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眩晕漫谈

合集下载

《医学三字经·眩晕》认识眩晕

《医学三字经·眩晕》认识眩晕

《医学三字经·眩晕》认识眩晕眩晕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甚至很多人都晕过。

有的时候症状很轻微,只是头有一点儿发昏。

眩晕其实可以分为:头晕和目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头昏眼花,这种感觉称之为眩晕。

一、认识眩晕(一)眩晕的根源在肝“眩晕症,皆属肝”:为什么把眩晕的原因定位在肝上?《黄帝内经》中有这么一句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掉者,摇也,就是摇动、旋转、昏乱这种感觉,一般来说都是肝的问题,都是肝木的问题。

眩晕的症状就是头昏、眼花,甚至于天旋地转,这种感觉肯定是与肝密切相关的。

1.为什么眩晕责之于肝?肝为厥阴风木,木旺生风,风动火炽。

风火属阳而主动,风火相搏就为旋转,所以眩晕跟肝有关系。

比如我们经常说这个人动了肝火。

2.肝很容易动火,为什么?“肝风木,相火干”:因为厥阴为风木之臓,厥阴风木为少阳相火所居,中见少阳相火,互为表里,关系很密切。

风、木、火全部都碰到一块儿了,不就是火灾吗?3.眩晕的症状“风火动,两动抟”:风与火属阳,主动,两个都是动的。

两个动的跑一块,就容易出现动的、旋转的症状,这就是眩晕。

“头旋转,眼纷繁”:这就是眩晕的症状,觉得天旋地转,不敢睁眼,看哪儿都转。

眼花,看一切都不清楚,就是这样的感觉。

(二)引起眩晕的各个观点“虚痰火,各分观”:关于怎么引起眩晕,有不同的观点。

①张仲景对眩晕的看法主要是痰饮。

痰饮是什么?痰饮是人体的一种代谢废物,是一种病理产物。

人一天到晚吃饭喝水,然后经过消化吸收,糟粕排出体外,本来不会产生什么废水、废气,这些都不会产生,但是由于代谢不好,没有充分利用你吃下去的食物,而且也没有完全排除体外,结果就产生了一些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就像我们工业当中的废水、废气、废渣一样污染我们的内环境,这些代谢废物包括痰、饮、湿。

那种比较稠厚的代谢废物为痰、清晰的为饮,痰饮是两个东西,它们都是属于阴。

②朱丹溪是怎么解释眩晕的呢?他根据刘河间“无痰不眩,无火不晕”。

他认为跟痰火有很大的关系。

眩晕病例讨论-V1

眩晕病例讨论-V1

眩晕病例讨论-V1正文:眩晕是指眼前景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或倾斜,伴随头晕或耳鸣等恶心反应的症状。

虽然眩晕的发生率较高,但是许多人对于眩晕的了解却是有限的。

本文将以几例眩晕病例的讨论和整理为基础,介绍一些关于眩晕的现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一、眩晕的现状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全球约有1/3的成年人会经历一次或多次眩晕。

其中,老年人和女性较易发生。

在我国,眩晕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群体中的眩晕患病率更是高达30%。

二、眩晕的发病机制眩晕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可以来源于多个方面,如内耳、神经、血管等。

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内耳的异常所引起,例如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内淋巴障碍、前庭神经功能失调等。

三、眩晕的诊断眩晕的诊断需要了解病史、询问症状、身体检查等。

在具体的诊断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听力测试、眼震检查、平衡测试等方式确定病因,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眩晕的诊断,如虚拟现实技术、眼动仪等,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眩晕的治疗眩晕的治疗与病因有关,根据病情不同,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BPPV患者,医生会进行适当的体位调整以解决眩晕问题;对于前庭神经功能失调患者,需要通过康复训练等方法进行治疗。

同时,一些药物也可以用于控制眩晕症状,如晕车药、抗晕动药等。

综上所述,眩晕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和预防眩晕仍然是缺乏的。

因此,加强公众对于眩晕的了解和认识,对于预防和治疗眩晕症状都有积极的意义。

头晕与眩晕概述

头晕与眩晕概述

头晕与眩晕概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天理一、概述(一)什么是头晕 ?头晕就是成年人就诊的常见原因,占就诊人口总数的 20 % -30 %。

