经济的迅速发展[5]。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29•【字号】云政发〔2022〕18号•【施行日期】2022.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能源,发展规划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现将《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3月29日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为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省锂矿、磷矿等资源储备和清洁能源优势,进一步推进我省新能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绿色能源牌”,打造技术先进、绿色安全、迭代发展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现就促进新能源电池产业(主要是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新能源电池产业补链、延链和强链,聚焦重点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建设,发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加快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统筹规划。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主攻方向,突破关键领域,强化产业规划引领和政策激励作用,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人才培引、金融服务相互支撑促进的良好局面,抢占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新高地。

突出优势、重点布局。

突出我省丰富资源储备和绿色能源比较优势,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链引领带动作用,因地制宜重点布局,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构建行业领先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体系。

太阳能光伏电站环评报告表

太阳能光伏电站环评报告表
2
2.1工程规模
装机容量100MW,年发电量为12129.39万KW.h;采用国产300Wp多晶硅太阳能组件,方阵支架为固定式支架,建设100个1MWp太阳能电池方阵。
建设工期:本工程计划建设期8个月,其中建设期的最后一个月试运行。项目预计2014年7月份动工,2015年2月份完工。
2.2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置。
(2)为了控制工程投资,尽量避免在坡度大于5度以上的北向坡和坡度大于12度的东向或西向场地上布置太阳能电池方阵。
(3)道路布置尽量考虑在不占用方阵布置的较佳区域,并有利于太阳电池方阵、逆变器室的布置。
(4)根据周边环境特点,逆变器室等非太阳能电池方阵的设施尽可能布置在场址场址比较平缓的地段,以减小土石方量且不影响太阳能电池阵合理布置。
2013年12月,云南省电力设计院编制完成了《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西街口并网光伏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西街口太阳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00MW,场址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4°49,00〃〜24°50,18",东经103°33,09,,〜103°35' 40''之间,海拔高程2040〜2157m,场址区面积约为3000亩,土地为石漠化未利用地,交通条件便利,坡度较缓。
云南省是并网光伏电站国家政策鼓励扶持地区。从资源量以及太阳能产品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云南省开发光伏发电项目,有利于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优化系统电源结构,减轻环保压力,工程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
云南石林县是云南省太阳辐射资源较好的地区之一,项目的规划建设将大力推进云南并网光伏电站建设的发展。项目所在石林县年太阳总辐射在5500〜6000MJ/m2.a之间,年日照时数在2100〜2300hr之间,年日照百分率不低于50%,是云南太阳能资源较好的地区之一。为了顺应了国家大力推动太阳能光伏利用的决心,华能昆明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在石林县西街口镇规划了本太阳能电站,光伏电站的建设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云南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云南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云南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云南省的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文将从云南的能源资源分布、云南能源开发利用现状、云南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云南的能源资源分布云南省位居中国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多样化,形成了丰富的能源资源。

1. 水能资源:云南省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复杂,江河纵横,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根据统计,云南地区的水电资源潜力达到了2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二。

其中,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等水系的水电潜力较大。

2. 煤炭资源:云南省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曲靖、昆明、楚雄、玉溪等地区。

根据统计,云南省的煤炭储量达到了224亿吨,位居全国第五。

3. 铝土矿资源:云南省是中国重要的铝土矿产区之一,铝土矿资源丰富。

主要分布在怒江、红河、楚雄等地区。

根据统计,云南省的铝土矿储量达到了3200万吨。

4. 天然气资源:云南省也拥有较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主要分布在楚雄、红河等地区。

二、云南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在云南省的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电开发利用:云南省水电资源丰富,水电开发利用是云南的重要能源产业。

目前,云南省的水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2400万千瓦。

以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水电站相继建成,有效提高了云南的能源供应能力。

2. 煤炭开采利用:云南省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炭开采利用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目前,云南省的煤炭产量已经达到了5000万吨,其中曲靖、昆明等地区的煤炭产量较大。

3. 新能源开发利用:为了推动云南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云南省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

目前,云南省的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迅速,尤其是丽江、德宏等地区的风能、光能资源丰富,新能源装机容量不断增加。

三、云南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云南省的能源产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展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水电发展规模加大:随着云南省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水电在云南的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会继续提升。

