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长期控制--新技术、新项目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哮喘门诊实习小结

哮喘门诊实习小结

哮喘门诊实习小结
对于哮喘专病门诊就诊的患者,首先是详细的询问病史及查体,结合年龄,给予合适的检查,其次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予以评估后给出精准的诊断,之后会给家人详细交待患者病情、用药方法及长期规范治疗所需大致时间,最后让家人学习哮喘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要求定期门诊复诊并长期管理。

但是现实中要做到上述几点挺难,我的体会是,患者方是次要因素,主要是我们医生方。

我们不仅要正确诊断,还要详细告知,做好哮喘基本知识宣教和长期管理。

今天下午我随主任,出儿童哮喘专病门诊,有一来自xx的患者,3岁,以咳嗽,气喘1周为主诉,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由当地医生介绍而来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主要是患儿自6月龄始出现喘息、湿疹。

患儿喘息至今发作30余次,现仍有特应性皮炎。

平常有流涕、打喷嚏,食物对黄桃过敏。

母亲患有过敏性鼻炎。

根据患儿喘息30余次,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黄桃过敏,嗜酸细胞显著增高,可以确诊为“支气管哮喘”。

追问家长为啥不持续、规律吸入辅舒酮及定期到初诊医院复诊,并学习哮喘相关知识,家长说从来没有一个医生给予相关告知。

由此看来,在哮喘的诊治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主任提倡的:正确诊断,精准治疗,健康宣教,长期管理。

让我们为了更多的哮喘患儿能够得到规范诊治和管理,砥砺前行,努力奋斗。

儿童哮喘年度总结(3篇)

儿童哮喘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儿童哮喘的现状,提高哮喘的防治水平,我们特对此进行年度总结。

二、儿童哮喘发病率及趋势1. 发病率:根据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5%。

其中,城市儿童哮喘发病率高于农村儿童。

2. 趋势:近年来,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儿童哮喘病因及影响因素1. 病因:儿童哮喘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等。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哮喘病史的儿童,其哮喘发病率较高。

(2)环境因素:环境污染、装修污染、二手烟、宠物皮屑等均可诱发哮喘。

(3)感染因素:呼吸道感染、过敏原等可导致哮喘发作。

2. 影响因素:(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哮喘的发病率逐渐降低。

(2)性别:男性儿童哮喘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3)地区:城市儿童哮喘发病率高于农村儿童。

四、儿童哮喘临床表现及诊断1. 临床表现:(1)反复咳嗽、喘息、胸闷、气促等症状。

(2)夜间或清晨发作。

(3)运动、接触过敏原等诱因下症状加重。

2. 诊断:(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哮喘症状、诱因等。

(2)体格检查:观察呼吸音、心率、血压等指标。

(3)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等。

五、儿童哮喘治疗及管理1. 治疗原则:(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个体化治疗方案。

(3)长期规范化治疗。

2.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2)免疫治疗:适用于过敏原明确且常规治疗无效的儿童。

(3)中医治疗: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治疗。

3. 管理措施:(1)建立哮喘病历,详细记录病情变化。

(2)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

(3)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及患儿对哮喘的认识。

儿童哮喘的长期管理

儿童哮喘的长期管理

儿童哮喘的长期管理一.儿童哮喘管理(一)哮喘长期管理的目标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预防哮喘的急性加重;肺功能接近或维持在正常水平;维持正常的活动能力,包括运动;预防可逆性通气受限;预防因哮喘发生的死亡;最小的药物副作用。

