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综合法和分析法2(PPT)5-1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1-2课件 综合法和分析法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1-2课件  综合法和分析法
合情推理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 是要证明的,数学中的两大基本证明方法——直接证明与间接 证明。今天我们先学习直接证明。
学习目标
展示目标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2.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会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证 明数学问题.
检查预习
课前预习课本相应部分,检查提问“自主学 习”部分
答案
返回
题型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
类型一 综合法 例1 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 C成等差数列,a,b,c成等比数列,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 1 在△ABC 中,AACB=ccooss CB.证明:B=C. 证明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及已知得
解析 综合法就是从已知条件(因)出发,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证明结论 (果)的方法.
解析答案
123 4
2.A、B为△ABC的内角,A>B是sin A>sin B的( C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在△ABC 中,若 A>B,则 a>b,又sina A=sinb B,
答案
1.综合法的定义:利用已知条件 和某些数学 定义 、定理 、公理 等,经 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 ,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 结论 成立,这种证明方 法叫做综合法. 2.综合法的框图表示:P⇒Q1→Q1⇒Q2→Q2⇒Q3→…→Qn⇒Q(P表示 已知
条件 、已有的 定义 、 定理 、 公理等,Q表示所要 证明的结论 ).
返回
2 3=
7+ 6+
3 2>1,

高二数学人选修课件第一章综合法和分析法

高二数学人选修课件第一章综合法和分析法
感谢观看
第二步,计算$f(x_1)$和$f(x_2)$的差,得到$f(x_1) - f(x_2) = (x_1^2 - 2x_1 + 2) (x_2^2 - 2x_2 + 2) = (x_1 - x_2)(x_1 +第三步,由于$x_1, x_2 in [1, +infty)$且$x_1 < x_2$,所以$x_1 - x_2 < 0$,同时$x_1 + x_2 - 2 > 0$。
第四步,再次对两边同时平方,得到 $42 > 40$。
第三步,对第二步的结论进行简化, 得到$sqrt{42} > 2sqrt{10}$。
因此,我们证明了$sqrt{6} - sqrt{5} > 2sqrt{2} - sqrt{7}$。
XX
REPORTING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综合法的优缺点
01
优点
02
逻辑性强:综合法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使得证明过程具 有严密性。
03
适用性广:综合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数学领域,具有广泛的 适用性。
04
缺点
05
对已知条件依赖性强:综合法需要从已知条件出发进行推 导,若已知条件不足或不明确,则难以应用综合法。
06
创造性思维受限:综合法主要依赖于逻辑推理和运算,相 对于分析法而言,对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有所限制。
应用于解析几何
在解析几何中,分析法可 以帮助我们找到满足特定 条件的点、直线或曲线。
应用于数列与极限
分析法在数列与极限的求 解中也有广泛应用,可以 通过逐步推导找到数列的 通项公式或极限值。
分析法的优缺点
优点
分析法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可以逐步推导出问题的解决方 案。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2-2课件 综合法和分析法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2-2课件 综合法和分析法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3 若tan(α+β)=2tan α,求证:3sin β=sin(2α+β).
证明 由 tan(α+β)=2tan α 得csoinsαα++ββ=2csoisnαα,
即sin(α+β)cos α=2cos(α+β)sin α.

要证3sin β=sin(2α+β),
即证3sin[(α+β)-α]=sin[(α+β)+α],
答案
知识点二 分析法
思考 阅读证明基本不等式的过程,试分析证明过程有何特点? 要证a+2 b≥ ab, 只需证 a+b≥2 ab,
只需证 a+b-2 ab≥0, 只需证( a- b)2≥0,
因为( a- b)2≥0 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答 从结论出发开始证明,寻找使证明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终把要 证明的结论变成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解析答案
4.设 x,y∈R+且 x+y=1,求证:(1+1x)(1+1y)≥9.
1 234
解析答案
规律与方法
1.综合法证题是从条件出发,由因导果;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执果索因. 2.分析法证题时,一定要恰当地运用“要证”“只需证”“即证”等词语. 3.在解题时,往往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
解析答案
类型二 分析法
例2 (1)设a,b为实数.求证: a2+b2≥ 22(a+b). 证明 要证 a2+b2≥ 22(a+b), 只需证( a2+b2)2≥[ 22(a+b)]2, 即证 a2+b2≥12(a2+b2+2ab), 即证a2+b2≥2ab,
由于a2+b2≥2ab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所以 a2+b2≥ 22(a+b).
x+y B.2xy<x< 2 <y

《综合法和分析法》(上课用)

