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整理好上课用)

合集下载

131地球的运动的一般特点精品PPT课件

131地球的运动的一般特点精品PPT课件
大小:150/小时
分布规律: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 速度都相同。极点无角速度或为零。
(2)线速度: 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点在单位时间转过 大小: 的弧长。 赤道线速度最大,1670千米/小时 南北纬60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1670千米
分布规律: 南北两极点无线速度(或为零),由赤道向两极 递减
顺自转方向看,经度数依次减小的是西经度
3、自转周期:
恒星日:自转3600 23时56分4秒 真正周期 用于科学工作
太阳日:360059/
24时 昼夜更替周期 用于日常生活
太阳日比恒星日长3分56秒,为什么?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公转
(2)标准不同
4、自转速度:
(1)角速度: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点在单位时间转过 的圆心角。
运动形 旋转中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公转
地轴 太阳
自西向 东
自西向 东
一个恒 星日
一个恒 星年
除南北极外 都是150每 小时
赤道最快, 南北极点无 线速度,随 纬度增高而 降低
平均角速度 是10每天, 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
平均线速度 是30千米每 秒,近日点 快,远日点 慢
为方便学习与使用课件内容, 课件可以在下载后自由调整
例1:一同步卫星始终稳定在赤道某地上空,与赤道 上该地相比其运行的特点是( A )
A、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B、运转方向不同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赤道周长:1670 24=40080千米 ~~ 8万里
例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最吻合的地点是( C )

地球各运动方式具有哪些特点?

地球各运动方式具有哪些特点?

地球各运动方式具有哪些特点?
地球的各运动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自转的特点:
•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即一天的时间。

正因为自转,地球表面上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自转轴倾斜:地球的自转轴倾斜约23.5度,形成了地球的极地和温带两个气候带,并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每小时约1670公里,不同地区的经度决定了当地的时间差异。

2.公转的特点:
•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365.25天,即一年的时间。

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会有所浮动,因此需要引
入闰年来调整。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离太阳最近的一点称为近日点,最远的
一点称为远日点。

•公转速度:地球的平均公转速度约每秒30公里,这使得地球向着一个方向绕太阳运动。

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点共同对地球的环境和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昼夜交替、时区的存在以及经度的划分。

•公转决定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和年份的推移。

•自转和公转共同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带、温度变化以及地理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高一地球的运动上课用

高一地球的运动上课用
籍田中学 鞠美勤
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 3、速度 转过的角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籍田中学 鞠美勤
角速度: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 3、速度 转过的角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角速度: 15˚/h (除南北两极点) 线速度: 赤道:1670km/h(赤道周长约4万km)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纬度60°的线速度是赤道的 一半 .
• 旋转中心: 太阳 自西向东 • 方向: • 周期: • 速度 – 角速度: 近日点最快 – 线速度: 远日点最慢 • 轨道: 椭圆
籍田中学 鞠美勤
自西向东 1恒星年
• 周期:
• 速度
– 角速度: 除极点外 都是15˚/h –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籍田中学 鞠美勤
南北纬60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V а = 2∏r/T
V 0 =2∏R/T =40000km/23h 56m 04s ≈1670km/h
V а / V 0 = r/R= COSа V а =1670×COSа
r
а 0NV
R
а
а
R
V0
籍田中学 鞠美勤
例4:如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 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 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 原因是 A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179天
(7月初
186天
速度最慢)
速度最快)
籍田中学 鞠美勤

1.3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3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平均角速度:每天约东进59!
4、速度:近日点快,远日 点慢
7月初远 地 日点
太阳
1月初 近日点
1:2月2日、6月3日、7月5日的地球公转速度比较。
2月2日﹥6月3日﹥ 7月5日
2:8月6日、10月1日、12月5日的地球公转速度比较。
8月6日﹤10月1日﹤12月5日
变慢 慢
变快 快
线速度和角速度小
夏半年
冬半年 线速度和角速度大
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186天, 而冬半年(图中近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179天。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路程或转过的角度是否相同,速度呢?) 答案: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近日点附近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远日点附近
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小。冬半年和夏半年相比,公转轨道对应的圆心 角相同,都是180度,但冬半年公转角速度快,夏半年公转角速度较慢, 因此冬半年公转时间要小于夏半年。
A
B
1 2 3 4
A点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在太平洋。 1纬线的自转线速为1670KM/h, 4纬线的自转线速为837KM/h。 求A点坐标?
A(400S,1600E)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旋转中心 太阳
地球自转
内容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 度 角速度 线速度 地轴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1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处处相等(极点无,其余同)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自转
A
求A 地的地理坐标?
300N
900E
00
N
顺自转方向看,经度数依次增大的是东经度