2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有色金属王国云南

2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有色金属王国云南
目录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发展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二、指导思想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兼顾与协调发展相结合 (二)坚持应对危机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三)坚持企业重组与体制创新相结合 (四)坚持增量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五)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相结合 四、发展思路 五、目标任务 (一)产品产量目标 (二)经济效益目标 (三)研发创新目标 (四)结构调整目标 (五)节能减排目标 (六)产业布局目标

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欢迎您的加盟
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 www.
15
(四)锡产业链:一是加大地质勘查和找矿投入,增加资源储量。二是 加强矿权管理,推进资源整合,控制开采总量,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三 是稳定冶炼规模,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四是加大研发投入, 做大做强精深加工。重点开发生产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锡材、锡化 工产品。 (五)钛产业链:加快培育从矿山到深加工产品的钛产业链。推进海绵 钛生产,加快氯化法钛白粉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发展国防及民用 钛材及合金加工。 (六)稀贵金属及深加工:提高锗、铟、金、银、铂、钯、镓等的回收利 用,加快锗、铟、镓深加工步伐,集中建设锗提纯中心。推进光纤用四 氯化锗,电子、红外、太空用锗单晶和晶片的生产;引进技术、高起点 发展ITO靶材,加快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医药用有 机锗、铟基合金、浆料、粉体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镓深加工近期以粗 镓生产为主,远期开展镓深加工,向砷化镓、氮化镓、磷化镓等深加工 产品延伸,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积极发展钴酸锂和锰酸锂电池材料, 重点开发银基接触材料,加快新型贵金属功能材料、汽车尾气催化剂、 微电子浆料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欢迎您的加盟

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要点

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要点

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旳战略性产业, 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 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旳重要保障和一种地区综合实力旳集中体现。

为贯彻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构造旳总体规定, 增进本省装备制造业迅速持续健康发展, 特制定《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 作为此后一段时期本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旳基本方案,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3年至2023年。

一、发展现实状况(一)基本状况在省委、省政府旳对旳领导下, 本省装备制造业持续保持8年旳高速增长, 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9%, 工业增长值年均增长19.4%, 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奉献较大。

2023年, 规模以上企业361户, 从业人员7万余人;实现销售收入304亿元, 工业增长值74亿元, 工业增长值占全省工业旳3.6%;出口交货值9.80亿美元, 占全省出口额旳19.6%, 为全省第二大类出口产品。

在全省工业行业中, 装备制造业旳销售收入仅次于烟草、冶金、能源、化工行业, 居第5位, 是上述几大产业中唯一一种非资源型产业。

全省生产汽车8.03万辆, 内燃机1302万千瓦(或15.4万台), 机床2.1万台, 大型铁路养护机械167台, 变压器1419.4万千伏安, 电力电缆7540千米。

万元工业增长值能耗0.25吨原则煤, 产业能耗水平远低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

全行业拥有企业技术中心23个, 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8个;国家级重点试验室1个、省级重点试验室2个, 直属科研院所4个。

2023年以来全行业获国家专利局授权专利技术579项, 攻克了一批重点关键技术。

(重要经济指标和产品产量详见下表)重要经济指标和重要产品产量状况产品及经济指标2023年2023年2023年2023年2023年年均增长%重要产品产量多种汽车(万辆2.213.86 6.29 7.2 8.03 17.49内燃机(万千瓦401.28 788.42 943.51 1145.55 1302 15.85大型铁路养护机械(台50 53 90 122 167 16.27变压器(万千伏安369.85 492.81 885.97 1144.22 1419.36 18.32发电设备(万千瓦15.42 16.22 65.48 88.71 86.59 24.08电力电缆(千米4102 5122 7640 6248 7540 7.99金属切削机床整机(台7333 5572 9798 27691 21000 14.04重化矿冶设7764 8300 8994 13501 16062 9.5备(吨)铸件、锻件(万吨)—— 2.95 6.41 10.10 10.36 23.5重要经济效益销售收入(亿元)66.66 75.98 170.97 261.43 304 20.9工业增长值(亿元)17.93 21.42 40.43 64.21 74 19.4税利(亿元)3.43 3.83 9.26 21.49 22 26.14利润(亿元)0.31 0.38 3.63 12.66 13 59.5(二)问题和困难近些年来, 本省装备制造业虽然获得长足发展, 但与全国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大省相比, 本省装备制造业构造性矛盾仍然突出, 突出体现为“三弱一滞后”: 一是产业总体规模小, 整体竞争力弱。

