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1)

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课标细化】1、了解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课前预习】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态(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和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从空间分布上看(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 %,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是陆地淡水资源的主体,陆地水包括、、沼泽水、土壤水、、________、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3、陆地水体相互联系: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A BC DE FG H3、水循环类型:、、4、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到达地表的,缓解不同纬度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调节全球热量平衡,(3)是联系的主要纽带(4)不断塑造【课内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探究材料一:黄河断流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叹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可他曾想到气势恢弘,一泻千里的黄河居然有“奔流不到海”的尴尬。

自20世纪70年代起,黄河断流逐年加剧。

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距河口最近的利津水文站全年断流达226天,断流河段曾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

摘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第239期》探究材料二:教材P55【活动】1.根据水循环的原理讨论黄河之水是不是真的“奔流倒海不复回”?黄河水参与哪种循环类型,可以通过哪些环节归还地表?2.结合材料回答,一泻千里的黄河为什么会有“奔流不到海”的尴尬?由此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通过以上分析讨论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奔流不到海”的现象?课堂练习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A.太阳辐射能B.重力能C.大气运动D.水的三相变化2、三种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A.地表径流B.蒸发和降水C.地下径流D.入渗和蒸腾3.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是()A.使陆地淡水得以更新B.使海洋水体更新C.增加陆地水体总量D.减少海洋水体总量4.下列地理现象中,哪些直接参与海陆水循环过程()A.滚滚长江向东流B.祁连山地冰川C.塔里木水的蒸发D.没有登陆的台风巩固提高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导学案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水循环》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水圈的构成特点,了解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

2.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课堂探究一】相互联系的水体(限时7分钟)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啊,长江!啊,长江!思考:1.从形态分布看,长江水属于何种水体?2.从空间分布看,长江水属于何种水体?3. 哪些水体能够补给河流水?4.河流水与湖泊水关系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课堂探究二】探究水循环的过程(限时18分钟)请画出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并标出主要环节。

材料一:人类活动或多或少地会对水循环过程和环节产生影响,如人工降雨、修建水库、滥伐森林等。

材料二:自1972年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首次出现断流以来,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历时越来越长,1997年断流更是长达226天。

黄河流域降水量减少是黄河断流最主要的自然原因,黄河上中游过度用水、对水的浪费、流域内植被破坏等是黄河断流的主要人为原因。

1.说出下列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影响的环节:;;。

2.根据材料二,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关?3.影响下渗的因素有哪些?【例1】“海绵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等功能,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试点海绵城市建设。

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1—2题。

1.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区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增加大气降水B.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C..减少地表水蒸发D.减少水汽蒸发2.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措施是()A.增加城区绿地面积B.增加城区硬化面积C.加快城市交通建设D.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即时练习】城市建设深刻地改变了大自然的水循环过程。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班级姓名组别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图示说明陆地水体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2. 运用图示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和类型。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的影响【自主学习】(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的三态分布有什么特点?2.地球上的水体包括哪些类型?3.陆地上水体都有哪些类型?陆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什么关系?4.河流的补给形式及特点:(结合课本P54图3.2和下表理解记忆)(1)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

例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尽管上游靠地下水补给,但其最重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因此其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

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

2.用示意图描述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的过程(标明各环节)。

(结合课本P55图3.3)3.水循环的意义。

(课本P56勾画并记住)【我的疑惑】【随堂练习】1.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数米,河水与两岸潜水的补给关系,正确的是()A. 两岸潜水经常补给河水B. 两岸潜水经常得到河水补给C. 两岸潜水与河水互补D. 两岸潜水与河水均不补给图1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2~3题。

2.该河流位于A.亚热带季风区B.亚热带大陆西岸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3.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B.冬季断流C.有一个汛期D.年径流总量大4、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类水循环中,均有的环节是和。

(2)、人类活动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环节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我的收获】。

高中地理(新教材)《水循环》导学案

高中地理(新教材)《水循环》导学案

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01水圈、□02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03水汽输送、□04降水、下渗、□05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大气圈、水圈、□01岩石圈和生物圈。

2.促进地球上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02动态平衡。

3.地球上□03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04地表形态。

5.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05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气候和□06生态,对全球□07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1.判断正误。

(1)海陆间循环携带水量最大。

(×)(2)沙漠地区没有水循环。

(×)2.破坏森林会导致()A.水汽输送减少B.蒸发增多C.下渗减少D.降水增多答案 C解析植被破坏,降水会迅速转化为地表径流,下渗减少。

3.“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

这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 B解析“汇入大海的波涛”说明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化为高山的彩虹”说明水循环联系了大气圈。

4.人类可以参与到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提示地表径流,如南水北调、修建水库;降水,如人工降雨;蒸发,如改变地表植被;下渗,如地面硬化等。

任务探究水循环及地理意义我国新疆地区的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

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沿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着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下图为坎儿井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指出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该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2)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主要水体,理解陆地水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作用。

2、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类型,能用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使用说明:1、依据B案,勾划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并记住基础知识。

2、利用C案创设的情境材料和问题,思考课本相应的知识并学会分析,做到问题与知识的有机结合。

3、全体同学完成A案“必做题”部分,有能力的同学同时完成“选做题”部分。

B 案课前自主预习: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三种形式相互转化。

2、水圈是一个但的圈层。

3、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水、水和水,其中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与之间,与之间,与之间。

2、海陆间循环又叫,意义是。

3、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等。

4、在水循环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状态。

5、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交换和转移过程之一。

它对地表能起到、和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循环又是间联系的纽带。

水循环还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

预习自测:1、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B、地下水、冰川水、河流水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2、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A、河流水B、浅层地下水C、湖泊水D、冰川水3、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写出三种水循环类型所包括的环节的序号。