地球的运动(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地球的运动(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6)确定昼夜长短 (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8)确定极昼极夜范围
一、地方时和区时:
概念: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1、特征: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 4分钟。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 相同 地
方 时
①、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经度差 (求东 “+”,求西 “- 计 ”) 算 ②、已知某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 : 某地经度=已知经度+两地地方时差×15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太阳高度变化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的 变 化
活动:
任一纬度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有什么 关系?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如何?
夏 至 日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 阳高度角越大
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的180度经线)
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北半球向右偏
1. 偏移规律
南半球向左偏
A
B
C
D
2. 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改变气流和水流的方向
北半球河流一般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
实际观察:漓江解放桥、雉山桥、虞山桥附近河段的情况?
N
60 30 0
晨线
晨线
Hale Waihona Puke 晨昏线图类型面面观极点俯视图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运动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和自转的运动。

它具有以下一般特点:1.自转运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即地球每24小时内完成一次自转。

自转使得地球的表面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白天太阳光照到地球的一部分,形成昼间;而夜晚地球背向太阳,无太阳光照射,形成夜间。

2.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即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24天,我们通常称其为一年。

地球的公转使得季节的变化产生。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会有所变化,这也会导致不同季节的气温和光线强度有所差异。

3.倾斜轴: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23.5度,即地球有一个倾斜轴。

这个倾斜轴的存在使得地球各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季节产生了差异。

当倾斜轴指向太阳的时候,一个半球将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这个半球将进入夏季;而当倾斜轴背向太阳时,另一个半球将进入冬季。

4.地理时间: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不同地区的时间存在差异。

经度的增加以15度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平均相差1小时。

当我们从一个时区进入另一个时区时,需要调整我们的时间。

5.风和洋流:地球的运动使得风和洋流也产生。

地球自转和不同纬度的倾斜导致了气压和温度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将引起气流和洋流的形成。

气流和洋流对气候和天气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6.长期气候变化:地球的公转周期是较长的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这将导致长期气候变化。

地球的轨道变化和倾斜轴的变化会导致气候变化,例如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

这些长期气候变化是地球运动的结果之一总之,地球的运动是复杂而有规律的。

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的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产生,倾斜轴的存在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独特气候和天气现象。

风和洋流的形成受地球运动的影响,而长期气候变化也是地球运动的一个重要结果。

这些特点使得地球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和多样性的行星。

《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优秀课件(共23张)

《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优秀课件(共23张)

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总结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南北纬 60° 处 为赤道的一半,到极点为零;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3)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
评价提升--地球自转应用
海南文昌是我国继西昌、 酒泉、太原之后建设的第 四个航天发射中心。
– 角速度: – 线速度:
• 轨道:
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
角速度(V):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A2
θ2 B2
• 除极点外都是15˚/h
θ1
B1 A1
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
A2
O
A1
线速度(W):单位时间转过的弧 度
B2 •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C2
C1 B1
同纬度地区 海拔越高, 线速度越大

自转周期
?如何确定周期
太阳日 360°59 ′
恒星日 360°
24h
23h 56′4″
恒星日
太阳日
太 阳
59′
地球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 • 旋转中心: 地轴 • 方向: 自西向东 • 周期: 1恒星日 • 速度
– 角速度: – 线速度:
地球的公转 • 旋转中心: • 方向: • 周期: • 速度
(4)周期: 名称
长度
恒星日 ③23时 56分4秒
太阳日 ④24小时
参考点 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
星 太阳
自主学习-地球运动 第1课时(P10)
2.地球公转 (1)概念:地球绕⑧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 1、名称:恒星年
2、含义: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 3、长度:⑩365日6时9分10秒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地球是我们所处的家园,它在宇宙中以多种方式运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包括自转、公转、倾斜和季节变化等。

一、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它的特点是始终保持自身轴线方向不变,完成一次自转需要大约24小时,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带来了地球的日夜交替,同时也影响了地球表面的气候、风向等现象。

二、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绕着太阳形成一个椭圆轨道,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公转使得地球在不同的时间离太阳的距离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季节和气候。

地球公转的轨道律速度在近日位置较快,远日位置较慢。

三、倾斜地球的轴线与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倾斜角。

地球的倾斜角约为23.5度,并且始终保持不变。

地球倾斜是造成四季交替的重要原因。

当地球公转到某一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随之改变,从而影响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四、季节变化地球季节变化是由自转、公转和倾斜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地球某一半向太阳靠近时,该半球会接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温度相对较高,进入夏季;而另一半地球离太阳较远,接受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温度较低,进入冬季。

随着地球公转的进行,太阳直射点位置逐渐向两极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季和秋季。

季节变化对农业、气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结语地球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自转、公转、倾斜和季节变化等。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

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规律,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

