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的文化自觉与抗战桂林文化城——广西抗战暨桂林文化城研究系
吴伯超桂林时期的音乐创作——抗战桂林文化城系列论文之五

吴伯超桂林时期的音乐创作——抗战桂林文化城系列论文之五黄伟林【摘要】桂林时期是著名音乐家吴伯超音乐创作的黄金时期,其一生最重要的作品混声合唱曲《中国人》《国殇――祭阵亡将士诔乐》《冲锋歌》及女声四部合唱与钢琴四重奏曲《暮色》都在这个时期创作.吴伯超桂林时期的音乐创作利用了苗瑶音乐的曲调,与丰富的和声相配合,形成了新颖的风格和动人的节奏.【期刊名称】《贺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3)003【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吴伯超;桂林文化城;苗瑶音乐【作者】黄伟林【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吴伯超,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为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专业学校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更名为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第一代教师,1931年赴比利时留学,1935年完成在布鲁塞尔皇家音乐院的学习,回国后在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任教。
全面抗战爆发后,吴伯超离开上海,于1938年6月抵达桂林。
台湾文化大学教授赵广晖将吴伯超的音乐生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27—1931年的牛马初试期,第二时期是1935—1937年的学艺成熟期,第三个时期是1938年的创作黄金期,第四个时期是1940—1949年的施展抱负期,其中,第三个时期也即黄金创作期的吴伯超恰恰是在桂林[1]30。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戴鹏海对吴伯超的音乐创作作了统计,他说已知的吴伯超创作的音乐作品共27种,其中,1928—1935年共6种,1938—1940年共12种,1942—1949年共9种,其中,1938—1940年的创作数量最多[2]15。
我们知道,这个时期,正是吴伯超的桂林时期。
桂林时期,吴伯超不仅创作了最多数量的音乐作品,而且,吴伯超一生中最好的音乐作品,也都是在桂林创作的。
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王震亚亦认为:“抗日战争初期,南京失陷,武汉长沙撤退之后,桂林麋集了我国文化界许多避难的精英,抗日歌咏运动蓬勃开展。
田汉的抗战情怀——从田汉在桂林抗战文化城说起

田汉的抗战情怀----从田汉在桂林抗战文化城说起邓祝仁①[内容提要]田汉一生,兴于戏曲,结于戏曲;田汉情怀,融于戏曲,显于戏 曲;田汉心灵,寓于戏曲,绽于戏曲。
抗战爆发,武汉、广州沦陷以后直到湘桂大撤退,即1938年10月至1944年9月这六年时间里,田汉主要在桂林开展抗敌戏剧活动,其抗战情怀挥洒、浸透、熔铸在桂林美丽的山水之间,铭刻在众多文化人、戏剧人和热心观众心田。
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谨以本文表示缅怀和敬意。
[关键词]田汉杜宣新中国剧社《秋声赋》桂林抗战文化城一、田汉的戏剧人生田汉的一生和戏剧、电影、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中国杰出的戏剧艺术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他一生创作话剧、歌剧、戏曲剧本、电影剧本100多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1300多首,是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话剧《关汉卿》是田汉的代表作,影响深远。
1898年3月12日,田汉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乡是戏剧之乡,随时可以看到湘剧和皮影戏,他少年时代即浸淫在戏剧的熏陶之中。
田汉1920年开始创作话剧,他的第一个电影剧本《翠艳亲王》写于1925年,是我国最早的电影剧本之一。
1927年创作了话剧《名优之死》,是他早期的代表作。
1928年和欧阳予倩、徐悲鸿成立“南国剧社”,主编《南国月刊》。
1930年参与发起组建左翼联盟,是核心人物之一。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文艺工作。
1934年写出电影故事《风云儿女》。
1935年2月19日被捕入狱,在狱中作词《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同年7月被徐悲鸿、宗白华保释出狱。
抗战前,田汉已经创作话剧、戏曲、电影剧本50余部了。
①邓祝仁(1947—),男,广西桂林人,文学学士。
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聘教授,《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原编审、主编、社长。
近期研究方向:广西地方文史。
抗日战争爆发后,田汉的戏剧活动和抗战融为一体。
2024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第二次适应性试卷

