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3: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阿拉伯半岛 东
非
高丽.日本 临明安州 广州 泉州 印 度
苏门答腊岛
农业
四
、 南 方
手工业
商业 都市 1.商业城市繁荣开封.临安
经
济 发 展
商业
对外 2.海外贸易发达市舶司 贸易
的
表
现
货币 3.北宋四川的出现交子南宋纸币和铜钱并行
北 宋 最 早 的 纸 币 交 子
四川
南宋纸币会子
讨论:
1.隋唐时期,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从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宋朝的科举放宽要求,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 明了什么?
方
商业 都市
1.商业城市繁荣 开封.临安
经
济
发
对外 2.海外贸易发达 市舶司
展 的
商业
贸易
表
现
货币
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有何表现?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表现: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范围广;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设置市舶司;宋朝的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南
农业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方
经 济
经济
棉花推广到长江流域
发
作物
茶树的种植栽培得到推广
展 的
手工业
表
现
商业
太湖圩(围)田
宋代耕获图
粮食作物景 德占镇城白稻的瓷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
南 方
农业
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哥经窑济瓷作碗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经济重心的南移

24
瓷器
青白磁水注
青影观音坐像
. 缠枝牡丹纹梅瓶25
领先世界的造船业
北
宋
的
战
船 罗盘针
.
26
3.南方商业的繁荣 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城市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线消除, 店铺集中的地方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②商业的繁荣带来了许多新事物。如纸 币、商标、广告。
③城镇的发展:商业城市最大的是东京 和临安,苏州、泉州等中等城市迅速发展。 在城市周围和农村的交通要道附近,出现 大量贸易集市,并逐渐发展成为城镇。
.
41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 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 济建设有何启示?
1.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2.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3.要重视科技进步。
4.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
42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忆江南》
.
43
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发展 经济提供了哪些启示?
随着商业的繁荣,商品交 易便于的贸扩易大会的,子金往、属来关货。子币北(越宋南来时宋越期) 不, 在流成通都的纸地纸币.区币使出“用现交范了子围可”更代。广替。铁钱29
宋代“济南刘家
济
功夫针铺”的商标,
南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
刘
早的一枚商标。上方
家
标明店铺的字号,中
针 铺 商
间会有店铺的标志, 商标的下部写有:
标
“收买上等钢条,造
功夫细针,不误宅院
使用,转卖兴贩,别
有家饶,请记白”。
.
30
从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来看,纸币、商标、 广告的出现各有什么意义?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A.经济重心的南移B.手工业的进步C.商业的繁荣D.农业的发展2、“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
”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文景之治局面B.江南地区的开发C.开元盛世局面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完成分别是在A.秦汉时期、北宋B.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宋C.秦汉时期、南宋D.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宋4、“苏湖熟,天下足。
”这一谚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B.苏湖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C.宋朝粮食产量非常大D.苏湖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5、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沿海农民常年出海经商B.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C.宋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D.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6、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苏湖熟,天下足。
”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7、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墓碑的重要港口是()A.广州B.泉州C.明州D.福州8、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A.都护府B.市舶司C.中书省D.宣政院9、下列叙述错误是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B.茶树的种植遍及大江南北C.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D.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首位10、下列经济发展成就发生在南宋的是A.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B.棉纺织业发展到长江流域C.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D.景德镇制瓷业兴起1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自北向南逐渐南移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调整政策B.南北地理环境的变化C.南方贸易发达D.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1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13、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时代特征是()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D.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15、宋朝粮食产量居首位的是()A.小麦B.玉米C.高粱D.水稻16、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革家。
一个趋势 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两个措施 迁都洛阳
汉化政策 用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与汉族联姻 用汉官制、律令 学汉礼,尊孔 ,以孝治国
两个影响 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促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繁荣
谢谢!
练习册:
P43 P44 1 、4 、5 11
胡服
汉服
复姓
独孤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单姓
元 刘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拓 拔
步六孤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陆
孝文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 儿入宫,同时令自己的六个兄弟都 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为正妃。其 他的鲜卑族人,于是纷纷效仿。
北魏初年的官制是汉、鲜卑杂用,孝文帝重 用来自南朝的汉族士族王肃,厘定官制,在 模仿两晋、南朝官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清除官制中的鲜卑成分;
没有了。 与汉族融合了。
在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 这个民族?如果没有,那鲜卑族上哪去了?