而眩晕是头晕的一种特殊类型,尤其在改变体位时,患者主诉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不稳定的感觉,可能房间或周围的物体都在旋转,所以病人认为自己也在转,甚至无法走路甚至不能起床。

有时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心率和血压的改变,同时伴有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二)眩晕和头晕不是独立的疾病实体在神经内科,除头痛外,眩晕和头晕是最常见的症状,据一项超过 30,000 人的调查显示,眩晕的患病率是 17 %左右,超过 80 岁则上升到 39 %。

眩晕和头晕这两个术语涵盖各种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种感觉和感觉 - 运动综合征。

眩晕一般是由于前庭功能紊乱,而头晕不是。

视觉刺激引起的眩晕,是因为二者没有达成一致(例如,高度眩晕或视动错觉)。

单侧迷路病变、前庭中枢通路病变、耳石症可引起眩晕。

二、眩晕综合征尽管不同的病理机制,眩晕可以归类为眩晕综合征,均表现出典型类似的症状和体征:头晕 / 眩晕、恶心、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其中:感觉障碍:头晕 / 眩晕;凝视稳定性异常:眼球震颤;姿势控制障碍:倾倒、共济失调;植物神经系统:恶心、呕吐、腹泻;它们分别位于脑中不同的部位,都与前庭系统的主要功能相关联。

(一)前庭系统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是前庭眼反射( VOR )前庭系统是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是有关头晕的最重要解剖结构,其中在头晕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前庭眼反射 VOR , VOR 包括三个动作:第一个是头部水平旋转的 Z 轴;第二个是头部伸屈的 y 轴;第三个是横向歪头的 x 轴。

(二)前庭眼反射( VOR )前庭眼反射的三个平面代表的三维( 3-D )空间中,前庭眼动系统负责的空间方向,具有感知自身运动、凝视稳定性和姿势控制 3 个功能。

耳石症是发生在水平和垂直半规 VOR 内的感觉聚合异常。

VOR 连接一组相同的、特定的空间平面,即水平、上下、前后方向,对准主要方向拉动眼部肌肉。

黄帝内经关于眩晕的论述

黄帝内经关于眩晕的论述

黄帝内经关于眩晕的论述眩晕作为一种常见的症状,在黄帝内经中有详细的论述。

黄帝内经认为,眩晕是由于人体气血运行失调所致,主要与肝、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全面解析眩晕的原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

眩晕的原因主要包括气滞、血瘀、阴阳失衡等。

气滞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头晕目眩,如肝气郁结、胃气不和等;血瘀则是指血液凝结不畅,影响脑供血,引发眩晕;阴阳失衡则是指阴血不足,导致虚火上炎,出现头晕的症状。

眩晕的症状表现多样,主要有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等。

其中,头部的眩晕表现为头重脚轻、眼花、晕车晕船等;四肢无力则是由于气血运行障碍,导致肌肉无力,常伴随头晕出现;恶心、呕吐则是由于气血瘀滞,导致胃气上逆。

针对眩晕症状,黄帝内经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

其中包括药物治疗、穴位按摩、推拿,以及调摄饮食等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可选用理气活血的药物,如香附、川芎等,帮助气血畅通,缓解眩晕症状。

穴位按摩和推拿则可以刺激或调和气血运行,如风池、印堂等穴位,帮助改善眩晕。

此外,调摄饮食也是治疗眩晕的重要方法,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摄入一些健脑食物,如核桃、黑芝麻等,有助于提高大脑的血液供应。

除了治疗,黄帝内经也提出了一些预防眩晕的方法。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休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其次,注意饮食调理,遵循饮食规律,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蔬果、杂粮等健康食物。

此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眩晕症状。

综上所述,眩晕在黄帝内经中被认为是由于气血运行失调所致,主要与肝、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上,可采用药物治疗、穴位按摩、推拿,以及调摄饮食等方法。

