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不知道怎么活
人应该怎么活人物案例

人应该怎么活人物案例1、人应该活成什么样,该不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是当代社会争论很多的问题。
作为一个人是该放飞自我,去外面的大世界看看,还是恪守职责,做好好工作。
然而这二者并不矛盾,甚至说可以相互融合。
当我听到一个人要活成自己的样子时,我们总觉得这类人不务正业,为不想工作找一个说辞。
其实不然,追寻自己内心当下的活法才是幸福的关键。
我们看看自己这短暂的一辈子,我们活着无非是为了寻求安乐。
社会上有一种论调说有了钱你并不会快乐了,欲壑难填满。
这种说话我不知道对错,但我知道的是如果你对人生价值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当你赚了许多钱也许也不会幸福。
我并不认为赚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相反我认为赚合法合乎道德的钱是我见过世间最具有尊严的生存方式。
重农轻商这种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习气还在,这也许是几千年的文化已经浸入基因了,就像是大部分的中国人认为处女是纯洁的象征,有过性生活的人就是肮脏的一般,这是一种畸形的观念,一种畸形的审美。
2、那么我们的心,怎么才能安静,怎么才能获得幸福的感受。
我觉得关键的是要给自己的创造心流。
我想你如果喜欢心理学,那你对心流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这是一种专注投入的状态,,专注于当下。
关于人的幸福,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本。
萨哈尔教授在其著作《幸福的方法》中将人分为四类:现在不幸福将来幸福(忍辱负重型)现在不幸福将来不幸福(无助型)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福(及时享乐型)还有一种就是专注于当下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的心流状态。
是不已经忘记了自己很久没有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在忙些什么,我们的大脑就像洗衣机一样,不停的运转。
我们就像一台机器一样,不停的运转区别是机器知道自己运转的意义,我们却不知道,生活失去了趣味。
对于培养自己的趣味方面,我觉得四部分是很重要的,首先要明白让自己不断地尝试(感观上的兴趣)进而用思维明白其中的好处利益,进而晋升为乐趣(自觉乐趣)最后通过实践不断地验证变为志趣。
志趣是一种内化的价值观,是一种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尺。
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说,人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说,人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但丁曾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人呐,这一辈子实为不易,活在世上,再风光,也有说三道四,再落魄,也有人落井下石。
你做的再好,在别人眼里也有不足,你全心付出,也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
活在这个世上,有多少人喜欢,就有多少人讨厌。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心里的痛,只有自己能体会,心里的委屈,只有自己能懂。
生活是自己的,不必活给别人看,他人的嘴,不必理会,更不必在乎,你只需做好自己,问心无愧,踏实地过好余生,就足矣!-01-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种修行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毫无关系。
”人活在世上,难调众人之口,你再怎么善良,在讨厌你的人眼里,你就是假惺惺,你再怎么付出,在不懂感恩的人眼里,你也只是个外人。
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是优秀的。
在喜欢嫉妒的人眼里,你只是幸运而已。
你再慷慨,在小气的人眼里,你就是小气。
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同,追求不同,你的尺度不是别人的尺度,别人的看法不代表你的观点,别让别人的看法影响你的生活。
你可以走自己的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不同圈子的人都应该跟他白费口舌。
素质低的人不要和他斤斤计较。
再者说,你又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满意喜欢,你只要做好自己,问心无愧,活成一个阳光温暖自信的人就好。
生活是我们自己的,不一定要给别人看。
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的普通人,不需要那么多观众,更不需要违心的表演。
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和眼里。
