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上海卷)

合集下载

1996年-2006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烃的衍生物)

1996年-2006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烃的衍生物)

《烃的衍生物》1.(96上海,26)将一定量有机物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完全吸收,经过滤得到沉淀20克,滤液质量比原石灰水减少5.8克.该有机物可能是(A)乙烯 (B)乙二醇 (C)乙醇 (D)甲酸甲酯2.(97上海,19)某有机物的结构式为 ,它在一定条件下右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加成 ②水解 ③酯化 ④氧化 ⑤中和 ⑥消去A ②③④B ①③⑤⑥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⑤⑥3.(98上海化学,23)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 2CO 3> >HCO 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4.(01上海化学,17)2001年9月1日将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酱油中3一氯丙醇(ClCH 2CH 2CH 2OH )含量不得超过1ppm 。

相对分子质量为94.5的氯丙醇(不含主结构)共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5.(04上海化学,22)某芳香族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8H 6O 2,它的分子(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中不可能有A.两个羟基B.一个醛基C.两个醛基D.一个羧基6.(03上海化学,9)天然维生素P (结构如图)存在 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

关于维生素P 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可以和溴水反应B 可用有机溶剂萃取C 分子中有三个苯环D 1mol 维生素P 可以和4molNaOH 反应7.(03上海化学,14)NaH 是—种离子化合物,它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H +H 2O →NaOH +H 2↑,它也能跟液氨、乙醇等发生类似的反应,并都产生氢气。

下列有关NaH 的叙述错误的是A 跟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B NaH 中H -半径比Li +半径小C 跟液氨反应时,有NaNH 2生成D 跟乙醇反应时,NaH 被氧化OHOHOH OH OH A ONa +H 2O +CO 2+Na 2CO 3B ONa +H 2O +CO 2 +NaHCO 3C +Na 2CO 3ONa+NaHCO 3D +NaHCO 3ONa+H 2CO 3CH 2CHO CH 2COOHCH 2OH8.(02上海化学,14)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菊醋的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对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A 属于芳香烃B 属于卤代烃C 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9.(06上海化学)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

氮及其化合物 (历年高考题目)

氮及其化合物 (历年高考题目)

氮及其化合物 历年高考题(一)1.(2012重庆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e 与S 混合加热生成FeS 2B .NaHCO 3的热稳定性大于Na 2CO 3C .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D .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转化为红磷 2. (2012福建卷)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 4Cl 反应生成NH 3的是( ) A .二氧化氮 B .钠 C .硫酸镁 D .二氧化硅3.(2010全国卷)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 磷消耗掉314mL 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 3与PCl 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 .1:2B .2:3C .3:1D .5:3 4.(2010全国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 .将SO 2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SO 沉淀C .将CO 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 .将NH 3通入热的CuSO 4溶液中能使Cu 2+还原成Cu 5.(2009年宁夏理综)将22.4L 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11.2L (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NO 2B .N 2O 2C .N 2OD .N 2O 46.(2009年海南)工业上常用氨氧化法生产硝酸,其过程包括氨的催化氧化(催化剂为铂铑合金丝网)、一氧化氮的氧化和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原料气中空气必须过量,其主要原因是 ; (3)将铂铑合金做成薄丝网的主要原因是 ; (4)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为放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为了提高水对二氧化氮的吸收率,可采取的措施为(答2项)。

氮及其化合物历年高考题(二)1.(08上海卷)将空气中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A .闪电B .电解饱和食盐水车间C .根瘤D .合成氨车间2.(08海南卷)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

2006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汇集及答案详解

2006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汇集及答案详解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I)1、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A、分子晶体B、原子晶体C、离子晶体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B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C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D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3、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5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 AB 标准状况下,11.2L 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C 0.1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 AD 46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N A4、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2︰3B、3︰2︰1C、6︰3︰1D、6︰3︰25、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A BaCl2 NaOH NaHCO3B Na2CO3 MgCl2 H2SO4C AlCl3 NH3·H2O NaOHD Ba(OH)2 CaCl2 Na2SO46、在0.1mol·L-1CH 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加入少量0.1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D 加入小量CH6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7、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B 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C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D 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8、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mol·L-1,c(SO42-)=0.8mol·L-1,则c(K+)为A、0.15mol·L-1B、0.2mol·L-1C、0.3mol·L-1D、0.4mol·L-19、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化学试卷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化学试卷

