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及方法
第5章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间接解译标志:包括与目标地物成因相关的指示特征 、指示环境的代表性地 物、成像时间作为目标地物的指示特征 。
4.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方法 返回
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方法
1.黑白全色和红外像片解译: 反射率高(低) 2.彩色和彩红外像片解译: 真彩色像片 彩 红 外 片 解 译 步 骤
基本反映
色调白(黑)
0.63~0.69μm 0.76~0.90μm
10.4~12.6
红波段
近红外波段
TM5
TM6 TM7
1.55~1.75μm
10.4~12.5μm 2.08~2.35μm
近红外波段
热红外波段 近红外波段
MSS光谱效应
MSS4 波段为绿色波段,对水体有一定透射能力,在清洁的水体 中透射深度可达10-20米,可以判读浅水地形和近海海水泥沙。由 于植被波谱在绿色波段有一个次反射峰,可以探测健康植被在绿色 波段的反射率。 MSS5 波段为红色波段,该波段反映河口区海水团涌入淡水的情 况,对海水中的泥沙流、河流中的悬浮物质与河水浑浊度有明显反 映,可区分沼泽地和沙地,可以利用植物绿色素吸收率进行植物分 类。此外该波段可用于城市研究,对道路、大型建筑工地、砂砾场 和采矿区反映明显,在红色波段各类岩石反射更容易穿过大气层为 传感器接收,也可用于地质研究。 MSS6 波段为近红外波段,植被在此波段有强烈反射峰,可区分 健康与病虫害植被,水体在此波段上具有强烈吸收作用,水体呈暗 黑色,含水量大的土壤为深色调,含水量少的土壤色调较浅,水体 与湿地反映明显。
色调
色调:指影像上黑白深浅的程度,是地 物电磁辐射能量大小或地物波谱特征的 综合反映。色调用灰阶(灰度)表示,同 一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图像上会有很大差 别;同一波段的影像上,由于成像时间 和季节的差异,即使同一地区同一地物 的色调也会不同;色调不能在不同的影 像上对比。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解译与我们日常的观察习惯有三点 不同:
遥感图像通常为顶视,不同于平日里的透视;
一、目标地物的特征
色
色调 颜色
反映了影像的物理性质,是地物电磁波能量的记录。
阴影 地物三维空间特征在遥感影像色调上的反映。
大小 形状 形 纹理结构 是色调、颜色的空间排列,反映了影像的
几何性质和空间关系 图形格式 影像的图形结构特征
位 空间位置 相关布局(组合)
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又称为“图像解译要素”,指那些 能帮助辨认某一目标物及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遥感系统知识是基本:解译者必须了解每张图像 是怎样生成的;不同遥感器是如何描述景观特征 的,它采用了何种电磁波谱段,具有多大的分辨 率,用什么方式记录图像,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 响图像,怎样从影像中得到有用信息等。
专业知识:需要熟悉所解译的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 包括对地物成因联系、空间分布规律、时相变化以及地 物与其它环境要素间的联系等知识。此外,由于图像记 录的是多种信息的综合,且往往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被植 被、图像所覆盖,因而还需了解植物、土壤等相关知识, 并能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而解译人员必须具 备应用学科之间较综合的知识。
大小 色调 色彩 阴影
标 间接解译标志:凡是通过与某地物有内在联系的一 地貌
志 些现象在影像上反映出来的特征,间接判断目标物 水系
及其性质的标志。
植被
人类活动痕迹
划分是相对的。比如:植物的影像特征对植被是直 接解译标志,而对岩性解译而言,则成为间接解译标志。
遥感第5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BACK
BACK
花 都 3 千 比 例 尺 航 片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2.3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物理基础
❖ 电磁辐射规律、电磁波谱及常用的电磁波段(回顾) ❖ 几种典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植被、土壤、水体、岩石 ❖ 常见的卫星平台上的传感器的波谱设置和光谱效应:
☆气象卫星系列:NOAA系列和中国FY系列 ☆陆地卫星系列:(重点)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2.6 微波影像的判读
☆ 雷达遥感的信息特征(看书p163~170) (1) 雷达影像的色调差异主要取决于回波的强弱 (2) 一般来说,距离近的物体回波强,距离远的物体回波较弱 (3) 金属物体往往都有较强的回波 (4) 平行于航向的物体回波较强 (5) 受地形起伏的影响,雷达波不能到达之处,形成雷达阴影 (6) 受天线角度影响,地面镜面目标无回波 (7) 在雷达影像上,线状地物一般比较清晰 (8) 雷达影像的立体感较强
❖ 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是相对的,有时一个解译标志对甲 物体是直接解译标志,对乙物体是间接解译标志。间接 解译标志因地域和专业而异。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2.2 目视解译方法