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C 案课堂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读课本图3.2,图中有哪些不同的水体类型?其中能直接补给河流的有哪些?【思考】说出我国的珠江、塔里木河、松花江主要的补给水体2、分别画图表明枯水期、丰水期的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思考】湖泊对河流径流的汛枯变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作用主要出现在河流的哪一段?3、画图说明河湖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思考】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小结:1、一条河流有多种补给方式,径流量的汛枯变化往往取决于主要的补给水体。

2.2水循环过程及意义导学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水循环过程及意义导学案高中地理必修一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班级姓名小组日期【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水循环的过程程及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等。

【导学过程】通过阅读课本P4144图文,勾画重要内容并完成下列任务:主题一:水循环过程及意义通过阅读课本P4142图文,勾画重要内容并完成下列任务: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标注水循环环节及类型。

读图,小组讨论,画出简单的示意图,指图讲解水循环过程:1、②::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2、:陆上内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水循环2、③: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水循环课堂反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朝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以夸张的诗句描述了大河之来、势不可当,大河之去、势不可回的黄河。

左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从水循环的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严谨吗?为什么?(2)从水循环的类型来看,黄河水参与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3)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4)从水循环的过程来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包含哪些环节?主题二.水循环地理意义:通过阅读课本P4344图文,勾画重要内容并完成下列任务(1)水循环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__________。

(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__________迁移。

(3)水循环促进了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__________交换,对地表温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水循环可以改变一些地区的__________和生活环境。

(5)改造着__________形态。

拓展延伸: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1、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2、影响下渗的因素探究未知(写出你的至少一个疑惑)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高中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2021年高中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21年高中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了解水体散布形式及散布数量,把握水循环的进程,明白得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图解方式正确归纳出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四个环节及进程。

3.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使大伙儿意识到水资源欠缺的现状,同时养成节约用水的好适应。

预习案一、彼此联系的水体一、地球上水体的散布形式及散布数量:二、水循环的进程一、水循环概念:二、水循环的三种类型:(画图)三、水循环的意义探讨案1、(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紧密,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不同,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2、请用水循环的原理表达以下语句是不是正确:(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井水不犯河水训练案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要紧有()A河流水 B 冰川 C 湖泊水和生物水 D 内陆湖泊水和地下水2.我国东部地域河流的最主要补给是()A湖泊水 B 地下水C雨水 D 季节性积雪融水3.黄河下游为“地上河”,那个地址地下水与河水的关系是()A.河水补给地下水 B .河水与地下水无关C .地下水补给河水D .河水与地下水互补4.以下图是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转变曲线图,判定该河流可能出此刻()径流量A.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B .赤道周围C .我国东北地域D .地中海沿岸5.以下河流或湖泊中,没有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A黄河B青海湖C黑龙江D鄱阳湖6.利用水循环和水平稳规律,改变水的时刻和空间散布,化害为利的行为有()A修建水库B引水浇灌C跨流域调水D植树造林7.以下图为水循环示用意。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进程属于___________ 循环。

水循环的主腹地理意义是什么?(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域直接提供的资源要紧有______和_________资源。

丙图中三角洲是由什么外力作用形成的?(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要紧来源于水循环的_________(填字母)环节。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1 最新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1 最新

一、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学习重点1.了解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2.知道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里面提到几种水体?说明了什么问题?(二)探究过程 相互联系的水体阅读教材P 54页图文内容,完成问题:1.水圈的构成:按照存在空间分为________水、________水和________水。

其中 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_。

陆地水体包括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在地球淡水中,是主体,水量占淡水总量的2/3。

2.水体的相互补给⑴教材图3.2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⑵读下图分析河流水的补给关系:图中A 、B 、C 、D 分别表示丰水期、枯水期中的哪一时期的补给?A ,B ,C ,D结论:洪水期:补给;枯水期:补给2.河流流量过程线的判读:⑴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流量的大小、水量的季节变化、汛期的时间和长短。

⑵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见上表)。

活动:下面四幅图,分别表示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河流流量过程线,请一一对应。

并描述河流补给特点。

A BC D利用图形,结合实际理解各种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A.海洋水、冰川水B.海洋水、地下水C.冰川水、河流水D.河流水、湖泊水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2~3题。

2.该河流位于()A.亚热带季风区B.亚热带大陆西岸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3.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B.冬季断流C.有一个汛期D.年径流总量大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格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

据此回答4~8题。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5.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①夏季降水②春季降水③深层地下水④冰川融水⑤湖泊水A.①④B.①⑤C.②④D.①③6.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A.发展畜牧业B.臭气层空洞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7.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A.温度下降B.温度升高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D.适量抽取地下水8.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A.增加移民B.控制人口数量C.扩大耕地面积D.大量砍伐植被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9~11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
预习学案
1、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但不的圈层。

地球上的主要水体包
括海洋水、水和水。

2、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水、水、
生物水等。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的的关系。

3、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据发生的领域不同,水循环分为循环、循
环循环三个类型。

预习思考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循环。

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和资源。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 环节。

人类可
以通过、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一: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思考一:看图3.1水圈的构成,回答
1、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有哪些?
2、目前人类生产生活最主要利用的水体有哪些?
思考二:完成P54页读图思考题
探究二:
二、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思考三:通过读P55页图3.3完成
1、水循环的过程中有那些重要的环节?
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哪些?
3、以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为例,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在①~⑥各直线上添画箭头,完成水循环过程。

(2)在图上写出①~⑥所表示的各环节名称。

思考四:请大家完成P55的活动。

课后收获及疑问:
达标检测(完成同步练习册上的自我检测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