2以下化 学用语正确 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 C 2 H2 HC
B.乙酸的分子式 C H 02 24 C.明矾 的化学式 K 1O4 1 H2 AS ・ 2 O D.氯化钠 的电子式 Na : I C: 3 科 学家发现C0 . 6后,近年 又合 成 了许多球 形分子 ( 富

橙色

蓝色 紫色

白色 白色
A 黄 绿 色 橙 色
C 黄绿色 橙色 D 黄绿色 无色
蓝色 紫色
无色 白色
B H3 H C C O .C C 2 H2H2 H 1 丁 醇 -
c. H — C 3 H 3
一C 3 H
问二 甲苯
D. H — C C C 3 = H2
D. H= 的盐 酸和p 1 的氨水 p 4 H= 0 2. 1为确 定某溶 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 ①测定溶液 的p H,溶液显强碱性 。 @H I C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 酸至溶液呈酸性 ,产生无刺激 性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的气体。 ③在 上述 溶 液 中再滴 加B ( 3 溶液 ,产 生 白色沉 aNO ) 2
甲 乙
B 0I l 的盐 酸和 0I l 的氢 氧 化 钡 溶 液 .. mo/ L .mo/ L Cp 4 . H= 的醋 酸 溶 液 和 p 1 的氢 氧 化 钠 溶 液 H= 0
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 片是负极 . C 两烧杯 中溶液的p . H均增大
D 产 生气 泡 的速 度 甲 比 乙慢 . 1 . 列物 质 能通 过 化 合 反 应 直 接 制 得 的 是 4下
相 对 原 子质 量 : H一 一 2 N一 4 O一 6 Mg 2 - 1C 1 1 1 一 4 S

上海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免费

上海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免费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第I卷(共66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l:35.5 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

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A 用木材作燃料B 用液氢替代汽油C 开发风能D 开发地热2.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 乙酸的分子式C2H4O2C 明矾的化学式KAlSO4·12H2OD 氯化钠的电子式Na3.科学家发现C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50、C70、C120、C540等它们互称为A 同系物B 同分异构体C 同素异形体D 同位素4.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A 发现新物质B 合成新材料C 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D 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5.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 2-乙基丙烷B CH3CH2CH2CH2OH 1-丁醇C CH3--CH3间二甲苯D 2-甲基-2-丙烯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A HClB Na2O2C C2H2D CH4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8.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

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

以下对B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A 有1个氧原子B 有2个氧原子C 有1个A原子D 有2个A原子9.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

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CH2CH2-OH。

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 能发生取代反应C 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D 符合通式C n H2n O310.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 A13+、CH3COO-、C1-B Na+、NH4+、C1-C Mg2+、C1-、Fe2+D Mg2+、Ba2+、Br-11.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shanghai试题

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shanghai试题

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2006年1月7日 上海竞赛时间4.5小时。

迟到超过30分钟者不能进考场。

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

时间到,把试题和答卷纸装入信封,放在桌面上,听到指令后方可撤离考场。

试卷和答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

所有解答必须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的方框内,答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圆珠笔答题。

不得携带任何其他纸张进入考场。

需要额外的答卷纸或草稿纸时可举手向监考老师索取。

在答卷纸页眉自填总页数和页码。

必须在试题首页左边和每页答卷纸左边指定位置填写营号及姓名,否则按废卷论。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不得携带铅笔盒、通讯工具入场。

第1题 (9分) 钨是我国丰产元素,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用于拉制灯泡的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

钨在自然界主要以钨(VI)酸盐的形式存在。

有开采价值的钨矿石是白钨矿和黑钨矿。

白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 4);黑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化学式常写成(Fe,Mn)WO 4。