预防上,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调理和适度运动。

这些方法对于预防和缓解眩晕症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完整版)眩晕症状分析

(完整版)眩晕症状分析

(完整版)眩晕症状分析引言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扰。

眩晕症状有多种可能的原因,包括内耳问题、神经系统异常、药物副作用等。

本文将分析常见的眩晕症状及其可能的病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处理眩晕问题。

1. 眩晕症状分类眩晕症状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1 旋转性眩晕旋转性眩晕是最常见的一种眩晕类型,患者感觉自己或周围的物体在旋转。

这种眩晕往往与内耳问题有关,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内耳炎等。

1.2 非旋转性眩晕非旋转性眩晕是指患者感觉头晕或不稳定,但没有旋转感。

这种眩晕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颈椎病变、血压异常、药物副作用等。

1.3 视物模糊部分患者在眩晕发作时会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即视力模糊或难以聚焦。

这可能与眼睛肌肉运动异常或神经传导问题有关。

2. 眩晕病因分析眩晕症状的病因多种多样,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可能原因:2.1 内耳问题内耳是我们体内平衡感知的重要器官,内耳问题是导致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BPPV、内耳炎、前庭神经炎等。

2.2 神经系统异常神经系统的异常也可能导致眩晕。

例如,脑供血不足、脑血管意外、中风等都可能导致眩晕症状。

2.3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眩晕症状。

常见的如抗高血压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2.4 其他原因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引起眩晕症状,如颈椎病变、精神因素、贫血等。

3. 眩晕症状的处理对于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以下处理:3.1 就医首先,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检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3.2 病因治疗根据具体的病因,医生可能会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内耳治疗、物理治疗等等,以解决眩晕症状的根本原因。

3.3 日常生活调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眩晕症状,如避免头部突然转动、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做适量的运动等。

结论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中医眩晕的经典论述

中医眩晕的经典论述

中医眩晕的经典论述
中医学认为,眩晕是由于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外感风寒等因素导致的一种头晕症状。

眩晕既可以是症状,也可以是疾病。

在《内经》中对于眩晕的论述较多,下面就是其中的经典论述: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头重不举,眼下坠,耳鸣闷,心中懊憹,下焦弦急不舒,是为水逆,五脏皆受之。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头眩眼花,心悸喘促,久久不得卧,是为风痹。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头痛眩晕,少气懒言,足下不随地,是为阳气不足。


4.《灵枢·本脏》:“脑为神藏,主精神,若精神不足,则眩晕。


5.《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寒则脉凝,热则脉散,散则肝气浮,浮则头眩,故头眩者,必先浅表。


以上是《内经》中对眩晕的经典论述,这些论述为中医治疗眩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治疗眩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提高治疗效果。

- 1 -。

眩晕论文:浅谈眩晕

眩晕论文:浅谈眩晕

眩晕论文:浅谈眩晕眩晕(vertigo)是一主观症状,是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幻觉,有人谓是运动错觉。

病人感到外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及摇晃。

眩晕为临床常见的症状,在眩晕症状出现的同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眼球震颤、指物偏向、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及脉搏、血压的改变。

临床上可将眩晕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亦称真性眩晕)及非前庭系统性眩晕(亦称头晕)。

前者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包括末梢器;前庭神经及其中枢)所引起,为真性眩晕,表现为有运动幻觉的眩晕,例如感觉旋转、摇晃移动。

后者常为头晕、头重脚轻、眼花等诉说,但并无外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觉,常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全身中毒性代谢性疾病,眼病,贫血等疾患所引起。

与眩晕有关的神经组发病率的情况:根据文献资料,人群中眩晕的患病率为5%,以眩晕为主.诉者在神经内科门诊中为绝大多数。

曾多数为流行性眩晕。

应详细了解眩晕的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极可能引起眩晕的有关病史及有关疾病。

对眩晕的病人需作较详细的检查。

包括自发性眼震,倾倒指物偏向、变温试验、旋转试验、直流电试验、位置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必要时还需做眼震电图检查。

如颅脑超声、头颅摄片、乳突摄片、脑电图、脑血流图、胸片、经颅doppler、超声tcd检查、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疑为颈椎病者则需作颈椎摄片。