❖ 直接判读法:依据判读标志直接识别地物属性。如赛马场,水体 ❖ 对比分析法:与该地区已知的资料或与实地对比,或通过对遥感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2.5 遥感扫描影像的解译判读
卫星遥感以多波段为主,判读前先进行彩色增强处理, 提高目视判读的分辨率。
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彩色合成后,与航空像片的判 读方法类似。如IKONOS,QuickBird。
光谱特性:由于地物组成成分、结构、理化性质的差异, 导致不同的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存在着差异,并且致使 地物的热辐射性质也不完全相同。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 谱段,其反射的电磁波与热辐射也有差异。反映在图像 上为:相同地物在不同波谱段图像上色调会不同。这叫 做地物的光谱效应。判读之前要熟悉地物的光谱特性。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

2、航空像片的种类
可见光黑白像片; 黑白红外像片 彩色像片 彩红外像片 多波段摄影像片
?为什么彩红外像片 比彩色像片应用更广
泛。
以彩红外像片居多。判读时应根据不同类型像片 的成像特点,结合地物光谱进行判读。
3、主要判读标志
形状; 大小; 色调/颜色; 阴影; 组合图案/纹理结构。
4、主要地类判读
(2)对比分析法
多波段图像对比—某波段灰度相近,而另一波段灰度差别较大的物体 多时相图像对比—主要用于物体的变化情况监测; 多解译标志对比—一个或几个解译标志相近,通过多个解译标志对比进 行解译
(3)综合推理法
综合考虑图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 标地物的方法。
如:铁道延伸至大山脚下突然中断,可推断出隧道的存在。 p由植被类型可推断出土壤的类型 热带雨林——砖红壤性红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或黄壤 森林草原植被——黑钙土 荒漠草原——灰钙土
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如学校教室与操场、水田与沟渠、货运码头和货物存
储堆放区等。
2 、目标解译的认知过程
(1)遥感图像知觉形成的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图像上存在颜色差异或色调差异,并且 这种差异能为判读者所感受.
遥感图像上颜色差异或者色调的差异达到一定程 度时,目标地物就容易与背景产生对比,形成形 状和纹埋等特征
一般应先建立目视解译标志,然后根据解译标志进行解译
§ 5.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1、 目视解译标志
目标地物的影像特征(1)色 (2)形 (3)位 解译标志: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各种影像特征。
常用的译标志有: 色调/颜色; 形状; 纹理; 图型; 位置; 阴影; 大小; 相关布局。
遥感导论第五章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41
遥感原理
热红外图像解译—城区昼夜变化
白天
黎明前
42
遥感原理
热红外像片解译
反映工业热流的热红外图像1 1:排污口 2:江叉口 3:热流扩散异常 4:江水流向 5:船舶 在潮汐息流期间,热流受潮汐的影响很小, 在江中自由扩散,影响范围较大
43Βιβλιοθήκη 遥感原理热红外像片解译
反映工业热流的热红外图像2 1:排污口 2:江叉口 3:热流扩散异常 4:江水流向 5:船舶 热流在江中的扩散方向反映涨潮方向
25
遥感原理
直接判读标志
形状:人造地物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清晰的边界,自然地物具有 不规则的外形和规则的边界。 大小:不知道比例尺时,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已知比例 尺,可直接算出地物的实际大小和分布规模。 阴影:本影:是地物未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的构像。有 助于获得地物的立体感。落影:是阳光直接照射物体时,物体投 在地面上的影子在像片上的构像。 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谱在像片上的表现。在黑白像片上,据地 物间色调的相对差异区分地物。 在彩色像片上据地物不同颜色的 差异或色彩深浅的差异来识别地物。 纹理: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 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可揭 示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图型结构。揭示了不同地 物间的内在联系。 位置: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 26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顺序
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先山区后平 原、先地表后深部、先整体后局部、先 宏观后微观、先图形后线形
22
遥感原理
一.