你应该活在自己的心里。
别人的嘴,我们管不住,别人的事,我们干预不了,但我们可以管住自己的心,做好自己,自己的世界自己主宰,自己的未来自己成全。
你要知道,人活在世上,自己是最重要的,别人永远是你人生的旁观者,只有你才是你人生的掌舵者。
-02-问心无愧,厚道待人村上春树说:“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如何看待死亡

什么是活着一、倒着来,首先把死研究明白,咱没有死亡学,从来没人教,还他妈忌讳谈论死亡这个词。
只有接近死亡经历过死亡的人,不用教育,他自己就能觉悟。
如果疫情三年还没让你醒悟,哪天去趟鬼门关你就明白了,躺进ICU全身插着管子,每时每刻都在鬼门关挣扎,随时可能哏儿屁1、死亡的本质:是必然,活着的人肯定会死,当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你肯定会死,所以人生一定是个悲剧。
甚至你现在也正在走向死亡。
万事万物都符合熵增定律,都会最终走向消亡。
2、死亡是无常的,随时有可能会死3、死亡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再牛逼的人跟你一样都得死,比如…帝王、首富们二、再来说一下生,也就是生命。
即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说答案之前,我想说生命绝不是攀比、房子、车子、学历、职位、钞票你看看大自然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一切生物,吃饱穿暖后多一样东西都不要,你见过猴子打电子游戏吗?你见过猪开汽车吗?你见过狗报补习班吗?你见过王八天天送礼吗?蜉蝣,夜晚子时出生,只活3、4个小时,在我们眼里的几个小时那就是它的一生。
乌龟能活一万年,在乌龟眼里是不是我们也是蜉蝣,我们的几十年是不是也是他们世界里的几个小时,地球存在了几十亿年,是不是在地球以外,地球诞生至今的几十亿年在他们眼里也就是蜉蝣的几个小时,那咱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更是啥也不是一秒都不到的历史,你我更是啥也不是。
古代皇帝多牛逼到现在你记住几个名字。
皇帝都被你证明啥也不是,更何况咱自己三、活着就是活着,别谈论什么意义不意义,意义这个词是人为的发明,一个词语只是一个词儿竟然把无数人吸进了这个无底深渊。
也就是所谓的意义是假的不存在的,每个人没有觉悟之前可能都会讨论自己的意义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基本都不一样,同一个人不同阶段的意义也不同,所以意义肯定是假的,人为赋予的然后牵着众生鼻子走四、虽然活着没什么意义,但你可以活得有趣一点,阳光、空气、花、草、家人、个人爱好等等,都可以是乐趣是知足是心安五、想拥有正确的生死观,还真不太容易,需要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悟性,你得真正看过这个世界和开启向死而生的通透悟性。
1000人当中,能有多少人活到80岁?看一看你知道吗?

1000人当中,能有多少人活到80岁?看一看你知道吗?长寿是一种特殊的状态,人们希望能够活到80岁以上。
在1000人当中,有多少人能够活到80岁?我们可以通过探究和研究来探索这一点。
全球人口预计将在2050年达到9.8亿。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局的统计,中国人口和健康状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而且,在中国,人民的饮食、睡眠和出行也在变得越来越健康。
全球人口预测数据显示,到2050年,中国8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接近7%,而在1000人当中,大约有70人可以活到80岁。
另外,研究表明,90岁以上人口比例也在增长,尤其是在发达国家。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50年,全球9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接近2%,而在1000人当中,大约有20人可以活到90岁。
这些人是得益于全球不断发展的保健和医疗条件,以及改善的饮食、睡眠、出行习惯等,而且有了更好的健康保障。
其次,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到人们能够活多久。
现在社会上推行的养生模式就是很好的例子,它更加重视健康生活习惯,及时补充营养和身体活动,提高健康保护水平,进而提高寿命。
此外,国家也在不断加强制度和政策支持,保护老年人口的合法权益,提高老龄化社会的福利水平,这些都于大大地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寿命。
总的来说,随着全球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而增加了寿命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对健康危害到老年人口构成了新的挑战。
回到最初的问题,在1000人当中,能活到80岁的人数将接近70人。
另外,在1000人当中,能活到90岁的人数将接近20人。
这两个数字说明,全球人口老龄化情况的变化正在逐渐形成,不仅大大提高了人们的长寿可能性,同时也需要注意老年人口对健康的影响,以期获得更长的寿命。
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舒服不舒服自己知道的句子