2024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第二次适应性试卷一、积累(21分)1.(11分)同学们开展“桂林•城”宣传活动,以下是部分文案,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山水之城】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如竹笋,似翠屏,像巨象……千姿百态,数不胜数。
桂林的水,至清、至静,晴日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无风时,绿水迂.回,让人“不觉船移”。
桂林的岩洞,别有洞天,石柱、石幔、石花组成各种景物,栩栩如生。
桂林的山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xuàn()技之作。
【历史文化名城】当人类文明的曙光刚刚从地平线升起时,桂林甑皮岩已经人声鼎沸;当时间行至秦朝时,湘、漓二水被一项名为“灵渠”的水利工程连接了起来……追溯桂林的建城史,迄今已经2100多年,史前文化、瓯越文化、水利文化、佛教文化、科举文化等,再现了桂林这片土地深沉、悲壮、热烈、欢快的历史画面,彰显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这座古城真可谓,“_____,_____。
”【抗战文化之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一千多名文化人士聚集桂林,其中不乏在文学史上如雷贯耳的郭沫若、茅盾、巴金、田汉、艾青等。
他们在此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产品,举办了重要的文化活动,桂林因此被称为“抗战文化城”。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那场影响世界、轰动全国的“西南剧展”。
参加剧展的团队有33个,戏剧工作者895人,演出各类剧目及节目80个。
(1)阅读“山水之城”部分,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迂回②xuàn 技(2)“山水之城”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①追溯②如雷贯耳(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语段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①一郡犹存王者气②一轴水山气象新③千秋风韵人文厚④千秋尚有圣贤风(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如竹笋,似翠屏,像巨象……千姿百态,数不胜数。
B.当人类文明的曙光刚刚从地平线升起时,桂林甑皮岩已经人声鼎沸。
桂林《广西日报》与新桂系团结抗战的舆论空间

①1936年“两广事件”与蒋介石达成和解后,桂系高层认为抗日战争必将爆发,为了应付将来抗战军事上的需要,加强与中央的联系,1936年10月5日广西省会由南宁迁到桂林,原新桂系的喉舌《民国日报》仍在南宁出版,1937年4月1日在《桂林日报》的基础上创办《广西日报》,作为新桂系的机关报。
②《广西日报》在桂林停刊后,一部分人员迁到宜山,10月下旬出版短暂的《广西日报》宜山版,10月底迁到百色,直到1945年7月1日才出版《广西日报》百色版;一部分人员迁到昭平,11月1日与欧阳予倩、张锡昌等文化界人士联合出版了《广西日报》昭平版。
收稿日期:2017-10-2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传媒视野下桂林抗战文化城文学研究”(17FZW048)作者简介:佘爱春(1972—),男,湖南会同人,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桂林《广西日报》与新桂系团结抗战的舆论空间[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8.01.010佘爱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摘要:桂林《广西日报》作为新桂系的机关报,在抗战期间表现出较为鲜明的开明进步色彩。
不仅延请了不少全国知名报人和文化人到报社任职或撰写社论和评论;而且在言论上高举团结抗战旗帜,为民族救亡积极呼吁呐喊;是新桂系宣传团结抗战、追求民主宪政的重要言论空间和大后方西南地区宣传积极抗战与团结合作的一个有力阵地。
关键词:桂林《广西日报》;新桂系;团结抗战;舆论空间中图分类号:G216.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8)01-0043-062018年第1期(总第271期)在中国现代新闻史和报刊史上,军政派系办报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
动荡、冲突、多变的现代中国,给各军政派系的生存带来新的机遇与危机,各派系为了巩固和扩大自身势力和地盘,纷纷投资于报业,借助这一强大的舆论工具为自己鼓吹标榜、摇旗呐喊。
小布凳上出大作——桂林抗战文化城中的艾芜