昆明西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昆明西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征求意见稿)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二○○九年十一月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征求意见稿)提交单位: 昆明市国土资源局西山分局承担单位: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项目负责人:李锡康编写人员: 李锡康詹冬琴魏福玉赵志芳卢玉喜侯蜀光高宏光审查人:谭筱虹提交时间:2009年11月昆明市西山区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杨相来区政府副区长副组长:蒋锐清区政府办副主住马燕区国土资源分局局长成员:张平安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李天才区财政局局长保文胜区商务局局长杨茂良区司法局局长戚自良区环保局局长许建明区滇管局局长李玉祥区林业局局长欧秀川区水务局局长贾海虹区旅游局局长方勇华区国土资源分局副局长杨德勇碧鸡镇代镇长杜建祖海口镇镇长杨正山团结镇镇长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方勇华区国土资源分局副局长成员:吴苏华矿产资源管理科科长赵旭目录一、总则 (1)二、现状与形势 (2)(一)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二)矿业在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三)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现状 (5)(四)矿产资源供需形势 (12)(五)首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 (13)(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16)(一)指导思想 (16)(二)基本原则 (16)(三)规划目标 (17)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21)(一)区域布局 (21)(二)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 (22)(三)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 (23)(四)矿产资源勘查 (23)(五)勘查规划区块划分与探矿权设置 (29)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30)(一)合理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 (30)(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30)(三)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结构调整 (38)(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40)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41)(一)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环境影响评价分区 (42)(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任务 (43)(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 (43)(四)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工程 (45)(五)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监测 (45)(六)各类矿山的环境保护要求 (46)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8)(一)法律保障机制 (48)(二)经济保障机制 (49)(三)行政保障机制 (50)(四)科技和人才保障机制 (57)(五)社会保障机制 (58)附图目录附图1: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分布图(1:5万)附图2: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1:5万)附图3: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规划分区图(1:5万)附图4: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图(1:5万)附图5: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规划分区图(1:5万)附图6: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图(1:5万)附图7:昆明市西山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1:5万)附表目录附表1:截至2007年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储量表附表2:截至2007年昆明市西山区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附表3:2007年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4:2007年昆明市西山区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5:截至2007年底昆明市西山区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附表6:截至2007年底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采矿权现状表附表7:昆明市西山区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附表8: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附表9: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附表10: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附表11:昆明市西山区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附表12: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附表13: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附表14: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5:昆明市西山区矿区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6:昆明市西山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表附表17:昆明市西山区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专题目录专题1:昆明市西山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规划区块与矿业权设置研究专题2:昆明市西山区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研究一、总则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实现西山区矿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能源化工行业)云南省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能源

(能源化工行业)云南省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能源

(能源化工行业)云南省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能源云南省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目录壹、能源产业发展情况1(壹)产业发展基本情况1(二)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三)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条件和机遇5二、指导思想7三、基本原则7四、发展思路8五、发展目标9(壹)经济发展目标9(二)结构调整目标10(三)企业发展目标11六、能源产业项目支撑12(壹)重大建设项目12(二)投资估算15七、保障措施18(壹)抢抓机遇,强化支柱地位18(二)政策支持,健康持续发展18(三)引导投资,继续推进能源产业高投入大发展19 (四)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强化项目管理19(五)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完善能源价格机制19 (六)拓展三大电力市场,促进经济发展20(七)高度关注民生,保护生态环境20(八)明确任务,落实责任21(九)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创新21附表壹能源产业经济目标22附表二能源产业重大项目投资汇总表(2009—2015年)23 附表三能源部门分工方案25能源产业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壹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对能源产业发展都十分重视,能源产业已经成长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崛起、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按照2009年云南省编制十大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原有专项规划为基础,提出云南省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我省能源产业近期保增长、扩内需,中远期调整结构、发展壮大为第壹支柱产业的基本方案。

规划以2008年为基年,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

壹、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壹)产业发展基本情况2008年全省能源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规模之上能源工业企业815个,销售产值912.4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40.58亿元,占全省GDP的6%,上缴利税142.48亿元。