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舒服不舒服自
己知道的句子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受到他人的评价和眼光的影响。
然而,每个人的感受和需求都是独特的,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舒适度。
因此,不要过分在意外界的眼光,而是要相信自己的感受,以下这些句子能够帮助你坚定信念:
1. 不要让别人的眼光成为你的枷锁,你的人生应该由你自己主宰。
2. 生活是自己的,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委屈自己。
3. 真正的自由是不被他人的看法所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4. 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你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道路,追求真正让自己舒适的生活。
5.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要因为他人的评判而怀疑自己。
6. 不要在别人的眼光里寻找自己的价值,你的价值由你自己决定。
7. 勇敢地做自己,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放弃自己的快乐和舒适。
8.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幸福和舒适度,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你的生活。
9. 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你知道什么对自己最好。
10. 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你的生活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满足他人。
记住,你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舒适度。
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相信自己的感受,追求真正让自己快乐和满足的生活。
劝人活着的句子

劝人活着的句子1. 嘿,活着多好呀!你想想,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美食没尝过呢,难道不想去尝尝吗?就像各种口味的冰淇淋,你不活着怎么知道哪种最合你口味呢!例子:甲:“我觉得活着好没意思啊。
”乙:“别这么说呀,活着多好呀!你想想,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美食没尝过呢,难道不想去尝尝吗?”2. 为啥不活着呀?活着才能看到每一天的日出日落,那景色多美啊!不比你轻易放弃要值得多吗?例子:朋友垂头丧气地说:“真不想活了。
”回应:“为啥不活着呀?活着才能看到每一天的日出日落,那景色多美啊!”3. 活着才有希望啊!你看那破土而出的小草,多顽强,难道你连它都不如?例子:他唉声叹气,“活着真难。
”旁人说:“活着才有希望啊!你看那破土而出的小草,多顽强,难道你连它都不如?”4. 你就不想活着感受下四季的变化吗?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热烈,秋天的凉爽,冬天的静谧,多棒呀!例子:有人说不想活了,就劝他:“你就不想活着感受下四季的变化吗?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热烈,秋天的凉爽,冬天的静谧,多棒呀!”5. 别轻易说不想活呀!活着还能和朋友们嘻嘻哈哈,一起玩耍呢,多开心!例子:他一脸绝望,“不想活了。
”旁人赶紧说:“别轻易说不想活呀!活着还能和朋友们嘻嘻哈哈,一起玩耍呢,多开心!”6. 活着吧,你不活着怎么知道未来会不会有惊喜等着你呢?就像拆盲盒一样刺激!例子:朋友情绪低落,说不想活了,就开解他:“活着吧,你不活着怎么知道未来会不会有惊喜等着你呢?就像拆盲盒一样刺激!”7. 好好活着呀!生活有时候是苦,但总会甜起来的呀,你不坚持怎么能尝得到甜呢?例子:看到对方意志消沉,就鼓励道:“好好活着呀!生活有时候是苦,但总会甜起来的呀,你不坚持怎么能尝得到甜呢?”结论:活着就有无限可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地活下去,因为活着才能体验、感受和改变。
不要为别人而活的哲理人生句子_为自己而活的句子

不要为别人而活的哲理人生句子_为自己而活的句子做自己的主人,应该做命运的主人,自己掌握命运,不要为了别人而活着,我们要为自己而活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不要为别人而活的哲理人生句子。
不要为别人而活的哲理人生句子【励志篇】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活给别人看,也在盯着别人怎么活。
不断地揣摩着别人的想法,照顾着别人的情绪。
于是乎,我们习惯了给自己戴上了面具,哪怕心里多苦多累,面具上依旧是笑容和快乐。