有颅内炎症可能者需作腰穿检查脑脊液。

前庭功能测验对于眩晕症的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有助于鉴别眩晕的性质。

有时在一段期间内,眩晕病人明显增加,其特点为起病突然眩晕甚为严重以往无类似发作史,无耳蜗症状,痊愈后很少再发。

有人认为本病与病毒或感染影响迷路之前庭部分有关,此外尚有一类在夏季以流行型式发病的眩晕综合症,眩晕的分类很多,流行性眩晕常见.下面谈谈流行性眩晕.流行性眩晕属较常见疾病,在流行性疾病中每年发病率次于流行性感冒。

而时常又引不起临床大夫的观注。

为提醒对本病再认识,浅谈以下体会。

关于眩晕一些原因

关于眩晕一些原因

关于眩晕一些原因所谓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者外界景物在旋转,身体不平,好像要摔倒。

而目眩是指眼花或者眼前发黑,看东西不清楚。

因为两种症状总是一齐出现,所以合称为眩晕。

其实,眩晕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而是由某些常见疾病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病症较轻的,转眼即可消失;严重的则会出现眼前物体长时间旋转不定,以致不能站立,欲摔倒。

此外,还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手颤抖、面色苍白等现象。

眩晕是常见病,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发生,尤其多发于身体较胖或者较瘦弱的人身上。

中年女性及老年人的眩晕发生率也非常高。

在眩晕类型上,中医将其分为气虚肾亏的虚症和痰瘀结于头窍的实症两大类。

此外,还有真性眩晕与假性眩晕的区别。

中医认为眩晕是因“摄生不慎,气血亏损,阴阳失调,或情志所伤,心气郁结,心火暴盛,或因风阳”而损害脑系。

现代医学则认为眩晕可能由疾病引起,比如脑动脉硬化、小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或者是脑部的肿瘤、脓肿、结核瘤、寄生虫等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导致的脑组织移位、水肿,都可以引起眩晕。

此外,变性和脱髓鞘疾病及某些炎症如脑干脑炎等也可引发眩晕。

眩晕是一种病症表现。

许多疾病发作时,都可能引起眩晕。

l神经源性眩晕。

神经源性眩晕多是因大脑、小脑及脑干发生了病变,例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老年人眩晕的常见原因及小脑动脉血栓也容易使患者发生突然性的严重眩晕。

此外,偏头痛、植物性神经紊乱也能引发眩晕。

2精神性眩晕。

精神性眩晕是指由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偏头痛、失眠、抑郁症、癫痫等精神疾病引起的眩晕。

3眼源性眩晕。

眼源性眩晕多由屈光不正、视力疲劳、眼外伤等眼疾引发,症状一般比较轻。

此外,如果车辆高速行驶时,向外看那些同样高速“后退”的树木、建筑物,就会出现眩晕,但是闭上眼睛,就可以缓解。

4耳源性眩晕。

耳源性眩晕是由耳部疾病引起的眩晕。

美尼尔氏综合征就是引发严重眩晕的常见原因。

此外,前庭神经元炎、内听动脉堵塞、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晕船、晕车等也会有类似表现。