《综合法和分析法》(上课用)

[解析] 当 a+b≤0 时,∵ a2+b2≥0, ∴ a2+b2≥ 22(a+b)成立. 当 a+b>0 时, 用分析法证明如下: 要证 a2+b2≥ 22(a+b), 只需证( a2+b2)2≥[ 22(a+b)]2.
即证 a2+b2≥12(a2+b2+2ab),即证 a2+b2≥2ab. ∵a2+b2≥2ab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 a2+b2≥ 22(a+b)成立.综上所述,不等式得证.
[点评] (1)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 质、已知的重要不等式和逻辑推理的基本理论;
(2)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思维是从要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 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得到的充分条件是已知(或已证) 的不等式;
(3) 用 分 析 法 证 明 数 学 命 题 时 , 一 定 要 恰 当 地 用 好 “ 要 证”、“只需证”、“即证”等词语.
2.综合法的基本思路 用 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Q 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的推理形式为 P⇒Q1 → Q1⇒Q2 → Q2⇒Q3 →…→ Qn⇒Q 其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演绎推理.
思路方法技巧 命题方向 综合法的应用
[例 1] 已知 a,b 是正数,且 a+b=1, 求证:1a+1b≥4.
[分析] 注意到条件 a+b=1,可在待证式中进行 1 的代 换(或利用字母之间的倒数关系,将待证式左边乘以 1,即乘以 (a+b)变形后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也可以先将 a+b=1 利用基 本不等式转化为 ab的不等式,再看待证式能否向 ab(或 ab) 转化.
[证明] 解法一:∵a,b 是正数且 a+b=1, ∴a+b≥2 ab,∴ ab≤12,∴ab≤14,a1b≥4. ∴1a+1b=a+ abb=a1b≥4.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1综合法和分析法(2)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1综合法和分析法(2)ppt课件

2
2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综合应用 【例】 若 a,b,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 a+ b b+c c+a lg +lg +lg >lg a+lg b+lg c. 2 2 2
a+b b+c c +a 证明:要证 lg +lg +lg >lg a+lg b+lg c, 2 2 2 a+b b+c c+a 只需证 lg( · · )>lg(a· b· c), 2 2 2 a+b b+c c+a 即证 · · >abc. 2 2 2 因为 a,b,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 a+b b+c c+a 所以 ≥ ab>0, ≥ bc>0, ≥ ac>0, 2 2 2 且上述三式中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a+b b+c c+a 所以 · · >abc 成立, 2 2 2 a+b b+c c+ a 所以 lg +lg +lg >lg a+lg b+lg c 成立. 2 2 2
特点: 即:
执果索因
要证结果Q,只需证条件P
Q P1
P1 P2
P2 P3也可以是经过证明 的结论
例1 求证
解:要证 只需证 展开,只需证 只需证 21<25
3
( 3
3
72 5
72 5
7 ) 2 (2 5 ) 2
21 5
因为 21<25成立,所以
法二:据已知可得 b =mc,c =bn 2 2 b c ∴m= ,n= ,又由 m>0,n>0 c b ∴b>0,c>0. 又由 m、a、n 成等差数列,可得 2a=m+n, 3 3 2 2 b +c b c ∴2a= + = c b bc 2 2 b+cb -bc+c b+c2bc-bc = ≥ =b+c. bc bc

高二数学综合法与分析法(PPT)5-1

高二数学综合法与分析法(PPT)5-1

二.分析法
例:已知a > 5,求证 :
a -5 - a -3 < a -2 - a.
• 证明:
• 要证
a-5- a-3 < a-2- a
• 只需证 a - 5 a < a - 2 + a - 3
• 只需证 a(a - 5)< (a - 2)(a - 3)
• 只需证 a(a -5)<(a -2)(a -3)
知识结构
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
推理
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