全省能源生产总量7534万吨标煤,能源消费总量7577万吨标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目录一、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1(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1(二)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三)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条件和机遇 5二、指导思想7三、基本原则7四、发展思路8五、发展目标9(一)经济发展目标9(二)结构调整目标10(三)企业发展目标11六、能源产业项目支撑12(一)重大建设项目12(二)投资估算15七、保障措施18(一)抢抓机遇,强化支柱地位18(二)政策支持,健康持续发展18(三)引导投资,继续推进能源产业高投入大发展19 (四)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强化项目管理19(五)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完善能源价格机制19 (六)拓展三大电力市场,促进经济发展20(七)高度关注民生,保护生态环境20(八)明确任务,落实责任21(九)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创新21附表一能源产业经济目标22附表二能源产业重大项目投资汇总表(2009—2015年) 23附表三能源部门分工方案25立足能源矢力矢勇,服务社会克勤克俭,倾力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始终如一;构建以能源相关专业为根基,计算机技术与工业控制相融贯通,财经、人文等专业互为支撑的现代大学专业体系百年不渝。

能源产业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对能源产业发展都十分重视,能源产业已经成长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崛起、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按照2009年云南省编制十大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原有专项规划为基础,提出云南省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我省能源产业近期保增长、扩内需,中远期调整结构、发展壮大为第一支柱产业的基本方案。

规划以2008年为基年,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

一、能源产业发展情况(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2008年全省能源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规模以上能源工业企业815个,销售产值912.4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40.58亿元,占全省GDP的6%,上缴利税142.48亿元。

全省能源生产总量7534万吨标煤,能源消费总量7577万吨标煤。

电力装机规模达到2578万千瓦,年发电量1039.56亿千瓦时,比2007年增长13.9%,年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8%左右,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5位。

其中,水电装机1577万千瓦,年发电量621.65亿千瓦时,占全国水电总发电量的9%左右,居全国各省市区第3位;火电及其他装机1001万千瓦,年发电量417.91亿千瓦时,占全国火电发电总量的1.7%左右,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9位,2007-2008年关停小火电91.3万千瓦。

煤炭产量达到8657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左右,进入全国十大产煤省。

新能源开发全面推进,大理下关7.8万千瓦风电场投产,亚洲最大的石林16.6万千瓦大型光伏并网电站示范项目开工,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面积达到700多万平方米,昆明垃圾发电投产顺利推进,生物质能种植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进展较快。

电网建设加速,全省形成了以500千伏为主干,220千伏为主网,覆盖16个州市的网架,农村电网和无电地区电力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全省农村户表覆盖率达73.1%,村通电率达97.6%。

2008年,全省能源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共有规模以上能源工业企业815个,能源工业销售产值912.41亿元,实现增加值340.58亿元,占全省GDP的6%,上缴利税142.48亿元。

云南省能源产业以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为主,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占能源产业工业总产值的71.7%、14.7%、12.2%、1.4%、0.03%。

煤炭开采及洗选业集中分布在曲靖、昭通、红河等州市,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及核燃料加工业集中分布在昆明、曲靖等市,电力热力供应业在全省各州市都有分布,集中程度不明显,相对集中于昆明、曲靖、玉溪、红河四个州市。

能源发展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水电建设水平全国领先,世界级的高拱坝295米小湾电站即将完工,全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大江截流。

火电建设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60万千瓦“w”火焰锅炉在高原首创成功;首台国产化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投产;现有30万千瓦以上机组比例达90%,比全国水平高42个百分点;脱硫机组比例达80%以上,高于全国水平30个百分点。

世界首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从云南到广东顺利建设,综合研究能力世界第一的高海拔、特超高压国家输电实验室在云南省建设并启动试验。

一批具有高技术、高管理水平的大型煤矿相继开工建设,最大单井能力达到500万吨。

亚洲最大的石林16.6万千瓦大型光伏并网电站示范项目开工。

太阳能热利用自然循环系统集成技术取得国家专利,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全国海拔最高的大理风电场顺利投产。

拥有碎煤熔碴加压气化技术、甲醇转化制汽油技术的部份知识产权。

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云南能源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云南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和战并存。

(二)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市场需求与开发节奏不匹配当前我省中小水电进入投产高峰,正在开发中的“三江”水电、大火电也相继投产,电力生产增长强劲,但市场需求因金融危机影响受到挤压。

随着国家电力结构调整,东中部省区核电发展呈“井喷”之势,我省电力东送市场竞争激烈;矿电结合未迈出实质性步伐,制约着省内电力市场的扩大。

此外,替代能源开发受与石油比价效应影响,发展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煤制油决策困难。