5颈源性眩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虚、阳虚、阴虚
一、头晕/眩晕的概念
眩晕(Vertigo): 是一种运动幻觉,造成人与周
围环境的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反应失真。
头 晕
头昏(lightheadedness):头脑不清晰感。
晕厥前状态(presynope): 晕,眼前发黑,心慌等。
失衡(unbalance): 不稳感。
二、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眩晕的病因分类
周围神经病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
黑矇、胸闷、卧立血压压差大 晕厥前状态 胸闷、胸痛、心悸或心脏病史
特发性/继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
三、头晕/眩晕的诊断流程
眩晕的问诊
病史最重要
The history is king in dizziness medicine
三、头晕/眩晕的诊断流程
原发/继发性高血压病 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 低血糖性头晕 药物源性头晕 心因性头晕 偏头痛等位征
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异常 甲状腺功能异常 头昏 冷汗、心慌、糖尿病史 药物 (如降压药、 卡马西平等) 焦虑、抑郁、躁狂、强迫等 反复发作, 畏光畏声, 恶心呕吐
酗酒史, 化疗等用药史, 四肢感觉异常 失平衡 营养不良,偏食,胃切除术 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异常
主要为非旋转性的头晕或不稳感,少数为模糊的或非真性眩
晕感,无眼震;
时间:多在3个月及以上。
二、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4.心因性眩晕/头晕—临床特点
症状几乎天天存在,呈持续性; 可伴惊恐、心慌、胸闷、气促等躯体化症状; 恐惧性姿势性眩晕、站立不稳; 难以定位的主观感觉障碍; 伴睡眠不佳、消化纳差问题; 注意力分散时头晕不显,闲暇时头晕明显; 焦虑、内向人格,表演欲; 精神状态评估:焦虑、抑郁或/和躁狂; 其他:家庭成员的过分关注,不惜代价诊治。
三、头晕/眩晕的病史采集
眩晕/头晕六问:持续时间最重要
• 数秒:BPPV、外淋巴瘘、前庭阵发症 • 数分:后循环缺血(TIA)、前庭阵发症 • 数十分钟~数小时:梅尼埃病 • 数天~数周:前庭神经炎、迷路炎、后循环缺血(梗死)、MS • 持续时间变化不定(可变:数秒~数天):前庭性偏头痛 • 持续性:头昏(非眩晕)
二、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2.后循环缺血(PCI)
Wallenberg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二、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2.后循环缺血(PCI)—后循环梗死急性期治疗
溶栓:静脉溶栓(起病后3-4.5h内)
动脉溶栓(起病后6h内) 后循环梗死溶栓时间可适当放宽
血管内治疗:取栓/血管内膜剥脱/支架植入 手术:开颅减压
头晕/眩晕漫谈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方 芳