有人说,他是鲜卑族的千古罪人! 也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改革家!
评价孝文帝,主要根据他的改革;评价他的改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 革,主要根据以下两个标准: 了北方民族的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 1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历史前进。 展。因此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 2、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汉族妇女蒸馍和烙饼图
穿裤褶[zhě]服的汉人乐队
历史线索追踪: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主要政权更替示意图
北
东 汉 魏 蜀 吴
方
北 魏
宋齐梁陈
西 晋
十六国
Hale Waihona Puke 东晋南方一.北魏统一北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达标题

11-1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达标题第18课三国鼎立A卷一、选择题1、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A、袁绍B、曹操C、刘备D、孙权2、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3、三国建立的顺序是A、蜀吴魏B、吴蜀魏C、魏蜀吴D、魏吴蜀4、三国初期统治者的共同特点是①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②重视农耕③奖励农耕④重视海外贸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1)两则材料描述的是哪个人物?(2)材料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3)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4)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答案:一、1、B 2、B 3、C 4、A二、(1)诸葛亮(2)“取西蜀”指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进占四川;“东和北拒”指确定联孙抗曹的战略;“水面偏能用火攻”指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火烧敌军。
(3)“功盖三分国”(4)三顾茅庐、草船借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第18课三国鼎立B卷一、选择题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牧野之战2、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A、消灭袁绍B、废汉称帝C、建立魏国D、统一天下3、某小组同学在学习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时展开讨论,总结出两次战争的一些共同点:①都是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战役②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都与曹操有关④都为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⑤战争中都设计采用火攻⑥都是正义的一方获胜。
其中分析不正确的观点是A、①④B、③④C、⑤⑥D、④⑥4、祖国大陆到达夷洲的第一支船队是( )A.蜀国船队B.魏国船队C.吴国船队D.东汉船队二、连线题(把下列有隶属关系的三组人物用线连起来)曹操诸葛亮刘备周瑜孙权许攸答案:一、1、B2、D3、D4、C二、曹操――许攸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第18课三国鼎立C卷一、选择题1、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谁的评价()A、刘备B、孙权C、曹操D、诸葛亮2、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3、在下列人物中,没有称帝的是( )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4.在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A.东鳀B.琉球C.夷洲D.扶桑二、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
经济重心南移

商业繁荣 对外贸易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市舶司)
货币 北宋四川交子,南宋纸币和铜钱并行
农业
宋代耕获图
太湖圩(围)田
纺织业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南宋缂丝名作 《蛱蝶山茶花》
南宋棉毯
宋朝织机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江西景德镇(瓷都)瓷器
造船业
动脑筋P57
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具有提高船舶的 抗御风浪的性能、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一 个舱漏,另一个不受影响。
你认为他描绘的是哪一行业的繁华?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
北宋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纸币会子
宋代商业活动的特点
①市坊没有明显区分。 ②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
早市) ③交子出现。 ④出现兼营商业的娱乐场所瓦子。
阿拉伯半岛 东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上午10时12分52秒10: 12:5220.12.25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10时12分20.12.2510:12Dec ember 25,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年12月25日星 期五10时12分52秒10: 12:5225 December 2020
南宋时每年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已经达 到200万贯,占到了全国财政收入的6%。这 只是官方的收益,民间也有许多人从事海外贸 易,获利颇丰。
2、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相比有什么不同?
