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入口:中泰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泰历史文化比较

中泰历史文化比较

不可分割的联系——中泰合作交流与比较中泰两国,自古就交流很频繁深入,语言的交流,以及通商,这使得中泰自古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绵延至今。

泰国,全称泰王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面是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接缅甸和安达曼海。

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国的名称是暹罗。

1949年5月11日,泰国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称,把“暹罗”改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

因为当时的东南亚,只有泰国还是独立的国家。

泰国的官方语言是泰语,用泰语字母,当中约5000万人视为母语。

大多数泰国人信奉上座部佛教,佛教徒占全国人口九成以上。

泰国全国共有76个一级行政区,其中包括75个“府”与首都曼谷。

中国国土面积广大,因此,与位于东南亚的泰国也是比较近的,无论政治还是经济,合作都是相当多的。

不仅如此,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的蓝纳民族之间也是有着历史渊源的,泰国有很多华人华侨,他们对泰国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例如,泰语与潮州语就有一些想相似的地方。

近年来泰国掀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

1975年7月1日,中国与泰国建立外交关系。

近几年来,江泽民主席(1999年)、李鹏委员长(1999年、2002年)、胡锦涛副主席(2000年)、朱镕基总理(2001年)、胡锦涛主席(2003年)等中国领导人先后访泰。

2000年,泰国诗丽吉王后代表普密蓬国王对中国进行访问。

哇集拉隆功王储、诗琳通公主、朱拉蓬公主和王姐等王室成员多次访华,历任总理、国会主席和军队领导人亦曾访华。

中泰两国自古睦邻友好,文化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

中泰建交以后,中泰教育的交流从未间断过,而且近几年有升温的趋势,例如:华欣卫星远程教育电视台积极开展与中国的文化教育交流合作。

宽盖主席告诉记者,2000年泰王国皇后诗丽吉及诗琳通公主代表泰皇访问中国,意义非常。

后来,诗琳通公主到中国北京大学进修,学习汉语、研究中国书画诗词;泰皇向中国云南大学、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云南民族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南方大学等五所大学赠送了卫星收视设备,从而推动两国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迅速发展。

中泰个人所得税制比较研究

中泰个人所得税制比较研究
1 8
性 质 的所 得 采 用不 同 税率 , 利 于 实 有
现 其 国 家特 定 的政 策 目标 , 易 于 实 也 行 从 源 扣 缴 , 止 漏 税 ; 部 或 部 分 防 全 所 得 项 目最 终 又要 合 并 申报 , 累进 按
所得 、 经 营所得 、 务 所得 、 利 所 净 劳 红 得、 租金所 得等 。 但泰 国对利 息 、 股息 、 合计税 范 围 , 是采用 预提 税 的方式 , 而 利 息 所 得 按 1 %预 提 、股 息 所 得 按 5 1 %预提 ,不 动产 转让 和退 休金 所得 0 按 固定 公式计 算 。在 个人 所得 税税率
动情 况 。充分 的信息 披露 能有 效地 提
高 信息 可 比性 , 而使 与 企业 有 利 害 从 关 系者 能 准 确 地 把 握 企业 的 财 务 状
员 自身 要 紧跟 时代 的 步 伐 和形 势 的
发 展 , 断 更 新 观 念 , 关 注 公 允 价 不 多
况, 防止 冲 突进 一 步恶 化 而 误 导企 业 会计 信 息使用 者 。

中国 与 泰国 个 人 所得 税 制 的
式 相 对于 我 国开 征个 人 所 得 税之 初 ,
b较 匕
( ) 税 模 式 的 比较 一 课 个 人 所 得 税 的 课 税 模 式 有 三 种 类 型 : 类 所 得 税 制 、 合 所 得 税 制 分 综 及 混合 所得 税制 。我 国现行 的个 人所 得 税 采用 分类 所 得 税 制 , 个 人 的各 将 种 所 得 分 为 1 项 ,分别 适 用 不 同 的 1 费用 扣 除规 定 、 同 的 税 率 、 同 的 不 不
税 模 式难 以全 面 、 整 地体 现 纳税 人 完

中国与泰国物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与泰国物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与泰国物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中泰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不断加强。

特别是在金融、投资等领域,双方的交往日益密切。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东南亚经济的“明珠”,中泰两国在商业、投资等领域面临着诸多共性和差异性的问题。

其中,物权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物权法律制度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财产安全、经济交易等方方面面。