二. 三. 四.
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遥感扫描影象的判读 微波影象的判读 目视解译方法与基本步骤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①居住区:影像特征为房屋密度较大,一般无附属 建筑。利用航片进行立体观察时,可以分出房屋 的高低。还可以从相片上区分出新、旧城区。一 般旧城建筑密度高,主要是低矮的旧房屋,街道 狭小且不规则,还有小巷。新城区一般为整齐排 列的中高层建筑,房屋密度稍低,房屋间有一定 的绿地和空地,街道宽而平直。
黑白航空相片上部分地物的判读——城市
(3)热红外像片的解译
A.热红外像片成像原理:在3.5-5.5微米和8- 14微米的热红外区间上,有两个重要的大气 窗口,遥感器可以透过大气窗口探测地物表 面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其成像原理不同于可 见光和近红外。
热红外像片记录了地物发射热红外的强度。地 物本身具有热辐射特性,各种地物热辐射强 度不同,在像片上具有不同的色调和形状构 像,这是识别热红外像片地物类型的重要标 志。
黑白航空相片上部分地物的判读
A.水体判读——湖泊和海域 湖泊在相片上一般表现为均匀的深色调,其 湖岸线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较为明 显。
海岸附近的浅海海域,一般为暗灰色调,由 于海浪影响,色调一般不太均匀。陆地的色 调一般较浅,因此,海、陆之间的界线在相 片上一般很明显,比较容易区分。
黑白航空相片上部分地物的判读 B.植被判读 (1)针叶林:深灰色调,树冠是不规则的锯齿状或 锥形。 (2)阔叶林:夏季树冠形状为圆形,向阳部分色调 浅;冬季树冠为不规则圆网状。
第4、5颗地球卫星搭载的多光谱扫描仪,获 取4个波段扫描影像后重新被命名为1、2、 3、4波段。
TM图像 TM影像为专题绘图仪(Thematic Mapper) 获取的图像。从Landsat-4起,发射的卫星 上加装了TM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其在光 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和地面分辨率等方面 都比MSS图像有较大的改进。 光谱分辨率:增加到了7个波段,增加了蓝色波 段、短红外波段、热红外波段 辐射分辨率:双向扫描
遥感原理与应用_第5章_1 遥感影像解译-遥感影像人工目视解译

SWJTU
遥 1感 2 3影 4像 5 6解 7 译
卫 星 搜 救
C o p y r i g h t © 2 0 1 5, G u o l i n C a i & L i S h e n
SWJTU
遥感影像解译的本质
地表景观
成像过程
成像方式、探测 波段 投影方式、时空 因素
遥感影像
大小形状、色调 灰阶 畸变失真、成图 比例
SWJTU
遥感原理与应用
Remote Sensing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WJTU
遥 感 原 1理 2 3与 4应 5 6用 7课 程 框 架
影像处理基础
影像几何处理
影像辐射处理
遥感传感器
影像处理 遥 感 系 统 影 像 处 理 遥 感 应 用
SWJTU
布局
遥 感 1影 2 3像 4解 5 6译 7 标 志
物体间的空间配置。物体间一定的位置关系和排列方式, 形成了很多天然和人工目标特点。
位置
地物分布的地点。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
返回本节首页
C o p y r i g h t © 2 0 1 5, G u o l i n C a i & L i S h e n
SWJTU
目 视 解 1 2译 3 4方 5法 6 7与 步 骤
目视解译基本原则 处理原则
• 总体观察
先从整体、宏观角度,对整个图像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整个图 像的基本情况与主要内容。
(1)直接标志
• 综合分析
应用航空像片、卫星图像、地形图等多种数据,结合实际调查、 调绘资料进行整体综合分析。
遥感导论第五章

3. 室内详细判读
统筹规划、分区判读, 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去伪存真、静心解译。
4. 野外验证与补判
野外验证包括: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 检验解译标志. 疑难问题的补判:对室内判读中遗留的疑难问题的再 次解译。
69
5. 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 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 绘成图。
建 筑 物 解 译
1
2
32
3
操场以及游泳池解译
33
课后思考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值得注意问题有哪些? 怎样提高译精度?