有无时间、地点限制
1、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商业区(市)是 分开的,店铺营业时间有限制。 2、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 “买卖昼夜不绝”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海上丝绸之路
1. 兴起背景:
① 传统路线的受阻。 ② 宋朝政府的重视和鼓励
A. 广州、泉州、明州 B. 市舶司;“番坊”,“番市”
2. 情况:
① 往来商品:香料、珍宝、药材,丝织品、瓷器、茶 叶;“香料之路”
② 通达地点:泉州,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 斯、阿拉伯、东北非
《梦溪笔谈·技艺》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 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之,用采入缶 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 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 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 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 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 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 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 石烟多似洛阳尘。”
2. 沈括和《梦溪笔谈》:
① 地位: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② 主要贡献:“十二气历”;地质演化推断;“石油”
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 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 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 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 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 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 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 备一板内有重復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 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 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 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 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部编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6-20课知识点总结(1)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特征概括如下:政治方面: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主要特点。
(是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经济方面:北人南迁,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民族关系: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促进了民族交融,民族融合特征显著。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传承发展,科技成就璀璨突出。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示意图:东汉(25-220年)第16课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特点:以少胜多(5)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4、说一说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曹操胜: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②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战术得当袁绍失败:不善用人,骄傲轻敌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比较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完成南移的原因: (二)完成南移的原因:
1、北方战乱,人口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 北方战乱,人口减少,城镇衰落, 济发展缓慢;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济发展缓慢;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增 加了劳动力 先进的生产工具 技术; 劳动力、 工具和 加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南方相对安定 且自然环境优越; 安定, 环境优越 2、南方相对安定,且自然环境优越; 南方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措施 措施; 3、南方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措施; 4、南宋军民坚持抵抗金军进一步南下,有利 、南宋军民坚持抵抗金军进一步南下, 于南方经济的发展
南海一号
1974 年 , 泉 州 港古 后渚港古码头遗址 发现一艘南宋海船, 发现一艘南宋海船 , 24. 残 长 24.2 米 , 残 宽 9.15 米 。 分 13 个 水 密仓 。 泉州港出土的宋代海船(复原模型)
楼船战船(复原模型)
车 船
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 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船 体巍峨高大,结构坚固合 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 装修更为华美,特别是开 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 开辟了航海史的新时 期.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货 图 》 郎
高丽、日本 临安 明州 阿拉伯半岛 印度 东 广州 泉州
非
苏门答腊岛
南海一号
练习与测评 1.(1)三国两晋南北朝;(2)两宋时期,由于北方 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经济赶上并超过北方,经济重 心的南移最终完成。而同时期的北方,因战乱而人口 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3)农业 农业:水 农业 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 广。耕地的大量开垦,圩田、沙田和梯田,水稻居全 国粮食作物首位,“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 手工业:杭州、苏州、成都等有官办的丝织作坊,江 手工业 浙一带出现了“机户”。棉花种植由海南闽广传播到 江南一带,海南岛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江 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东 南沿海城市的造船业也十分发达,造船技术居世界领 先地位。商业外贸 商业外贸:宋朝政府鼓励外贸的原因、三大 商业外贸 外贸港、市舶司、“番坊”、“番市”。海外贸易的 商品、“海上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路线、意义。
练习与测评 2.(1)由于西夏的崛起,中原通往西域的 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 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对 外贸易在南宋经济中的重要性。如绍兴末年, 泉洲、广州两市舶司的每年收入达到200万 贯,约占当时南宋政府年度财政总收入的二 十分之一。(2)经济重心南移后,对外贸 易成为南宋王朝的重要收入来源。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 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 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 于蚕桑也。 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 王应奎《
棉织业南宋时扩展到江南广大地 出现了纺车、弹弓等工具; 区 , 出现了纺车 、 弹弓等工具 ; 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 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 , 成为主要 衣被原料。 衣被原料。
宋代五大官窑
钧瓷【 钧瓷【河南 禹州 】 汝瓷【 汝瓷【河南 宝丰 】 官瓷【 官瓷【河南 开封 】 哥瓷【 哥瓷【浙江 龙泉 】 定瓷【 定瓷【河北 曲阳 】
定窑孩儿枕
哥瓷
宋瓷成群,举国罕见。 惜哉! 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 惜哉 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 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 瓷器代称中国。 瓷器代称中国。 ——《遂宁赋》魏明伦 《遂宁赋》
宋瓷成群,举国罕见。 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 惜 彩云易散,宝瓷易碎。 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 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 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 ——《遂宁赋》魏明伦 《遂宁赋》
车 船
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 数量多,而且质量高 而且质量高,船 数量多 而且质量高 船 体巍峨高大,结构坚固合 体巍峨高大 结构坚固合 行船工具更趋完善, 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 行船工具更趋完善 装修更为华美,特别是开 装修更为华美 特别是开 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 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 开辟了航海史的新时 期.