(二)哮喘管理计划教育;评价和监护哮喘;避免诱因;急性发作的治疗计划;规律随访;建立个人诊治计划。

四级哮喘治疗原则:初诊分级诊断;初治适级治疗;如控制不满意则升级治疗;症状控制至少三个月后降级治疗。

(三)基于哮喘临床控制的哮喘管理评估哮喘控制水平:以控制哮喘临床特征、肺功能为目标的治疗。

表1哮喘控制水平评估临床特征控制部分控制(任何1周出现以下任何一项表现)未控制白天症状无(或最少)每周三2次任何1周出现三3次活动受限无任何 1次夜间症状/憋醒无任何1次需要急救治疗/缓解药物治疗无(或最少)每周三2次肺功能(PEF或FEV1 )正常或接近正常<80%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若已知)急性加重每年三1次任何1周有1次表2 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控制的水平特征控制(所有以下)日间症W 2次/周状:,通常为数分钟的短喘息、咳暂发作,在应用速嗽效支气管舒张剂后呼吸困难迅速缓解活动受限无儿童活泼,玩耍、跑步时不受限制,不伴有症状药物/急救治疗表3哮喘教育,部分控制(在任何一周任一特征)>2次/周通常为数分钟的短暂发作,在应用速效支气管舒张剂后迅速缓解任何在运动、剧烈活动或大笑时伴有咳嗽、喘息或呼吸困难未控制(在任何一周三3个部分控制的特征)>2次/周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反复发作,在应用速效支气管舒张剂后部分或完全缓解任何在运动、剧烈活动或大笑时伴有咳嗽、喘息或呼吸困难夜间症状无包括无夜间睡/醒来眠时咳嗽任何常有睡眠时咳嗽,或因咳嗽、喘息和/或呼吸困难醒来任何常有睡眠时咳嗽,或因咳嗽、喘息和/或呼吸困难醒来需要缓解>2天/周>2 天 /周环境控制按需使用短效b 2-激动剂按需使用短效b 2-激动剂控制药物选择选择一种选择一种加用一种或更多加用一种或2种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低剂量ICS加长效b 2-激动剂中或大剂量ICS加长效b 2-激动剂口服糖皮质激素(最低剂量)抗白三烯类药物*中或大剂量 ICS抗白三烯类药物抗IgE治疗低剂量ICS加抗白三烯类药物缓释茶碱低剂量ICS加缓释茶碱(* =受体阻断剂或合成抑制剂)(四)哮喘长期规范化治疗管理原则①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②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平喘抗炎;③ 缓解期防止症状加重或反复: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避免触发因素、做好自我管理。

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效果

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效果

结 果 : 范 化管 理 后 的 哮喘 患 儿 , 儿 生 活 质量 提 高 , 长 的社 会 心理 情 况得 到 改 善 。全科 医师 对 G NA方 案 的掌 握 及哮 喘 知 识 规 患 家 I 的更 新 有更 深 的 了解 。 结论 : 过 实施 儿 童哮 喘 规 范 化管 理 , 喘 患 儿家 长 得 到疾 病 相 关 的知 识 教 育 。 层 全科 医 师对 儿 童 哮喘 通 哮 基
THE PRACTI CAL EFFECT oF STANDARDI ZED ANAG EM ENT M

oF CH I LDREN ASTH M A
Zh n nie l a 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 l,ta
D p r e tfP dar s teP o l ’ opt f uh u e at n e itc,h epe H si l L z o m o i ao Abta t sr c Ob ci :o i et a h rc cle e t fi pe nai fs n adzd m ng m n f j t e T n sg t tepa t a f c o l e v v i e i f m mett n o t dri a ae e t o o a e r
泸州 医学 院学 报
60 4
21 0 0年
第 3 3卷
第 6期
J u a o u h u Me i a olg V 1 3 o5 2 0 o r l f z o d c lC l e n L e o . N . 01 3
论著
儿 童哮 喘规 范化 管理 的 实践效 果
管 理 规范 化 , 其 得 到 有效 控 制 , 高 了患 儿 生 命 质量 。 使 提

哮喘防治工作总结

哮喘防治工作总结

哮喘防治工作总结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痛苦。

为了有
效地预防和控制哮喘,我们需要做好哮喘防治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下面就对哮喘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在哮喘防治工作中,注重宣传和教育。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
传资料等方式,提高了患者对哮喘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医务人员和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了他们对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其次,我们在哮喘防治工作中,加强了患者管理。

建立了哮喘患者档案,定期
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并且开展了哮喘自我管理教育,让患者学会自我监测和自我调整药物剂量。

然而,哮喘防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宣传和教育工作还需进
一步加强,尤其是对学校、幼儿园等场所的哮喘防治知识普及不足。

其次,患者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有些患者对哮喘的认识不足,治疗不规范。

为了进一步加强哮喘防治工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和教育
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社会大众普及哮喘防治知识。

二是加强患者管理,建立健全哮喘患者管理制度,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哮喘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哮喘防治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让更多的哮喘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