34
(3) 热红外像片解译
成像原理:记录地物热辐射强度(热辐射特性) 热红外像片上的色调差异取决于地物的温度和 辐射热红外线的能力。
35
直接解译标志
●色调:地面温度的构像. ●形状:背景温度差异形成“热分布”形状. ●大小:与背景温差大,影像比实际大,小则
25
彩红外像片解译
0.38~0.9μm 扩到1.3μm
光
黄滤光片
感绿光层 感红光层 感红外光层 片基
(蓝 B)
(绿 G) (红 R)
●大气的散射与吸收,彩色摄影的信息损失远大于
彩红外摄影。 ●黄滤光,减少短波蓝光散射,像片反差改善,色 彩更鲜艳.
26
彩红外像片应用
●植被:
植被类型:不同树种对近红外线的反射率不同。 预报农作物病虫害:细胞色素遭破坏,人眼未发现。 识别伪装 :
不易分辨。 ●阴影:地物与背景间的辐射差异造成阴影。 (热阴影和冷阴影)
36
37
热红外像片解译
温度和发射率都与地物的热特性有关。 水体——呈暗色调。 道路——浅灰至白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及方法第一节目视解译标志影像特征是在遥感图像上识别物体、区分物体的依据。
那些能直接或间接识别、区分各种地物,并能表明它们的特点、性质的影像特征,称为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是地物本身的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
如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等。
间接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一、形状(Shape)形状是指地物外部轮廓的形状在影像上的反映。
不同类型的地面目标有其特定的形状,因此地物影像的形状是目标识别的重要依据。
二、大小(Size)大小是指地物在像片上的尺寸,如长、宽、面积、体积等。
地物的大小特征主要取决于影像比例尺。
有了影像的比例尺,就能够建立物体和影像的大小联系。
侵入岩体的浑圆状火山锥的锥圆状沉积岩的条带状断层的直线状三、色调(Tone)和色彩(Color)色调是物体的电磁波特性在图像上的反映,在黑白像片上指黑白深浅程度。
地物的形状、大小都要通过色调显示出来,所以色调特征是最基本的解译标志。
色调的深浅以灰阶来表示。
在解译中,人们根据眼睛的分辨能力将灰阶从白到黑分为十级:白、灰白、淡灰、浅灰、灰、暗灰、深灰、淡黑、浅黑、黑。
应用时,归为五级:白、灰白、灰、深灰、黑。
在地质解译时,常用下列术语描述黑白像片的色调特征:1、色调深浅:指地质体的灰度大小①浅色调:指白-淡灰之间的色调变化。
如排水性良好、干燥的、有机质成分低的土壤;中酸性岩浆岩、松散堆积物、大理岩、石英岩等一般具有浅色调。
②深色调:指淡黑-黑色之间的色调变化。
如潮湿的、有机质成分高的土壤、煤层、基性、超基性岩浆均具有较深色调。
③中等色调:指浅灰-深灰之间的色调变化。
如石灰岩、白云岩、砂岩以及中基性岩浆岩等,变质岩中的变粒岩具有灰色色调。
2、色调均匀性:指地质体内部色调的均匀程度①色调均匀:反映土壤和岩石物质比较均一、稳定,地质体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变化不大,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
②色调有规律性变化:有一些地质体,当其出露面积较大时,内部色调有时会出现规律性变化,如岩浆岩的环带状色调变化,可能反映岩体内部的分带现象.③斑状色调(色调不均匀):在小范围内地层或地表物质成分,含水状况有很大变化,结果出现一片暗,一片亮的斑块状色调3、边界清晰程度:指不同地质体之间色调的差异程度①边界清晰反映地质体之间界限分明,是截然的、突变的关系。
②边界模糊反映地质体之间的界限不甚分明,呈过渡的关系。
影响地物色调因素①物体本身的物质成份②岩石的结构构造③含水情况④风化作用⑤表面粗糙度⑥植被和土壤⑦季节色彩:是指物体具有的颜色类别。
在利用色彩判断地物时,要注意:①多波段的彩色合成图像,不仅要了解地物的波谱特性,而且要知道彩色合成时波段影像与红、绿、蓝三色的对应关系②彩红外图像:植被-红水-蓝青道路-灰白建筑物-灰或浅蓝四、阴影(Shadow)阴影分本影和落影两种。