通过学习地球的运动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这就是关于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的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角速度:10/天
5、二分二至日的判读
地轴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夏至日(6月22 日前后 )
冬至日 (12月22日前 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
夏至日:地轴北端面向太阳,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冬至日:地轴北端背向太阳,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 (公转轨道面) 赤道平面 (自转平面)
思考:地球在B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 B处的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 日前后, 此时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1、读下图:指出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上的日期。
2. 读下图: ①画出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上的地球赤道。 ②画出在A,C位置时太阳直射点。 ③下列日子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何处附近:(用字母代号)元旦 A 处, “七一” C 处,国庆节 处。 D ④在A位置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比C位置附近要 快 ,因为从 日地距离说,A位置接近 近 日点。
4、太阳高度(角)和太阳直射点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 最大能达到多少度呢?
太阳直射点 地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5、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
地轴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夏至日(6月 22日前后 )
夏至日 23°26′N 春分日 赤道 秋分日 23°26′ 冬至日 冬至日 (12月22日前 S 后)
日 期 春分日~ 夏至日 太阳直射点 所在的半球 太阳直射点移 动的方向
北半球的 夏半年
北半球
向北
夏至日~ 秋分日
北半球的 冬半年
北半球
南半球 南半球
向南
向南 向北
秋分日~ 冬至日
冬至日~ 次年春分 日
(一)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位移简图”的多种用途
例: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光在地 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是:(C) 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在北回归线上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6.22 远日点 9.23 3.21 12.22 23026N 3.21 00 23026S
夏至日—6月22日
秋分日—9月23日 春分日—3月21日 春分日—3月21日
冬至日—12月22日
春分 立 夏 谷 雨 清 明
芒 种 夏至
小 满
冬至
秋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的变化示意图
夏至
北回归线
秋分
春分
南回归线
冬至
5、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
1、方向:自西向东 (南顺北逆) 2、周期 一个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3、速度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均为15°/小时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 (南北两极点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零)

例:一同步卫星始终稳定在赤道某地上空,与赤道上 该地相比其运行的特点是( A) A、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B、运转方向不同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
秋分日(9月23日前 后)
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1回归年 (365天5时48分46秒)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 回归运动。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返回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一个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思考: 归纳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变 化的一般规律?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 度是多少?
自转速度:
角速度:15°/每小时
(南北两极除外)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极为 0
1、“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哪里的线速度? (赤道) 2、哪个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南北纬60°)
地球自转的特点 小结:
例: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最吻合的地点是( C ) A 、 900W 890S B、800E 400N C 、 100E 10S D 、1800 710N
二、地球的公转
1、公转轨道: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其公转轨道叫黄道。 其公转轨道面叫黄道面。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B
3、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问题:
(1)角a的度数是______,
23 ◦ 26′
平面A的名称:______ (2)当太阳直射在C点时, 6月22日前后 可能的日期是______
A
黄道平面
地轴 北极 N
C a
黄赤交角=23◦26′ (回归线度数)
黄 赤 交 角
2、黄赤交角的特点 “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
“一轴”指 : 地轴 “两面”指: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
黄赤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 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想一想:地球有哪些运动
自转 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N
黑夜
夜 S
白昼
想一想
从极地看,地球的自转又是怎样的?
地球自转的方向
北逆南顺看时针,方向判断它指点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1、地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南顺北逆)
3、自转周期: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真正周期 用于科学工作
太阳日
24时
昼夜更替周期 用于日常生活
(运用图解法分析)
自转转过角度
1恒星日 1太阳日 3600 360059′
时间长度
23小时56分4秒 24小时
应用
科学研究计时 生产生活计时
例1、某人某日观测某恒星位于他的正头顶的时间是20点, 当第二天晚上他又看到这颗恒星位于他正头顶的时间 是———————————— ? 19时56分4秒
例2、某人某日观测太阳位于他的正南方的时间是12点, 当第二天他又看到太阳位于他正南方的时间 12时 是———————————— ?
4、线速度和角速度
3、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1个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4、公转速度: 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远 日 点 近 日 (1月初) 点
中心 太阳
(7月初)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角速度和线速度) 问:南北极圈出现极昼 的天数一样长吗? 北极圈极昼天数长于南极圈
平均线速度:30千米/S
“三个基本不变”指: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26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两个变”指: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
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
3、黄赤交角的影响
黄赤交角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使得单位面 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
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度26分。假设黄赤交角增大到30度。会出现什 么现象? 1、热带范围变大,在北纬30度到南纬30度之间(注意,此时的南 北回归线已变为南北纬30度)。 2、温带范围缩小,在北纬30度到 北纬60度,南纬30度到南纬60度(注意,此时的南北极圈已变为南 北纬60度)。 3、寒带范围扩大,在北纬60度到北纬90度(即北极 点),南纬60度到南纬90度(即南极点)。 4、由于寒带的范围增 大了,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会增加(实际上,不论是北极还是南 极,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都会扩大) 。 5、此时,中纬度地区与 温带地区重合,可以看出,此时的中纬度夏季昼长最长将达一天24 个小时(在北纬60度,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在南纬60度,当太 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冬季夜长最长也将达到一天24个小时(在北 纬60度,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在南纬60度,当太阳直射北回归 线时)。所以,中纬度地区夏季昼将增长,冬季夜将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