中泰两国的法律制度虽然都属于大陆法系,但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

通过对中泰两国物权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两国法律制度的异同,为中泰两国的商业、交易等领域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研究题目及目的研究题目:中国与泰国物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研究目的:1.探究中泰两国物权法律制度的异同,了解两国法律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深入分析中泰两国物权法律制度的实践运行情况,了解其法律适用性和实际效果;3.归纳总结中泰两国物权法律制度的优缺点,为中泰两国的法律制度互相借鉴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及计划研究内容:1.中泰两国物权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立法背景;2.中泰两国物权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制度结构和法律适用范围;3.中泰两国物权法律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4.中泰两国物权法律制度互相借鉴的可行性和建议。

研究计划: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资料收集,了解中泰两国物权法律制度的基本情况(2周);第二阶段:中泰两国物权法律制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比较研究(6周);第三阶段:中泰两国物权法律制度互相借鉴的可行性分析和建议(2周);第四阶段:论文撰写和答辩(4周)。

四、研究方案及预期成果研究方案:1.对中泰两国物权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理论基础、制度结构、法律规定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分析法律制度的异同;2.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比较中泰两国物权法律制度在实践中的适用情况、法律效果等方面的差异,深度分析两国法律制度的实际效果;3.根据比较研究的结果,提出中泰两国物权法律制度在互相借鉴方面的可能性和建议。

中泰日常礼仪文化对比2.25

中泰日常礼仪文化对比2.25

中泰日常礼仪文化对比研究中文摘要礼仪是人们社会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礼仪也是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礼仪是一门学问,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当中,无处不在,无处不需要礼仪。

中国和泰国同属于亚洲国家,在历史上早有来往和联系,在今天,更是越来越频繁。

人们在交往中需要交流,交流就需要了解对方的文化,理解对方的文化,懂得对方的礼仪,这样才能够使双方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和自然,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促进双方的感情。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要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通过文献调查法,分别从个人礼仪、婚庆礼仪、社交礼仪这三个常见的日常生活礼仪入手,分析中泰两国礼仪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第五章点明礼仪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总结整篇论文。

关键字:中泰,个人礼仪,婚庆礼仪,社交礼仪,对比The comparison with daily etiquette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ThailandEtiquett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human social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etiquette can be said to be the one intrinsic tutelag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xternal performance, the etiquette is also reflected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symbol.Etiquette is a science, in our work, life and study, everywhere, everywhere need to etiquette.China and Thailand are of Asian countries, in the history of correspondence and contact, today, is more frequent.People need communication in a relationship, you need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s culture communication, understand each other's culture, and understand each other's etiquette, so can make both sides of communication become more smooth and natural, reduce unnecessary friction, increase mutual trust and promote the relationship.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to explain the selected topic significance and the research scope, research methods;The second chapter, the third chapter, the fourth chapter through the literature survey method, respectively, from a personal etiquette, wedding etiquette, social etiquette etiquette of the three common daily life, analysis of China and Thailand etiquette cultu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fifth chapter points to the role of etiquette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whole paper.Key words: China and Thailand, personal etiquette, wedding etiquette, social etiquette,comparison目录一、绪论 (5)(一)选题意义 (5)(二)研究现状 (5)(三)研究的范围 (6)(四)研究的方法 (6)二、中泰个人礼仪对比 (7)(一)中泰着装礼仪的对比 (7)1.着装要求 (7)2. 中泰代表性服饰对比 (8)3. 中泰着装特点对比 (10)(二)中泰言行举止礼仪对比 (11)1.中泰对言行举止的要求对比 (11)(1)中国的要求 (11)(2)泰国的要求 (12)(3)中泰两国言行举止要求对比 (12)2. 中泰在言行举止方式方面的异同对比 (13)(1)中国人的言行举止方式 (13)(2)泰国人的言行举止方式 (13)(3)中泰两国言行举止方式对比 (13)3.中泰在言行举止方式的特点对比 (13)(1)中国人的言行举止方式的特点 (13)(2)泰国人的言行举止方式的特点 (14)(3)中泰两国言行举止方式特点对比 (14)三、中泰婚庆礼仪对比 (15)(一)婚庆装饰对比 (15)1.中国婚礼装饰 (15)2.泰国婚礼装饰 (15)3.中泰婚礼装饰对比 (15)(二)婚庆流程对比 (15)1.中国婚庆流程 (15)2.泰国婚庆流程 (16)3.中泰婚庆流程对比 (16)(三)婚庆礼仪对比 (16)1.中国的婚庆礼仪 (16)2.泰国的婚庆礼仪 (17)3.中泰婚庆礼仪对比 (19)四、中泰社交礼仪对比 (20)(一)会面礼仪 (20)1.中国会面礼仪 (20)2.泰国会面礼仪 (20)3.中泰会面礼仪对比 (21)(二)餐桌礼仪 (21)1.中国餐桌礼仪 (21)2.泰国餐桌礼仪 (22)3.中泰餐桌礼仪对比 (22)(三)赠礼礼仪 (23)1.中国赠礼礼仪 (23)2.泰国赠礼礼仪 (24)3.中泰赠礼礼仪对比 (24)五、中泰礼仪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作用 (25)(一)提高民众的修养素质,塑造高尚人格 (25)(二)增强社会交际沟通的能力 (25)(三)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25)(四)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 (26)(五)增加两国文化的传播性 (26)结论 (26)参考文献 (28)一、绪论(一)选题意义在当今国际社会不断发展并且密切交往的今天,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日益增多。