GINA2006将5岁及5岁以下儿童的喘息分 为三类: 暂时性早期喘息 持续性早发喘息 晚发喘息(哮喘)
各种婴幼儿喘息的特点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6
暂时性早期喘息 好发于3岁前儿童,常与早产及父母吸烟有关 持续性早发喘息(3岁前) 有典型的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喘息反复发作 2岁前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2岁后多为其它病毒感染 无明显的患者或家族过敏史 大多患儿的症状会持续至12岁
2005年
2006年
获得哮喘最佳控制---
良 好 控 制
完全控制
GOAL
哮喘治疗目标——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
哮喘控制
部分控制
未控制
2006 GINA:哮喘治疗目标
2006 GINA:哮喘治疗模式
以哮喘临床控制为目标的哮喘治疗模式
2006 GINA
治疗以达到哮喘控制
监测以维持哮喘控制
评估哮喘控制水平
Th1
Th
Th1
Th
正常
哮喘
IFN-
IL-4 IL-5
肥大细胞
IgE
各种炎症因子 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前列腺素D2
致敏原
平滑肌收缩,粘膜水肿,粘液腺分泌亢进
哮喘发作
IgE-I型变态反应
IL-5
1
嗜酸性粒细胞分化,成熟,存活
2
嗜酸性粒细胞碱性蛋白,过氧化酶
3
气道慢性炎症与高反应性
4
IL-5-嗜酸性粒细胞
肺功能检查
01
诊断哮喘
02
哮喘评价 气流受阻导致 的各种症状

儿童哮喘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报告

儿童哮喘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报告

儿童哮喘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报告摘要:本报告研究了儿童哮喘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

通过对儿童哮喘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总结了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原则。

实践结果显示,对儿童哮喘患者进行多种药物治疗综合干预能有效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本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儿童哮喘的药物治疗指南,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一、引言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多见于儿童。

在临床实践中,药物治疗是控制哮喘症状和预防发作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总结儿童哮喘患者药物治疗的实践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二、药物治疗方法1. 低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低剂量皮质类固醇是儿童哮喘的常用药物之一。

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皮质类固醇能够有效控制哮喘症状,并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

在实践中,适当调整剂量和使用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作用。

2. 快速缓解药物治疗快速缓解药物(如短效β2-肾上腺素类药物)可迅速缓解哮喘发作,并提供快速舒缓哮喘引起的症状。

在实践中,及时使用快速缓解药物能有效控制急性发作。

3. 长效β2-肾上腺素类药物治疗长效β2-肾上腺素类药物适用于儿童哮喘的长期控制治疗。

该类药物通过扩张支气管,减少气道重塑,从而降低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在实践中,合理的用药方案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4. 其他辅助药物治疗除上述常用药物外,儿童哮喘的药物治疗还可以辅助使用其他药物,如抗白细胞介素-5(IL-5)药物和抗白介素-4(IL-4)药物等。

这些药物在控制气道炎症和减少哮喘发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药物选择原则1. 药效与安全性在选择药物时,须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应具有明确的药理作用,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研究结果表明,合适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和β2-肾上腺素类药物是儿童哮喘常用的治疗药物。

2. 个体化治疗每个儿童的哮喘病情存在差异,因此药物治疗需个体化制定。

根据儿童的年龄、哮喘症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等因素,定制合适的治疗方案。

哮喘用药常识总结报告范文(3篇)

哮喘用药常识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控制哮喘症状、预防哮喘发作的关键。

为了提高哮喘患者对药物的正确认识和使用,本文对哮喘用药常识进行总结。

二、哮喘用药分类1. 长期控制药物:包括吸入性皮质类固醇(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等。

长期控制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气道炎症,降低哮喘发作的风险。

2. 短期缓解药物: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IAC)等。

短期缓解药物的主要作用是迅速缓解哮喘发作时的症状。

3. 药物联合治疗:针对某些哮喘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哮喘用药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哮喘患者应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2. 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吸入性药物需要通过吸入装置吸入,患者应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确保药物有效到达气道。

3. 饮食与生活方式:哮喘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易诱发哮喘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4. 定期复查:哮喘患者应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5. 药物不良反应:哮喘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口腔溃疡、声音嘶哑等。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四、哮喘用药误区1. 单一药物治愈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

单一药物难以治愈哮喘,患者应合理联合使用药物。

2. 停药后复发:哮喘患者停药后,病情可能复发。

因此,患者应遵医嘱,按时用药,避免病情反复。

3. 药物依赖:哮喘患者长期使用吸入性皮质类固醇(ICS)等药物,不会产生药物依赖。

五、总结哮喘用药是哮喘治疗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了解哮喘用药常识,正确使用药物,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医生应关注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