久而久之,这个面具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哪怕是在亲人朋友面前,我们都不忍脱下这个面具,生怕让他们看到面具下劳累憔悴的自己。
可是,生活终究是自己的。
那些虚伪的人,你不用去过分去迎合。
那些关心你的人,更希望看到最真实的你。
活给别人看的人生,终究不快乐别人又不是你自己,他们怎么知道你走过的路,他们怎么了解你心中的苦与乐。
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不是这个世界选择了你!所以这辈子,请为自己而活。
为自己而活的句子【哲理篇】有时候,真的很烦躁说不出的莫名其妙,做什么都心不在焉也许迫于生活的压力有时候,真的很无助说不出的无能为力,做什么都力不从心也许迫于身体的不适有时候,真的很脆弱,说不出的多愁善感,做什么都触动心灵也许迫于情感的压抑有时候,真的很寂寞说不出的虚无缥缈,做什么都怅然若失也许迫于心情的失落烦躁的时候,切忌口无遮拦,最好静静的呆会,学会转移情绪,闭上眼睛听听音乐,优美的旋律会让你心情舒缓。
无助的时候,切忌怨天怨地,蹲下来抱抱自己,学会守心自暖,谁都有自己的事做,自己的路走,没有人会陪你一等子。
脆弱的时候,切忌见谁就诉,没有人愿意去听,学会安慰自己,不是所有心事都可以找人轻诉,有些事必须独自面对。
寂寞的时候,切忌无所事事,让自己忙碌起来,学会平衡心态,打打球,散散步,告诉自己我能行,永远不要让寂寞困住。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没有一成不变的感情。
心情再难过,今天依旧脚步匆匆;日子再难熬,明天太阳依旧升起。
世界很大,岁月很长,人生不过百年,要学会疼爱自己,照顾好自己。
关于女人活着真累经典语录 女人的辛苦付出的句子大全

1.人生就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让积极打败消极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
在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时候告诉自己:努力就总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2.在这个世界上做人真的好累你不是为自己活着你是为了那千千万万张嘴。
3.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重复的生活你会发现只会有人问你挣多少钱却很少有人问你累不累开不开心生活就是这样别人只看结果自己独撑过程。
4.心累不愿前行情殇无爱可寻。
无法拯救失落的灵魂你是我最近的人却给我最深远的伤。
无论我多么想象她的美好但终究变成最受伤的时段。
5.生活总是会给人烦恼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
人生的意义是不断的追求。
不要等错过了才悔恨不要等老了才思念。
时光一去不回头抓住每一个当下再苦再累也要奋力飞翔。
6.突然感觉活着好累总是担忧未来的。
如果不是欠着父母真的好想吃好一顿喝好一顿静静的沉睡离开愿来生能做一片蓝天如果呼风下雨我便死亡。
7.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没有人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既然梦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就应该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为了到达终点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
8.工作一多精力跟不上的时候觉得好累。
9.活着真的好累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烦恼当自己的烦恼不能发泄时就成了抑郁。
10.一个人的心可以反复的包容可以反复的承受累累伤痕。
但是我忘记了人是会累的。
11.我很累却不知道哪里累我想说却不知道对谁说生活给了我太多的心酸和无奈可不可以跟世界请个假我想暂时离开一下。
12.活着好累。
各种挫败感。
以及想逃离所有。
13.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
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钱。
余生很长何必慌张。
14.真的好累但我会努力的认真的生活着而不是活着要知道生活和活着的区别太大了。
15.为什么没有动过与我分开的念头却能说如果不怎么怎么样我们就只能是朋友的位置。
为什么我没有动过分开的念头我还只能自己去在意那些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多少人不知道怎么活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
●刘晨
曾经听闻过这样一句话,让人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好:有些人并不畏惧死亡,而是不知道怎么活。
如此,这就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怎么活?
在我看来,“怎么活”与“哲学三问”(你是谁;你来自哪里;又会到哪里去?)有点类似,但是依附于当下的社会价值混乱之状,“怎么活”的的确确又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终极问题。
当我遇到这样的一个叩问时,我第一反应是,我为了谁而活?