中国与泰国服务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中国与泰国服务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中国与泰国服务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摘要】中泰两国一直保持着稳定健康持续的经贸关系。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的实施,中国与泰国在服务贸易领域面临更大的发展潜力和机会。

对两国服务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为更好地把握与泰国服务贸易的重点和方向提供借鉴。

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对我国与泰国服务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与泰国进行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泰国服务贸易竞争性互补性长期以来,中国与泰国一直保持友好的经贸合作关系。

中泰两国同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GMS合作框架,近几年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

自2012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中泰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展现出更加巨大的合作潜力和更加广阔的合作前景。

2013年10月11日,中泰两国在曼谷发表《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双方同意推进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为促进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

《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涉及金融、交通运输、文教、旅游和高新技术等众多服务贸易领域。

随着该规划的实施,中泰两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条件将更加便利,因而必将迎来更快的增长。

在此背景下,分析中泰两国服务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有助于认识我国与泰国开展服务贸易的优、劣势及互补领域,从而为更好把握与泰国服务贸易的重点和方向提供借鉴。

一、中国与泰国服务贸易总体比较1、总量和增速比较在总量上,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341.42亿美元,约为泰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4.7倍(见表1)。

其中出口2047.18亿美元,约为泰国服务出口的3.5倍;进口3294.24亿美元,约为泰国服务进口的6倍。

在增长速度上,我国服务贸易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

2004—2013年10年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367.24亿美元增长到5341.42亿美元,增长了390%,年均增长14.6%,约为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年平均增速7.45%的2倍。

中国龙与泰国“龙”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龙与泰国“龙”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龙与泰国“龙”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国龙与泰国“龙”的比较研究摘要:中国龙与泰国“龙”是两个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二者在形态、寓意、象征意义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区别与联系。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龙和泰国“龙”形象的梳理与比较,探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龙形象所代表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并试图从中反思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承。

关键词:中国龙、泰国“龙”、比较研究、文化价值、传承导言: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寓意。

而在泰国文化中,也有着“龙”的存在,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文将以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龙与泰国“龙”形态、寓意、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龙形象所代表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并试图从中反思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承。

第一部分:中国龙形象的梳理中国龙是中华文化中的独特符号,在古代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传说中,龙是一种神秘的生物,具有统治力和权威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权威、尊贵、权力、健康、幸运等。

从外形上来看,中国龙有五爪,龙身长而有力,腾云驾雾,浑身盛放着无比的光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第二部分:泰国“龙”的梳理泰国“龙”是指在泰国文化中运用的“龙”形象。

在泰国文化中,“龙”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神灵,是国家和人民的守护神。

在泰国教堂、寺庙和皇室建筑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龙”的形象。

泰国“龙”形象在外观上与中国“龙”比较类似,但是泰国“龙”通常只有四肢,不同于中国“龙”的五爪。

第三部分:两种文化下“龙”形象的比较研究1.外形方面:中国龙和泰国“龙”都是具有龙形象,体型大,起飞带水,耀眼耀人。

2.寓意方面:中国龙代表着吉祥、权威、尊贵等意义;而泰国“龙”则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神明和权威、威严等。

3.象征意义方面:中国龙的五爪代表着皇权,而泰国“龙”少了一只爪,代表了它是寺庙的守护生物。

第四部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承本文的研究显示出,不同文化背景中“龙”的形象具有各自独特的象征意义和精神价值,这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中泰英语教师语言学习信念比较研究