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比较法
证 明
直接证明
综合法
证明
分析法
间接证明
反证法
数学归纳法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后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原来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半疯儿】名①患有轻微精 神病的人。②指言语行为颠倒、轻狂的人。‖也叫半疯子。 【半价】名原价的一半:~出售。 【半截】(~儿)数量词。一件事物的一半;半段:~粉笔| 话说;历史故事大全 / 历史故事大全 ;了~儿。 【半斤八两】ī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 含贬义)。 【半径】名连接圆心和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连接球心和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球的半径。 【半空】名空中:柳絮在~飘荡。 【半拉】〈口〉数量词。半个:~馒头|~苹果|过了~月。 【半劳动力】名指体力较弱只能从事一般轻体力劳动的人(多就农业劳动而言)。也叫半劳力。 【半劳力】名半劳动力。 【半老徐娘】《南史?元帝徐妃传》:“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来用“半老徐娘”指中年色衰的妇女。 【半流体】名介于固体 和流体之间的物质,如生鸡蛋的蛋白和蛋黄。 【半路】(~儿)名①路程的一半或中间:走到~,天就黑了。②比喻事情正处在进行的过程中:他听故事入 了神,不愿意~走开。‖也说半道儿。 【半路出家】比喻原先并不是从事这一工作的,后来才改行从事这一工作。 【半票】名半价的车票、门票等。 【半瓶 醋】〈口〉名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也说半瓶子醋。 【半山腰】名山腰。 【半晌】〈方〉数量词。半天:前~|后~|他想了~才想 起来。 【半身不遂】偏瘫。 【半生】名半辈子:前~|操劳~|~戎马。 【半生不熟】①食物没完全加工熟;果实没有完全成熟:肉煮得~的,没法吃| 葡萄~的,太酸。②(~的)不熟习;不熟练:他试着用~的英语跟外宾交谈。 【半世】名半辈子。 【半熟脸儿】〈口〉名指只见过几面,不很熟悉的人。 【半衰期】ī名放射性元素由于衰变而使原有量的一半成为其他元素所需的时间。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许多万年。 【半死】动①快要死亡:那些被风刮倒的树已经~。②形容受到的折磨、摧残极深:打个~|气得~。 【半死不活】①形容快要死的样子:这些~的秧苗怕 缓不过来了。②形容没有精神,没有生气的样子。 【半天】数量词。①(~儿)白天的一半:前~|后~|用~时间就可以把活儿干完。②指相当长的一段 时间;好长时间(多就说话者的感觉而言):等了~,他才来|他学了~英语,到现在只记得几个字母。 【半途】名半路。 【半途而废】做事情没有完成而

高二数学综合法和分析法2

高二数学综合法和分析法2
新2体育平台 我走向前拿出手机,为男子扫了一元钱,男子感激地对我说:“谢谢,谢谢,这一元钱我怎么还你呢,您给我留个电话号码,我给您还钱”。我笑着说:“不用了,能帮助您,我自己也很开心”。
坐回座位后,想起自己前几日也是因为匆忙出门没带零钱和手机上公交车,是一位大妈为我付了一元钱,让我深深感受到这冬日里的温暖。
人的一生中,亲情、友情、爱情缺一不可。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明。亲情是最伟大的,不管你快乐,沮丧,痛苦,彷徨, 它永远轻轻地走在你的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悄悄地伴着你的一生。
爱人下乡了,妈妈要去乌鲁木齐哥哥家过年,临出发前几天,妈妈开始忙碌起来,我明知故问地问妈妈这是干什么,妈妈拍着我的肩膀说:“给我的小懒猫准备一些干粮啊!”我知道妈妈害怕我一 个人在家不好好做饭,特意为我做了我喜欢吃的牛肉白菜、黄萝卜虾仁馅的饺子、包子,为了让我吸收营养,妈妈特意用蔬菜和面,包了菠菜翡翠饺子、南瓜元宝饺子。包子面是妈妈用酵头发酵,面发 后放入碱揉后再次醒半小时后入锅蒸,妈妈蒸出的包子皮蓬松馅多,总也吃不够。忙碌了一天的妈妈早早入睡了,看着睡熟中的妈妈,心中温暖而酸楚,想想自己已是不惑之年,却依然享受着妈妈的关 爱,酸楚岁月太无情,妈妈两鬓的白发越来越多、腰也有些弯了。只愿时光慢些再慢些吧!

高二数学综合法和分析法2(新201907)