探索与争鸣 (1)两宋时期,传统纳贡体系的崩溃和岁币的输 出,使海外贸易成为必要 必要。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 必要 指南针的发明,又使得海外贸易成为可能 可能。特别 可能 是南宋,海外贸易成为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海 外贸易的繁荣,使南宋经济逐渐背离了悠久的农 业传统,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2)明 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政策。
二、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发达) 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发达)
原因: 、西夏兴起, 原因:1、西夏兴起,中外商路受阻 2、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 3、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 、 4、造船业和航海技术提高 、 表现: 、东南沿海出现三大外贸港(广州、泉州、明州)。 表现:1、东南沿海出现三大外贸港(广州、泉州、明州)。 2、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番坊” )、“ 、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 番坊” 专供外国商人居住)、 番市” 用于番货交易)。 )、“ (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番市”(用于番货交易)。 3、路线:以泉州为起点,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 、路线:以泉州为起点,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 印度、波斯、 印度、波斯、阿拉伯等 4、商品:丝织品、瓷器、茶叶 香料、珠宝、药材等 香料、 、商品:丝织品、瓷器、茶叶—香料 珠宝、 意义:不仅使宋朝政府获得巨额的财政收入; 意义:不仅使宋朝政府获得巨额的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的 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第五单元
第20课 课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北 南 南 南 北 北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第三 阶段
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
一、经济重心的南移 完成时间: (一)完成时间:南宋时期 完成南移原因: (二)完成南移原因: 完成南移原因 (三)南移表现: 三 南移表现: 二、海上丝绸之路
请思考: 请思考:
有土堤包围能防止外边 的水侵入的稻田。 也叫围田,沿江、濒海 或滨湖地区筑堤围 垦成的农田。地势 低洼,地面低于汛 期水位,甚或低于 常年水位。其中, 地势较低、排水不 良、土质黏重的低 沙圩田,大都栽水 稻;地势较高、排 水良好、土质疏松、 不宜保持水层的高 沙圩田,常种棉花、 玉米等旱地作物。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农 业
手 工 业
1、农具改进,耕作技术成熟,稻麦轮作推广 、农具改进,耕作技术成熟, 2、耕地开垦:圩田、沙田、梯田 、耕地开垦:圩田、沙田、 3、“苏湖熟,天下足”,水稻居粮作物首位, 、 苏湖熟,天下足” 水稻居粮作物首位, 太湖流域为全国粮仓 4、经济作物种植普遍(棉花茶叶),桑蚕业 ),桑蚕业 、经济作物种植普遍(棉花茶叶), 重心转移到南方 1、丝织业:苏州、杭州、成都设有官办作坊 、丝织业:苏州、杭州、 与私人作坊(独立的“机户” 与私人作坊(独立的“机户”) 2、棉织业:棉花种植扩至江南;南宋末年海 、棉织业:棉花种植扩至江南; 南岛已有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南岛已有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3、制瓷业: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制瓷业: 4、造船技术世界领先(东南沿海城市) 、造船技术世界领先(东南沿海城市)
练习与测评 3.(1)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三大外 贸港;以中国泉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 向北可通往日本、高丽,向南 向南可通往东南 向北 向南 亚,向西南 向西南可通往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 向西南 海上丝绸之路 (2)向外传播丝绸、瓷器 等商品的“经济贸易之路 经济贸易之路”;传播各国人 经济贸易之路 民友谊的“友好往来之路 友好往来之路”;传播各族人 友好往来之路 民光辉灿烂文化的“文化交流之路 文化交流之路”;传 文化交流之路 播我国四大发明、科学技术交流的“造福 造福 人类之路”。 人类之路
促使经济重 心南移的主要因 素有哪些? 素有哪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代
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2470685 19.8% 3920415 11224760 43.2% 62.9%
北方 人口(户) 9985785 5148529 6624296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80.2% 56.8% 37.1%
西汉 唐代 北宋
宋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便于破浪前进.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受到横向 狂风袭击仍很稳定,同时,结构坚固,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全性.底板 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船上多樯多帆,便于使用多面风. 大船上又都设有小船,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救生,抢险.每只船上都有大小 两个锚.行船中也有探水设备.这些极适合于远洋航行.
宋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便于破浪前进.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受到横向 狂风袭击仍很稳定,同时,结构坚固,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全性.底板 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船上多樯多帆,便于使用多面风. 大船上又都设有小船,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救生,抢险.每只船上都有大小 两个锚.行船中也有探水设备.这些极适合于远洋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