1
2 3

头晕/眩晕的概念
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头晕/眩晕的诊断流程
病例分享
3 4
一、头晕/眩晕的概念 内科医生
头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 ) or PCI
骨科医生 耳科医生 中医医师
Diagnose?
颈椎病或颈性头(眩)晕
眩晕
梅尼埃病
抑郁症
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症 状迅速改善。
四、病例分享
病例5
患者女性,68岁。“头晕,走路不稳1年”就诊。
1年前开始出现头晕,感走路不稳,症状进行性加重。院 外行头颅MRI提示“腔隙性脑梗死”,多家医院诊断 “腔隙性脑梗死”,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患者食欲差, 体重明显下降。
查体:贫血貌,左下肢振动觉减退,余NS(-) 辅查:Hb75g/L,Fe、VitB12下降,骨穿:巨细胞性贫血
前庭系统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前庭中枢性眩晕
非前庭性眩晕
精神疾病:抑郁、焦虑、癔症等
眼疾病:青光眼、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等 本体感觉系统病:脊髓结核、慢性酒精中毒等
全身系统疾病:心血管、脑血管、血液、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疾病均
可引起眩晕
二、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周围性眩晕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前庭神经元炎 •梅尼埃病(MD) •突发性耳聋 •迷路炎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 •Hunt 综合征、耳硬化症、内耳缺血、自身免疫内耳病
③视觉先兆;
(4) 其他前庭疾病或头痛都不能解释。 治疗:曲普坦类、非甾体抗炎药、麦角类、苯二氮卓类等
二、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4.心因性眩晕/头晕(psychogenic dizziness )
概念:也称之为慢性主观性头晕或精神性头晕,实际上是
头晕中第2个常见病因。 起病前或有疾病、精神因素影响,症状随情绪波动;
前庭性偏头痛
四、病例分享
病例3
女性,45岁.因“发作性头晕伴脸红、言语困难2月。”
每次发作数分钟, 发作时有轻度意识模糊。
言语困难主要表现为找词困难。
辅查: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初步诊断为TIA或PCI?
MRI及MRA均正常,还应该进行什么检查? 如何诊断?
视频脑电图
复杂部分性发作
四、病例分享
病例4
眩晕/头晕六问:发作次数的意义
• 反复发作:BPPV 前庭阵发症 梅尼埃病 前庭性偏头痛 • 首次发作(呈持续性): 前庭神经元炎 后循环缺血 突聋
四、病例分享
病例1
患者男性,69岁,因“突发头晕伴恶心4小时”来诊。 4小时前,晨起时左侧转头出现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平 卧数秒可缓解,头部不动时眩晕不显,转头时容易出现眩晕。 一年前有过类似情况,被诊断为颈性眩晕和脑动脉供血不足, 服药后渐渐好转。
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后半规管BPPV :
90%-95%
水平半规管BPPV :5%-10% 上半规管BPPV: 1%
二、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BPPV
Dix-Hallpike 试验
二、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BPPV
后循环缺血,卒中 炎性脱髓鞘病 颅内感染 颅内肿瘤 前庭性偏头痛/良 性复发性眩晕
三、 头 晕 的 诊 断 流 程 图
特定体位诱发 无 听力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有/无上感 前庭神经元炎 上半规管裂
高频尖锐声或用力时诱发 梅尼埃病 迷路炎、中耳炎
动态血压监测 头晕
血压升高
(1)Epley 手法复位
(2)Semont 手法复位
二、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水平半规管BPPV
(1) Barbecue 翻滚法
(2)Gufoni 手法复位
二、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2.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
三、头晕/眩晕的病史采集
眩晕/头晕六问:其次为诱发因素
• 无明显诱因:前庭神经炎、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病
• 头位改变(重力方向):BPPV • 转头:前庭阵发症(非颈性) • 咳嗽、压力或声音变化:外淋巴瘘 • 特定场合、应激:精神源性 • 激素改变、失眠、食物等:前庭性偏头痛
三、头晕/眩晕的病史采集
头晕不稳感 25%
听力下降 神志模糊 14% 17%
肢体麻木
耳鸣 眼运动障碍
10%
10% 4%
二、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2.后循环缺血(PCI)
[诊断依据]
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起病急; 症状:头晕/眩晕、行走不稳、言语含糊、吞咽困难等;
可突然进展至意识障碍,要高度“警惕”;
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 检查时方法很重要:MRI的DWI像。
二、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6.前庭神经(元)炎
前驱症候——发作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突然发作眩晕,伴恶心呕吐; 眩晕多在1-2周减弱,3-4周缓解; 可有自发眼震,多向健侧; 不伴耳聋及耳鸣;无中枢症候;
温度试验一侧轻瘫或全瘫。
脑血管病高危因素 时空多发性 眩晕 中枢体征 有 发热、头痛 神经缺损慢性进展 无 发作性头痛、畏光 畏声等 周围性眩晕
1、亚急性联合变性 2、巨细胞性贫血
给予补充VitB12后症状明显改善。
Dysarthria (构音障碍)
Dysphagia Dystaxia
20%
5% 11-26% 20-33%
Drop attack (跌倒发作)
二、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2.后循环缺血- PCI:PCI的症状(6Ds+其他)
枕部头痛 口周麻木 60% 10% 下肢(四肢)无力 眼震 25% 20%
二、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5.梅尼埃病(Mé niè re disease MD )
膜迷路积水是梅尼埃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二、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5.梅尼埃病(Mé niè re disease MD )
[临床表现]:“四主征”
眩晕:反复发作,每次数小时;
波动性听力减退:随发作次数而明显; 低调耳鸣; 耳内胀满感。 可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头晕/眩晕六问
1. 性质:头晕?还是眩晕?或是不平衡?
2. 持续时间:秒?分?小时?天?月?
3. 诱发或加重的因素:体位改变?压力变化?
4. 病程和发作次数:突然或急性?慢性?持续性?发作性?首 发或反复发作?
5. 伴发症状:耳聋或耳鸣?头痛? 共济?肌力 ? 6. 既往史和药物应用史:耳疾、高血压、糖尿病等;耳毒性药 物、抗高血 压药物、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药物
查体: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查头颅CT、心电图未见异常。
BPPV
四、病例分享
病例2
女性 80岁,因“发作性眩晕60年,再发2天”就诊。
60年前无原因出现发作性眩晕、恶心,有时伴呕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