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探寻第10课经济重心南移教案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尊敬的教师、各位读者:今天我来分享一篇有关《探寻第10课经济重心南移教案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的文章。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有一点让我深深感到的改变教学方法和思路,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篇文章将介绍我如何教授这一课程的,希望能为有同样教学任务的教师提供有用的参考。
第一部分:经济重心南移的教学大纲课程概述: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南移的历程,以及南部省份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情况。
此外,课程还介绍了南部城市的优势及其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并讨论本课内容,学生将能够:1.了解中国经济重心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南移过程和原因。
2.理解南部城市的增长模式和优势。
3.掌握近年来南部城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4.学会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和未来走向。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向学生介绍中国经济10年来南移的过程。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南部省份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南部城市的优势和局限性。
3.现场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南部城市,并了解当地经济的现状和发展。
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经济大事记》2.演示文稿3.影像展示第二部分: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教师应该制作充足的教学素材,并清晰明确地讲解课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解释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分步骤地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或运用漫画和图表解释南部城市崛起的原因。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老师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就特定的问题或主题进行讨论。
为了让讨论更加深入,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辅助材料,如官方文件和新闻报道等。
此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以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现场考察现场考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和南部城市的发展情况。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3、假如我想做一个手工业者。你能告诉 我哪些繁荣的城市我可以选择?如果我 要进行海外贸易,哪些大商港供我选
择?朝廷的贸易政策是什么?我可以到 达哪里? 在当时市场流通的货币有哪些?我最 好选择哪种?为什么? 通过以上学习得知宋朝南方经济迅速 发展,超过北方。那么南方经济的发展 的原因是什么? 从以上经济发展的原 因中,对我们现在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第 10 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 况。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启示,培 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3.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 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使学生认识宋代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 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认识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 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农业组、 手工业组、商业组。 各小组合作探究,分别展示探究 成果。介绍本行业的发展情况。 一、农业发展状况:a 水稻:从越 南引进新品种占城稻,很快推广。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 粮仓。水稻成为宋朝产量最多的 粮食.b 棉花:由两广、福建扩展 到长江流域 c 茶树:有很大发展, 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 园。 过渡: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 手工业的进步,宋朝,手工业中 哪三个行业最兴旺? 二、学生用 2、3 分钟看书,手工 业组提出问题,然后自由抢答, 教师强调:当时南方手工业中, 纺织业,造船业,陶瓷业兴旺。 纺织业方面:A、蜀地丝织品“号 为冠天下” B、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C、南宋时,棉纺织业发展稻了东 南沿海。 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我国 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 纹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 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 都。 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 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 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教师过渡:农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必然会促进商业的繁荣。宋 代商业的繁荣远远超过了前代。 三、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后, 师总结: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 大的使开封和杭州。临安出现了 “早市和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 广州和泉州是世界闻名的大商 港。当时政府在商港设立市舶司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doc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课时】:1课吋【教学对象L初一学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H唐朝小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以及屮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Z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牛: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収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岀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白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屮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教学重点L 【教学难点1【教学方法】:南方商业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结合中国实际悄况,让学生举出当今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城市,通过归纳得出屮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的的结论,进而引出屮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主题。
使学牛带着中国经济重心什么时候南移,为什么南移的问题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心目中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冇哪些呢?生:上海、广州、深圳......师:那么这些城市都冇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生:都位于中国的南方。
(若学生没有答出耍积极把学生往此答案引导)师:我们可以看到,现如今,中国经济的重心是在南方。
从我们之询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 在唐朝以前,小国的政治经济重心都是在北方,而南方则是人迹罕至的蛮荒Z地。
那么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使的中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并一玄延续至今。
经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得到答案。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出示《耕获图》指导学生看图师: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生: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圧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彖。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人教版]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58da07ff00bed5b9f31da5.png)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宋朝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史实;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
观察南北经济对比图,帮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提高学生依据历史资料发挥历史想象力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视频资料,感知体会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形成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概念,从而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依据历史资料概括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形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学生能体会到当时中国经济的先进性,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师:(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大家知道这是我国的什么地区?生:回答师:谈谈你们对南方的印象。
生:学生回答师:今人的南方不仅风景优美,经济发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历史上南方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
(出示课题)新课设计:出示南北方地图师:经济重心的南移就是指从北方黄河流域向南方长江流域逐渐转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南方经济得到开发最后超过北方的过程,这是个漫长的时期。
那么南方经济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得到开发的?生:学生回答。
出示地图《隋唐时期经济图》,由于国家统一,政府对南方和北方都很重视,所以这个时期,南方的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南北方几乎没什么差距。
五代十国时,国家分裂割据,北方再次战乱,造成人口大量南迁,使得南方经济进步发展,并逐渐超过北方。
五代十国之后是两宋时期,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呢?一、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出示:《南北方人口变化表》师:我们从图表中看出南北方人口有什么变化了?生:学生回答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生:学生回答师:唐宋时期我国北方经历了哪些战乱?生:学生回答师:唐中后期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后来又有宋辽、宋夏、宋金战争,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和平。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案

第10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课程标准:
列举宋朝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列举宋朝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发展繁荣的史实,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最终在南宋完成。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以及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图片,培养学生从图片、资料中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朝南方的社会经济发展。
两宋时期,一个重要的经济特征是经济重心彻底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本课的重点是南宋经济发展的情况和经济重心南移。
难点:如何理清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突出重点,是本科的难点。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范文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认识江南地区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2)运用比较法,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经济重心南移对江南地区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产生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强的情感。
(3)培养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内在原因和外部条件。
(2)经济重心南移对江南地区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概念。
(2)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经济重心曾经发生过南移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江南地区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案例。
(2)学生分析案例,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江南地区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2. 思考: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内容,以及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和繁荣景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江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史料教学:运用历史史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_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_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彭志文主讲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
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
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
应讲清几个问题:第一,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自北宋开始,我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为南方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第二,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
以杭州的商业活动为典型,重点叙述了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特别强调以杭州为代表的南方商业都市水平在南宋以后超过了北方。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南宋时期的江南地区发展、海外贸易繁荣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如文化繁荣、科技发展等。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2.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结合地理学科,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 结合文化学科,让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 结合其他历史时期,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情况,培养学生的历史串联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历史教材、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帮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2.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件、图片、地图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回顾上册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影响。
2,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
(4)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二)自主学习:
花8分钟完成学法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
1,展示
本节课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见学法42页探究点二)
材料一:北宋初期,四川地区专用铁钱。
铁钱每贯重12斤,在四川买一匹上等丝绸,要付130斤的铁钱。
为了解决携带上的困难,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
后来交子的发行权归政府。
材料二:见下图
〖合作探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交子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所示的图片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种纸币在当时叫什么?产生于何时何地?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分析纸币出现和当时商业发展的关系。
本节课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见学法42页探究点一)
材料一见下表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
〖合作探究〗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宋代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
学生讨论,讲出解答的思路
3,总结
(四)当堂检测
1,见PPT设计的基础题
2,晚自习完成学法课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