黑钨矿传统冶炼工艺的第一阶段是碱熔法:黑钨矿NaOH, 空气 熔融(1)水浸A )浓盐酸(2)滤液沉淀B产品C其中A 、B 、C 都是钨的化合物。

1-1. 写出上述流程中A 、B 、C 的化学式,以及步骤⑴、⑵、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 钨冶炼工艺的第二阶段则是用碳、氢等还原剂把氧化钨还原为金属钨。

对钨的纯度要求不高时,可用碳作还原剂。

[1] 写出用碳还原氧化钨制取金属钨的化学方程式。

[2] 用下表所给的298.15K 的数据计算上述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推出该反应在什么温度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假设表中数据不随温度变化)物质 Δf H m (kJ ⋅mol −1)S m (J ⋅mol −1⋅K -1)W(s)WO 3(s) C(石墨) CO(g) CO 2(g) H 2(g) H 2O(g) H 2O(l)-842.870 -110.52 -393.51 0 -241.82 -285.31 32.64 75.90 5.74 197.56 213.64 130.57 188.72 69.901-3. 为了获得可以拉制灯丝的高纯度金属钨,不宜用碳而必须用氢气作还原剂,为什么?写出用氢气还原氧化钨的化学方程式。

2006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上海卷)

2006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上海卷)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 卷(第1—4页)和第II 卷(第5—12页)两部分。

全卷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 (共66分)考生注意: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I 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第II 卷第23题和第26题为分叉题,各分为A 、B 两题,A 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考生解答,B 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考生解答。

但考生可任选一题。

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 题计分。

相对原于质量: H —1 C —12 N —14 0—16 Mg —24 S .32 C1—35.5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

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A .用木材作燃料B 。

用液氢替代汽油C .开发风能D .开发地热2.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B .乙酸的分子式C 2H 4O 2 C .明矾的化学式KAlSO 4·12H 2OD .氯化钠的电子式Na 3.科学家发现C 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 50、C 70、C 120、C 540等它们互称为A .同系物B .同分异构体C .同素异形体D .同位素4.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A .发现新物质B .合成新材料C .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D .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5.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 、2-乙基丙烷 B.CH 3CH 2CH 2CH 2OH 1-丁醇C 、间二甲苯D . 2—甲基—2—丙烯二、选择题(本题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006年全国高考上海卷

2006年全国高考上海卷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 卷(第1—4页)和第II 卷(第5—12页)两部分。

全卷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 (共66分)考生注意: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I 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第II 卷第23题和第26题为分叉题,各分为A 、B 两题,A 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考生解答,B 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考生解答。

但考生可任选一题。

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 题计分。

相对原于质量: H —1 C —12 N —14 0—16 Mg —24 S .32 C1—35.5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

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A .用木材作燃料B 。

用液氢替代汽油C .开发风能D .开发地热2.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B .乙酸的分子式C 2H 4O 2C .明矾的化学式KAlSO 4·12H 2OD .氯化钠的电子式Na3.科学家发现C 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 50、C 70、C 120、C 540等它们互称为A .同系物B .同分异构体C .同素异形体D .同位素4.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A .发现新物质B .合成新材料C .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D .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5.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 、2-乙基丙烷 B.CH 3CH 2CH 2CH 2OH 1-丁醇C 、间二甲苯 · Cl ·· ·· · · · CH 3CH 3CH3-CH -CH 3 CH 2 CH 3D . 2—甲基—2—丙烯二、选择题(本题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 卷(第1—4页)和第II 卷(第5—12页)两部分。

全卷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 (共66分)考生注意: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I 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第II 卷第23题和第26题为分叉题,各分为A 、B 两题,A 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考生解答,B 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考生解答。

但考生可任选一题。

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 题计分。

相对原于质量: H —1 C —12 N —14 0—16 Mg —24 S .32 C1—35.5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