众所周知:人们常说,网络社会对社会的改变,首先是“去组织化”。
的的确确,当我们这个社会的左派与新左派十分怀恋“集体主义”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却又在“去组织化”的过程中,以“单位”为载体,将个人吸附在一个“政治机器”上,从而未尝关心他者的存在和对于公共事务的不参与性。
而基于哲学意义而言,当人们在这样的场域中去尝试着我们自己的生活时,我们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是将自己过好”,还是“为别人的福祉而牺牲”。
前者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利己主义者应当是被“谴责”的,而后者却又在“历史的回声”中不断的被左派所呼喊。
无奈,怎么活无疑在生活方式与生活的意义两种层面上去考量,但是基于上述中的情况,依我看来,前者要呈现上升的趋势。
当人们在原子化的过程中不断的去追寻自我权利的时候,这个社会走入“宪政”也就由一种可能的基础。
但是,反过来,有人会说,其实其本质是互联网等产物的产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或者是将人们豢养在家中,这个时候走到街道上去“散步”的可能性就少了。
实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种政治状态,但是网络舆论所引发的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与参与性,也在不断的加强。
究竟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还是一个不好的趋势,还得交付给网络社会学与政治社会学的学者去研究。
在此不敢枉下定论。
至于人生自我之意义性,就看我们自我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如果我们需要去“参与”体现自我存在的可能感,那么利用网络进行文字表达与思想抒发,都是不错的选择。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自我实现,远比纸媒要空间大的多,可是,当人们都在抒发的时候,能够沉思与思考的可能性就少了很多。
这个时候,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就在他者的语言中被撕裂。
也就是说,你的存在,是及时的,如我们平日中贴的海报一样,每过几天就被覆盖,或者干脆撕掉,当废品卖了。
少了过滤机制,也就导致权威性被下降。
我们自我实现的时间性与他者的倾听可能性就变小,这难道是一个自我实现吗?未必。
我们需要做的是,如果在网络社会中建立一个公共秩序,这样的一个秩序可以为我们自己的存在,创造一个可能的机制。
另外,我们因为社会的浮躁与功利,跟着这样的一个快速的社会节奏来生活,我想迟早会被“拖死”。
可以说,够我们反应的时间与空间越来越少,故此我们也就无法深入的思
考我们的生活。
在此,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不经过思考的生活不值得活”就是一句呓语,在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我们不能深入的思考,那么我们有深入思考“怎么活”的机会吗?既然不能深入,从而也就意味着所思考出来的并非是正确的。
所以,也就一错再错。
我听闻过一位教授的经历,她当然是一位很年迈的学者。
她一个星期只下载一篇学术论文(精心挑选)阅读。
网络社会的复杂与她无关,学术不仅做上去了,人又获得了一个清静。
实然,我们可以说她可能被社会抛弃,但是她至少获得了一个思考学术与自我生活的机会,而不是跟着别人的步调在“原地踏步”。
二十一世纪,的确是一个信息时代,但是有价值的信息已经越来越少,我们最大的权力还是在于“选择”。
这样的选择可以是逃避,也可以是迎击,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去用“鸡蛋碰石头”。
故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精致的信息来供我们汲取与所思。
至少在我看来,无论是“信息”掌握不掌握,都给自己留了一丝思考的机会。
这是一个前提,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思考,那么我们将无法真正的理解“怎么活”,更无这样的一个思考的机会。
当然,“怎么活”就在此一目了然,不是笔者在此唠嗑,而是给出一个小小的建议。
选择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方可理清所谓的“活法”。
在一个属于自己的欢愉状态中,去理解我们自己,去理解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被社会逼迫的寻找一份好的工作时,当我们被迫去喜欢上一个不喜欢的人时,当我们被圈定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的世界中。
你必然会带着怨气,那么所谓的未来都是虚无。
当我们陷入到哲学中的“虚无”时,首先降低的就是自我价值感,你会自卑,接下来,就是被这样的“社会情绪”一步步的逼入死角。
故此,“怎么活”也就成为了“西西弗斯的神话”——怎么活?——永远也不可能有的一个结束。
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作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