本影-指物体本身没有被光线直接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呈暗色调。
它有助于建立像片的立体感。
落影-地物经光线照射投影于地面的物体阴影,在像片上呈暗色调,它有助于观察地物的侧面形态及一些细微特征。
但地物的阴影常常掩盖物体的细节,给解译带来不利。
五、水系(River System)水系标志在地质解译中应用最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岩性、构造等地质现象。
这里所讲的水系是水流作用所形成的水流形迹,即地面流水的渠道。
它可以是大的江河,也可以是小的沟谷,包括冲沟、主流、支流、湖泊以至海洋等。
在图像上可以呈现有水,也可以呈现无水。
水系的级序,一般是从冲沟到主流,依次由小到大(1、2、3……)排列。
地质解译中水系分析,就是通过对水系的形态、密度、均匀性、方向性等的分析,间接地推断该地区的岩性和构造特征。
1、密度水系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各级水道发育的数量。
一般以支沟间距来衡量。
小于100m称密度大,100~500m为中等,大于500m称密度小。
密度大者,常反映岩石透水性差,如粘土岩、板岩之类密度小者,常反映岩石坚硬或透水性好,如砂岩、玄武岩等在相同气候条件下,水系密集程度与它们的间隔大小反映出地质岩性的差别。
如:石灰岩→砂岩→页岩,地表水系由少→多,透水性好→差。
2、均匀性水系的均匀程度反映着岩性是否均匀。
在构造比较简单的地区,水系的均匀也可以用来区别岩性类型。
然而对于同一类岩性如果水系分布不均则是由于构造因素引起的。
构造节理集中的部位,隆起和凹陷部位常表现出水系的不均匀性。
均匀水系:反映岩性单一,地质构造简单不均匀水系:反映岩性复杂,地质构造复杂3、方向性方向性明显者,往往反映该方向构造特别发育,或存在大面积单斜岩层。
水系的方向性常受地形和构造条件控制。
水系的发育有时表现为同一方向,有时表现为方向突然变化,这均是鉴别地质构造的良好标志。
4、水系的集结水系的交会,水系的集流,它们是向一个带集中,还是向一处集中;是向四处流散,还是由周围向一处汇集,这都反映着构造和岩性的差别。
5、水系类型是指水系平面分布的形状。
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图形,水系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这些图形的形状来命名的。
每种水系类型都反映了一定的地质构造环境,它们与岩性、构造、岩层产状和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树枝状水系在一个比较平坦面上自由发展,因此无一定方向性,支流之间均是锐角相交。
一般发育在岩性均一、构造简单、地形坡度小的地区。
②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一般发育在块状岩石地区,原生裂隙发育、球形风化和剥蚀强烈。
③羽毛状水系一般发育在黄土地区。
④似树枝状水系一般发育在平缓倾斜的平原地区。
⑤平行树枝状水系受地形控制多出现在稳定倾斜的地区,如滨海斜坡、冲积锥、单面山的一侧。
⑥格状水系(方格状水系、矩形状水系、菱形状水系)矩形状水系:一般出现在沉积岩褶皱构造区菱形状水系:一般出现共扼相交的裂隙发育区。
⑦放射状水系常见于火山锥和穹窿构造上升区。
⑧向心状水系发育于盆地与局部沉降区。
⑨环状水系一般沿花岗岩岩体上的环状节理、穹窿构造上的岩层层理、片理.⑩倒钩状水系:它反映掀斜构造或河流袭夺。
6、冲沟形态(沟谷形态)地表径流汇合后,向下切割形成切沟和冲沟。
沟谷的形态与被切割地区的物质成分和结构有关。
粘土、粉砂质粘土地区,冲沟横断面呈碟形,纵断面为均匀缓坡。
中等粘土地区,冲沟横断面呈屉形(箱形),纵断面为陡缓交替的复合坡。
无粘性粒状物质(包括粉砂岩、砂岩、砂砾岩)地区,横断面呈V形,纵断面为陡坡。
