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惠州市二模语文作文指导图文
2024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作文导写含答案

2024年4月广东高三二模作文导学案模考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包浆”是中国文物鉴赏中的术语,指器物经过人的反复揩磨,并在长久的时间之后形成的光泽。
包浆富有韵味,深得文物爱好者的喜欢。
包浆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读材料: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解释了“包浆”术语的含义,指器物经过人的反复揩磨,并在长久的时间之后形成的光泽。
其中两个条件尤为重要:反复揩磨,时间沉淀。
第二句话“包浆富有韵味,深得文物爱好者的喜欢。
”这个韵味是什么?人们的启示又是什么,联系第一句话中“包浆”的含义“反复揩磨,时间沉淀”,就明白了。
立意时必须紧扣这个两个条件。
这是一道一元关键词作文,考生要围绕“包浆”这个关键词展开思考和写作。
引导语说“包浆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说明考生不能只停留在文物鉴赏领域来探讨“包浆”,应该由此及彼,想到其他领域中的“包浆”现象,比如个人的发展、企业的壮大、国家的发展等等。
从材料来看,要形成“包浆”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反复揩磨”,一个是“长久时间”。
由此引申出来,“反复揩磨”可以理解为不断磨砺,不断打磨,“长久时间”说明“包浆”的形成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成,要经过时间的沉淀。
综合来说,就是只有不断打磨、不断磨砺,并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包浆”。
文物是如此,一个人的成才、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壮大亦是如此。
岁月的打磨让人生更丰富,国家也在时光的激荡中,更加波澜壮阔。
立意参考:【立意一:时光磨坊,成就非凡】有包浆之物,无论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之腐砺,都会进入人的视野,为人所用、所赏,递相延传,于是就有了时间刻度一作伪者是无法做出时间的。
它们是古物,是老物,也是“时间之物”。
这象征着只有通过时间的考验和不断的努力,才能成就非凡【立意二: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从包浆作为文物盛赏中的术语出发,探讨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对完美的追求,文物爱好者喜欢包浆的韵味。
惠州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作文评分标准及优秀范文

惠州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语文作文评分标准参考及优秀范文【原题回放】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推崇先见之明,往往忽视事后总结反思,有人还把主张总结反思的人混同于“事后诸葛亮”(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先见之明与事后总结反思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在班内阐述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
【材料解读】先见之明:指对事物有预见性;事先能料及事后的结果。
“人们推崇先见之明,往往忽视事后总结反思”,体现了人们常常将“先见之明”和“事后总结反思”割裂看待,只关注到了“先见之明”的惊艳,却忽视了它所生长的土壤以及对它的培育。
“先见之明”之根,深植于“事后总结反思”这块沃土,总结经验教训,反思错误失败,清醒客观地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才会有对事物发展的大胆假设,才会有对事物发展的正确预判,才会有“先见之明”的诞生。
人们推崇先见之明,推崇的不应该是个人的英雄主义,不应该是超乎常人的异禀天赋,而应该是事后总结反思,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态度。
而先见之明对事物发展的正确预判,能够让我们更从容地去面对挑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先见之明对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将成为我们事后总结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总结的宝贵经验,完善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主张总结反思的人不同于“事后诸葛亮”,“事后诸葛亮”即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之人,这类人往往是临事毫无主张,事后以夸耀自我为目的,自称有先见之明,对事物指指点点,毫无建设性意见。
将“主张总结反思的人”和“事后诸葛亮”混同,实际上是抹杀了“事后总结反思”的重要影响,忽视了“事后总结反思”对“先见之明”的培育作用。
【评分标准】符合题意:文章能够围绕“先见之明”和“事后总结反思”两者关系行文,阐述观点,揭示道理,给人以启迪。
基本符合题意:文章能够对“先见之明”和“事后总结反思”进行解释阐述,提及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但道理阐释不够深入。
偏离题意:文章只抓住材料的个别词语行文,未涉及“先见之明”和“事后总结反思”两者之间的关系。
高考语文模拟——二模作文讲评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二模作文讲评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5322272ba1aa8114531d960.png)
每逢有小许雨露,就会绽放出美 丽的花朵。
2、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考验人耐力 与意志的比赛。一位长跑冠军谈 起他的成功经验时说:平常的训
练他都坚持在脚上捆一些沙包,
久而久之,习以为常,比赛时取 下沙包,便能健步如飞,身轻如 燕了。
3、一位“理科状元”在毕业以 后因无法适应社会,自杀身亡。 他的遗嘱中写道:“小时候,过 分的爱与安逸的生活,使我在面 对如今社会残酷的竞争时是多么 的手足无措,一次次的失败使我 彻底放弃了人生。”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 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 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 石。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
惠二模语文试题之作文分析