158_2019 / 02◇海英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理学学士、工学硕士。
著有《岭南大儒陈宏谋》(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官箴·陈宏谋从政故事》(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年版)及多篇人物传记文章。
本文选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文化城之魂》。
◎海 英小布凳上出大作——桂林抗战文化城中的艾芜我从六合路往建干路,到金鸡路,寻找观音山脚下26号著名作家艾芜抗战时在桂林的故居。
我在桂林生活了那么多年,却不知道观音山具体的位置。
记得从前读《徐霞客游记》的时候,似乎读到过徐霞客从尧山考察下来,经过一个什么地方,叫作“蚂拜观音”,说那山上有块大石头,像观音菩萨一样,山前也有一块大石头,像伏在地上向观音菩萨叩拜的蚂,这大概就是我要找的观音山了,但问路人,却找不到一个人知道这个“蚂拜观音”的所在。
几经周折,终于问到了观音山,但山周围,已是高楼林立,山下成了某个工厂的一个生产车间,艾芜的故居,当然也就无法寻找到了。
但我知道艾芜,他是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笔耕最勤奋、创作成就最显著的作家之一。
艾芜,原名汤道耕,艾芜是笔名,开始写作时因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自己)”的主张的影响,遂取名“爱吾”,后慢慢衍变为“艾芜”,从此,这一名字就伴了他一生,真名反而鲜为人知了。
艾芜是四川新繁人,祖父设馆教书,父亲是乡村小学教师,家庭贫苦,他小学未毕业,1921年考入免费的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为逃避包办婚姻,于1925年夏天离家南行,这次漂泊,决定了这位“流浪文豪”此后的文学生涯。
以后六年间,他徒步到昆明,做过杂役;流浪缅甸克钦山中,当过马店伙计;·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漂泊东南亚异国山野,与下层劳动者(赶马人、抬滑竿的、鸦片私贩以至偷马贼)朝夕相处。
后来,他到缅甸仰光,当过报社校对、小学教师、报纸副刊编辑。
1930年冬天,因参加缅甸共产主义小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活动被捕,1931年春,艾芜被押送回国。
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感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课程实践调查报告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报告题目: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感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感悟我们先了解一下百度百科关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描述,描述如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市区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是一幢面积800多平方米的中式两层木楼房建筑。
过去是黄旷达住宅及‘万祥醩坊’。
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派李克农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租下这幢房子作为办公用房。
楼下为警卫室、值班室、办公室、救亡室;楼上为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以及周恩来等同志来桂指导工作时的住房。
办事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遵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团结抗日爱国人士支援抗日,作出重要贡献。
”经过我们小组的实地参观,我个人觉得这个描述很准确。
在小木楼参观时,我们会发现这个在当时来说相对简陋的地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经历了抗日的炮火硝烟,而且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及海内外保家卫国、英勇无畏、全力支援抗日前线的民族精神。
周恩来、李克农等重要领导人住过这里并进行了指导工作,而且楼上有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等重要的机构与物件,这便能很好的说明这里的重要性。
从各个房间的布局来看,这栋小木楼的工作人员很多,而家具简陋,用品朴素,这些反映了当年这些工作人员工作环境的艰辛,更能反映出他们无畏的品质。
与小木楼相连的这栋现代建筑物,里面有各种各样当年遗留下来的物品,记录了日本人当年在桂林及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反映了当年桂林民众及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一致对外的历史事实。
从这栋现代建筑物的记录里,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些事实。
一、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抗日,一致对外。
为赢得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全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积极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广泛参加,形成全国性的民众抗日运动。
广西抗战历史故事

广西抗战历史故事
其次,广西抗战对于华南地区的 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抗 战期间,广西人民积极投身到抗 战中,为保卫家园、捍卫民族尊 严而奋斗。这场斗争不仅激发了 人民的爱国热情,也促进了华南 地区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在抗战 胜利后,广西人民在恢复生产和 建设家园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华南地区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广西抗战历史 故事
广西抗战历史故事
目录
广西抗战历史故事
广西的抗战历史是一个非常悲壮和具有重要意义的篇章。以下是一些关于广西抗战历史的 简要介绍
背景介绍: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广西进行了多次战役和战斗,以保卫祖国的 领土和尊严。这些战役和战斗的背景是复杂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重要事件:广西的抗战历史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淞沪会战、昆仑关战役 等。这些事件对中国的抗战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西抗战的历史意义深远,它不仅是中国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人民为保卫家园、捍卫
3 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次伟大斗争。这场斗争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对于广西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社会
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广西抗战的胜利,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气节和英勇精神。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广西人民与
4 全国军民一道,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不仅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
此外,广西抗战还对于中国的抗 日战争全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广 西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其抗战形势对于整个抗日战争的 胜利具有重要影响。在广西抗战 中,中国军队采取了正确的战略 和战术,取得了重大胜利,为整 个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 件
最后,广西抗战的历史也为我们 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在抗战中,广西人民表现出了坚 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为后人 树立了榜样。同时,我们也应该 铭记历史教训,珍爱和平、追求 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桂林文化分析

现有资源铧嘴:南斗铧口,这里便是湘漓分派,湘水由南向北而来到铧口,经此分流。目前在此处建有铧嘴古亭,看水涨水落,听浪花欢畅。大小天平:与灵渠铧嘴相连,能调节水位,保持渠水平衡,四贤祠位于南渠北岸,祠内保存着历代各种碑刻30多块,竖立在门口醒目处,是灵渠的历史纪念碑。在灵渠的秦堤之上,距南陡500米,石高4米,周长20米,近正方形。飞来石无依无根,独耸于湘江故道与南渠二水之间,给人无限遐思。宋以来,历代诗文题刻有砥柱石、虬如、夜月潭辉、重修灵渠记等。水街景区包括灵渠县城段两岸的街区,长约1公里,由秦汉建筑文化、古桥文化、古雕塑文化、灵渠历史文化五部分组成。水街在恢复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展现。
123
桂林旅游文化分析与总结
George Carlson
2013-07-03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东、北与湖南省相邻。,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桂林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被誉为国际旅游明珠。桂林风景秀丽,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城市独具魅力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