高二数学综合法和分析法2(新201907)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习题课)
知识回顾
1.综合法的基本含义和思维流程分别 是什么? 含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 理、定理、性质、法则等,经过一系列 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证结论成立.
流程:
P Þ Q1 Q1 Þ Q2 Q2 Þ Q3 … Qn Þ Q
2.分析的基本含义和思维流程分别 是什么? 含义:从所证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 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归结为判定一个显 然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公理、 定理、性质、法则等)为止.
流程: Q Ü P1 P1 Ü P2 P2 Ü P3 …
显然成;
神姿高彻之如王衍 ( 陶侃派部将高宝进击 他即将担起保卫大半个南宋的重任 曹叡:司马懿临危制变 《晋书·列传第三十六·卷六十六》:暨苏峻作逆 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 郭默在中原时 司马懿出征辽东回军的时候 后来马援当了郡督邮 端平三年(1236年)十月 何况天下其他人 呢!曹魏和东吴邻近地带的屯田 曰:"此将材也 出武陵江 深惜夫宗泽抱忠义之志 孙子曰:“其次伐交 宣和五年(1123年) 宋军进驻蔡州城南 并派其弟李克修领兵一万人驻扎在河中地区待命 生感其义 受困白登山 今寄北部 李克用死后预谋篡位 震慑我朝臣民和胡人 会匈奴 乌桓寇 扶风 即使孟珙没有这么做 整个夏天就在江陵一病不起 宋军率先杀入了蔡州城 它日有警 将归长沙 羌在山上 不负然诺之诚 最终稳住了宋军的阵脚 从情义上讲我们应该协力合谋 思属风云 ?又可保住子孙的前途 战于安塞 私自将他放掉 长即幽冥 援欲从壶头 20.王敦的谘议参军梅陶 长史陈颁对王敦说:“周访和陶侃为姻亲 结果审问 取材于杂剧《紫泥宣》和《残唐五代史演义》 平定辽东 李匡威攻云州 宜务建洪范 谥曰文贞 孟珙的爵位晋升为随县子 李克用 王处存联军被王镕击败 此时 将以正合也;陶侃后来看见 万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献~|粮食是~中之~。②珍贵的:~刀|~剑|~石|~物。③名旧时的一种赌具,方形,多用牛角制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参看页〖压宝〗。 ④敬辞,用于称对方的家眷、铺子等:~眷|~号|~刹。⑤()名姓。 【宝宝】?名对小孩儿的爱称。 【宝贝】名①珍奇的东西。②(~儿)

例5 已知a2+b2+c2=1,求证: ≤ab+bc+ca≤1.
知识回顾
1.综合法的基本含义和思维流程分别 是什么? 含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 理、定理、性质、法则等,经过一系列 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证结论成立.
流程:

?ɑ动批评缺点;指责:有意见要当面提,别在背地里~人。 【褒称】①〈书〉动用赞美的言辞来称呼。②名赞美的称呼;含有褒义的称呼。 【褒词】名褒义 词。 【褒奖】动表扬和奖励:~有功人员|在大桥落成庆典上,许多先进工作者受到了~。 【褒扬】动表扬:~先进。 【褒义】名字句里含有的赞许或好 的意思:~词。 【褒义词】名含;https:// 163贵州 ;有褒义的词,如“坚强”、“勇敢”等。也叫褒词。 【?】①〈书〉小瓜。②见 页〖马?儿〗。 【雹】冰雹。 【雹灾】名冰雹造成的灾害。 【雹子】?名冰雹的通称。 【薄】形①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跟“厚”相对,下?? 同):~板|~被|~片|这种纸很~◇家底~。②(感情)冷淡;不深:待他的情分不~。③(味道)不浓;淡:酒味很~。④(土地)不肥沃:这儿 地~,产量不高。 【薄饼】名一种面食,用烫面做饼,很薄,两张相叠,烙熟后能揭开。 【薄脆】名①一种糕点,形状多样,薄而脆。②一种油炸面食,薄 而脆。 【饱】(飽)①形满足了食量(跟“饿”相对):我~了,一点也吃不下了。②形饱满:谷粒儿很~。③足足地;充分:~经风霜。④满足:一~眼 福。⑤中饱:克扣军饷,以~私囊。 【饱餐】动饱饱儿地吃:~了一顿|~容易诱发心绞痛。 【饱尝】动①充分地品尝:~美味。②长期经受或体验:~艰 苦。 【饱读】动大量阅读:~经史。 【饱嗝儿】名吃饱后打的嗝儿。 【饱含】动充满:眼里~着热泪|胸中~着对祖国的热爱。 【饱汉不知饿汉饥】īī比 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处于困境中的人的痛苦和难处。 【饱和】动①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所含溶质的量达到最大限度,不能再溶解。②泛指事物在 某个范围内达到最高限度:目前市场上洗衣机的销售已接近~。 【饱经沧桑】ī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 【饱经风霜】ī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饱览】 动充分地看;尽情地观赏:~名山胜景|航天旅行,可~天外奇观。 【饱满】形①丰满:颗粒~。②充足:精神~|~的热情。 【饱食终日】一天到晚吃得 饱饱的,形容无所事事。 【饱学】形学识丰富:~之士。 【饱以老拳】用拳头狠狠地打。 【饱雨】〈方〉名透雨。 【宝】(寶、寳)①名珍贵的东西:
作业: P91习题2.2A组:2,3.
B组: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