惠二模语文试题之作文分析高三语文组黄方源一、题目分析本次作文参照了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采用了新材料作文,以材料加要求的形式命题,符合广东高考的改革趋势。
作文采用了两段材料,其共同点是谈对“生气”的看法。
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而贴近、观察、关注生活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总原则。
虽然都是说对“生气”的看法,但每则材料的侧重点明显不同。
第一则材料侧重的是当你面对个人、集体或国家的正当权益遭到不法侵害的时候,你应该勇敢地生气,强调的是对正义、真理、法律、权益的维护意识。
在现实社会中,践踏正义、真理、法律、权益等现象时有发生,也因此引发了不少政府和民众的冲突。
至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因争夺权益而爆发冲突更是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因此第一则材料就是要学生学会掌握法律等武器,维护个人、集体、国家的权益。
但必须要学生明确的是,“生气”时应该采用合法的手段去维护,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采用暴力等极端手段维权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更不能提倡。
理性而不偏激,正是当代青年所缺乏的。
本则材料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第二则材料的侧重点是,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面对日常生活中别人所犯的错误,不管是否与自己有关,都应该有宽容的心态,强调的是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博爱精神。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时也会因为一点不伤皮毛的小事而斤斤计较,甚至发展到吵架、打架,不仅事情得不得解决,而且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健康成长,触犯了校纪法规。
人与人相处,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矛盾冲突,如何解决好矛盾冲突,是对个人为人处事能力的一种考验。
本则材料目的就是想引导学生正确地、理性地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小矛盾,从而提高个人的修养,完善个人的品格。
两则材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对“生气”的看法,一个是基于权益等层次较高的领域,一个是基于个人的日常生活。
由于侧重点不同,必然很难将两则材料综合起来考虑,也就是说,想要把两则材料的中心意思联合起来辩证分析是比较困难的。
正是基于这一点,题目要求中才会有“自选角度”。
高考语文模拟——二模作文讲评ppt优秀课件

生命在负重中演绎
人生的戏,需要负重来演绎. ------- 题记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历史在长河 的怒涛声中褪色,但是,不朽的生命
却在时间的流逝中升华。生命,需要 负重,这样才能名垂千古,才能铸就 大业。 (简明扼要,点题)
让负重化为一股力量,拿起手中 的剑戟去搏斗去奋斗吧!
暴风雨来了!强者站立 在海边,在等待,随时准 备承受、搏击。
生命意义
造物主创造了生命,使得世间有 了活力。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 绽放了绚丽夺目的光彩。生命自产 生起就是为了精彩而存在。
塞内卡说过:“生命如同寓言, 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生
(一)偏题,抛开话题另起炉灶; (二)误解题意,造成立意偏差; (三)内容空洞,论据无力,感情 苍白,文章平淡无味; (四)照搬话题材料,把话题展开; (五)议论文论据不足或使用不当, 任意堆砌罗列论据; (六)纯粹创新而光追求形式。
生命与负重
相关链接:
1、撒哈拉沙漠被称作是“死亡 之地”,极度的缺水使生物难以 生存,可是一种毫不起眼的植物
辱负重,演绎了一部部“惊天地泣鬼神”的人 生: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 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 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为
也。真正的勇者面队困难会利用它,铸就心愿。
世界上不会有一帆风顺的旅程;不 会有万事如意的人生;不会有一马平川 的大道;不会有平静如镜的大海。道路 需要我们自己去开创,“峡路相逢勇者 胜”。强者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弱者只会在困难中淹没、吞噬。强者会 利用负担去开创、进取,去开创前无古 人后无来者的业绩,去创造新的颠峰、 新的奇迹。(点评议论)
惠州市高三二模语文作文