中泰英语教师语言学习信念比较研究

tentr o oe gae erig tebl fo C ieeE Lt ce ne em r u h lu ff i l u g lann ,h eis f hn s F e hr t d t b o p—t le rg a n n e a se d o e o—dt adoj te w i he h se d a n be i , hl e c v et T a tne i d
C N Jn WE ie HE u I wi Q
( e eate tfF r g a g a e,Qa n nN r a o ee o ai ai s D y n5 80 C i ) p r n oe nL n u gs i a om l lg fr t n li , u u 5 0 0, h a D m o i n Cl N o t e n
ig,t i c l lvlo gihl g a ep rev db ieeEF ta h r smu hhg e h nta ec ie h i L ta h r.Rep cig n hedf ut e e fEn l i s a u g ec ie yChn s L c e i c ih rta h tp revdbyT a n e s EF ec e s se tn
传 统的语言 学习信念 ; 外语 学 习与 交际策略方面 , 在 中国教 师不仅 更关注语 言的准确性 , 同样 更重视语 言表 达的流利 也
度; 对于学 习动机 与期望 , 中国教 师的外语 学习动机 比泰 国教师 强, 国教 师的外语 学习动机 更倾 向于融入 型, 泰 而中国教 师学习外语 的动机更倾 向于工具 型。
t o a ioa ies o ea gael rigadcm nctns t# s C ie F ahr nt nypi r tnintteacrc oh l t dtn a.F rh n g ann o mu i i r e e , hn s E Lt c e o ol a mo at t uay dr il d t lu e n ao t a e e s d e e o oh c

中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比较研究——基于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背景的思考

中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比较研究——基于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背景的思考
两 国起到概念框架作用 的文件形式各不相 同,内容体系也不尽相 同, 了方便 比较 , A B 为 以I S 的概念框架 内容为基础进行比较 。 ( ) 一 财务报告 目标 在 财务 报告 目标上 , 中泰两 国的规定 大 同小异。相同之处在于两 国都认 为财务报告 的 目标是向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提供 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决策有
泰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包括 : 财务报表 的 目标 ; 决定财 务报表的信息有用性 的质量特征 ; 构成财务报表的要素 的定义 、 确 认和计量 ; 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等 。 中国基本准则包括 : 总则 、 会计
信息质量要求 、 要素 、 计计 量及财务会计报告等 内容。 会计 会 中泰
抵触时 , 当以会计 准则而不是 以该框架 的要求为准 。 应 然而 , 发 在
展未来准则和复审现有准则的过程中 ,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 将
受 该 框 架 的 指 导 ,因此 该 框 架 与 会计 准则 之 间 抵 触 情 况 的 数 目将 随 着 时 间 的推 移 而减 少 。
而 中国的会计信 息质量要求 ,虽然与I S  ̄概念框架 大部分相 A Bf 同, 但并 没有对质量特征划分层次 。 此外 , 泰国在概念框架 中要求 在提供相关和可靠信息时 , 考虑提供信息的收益与成本 , 中国 但是
比较与借鉴 I o ai nA dR frn e mp r o n eee c C s
中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比较研究
基 于 中 国 一 东盟会 计 区域 协 调 背景 的 思考
广西财经学院 刘 卫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美 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7 年最早 96 提 出来的 ,该 概念框架是 由 目标和相互关联 的基本概念组成的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心 态 。
年 , 法两国签订 了( 泰 法暹通 商航海条例 >泰国也 ,
对法 国作出 了类似 的承 诺。期间 , 并利 用英法两 国以及各帝国主义 国家之 间的矛盾 与冲突 , 凭借