全省“木本油料规划”中小桐子种植面积已由原规划的1000万亩调减到600万亩。

2、能源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我省现阶段能源结构性矛盾突出。

能源体系不完整,缺油少气;缺乏大型调节性水库支撑,丰、枯期电力供应矛盾十分尖锐;电源建设布局与工业建设布局不协调,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脱节;煤炭开采技术和产业集中度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有待深化,电煤供应的矛盾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3、能源产业发展与民生和环保问题统筹困难中国的能源开发已经进入民生和环保制约的阶段,云南面临的统筹能源发展与民生、环保问题更加严峻。

云南水电开发的移民和环保成本快速上升,水电建设体制尚不适应新时期移民安置要求,移民安置政策不统一,配套政策体系不健全;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特重大事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煤炭低水平生产和大量消费仍然持续,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

4、装备技术落后,科技创新不足以水电为主的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未能有效带动电力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单机15万千瓦以上的大中型水电成套设备全部为从外省进口。

新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相关人才缺乏,没有形成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

5、体制机制的约束依然存在能源价格机制尚未理顺,水电价格远低于火电,尚未实现水火“同网同质同价”,水电开发的移民、环保成本内部化政策尚待建立健全,龙头水库的补偿效益难以体现,有利于矿电结合特色产业发展的电力体制尚未建立。

统一高效的煤炭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

新能源价格、补偿分担等政策不细致,开发支持力度不够。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垄断性强,地方政府调控能力有限。

能源项目的核准与审批行业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三)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条件和机遇1、能源的市场需求仍然很大从长期来看,我国保持较快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能源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

我省电价总体水平低、电量供给充足,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现阶段我省已经达成和初步达成电力外送意向约2500万千瓦,未来几年仍有可能增加。

随着我省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化工、有色、冶金等为代表的载能工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2015年省内用电负荷可达3000万千瓦以上,煤炭的需求将持续增加,预计省内需求13200万吨原煤。

现阶段云南的能源消费水平总体较低,2008年我省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约为全国的77%,人均电力消费量为全国的65%,人均天然气消费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人均石油的消费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5%,未来的能源消费前景广阔。

2、能源结构调整面临新机遇我国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开发利用向可再生能源方向的转变,新能源作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初现端倪,使我省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面临新的机遇。

我省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开发晚、潜力大,其高速发展在支撑全国特别是华南、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结构调整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现阶段电力市场空间的萎缩为电价改革、煤电联营、资源整合带来了机遇。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将填补我省的油气空白。

3、国家能源战略中云南的区位优势突显随着“能源外交”与“走出去”战略成为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新亮点,云南作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陆路通道的地位再次突显。

现阶段,中国已和云南省周边的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在能源发展方面签署了一些专项协议,在石油输送管道建设、电力、煤炭、生物质能等能源领域开展合作,将使云南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4、扩大内需机不可失能源产业发展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国家扩大内需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我省最主要投资行业的能源产业,投资额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举足轻重,仅电力一项投资额就占全省总投资的1/5,在我省“扩内需、增投资、促增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扩大内需为我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大新能源开发投资、加快能源结构投资调整、扩大境外能源资源利用、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5、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2009年云南省政府组建了云南省能源局,为能源工作进行全方位、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提供了体制保障,云南能源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全省“一张网全覆盖”已基本形成,为云南打造境内外电力交换枢纽、承接国家载能工业转移、实现矿电结合的资源强强组合提供了平台。

二、指导思想抓住国家扩大内需、调整能源结构、与东南亚和南亚能源合作、西电东送战略的历史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云南能源资源优势,保增长、调结构、创效益、促民生,进一步强化能源支柱产业,协调能源建设布局和载能工业布局,又好又快打造能源产业,以能源产业支撑和带动全省可持续发展。

三、基本原则1、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能源产业发展应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以综合性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为指导,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依据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公平竞争,有序开发。

2、加强统筹,协调发展。

统筹能源产业内外部发展,协调水火电发展,优化电力结构;协调电源开发与送出工程及电力交换,保证电“发得出、送得走、用得上”;协调载能和用能工业布局和生产,平衡能源供需;处理好各种资源的能源用途和其他用途之间的关系;促进风能、太阳能开发与技术进步、成本控制相适应,生物质能开发不与人争粮、不与农争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