惠州市高三二模语文作文
《关于惠州市高三二模语文作文的一些想法》
哎呀呀,惠州市高三二模语文作文啊,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兴奋的事儿呢!
我就想啊,这写作文就好比是一场冒险!每次拿到题目,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得去探索、去发现、去表达。
那感觉,有时候就像在爬山,得一步一步努力往上爬,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你说,写作文不就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看到的世界用文字给描绘出来嘛!就像画家拿着画笔,把眼中的美景画下来一样。
咱们就是拿着笔这个“魔法棒”,把脑子里的东西变到纸上。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题目,我一下子就懵了,这可咋写呀!就好像面前有一堵高高的墙,不知道怎么翻过去。
可我不甘心呀,我就使劲想,使劲琢磨,嘿,还真让我找到了突破的办法,就像找到了打开那堵墙的钥匙一样。
还有啊,写作文也得有想象力呀!不能就干巴巴地写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事儿。
得像孙悟空一样,能变出各种各样的花样来。
比如说,把天上的云想象成棉花糖,把星星想象成小眼睛,多有意思呀!
我觉得写作文也是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呢。
高兴的时候,就写得欢快些;难过的时候,就写得有点小忧伤。
这多像我们的心情呀,时好时坏的。
对于惠州市高三二模语文作文,我觉得那肯定是一次很重要的挑战呀!高三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肯定都特别重视。
他们得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出精彩的文章来,这可不容易呢!他们是不是也会紧张呀?是不是也会绞尽脑汁地想呀?我真想知道他们都是怎么写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
反正呀,我觉得作文就是一个神奇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这就是我对惠州市高三二模语文作文的想法啦!。
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
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
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唐太宗酷爱王羲之。
兰亭在唐初名高且风行,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亭亭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指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即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这与诗中的陈子昂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同样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发在笔墨之间。
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
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析-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语文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十余年来,人文地理学者对于“意象”问题颇为关注。
地理学者考虑“意象”没有文学史家那么麻烦,只是将它理解为客观事物在人类主观世界中的反映。
既如此,地理学者不再刻意强调“意象”是否经过某种“加工”,因为环境感知必然受到文化价值取向、知识背景的制约。
就是说,凡进入观念世界的客观物象其实都已经过了主观选择。
意象的表达自来以文学语域为其胜场。
因而人文地理学者在研究地理意象时,少不得须取材于文学作品。
从地理本位看,比较重要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利用历史地理的知识背景对古典文学中的类型化意象进行探讨。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意象,类型化的趋势非常突出。
例如,中古乐府中的“巫山高”“陇头水”,唐人吟咏中经常出现的“淮南落木”,以及唐宋词牌中的“望江南”“八声甘州”等等,各自包含了独特的意蕴。
毫无疑问这种探讨属于文学地理的题中应有之义,甚至不妨说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文学地理的研究引人注目,特别在文学史界,出现了若干种专著。
但那些研究一般都是对作家和作品进行一些统计分析,因而其中所谓“地理”往往只表现为平面的分布态势,或者是作为背景的人文社会环境。
事实上,地理因素完全可以参与文学创作过程。
它可以点燃诗人的激情,成为作家发挥想象力的凭据,从而形成一些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语料,寄托某些特定的思想情感。
也有人从文学角度对一些地理意象进行过探讨。
例如,唐宋文艺作品中的“潇湘”,近年来艺术史、文学史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