外 交 策 略 比 较
1 世纪 中叶 , 9 国际 局势 急剧变化 , 西方 资 本
主义 列 强争 夺 殖 民 地 的 斗 争 愈 演 愈 烈 , 洲 成 为 亚 其 角 逐的 主 要 场 所 之 一 。 面 对 强 敌 吞 并 的 危 险 ,
9 7
留 , 等 。 事 实 上 前 三 点 是 符 合 当 时 资 本 主 义 商 等
公 务员 的权 力 。相 反 , 任何 有能 力 和 智 慧 的 人 , 能
品经济发展 与国际经济发展需要的。对 方希望 在
根据真理和 法律对 案件作 出明确而 满意 的判决 。
中国有一个 停泊货物 、 停留居住 的地方 , 也是 可以
得 以保全 。 泰国因此赢得 了和平的环境 , 赢得 了改
革 与发展的时间。事实上 , 鲍林条约> 继( 之后 , 泰
国甚 至再也没有签订过 比之更苛刻的条约。虽然
英 法 割去 了 它 的 属 国 , 将 它 划 为 势 力 范 围 , 且 但
是 . 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 在 泰国毕竟避免 了战争和
灵活的外交手 段 19 于 86年通过 ( 英法 关于暹 罗 和湄公河上游 的宣言) 。规定英法 双方不得 对泰
国的 湄 南河 流 域 进 行 军 事人 侵 , 国 的 独 立 地 位 泰
泰国曼谷王朝选择 了积极 而又灵活 的外 交策 略。 早在 12 年 , 86 泰英就 签订 了通 商条 约 , 但英 国对 此条约并不 满意 。拉玛三世 在位时 , 国曾振使 英 节到泰 国, 要求重新修订该条约 , 但不得要 领。拉 玛四世蒙固王继位 后 , 国又拟派使 臣鲍林 来泰 英 修订该条约 。而蒙 固王在鲍林 来泰之前就去信表 示欢迎 , 并建议鲍林最好在 15 85年 4月或 5月抵
维普资讯
总 16期 第 2期 7 2002 年 3月
贵州社会 科学
S e l ce c s . C i o oi i e n , z u a S n u h
V 1 1 6 N . 0.7 . o2 M a .2 O O 2 r
割地 赔 款 的惨 重 局 面 。
与泰国积极而灵 活的外交 策略相 比, 中国 的 外交策略相对就要强 硬得多 。以对 英 国为例 , 自 1 世纪开始 , 7 英国就 多次派 出船 队来 到 中国要求
通商 , 但都 遭 到 闭关 自守 的 中 国政 府 的 拒 绝 。 1 8 世 纪末 , 马戛 尔 尼 来 到 中 国 他 向 中 国 政 府 提 出
了9 项要求 , 主要 内容有 : 使节 常驻北 京 ; 开宁 增
波、 天津 为 商 埠 , 在京 师 设 商 馆 ; 照例 上税 ; 华 自 在
由传教 ; 在舟山 、 广州附近获得一块地面供英 商居
维普资讯
第 2期
近代 的入 口: 中泰比较研 完
都 可以被选 ” 。蒙 固王 甚至 颁布法令 宣布 : 没 有 “

个 正直 的 统 治 者 会 限制 他 的 人 民的宗 教 信 仰 自
由 , 一个 人 都 希望 在 生 命 的 最 后 时刻 和来 世 找 每
到力量和拯救 ” 。因为“ 有许多戒律对所有宗 教是
共 同的 ‘。正 是 这 些 朴 素 的 民主 思 想及 相 对 较宽 ” 容 的 政策 , 泰 国 在 与 西 方世 界 打 交 道 时 , 有 一 使 抱
同的是 , 国避免 了割地赔款 , 泰 而清政府不仅割 地 赔款 , 还给人 民带来 了血腥 的灾难。这与 当时两 国政府采取 的外 交政策 、 家心态 和社 会改革 密 国
切相 关 。

等规定 , 客观上促进 了泰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 对其 早 已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起 了催长 作用。15 86
果。
关键词 : 比较 ; 交策略 ; 外 国家 态 ; 社会 改革
自 1 世纪 中期 开始 , 9 亚洲的很多 国家相继 沦
为 殖 民地 、 殖 民地 , 国和 泰 国也 未 能 幸 免 。不 半 中
视( 鲍林 条约) , 时 便会发 现它 的存 在有一定 的合
理 因 素 。关于 自由贸 易和 允 许 外 国人 在 曼 谷 定 居
近 代 的入 口 : 中泰 比较研 究
岳 容 陈 奇
( 京 大 学历 史 系博 士 研 究生 , 苏 , 南 江 南京 209 ) 103
(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 系教授 , 贵州 , 贵阳 500 ) 50 1
摘要 : 近代 , 中国和泰 国较之欧洲都处于劣势 面对强敌, 清政府闭关自守, 国则机动灵活; 泰 清王朝妄 自尊大 , 泰王 国则较平和开明。不同的外交策略与国家 态, 导致 了不同的社会 改革成
理解的。至于 完 全 自由传 教 当然 是 不可 能 接受 的, 但作 为一般 的文 化交流应该是允许的 . 也是 正 常的。至于取得一块 土地 的要求 则暴露 了西方殖 民主义者对落后 国家的狂妄要求 。由于 中国当时 尚处 自给 自足的封建社会 , 对外贸易的程度不高 .
认 识 不 到发 展 近 代 经 济 的 重 要 性 . 发 展 对 外 贸 把
泰, 于是双方签订 了( 林条约> 鲍 。该条 约 除规定
英国在泰国享有 领事 裁判权外 , 还允许其在 泰所
有 的 港 口与 泰 国居 民 进 行 自由 贸易 ; 国 臣 民可 英
在曼谷长期定 居 , 可在 曼谷周围购置或 租赁房 并 屋地 产; 在贸易方面 , 国商人可直接和泰国的个 英 人做买卖而不须 经第 三者 干预 , 等等。尽 管 该条 约使 泰国丧失了某些主权 , 但是 , 当我们冷静的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