树枝状水系钳状钩头树枝状水系似平状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树枝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格状水系菱格状水系放射状水系环状水系倒沟状水系星状水系杂乱无章水系扇状水系网状水系辫状水系曲流水系长江下荆江段曲流河段平行状水系洪积扇上的扇状水系六、地貌形态标志山顶形态、山坡形态、沟谷形态微地貌形态特征示意图七、纹理(Texture)很小的物体,在图像上是很难个别地详细表达的,但是一群很小的物体可以给图像上的影像色调造成有规律的重复,即影像的纹理特征。
纹理特征:细小物体在像片上大量地重复出现所形成的特征。
它是大量个体的形状、大小、阴影、色调、空间方向和分布的综合反映。
纹理可用点状、线状、斑状、条状、格状等术语,并加粗、中、细等形容词来加以描述。
也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比喻,如网状、龟纹状、指纹状等。
八、位置(Location)是指地物的环境位置以及地物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像片中的反映。
也称为相关特征。
它是重要的间接判读特征。
九、土壤、植被标志通过对土壤、植被的相关分析,推断其下伏地物的性质。
十、人类活动标志古代与现代的采场、采坑、矿冶遗址是找矿标志;耕地的排布反映地形地貌特征,如火山口周围耕地呈环状分布。
第二节解译标志的局限性和可变性一、局限性在遥感图像上,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影像特征,人们根据这些特征,总结出识别判断物体性质的解译标志。
因此各种解译标志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但是,有的解译标志往往带有地区性,即局部性,主要表现为同一种地质体在不同的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像特征。
因此,有些解译标志,只局限于某种自然地理条件或某个地区才适用。
二、可变性即同一种地质体,即使是在同一个地区,当其出露面积、厚度、所处构造部位、岩层产状以及覆盖程度不同时,也能表现出不同的色调、水系或地貌形态第三节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原则一、解译方法目视解译方法就是研究如何利用遥感图像上的各种影像特征与成像规律,来达到解译地物的目的。
1、直判法指直接运用解译标志就能确定地物存在和属性的方法。
一般针对形状独特、色调特征明显的地物和自然现象。
如道路、建筑物、河流、树木、岩体、火山锥、褶皱、断层等均可用直判法辨认。
2、对比法(包括与邻区图像对比、动态对比)指将要解译的遥感图像,与另一已知的遥感图像样片进行对照,确定地物属性的方法。
此方法常用于岩性、植被的判读。
3、推理法指运用相关分析、逻辑推理的方法,通过间接判读标志来推测、判断地物的类型和性质。
例如通过不同的水系形式来识别不同的岩石类型。
二、解译原则1、综合分析图像的判读标志,采用论证法和反证法相结合原则。
根据这项原则,使判读出的界线和类型的结论,具有唯一性、可靠性。
2、卫片与航片、主图像与辅助图像、图像与地形图、专业图和文字资料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这项原则,可以使判读取得更多已知条件,增加更多影像信息,供进一步揭示未知的影像。
3、室内判读与野外实地对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这项原则,以建立判读标志,校核室内判读结果,补充必要的实地数据等,使图像判读的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4、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①由宏观到微观,由浅入深②由已知到未知,从比较了解的地段入手向较陌生的地段推进③先解译影像清晰部分,后解译模糊部分④先山地后平原⑤先构造,后岩性⑥先断裂,后褶皱⑦先线性构造,后环形构造⑧先岩浆岩,后沉积岩,再变质岩⑨先解译显露的,后解译隐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