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A .用木材作燃料B 。

用液氢替代汽油C .开发风能D .开发地热2.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B .乙酸的分子式C 2H 4O 2 C .明矾的化学式KAlSO 4·12H 2OD .氯化钠的电子式Na 3.科学家发现C 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 50、C 70、C 120、C 540等它们互称为A .同系物B .同分异构体C .同素异形体D .同位素4.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A .发现新物质B .合成新材料C .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D .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5.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 、2-乙基丙烷 B.CH 3CH 2CH 2CH 2OH 1-丁醇C 、间二甲苯D . 2—甲基—2—丙烯二、选择题(本题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A .HClB .Na 2O 2 C.C 2H 2 D.CH 4· C l·· ·· · · · CH 3CH 3 CH 3-CH -CH 32 CH3 CH 3-C =CH 2 CH 3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8.某非金属单质A 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 。

B 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

以下对B 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A .有1个氧原子B .有2个氧原子C .有1个A 原子D .有2个A 原子9.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

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 —CH 2CH 2—O —CH 2CH 2—OH 。

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 .能发生取代反应C .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D .符合通式C n H 2n O 310.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 +、SO 42-、NO 3-,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 .A13+、CH 3COO —、C1— B.Na +、NH 4+、C1—C .Mg 2+、C1—、Fe 2+ D. Mg 2+、Ba 2+、Br —11.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 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 的是12.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9gD 2O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 AB.1molMgCl 2中含有的离子数为2N AC.1molCH 4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N AD.7.1g C12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1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 .两烧杯中溶液的pH 均增大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14.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①FeCl 2 ②H 2SO 4 ③NH 4NO 3 ④HClA .只有①②③B .只有②③C. 只有①③④D.全部15.在标准状况下,向100mL 氢硫酸溶液中通人二氧化硫气体,溶液pH 变化如图所示,则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5mol/L B.0.05mol/LC.1mol/L D.0.1mol/L16.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17.根据相关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X是原子晶体,Y是分子晶体,则熔点:X<YB.若A2十2D—→2A—十D2,则氧化性:D2> A2C.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D.若弱酸HA的酸性强于弱酸HB,则同浓度钠盐溶液的碱性:NaA<NaB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右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A.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B.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D.电石和水制取乙炔1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十SO42-→ BaSO4↓+2H2OB.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Ca2++HCO3-+2OH-→CaCO3↓+CO32-+2H2OC.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CO32-+ CO2+ H2O→2HCO3-D.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H++ OH—→H2O20.室温下,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一定大于7的是A 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C.pH=4的醋酸溶液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D.pH=4的盐酸和pH=l0的氨水21.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④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 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一定有SO32-离子B.一定有CO32-离子C.不能确定C1—离子是否存在D.不能确定HCO3-离子是否存在22.已知Ba(AlO2)2可溶于水。

右图表示的是向A1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人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1(OH)3比BaSO4多B.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2-比Ba2+多C.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BaSO4可能小于A1(OH)3D.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2+可能等于OH-第II卷(共84分)考生注意:1.答第II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湾楚。

2.第II卷从第23题到第31题,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四、(本题共24分)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

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

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3(A)(1)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分边界,请在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2)元素甲是第三周期ⅥA族元素,请在右边方框中按氦元素(图1)的式样,写出元素甲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电子层排布。

(3)元素乙的3p亚层中只有1个电子,则乙原子半径与甲原子半径比较:________>________ 甲、乙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4)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__________,请写出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原子结构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B)下表中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

①-⑤分别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的元素。

(1)请在上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2)元素⑤的原子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总数多_______个。

元素③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

(3)元素④—般在化合物中显_____价,但与_____形成化合物时,所显示的价态则恰好相反。

(4)在元素①的单质、元素②的单质和元素①②形成的合金这三种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_____。

a .元素①的单质b .元素②的单质c .元素①②形成的合金d .无法判断 24.(1)请将5种物质:N 2O 、FeSO 4、Fe(NO 3)3、HNO 3和Fe 2(SO 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 2O(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

(3)反应中1 mol 氧化剂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___ mol 电子。

(4)__________→25.(1)化学平衡常数K 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 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_______, K 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 值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 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 和H 2O ,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十H 2O(g) CO 2(g)十H 2 (g)十Q(Q >0)CO 和H 2O 浓度变化如下图,则 0—4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 mol /(L·min)(3)t ℃(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